从此走进深度人生 Deepoo net, deep life.

沈志华《经济漩涡:观察冷战发生的新视角》0-2

此版本为沈志华著作的减版,适合非学术阅读。

导言
第一章 无条件援助 租借与战时美苏经济关系

战前美苏经济关系与租借政策的缘起
对苏联租借援助政策的确立和实施
美国对苏联租借的中止 终止和善后
租借援助政策对苏联的意义和作用
几点结论
第二章错失良机 苏联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怀特的计划 美国关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设想
苏联的反应 为实现战后国际经济合作而被动参与
华盛顿谈判 苏联加入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条件
布雷顿森林 美苏在国际货币会议上的分歧与妥协
难产的决定 苏联拒绝加入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
原因和结果 关于苏联战后经济决策的分析与思考
第三章拒绝贷款:经济成为美国对苏外交的“杠杆”
战后美苏经济合作的政治经济基础
苏联对信用贷款的期望与美国的反应
美国拒绝提供贷款与苏联的强硬立场
几点结论和思考
第四章冷战前奏 美国对苏联战略认知陷入误区
战后初期美苏之间的分歧和矛盾
斯大林选举演说的背景和实质内容
凯南 长电 及其对美国政策的影响
丘吉尔 铁幕演说 的背景和结果
1946年春夏之交美苏关系的困境
简短的结论
第五章 走向冲突 石油租让权与苏联在伊朗的目标
石油资源 战后苏联在伊朗的经济要求
策划分裂 苏联与南阿塞拜疆自治运动
撤军争端 美苏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博弈
竹篮打水 伊朗危机给苏联带来的恶果
简短的结论
第六章 分道扬镶 美苏在德国赔偿问题上的合作与冲突
盟国共同索赔政策的形成
美苏对德索赔计划的协调
统一赔偿计划执行中的冲突
美苏在赔偿问题上分道扬
简短的结论
第七章 铁幕落下 马歇尔计划与欧洲共产党情报局
马歇尔计划的政治和经济背景及目标
巴黎会谈与苏联拒绝加入马歇尔计划
苏联严禁东欧各国参与马歇尔计划
共产党情报局建立与苏联的冷战战略
结论

导言

历史研究的本质是对人类经验的考察和讨论,而不是对概念和理论的研究。本书的任务不是讨论国际关系理论 更不曾想建立一种理论模式。作为一部实证性历史著作 笔者只是试图对国际史学界讨论的一个老问题提供一个新的观察视角。这个老问题就是冷战的起源和发生,别是苏联在其中的作用;这个新视角就是经济 别是苏联的经济观念、经济政策以及美苏之间的经济关系 因此 本书关注的历史过程同以往没有区别 还是在战争后期和战后初期发生的那些会议 事件 谈判、纷争和冲突 但观察的视角不同 就会发现不同的逻辑链条 产生不同的历史叙事,从而对战后美苏关系变化 战格局形成和展开提供一种新的解释框架。

英国哲学家卡尔·波普尔很早就说过: 不可能有这样的历史—实发生的过去 (the past as it actually happened);只能有对历史的各种解释 而且没有一种解释是终极的 每一代人都有权形成自己的解释 他们不仅有权形成自己的解释 而且有义务这样做 因为的确有一种寻求答案的迫切需要。

以往史学界对于冷战起源和冷战发生的研究 大体上局限于国际政治体系的范围内 而安全结构 缘政治 意识形态是这一体系的基本范畴 国际政治体系对于冷战史研究无疑是十分重要 十分必要的,数十年来冷战史学家正是在这一理论体系的运用中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50年代初在西方学术界出现的正统学派或传统学派强调苏联作为 邪恶强权国家 的作用, 认为苏联的地缘政治扩张和建立世界霸权的野心导致了冷战的发生,美国则是为了捍 民主制度 遏制共产主义扩张而被动地卷入了冷战。60年代崛起的修正学派以批判美国对外政策为出发点,强调美国为控制世界资源 全球建立霸权而进行了帝国主义式的扩张,这才是冷战发生的根本原因 70年代后期 美国历史档案陆续开放,又出现了后修正学派。这一派学者努力重建“历史叙事”,为冷战的起因主要在于美苏双方在对外政策上发生的相互误判 并由于意识形态极端对立而进一步产生的过度反应 由于冷战的“意外”结束和俄罗斯档案逐渐公布于世 方学界出现了以约翰·加迪斯为代表的 战史新研究 的学术潮流 其特点是强调利用多国档案特别是美苏双边档案 加强对国际关系理论的探索 从而使冷战研究成为真正的国际史而非美国外交史— 这方面 美国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冷战起源和发生的问题上,“新研究”的作者们从冷战的结局出发 认为苏联和斯大林应该为冷战的发生负责,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和苏联的政治制度本身具有进攻性 对西方构成了安全和威胁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加迪斯的这一说法 只要斯大林统治着苏联 冷战就是不可避免的 当然 这种观点也受到一些学者(如P.莱夫勒、G.伦德斯塔德)的质疑和挑战 样作为以前的 “后修正学派”,他们指责加迪斯回到了 传统学派 的立场。

上述研究无疑大大加深了人们对冷战本质和缘起的理解 但是,笔者在研究中感到 如果仅限于安全结构 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范畴,似乎有很多问题是无法解释清楚的 比如 在美苏形成冷战对抗的格局前,彼此都没有构成对对方的安全威胁 双方都没有感受到来自对方的“军事威胁”,“不安全感”不过是意识形态偏见带来的幻觉 而非现实。所谓陷入 安全困境 主要是第一次柏林危机 特别是朝鲜战争 以后的事情 如何用安全结构或安全观念来解释冷战的形成 又比如 就冷战起源而言 美苏意识形态的对立无疑是最具根源性的 但在考察冷战发生时 情况就未必如此了 在苏南冲突出现之前 斯大林并没有在其势力范围内宣扬和推行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道路 甚至有些美国决策者也看到了这一点 那么如何用意识形态来描述冷战的发生 再比如,冷战爆发前美苏并没有地缘政治的交集 双方分别从中国和朝鲜半岛撤军甚至表明他们尽力避免这样的交集 如果本书对历史的考察可以证明伊朗危机的根源和本质是苏联对石油资源的要求 不是占领或分割伊朗领土 而美苏对德占领政策分歧的实质是战后赔偿问题 不是永久性地分别占领德国 又如何用地缘政治来说明冷战的开始 所以 仅在国际政治体系内讨论冷战起源尤其是冷战发生的问题显然是不够的 这里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因素— 经济。

与国际政治体系相对应 笔者在考察和解释冷战起源 冷战发生以及美苏关系的深层因素时 借用了关于世界经济体系或现代世界体系的概念 尽管这一概念创始人I. M.沃勒斯坦的一些观点和结论笔者难以认同 沃勒斯坦指出 世界体系分析是一种方法而不是一个理论 而这种分析方法认定,“人类共同活动的三个领域— 经济的 政治的和社会或社会文化的领域— 不是独立的社会活动领域 它们没有独自的 逻辑 更重要的是,它们的约束 决定 准则和 合理性 的相互结合是那样的紧密,以致没有任何有用的研究方式可以按照经济 政治和社会的分类把“这些因素”分开,或仅仅讨论可变的一种领域就能不断地 绝对地领会其他两种领域。”引入世界经济体系当然不是替代国际政治体系 而只是 增加了一个观察历史的视角 不过也需要指出 经济观察与政治观察和 社会观察并不是平行并列的 所谓现代世界体系 实际上就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而马克思和恩格斯曾对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和发展的历史 进行了最严谨 最科学的研究 把近代以来的人类历史放在世界经济体 系中进行考察 实际上正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研究资本主义历史的方法,他们认为:“始终必须把 人类的历史 同工业和交换的历史联系起来研究和探讨。”他们还特别指出:“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 不应当在人们头脑中 在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 去寻找 而应当在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 不应当在有关 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 而应当在有关的时代的经济学中去寻找。”笔者完全认同这种研究方法 考察冷战起源 冷战发生乃至冷战结束的历 过程 不能离开“经济学”的研究 甚至可能首先需要从“经济学”的视角开始。

本书的时间起点在1944年夏天,此时敦巴顿橡树园会议和布雷顿森林会议在美苏的共同努力下双双取得成功,为建立战后国际秩序奠定了基础。敦巴顿橡树园会议倡导成立国际安全组织—联合国及安全理事会,布雷顿森林会议倡导成立国际经济组织(亦称“经济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此后还将建立国际贸易组织)。美苏两国领导人和当时的政治精英们普遍认为,安全和经济这两个国际组织就像是承载世界前行的两个车轮,它们的组建和运转将保障战后人类社会的稳定、繁荣和发展。然而,历史很快就证明,美苏关系和大国合作从此开始滑向下坡。根本的问题不在安全而在经济:安全的车轮 联合国 很快组建起来,虽然磕磕碰碰但总算开始运转,而经济的车轮 经济联合国 却未能按原计划组建和运转,以经济全球化为背景的国际经济组织,由于苏联及其集团缺席而无法成为未来国际经济秩序的保障。经济不是决定一切的唯一因素 但确是一切决定的基础性因素 此有必要加强对冷战发生乃至展开过程中经济因素的考察。这也是本书论述的逻辑起点。

如果加入经济因素的考虑 人们就会发现 从二战结束到战后初期,冷战的发生过程大致在两个领域展开 国际政治领域和世界经济领域。前者表现为战后国际秩序的安排及美苏势力范围的划分,后者表现为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重组及其与苏联的关系。从国际政治体系 看,战时同盟在双方认同的 雅尔塔体系 中得以延伸 美苏在安全关切和霸权目标上的矛盾完全有可能在 大国合作 机制中得以缓解 避免走向冲突。从世界经济体系看 美苏经济体制之间的本质性差异,只有在两国建立战略互信且认同国际经济秩序统一的游戏规则的条件下 才能逐渐弥合 苏联对美国主导的 布雷顿森林体系 虽感到有利可图 但也心存疑虑。在美苏关系不断恶化的情况下 苏联首先放弃了加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机会,进而断然拒绝参与欧洲经济援助计划 使得战时 的美苏经济合作关系无法在战后国际经济秩序的重构中延续下去。所以,作为冷战本质的制度对抗首先是在经济领域显化的 冷战的发生也是从经济领域的脱钩开始的 当苏联拒绝加入布雷顿森林体系时 雅尔塔体系的经济基础实际上已经开始动摇 当苏联和东欧拒绝加入马歇尔计划、决心与西方世界做彻底的经济切割时 冷战便发生了。

如果从经济的角度观察 人们还会发现 战后美苏关系实际上是极不对称的;这种不对称性不是表现为政治影响力,而是表现为经济实力。以往把战后初期的苏联看作另一个 超级大国 可能是一种错误认知。如果仅从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看,或许可以这样说,但是如果从美苏经济实力差距和经济关系特征的角度观察,必然导致对过去思维定式的怀疑。在经济成就、 科技创新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整体经济和军事能力等方面,苏联与美国之间差距如此之大 以至于根本无法将二者放在同一个 天平上衡量 战后初期尤其如此 正是这一点而不是其他 决定了战后 斯大林的战略考虑 在安全战略上 苏联不可能主动向美国挑战 而在 经济战略上 苏联需要与美国继续合作。美国也是因为经济实力超强才会拥有沃勒斯坦所说的霸权地位,或如莱夫勒所说的“权力优势”。如同英语作为国际语言表明了大英帝国曾经的世界霸权地位 美元作为国际货币也显示了美国现实的世界 霸权地位 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 美国在战略上提出了由美元主导战后 国际经济秩序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在策略上则把美元贷款作为撬动对苏 政治和外交的经济杠杆 而苏联对战后与美国经济合作的实际运作开始 产生犹疑和不满,也恰恰首先反应在这两个问题上。

本书的时间跨度包括战争后期和战后初期两个时段。战争期间,美苏及盟国之间的合作,首先体现在军事和外交方面 但经济也是一个重要领域,租借援助是战时美苏及盟国之间经济关系的完整体现 美国为 苏联提供的大量武器 设备和物资,对苏联战胜法西斯德国具有重要军事意义,对苏联战后经济恢复也发挥了极大促进作用 但更值得注意的是,通过租借的方式 美苏双方的经济机制开始互相渗透和融合:苏联极大地扩展了国际贸易和对美贸易,在一定程度上走出了与世隔绝的自给自足的经济状态 而美国则第一次将全国大部分生产和贸易纳入了“计划”的轨道,并努力推动 罗斯福新政 国际化。其结果,为建立战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准备了条件 同时也必须看到战场 形势变化对美苏双方经济政策的影响 欧洲战事结束后 很多美国政府官员和国会议员主张放弃对苏联 无条件援助 的方针 压缩或消减对 苏租借援助 而苏联考虑到战后经济重建 恰恰需要加大援助力度,这实际上构成了战争后期美苏分歧和矛盾的经济根源 罗斯福以对日作战 需要苏联为由 坚持以前的租借方针不变 一方面加深了美国内部左右政 治派别的矛盾和分歧 一方面也鼓励了苏联提出更大需求的“野心”,这无疑为罗斯福去世和战争结束后美国迅速调整对苏经济政策埋下了伏笔。

美国为战后国际秩序设计了两个系统 安全系统就是联合国及安全 理事会 经济系统则是布雷顿森林体系 其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就是希望 苏联能够融入国际社会和世界经济 斯大林非常重视安全体系的建立 但是对于经济体系却没有认真考虑 总体看来 苏联对战后的经济发展 战略缺乏深思熟虑的整体设计和系统规划 基本上就是延续战前的方针 和做法 原因在于经济理论上的两个认知误区 其一 社会主义的计划 经济是世界上最完美 最有效和最稳定的经济制度 没有看到在战后世 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对其进行调整和改革的必要性 其二 资本主义 的利伯维尔场经济是腐朽没落的经济体制 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是其不可避 免的结局 没有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正在悄悄发 生变化 瓦尔加对此有所发现 但没有引起决策层的关注 1946年初 苏联第四个 五年计划 的出台 充分表明了苏联经济战略的继承性 惟其如此 当美苏关系恶化时 苏联根本不在乎与美国进行经济脱钩,更没有想到与世界经济体系切割给苏联经济发展带来的长期负面影响。

本书的时间终点在1947年夏秋 此时冷战格局在欧洲已经形成。这里涉及对冷战发生如何定义的问题 从冷战制度对抗的表现形式来讲 冷战的发生应该有两个基本条件 第一是美苏双方 不是单方面 都放 弃了战时大国合作的原则 而选择了对抗政策 第二是这种对抗不仅发生在美苏两国之间 而且是在以他们各自为首的两个政治集团之间。冷战格局的形成意味 战时大国合作结束 欧洲乃至世界开始分裂 进入 两极时代 1947年3月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 6月提出马歇尔计划,说明美国的冷战政策已经形成。1947年7月苏联断然拒绝马歇尔计划 9 月成立欧洲共产党情报局 并提出世界已经划分为两大阵营的口号,说明苏联已经采取了冷战对抗的政策 在此过程中 双方都逐步构建起自 己的政治集团 而在此之前 尽管美苏之间关系已经恶化 甚至发生了 冲突 尽管美国已经制定了对苏 遏制 战略 但都不符合上述两个条件,因此不能说冷战已经形成 值得注意的是 1945 12月苏联没有 按照约定宣布加入布雷顿森林体系 美国开始产生对苏联拒绝国际合作 的战略疑虑 1947 7月莫斯科及其 星国拒绝加入马歇尔计划 表明 苏联已经决心与美国和西方世界做彻底切割 美苏合作关系的这两次破 裂都发生在经济领域 应该不是偶然的 说到底 战后世界的分裂首先 在于未能建立起一体化的国际经济组织 美苏关系陷入了经济漩涡,而不是安全困境 所以 冷战发生的真正原因不是安全问题,而是经济问题。这也是本书论述的逻辑终点。

正是由于冷战发生的最根本 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经济体系——其实冷战发生后美苏的对抗也首先体现在经济领域 本书重点讨论的是冷战 中的经济战(Economic Warfare),或曰经济冷战(Economic Cold Warfare)。当然,主要侧重在苏联方面——这也是冷战史新研究的特征之一。

本书拟沿 经济观念 经济政策和经济关系的线索 梳理美苏关系 从战时合作到战后分裂的变化过程。

第一章 无条件援助 租借与战时美苏经济关系 以美国对苏 联的租借援助政策为背景 察美苏战时经济关系。

如果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是盟国取之不尽的 军火库 那么租借援助就是美国消除了 美元符号 的一种特殊的国际金融政策 是盟国取得反法西斯战争最后胜利的有力保障 实际接受美国租借援助的有 37个国家 但唯有苏联享受了 条件 援助的待遇 这是因为苏联在 抵抗法西斯德国进攻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大约120亿美元的租借物资,不仅大大加强了苏联战时的军事实力 而且有力推动了苏联工业设 备更新换代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 为其战后经济重建创造了物质技术条件。这无疑是战时美苏友谊和合作关系建立的物质基础。

更重要的是 通过租借这种外在形式 美苏经济关系发生了内在的 重大变化 在这一过程中 不仅美苏之间的经济交往和联系大大加强 而且双方的经济机制开始相互渗透和融合 对苏联而言 租借就是一种 特殊的对外贸易 莫斯科藉此走出了战前与世界隔离的自给自足的经济 状态 在作为西方列强患难与共的政治伙伴的同时 不管是否意识到 苏联的经济已成为民主阵营经济体的重要的甚至是主要的组成部分— 苏联进口物资的需求成为美国安排生产的重要依据 在苏联大规模参与 世界贸易的同时 华盛顿第一次如此广泛地将全国相当一部分生产和贸 易纳入了 的轨道 按照美国学者的说法 1943年底前,美国那种按利润调节生产的非计划经济已经惊人地改变成一种战时管理经济,以适应租借计划预定的种种目标 按军事标准对物品生产能力和价 值分配所进行的计算 取代了财政计算而作为经济活动的主导 因此 租借不仅帮助盟国赢得了战争 而且促进了罗斯福 的国际化 为苏联计划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创造了条件 总之 租借为布雷顿森 林体系提供了制度性基础 有助于战后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建立。

不过 租借虽然是盟国与法西斯作战的 利武器 罗斯福期待 以租借援助换取苏联的信任和回报 斯大林也希望将租借援助延续到战 后重建 但租借最终却未能成为战后大国继续合作的 和平工具 究其 原因 第一 罗斯福的理想主义有其合理性和前瞻性 他所设想的战后国际关系愿景未必就一定是 乌托邦 但到战争后期罗斯福仍然坚持 对苏 无条件援助 的方针不变 这不仅引起美国执行官员的普遍不满和不安 也确实助长和鼓励了斯大林的 野心——莫斯科感到只要坚持,就可以得到想要的一切 拒绝签署解决剩余租借物资的3-c协议就是 一例。第二,罗斯福去世后美国政治右倾,试图把租借援助作为“经济杠杆”,迫使苏联在政治和外交方面做出让步 苏联从意识形态出发,根本不会为了某种经济利益而放弃政治主张和立场 充其量 经济杠杆 的反作用很可能把苏联逼回到自给自足的封闭经济 从而背离罗斯福将 苏联纳入战后国际经济体系的最初愿望 第三 苏联代表在后期租借谈 判中顽固而不妥协的态度和立场引起美国的极大不满和失望 这种态度 和立场源于莫斯科传统意识形态的认知误区 在苏联人看来 战后美国 必将陷入周期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而美国要度过危机 解决失业和 资本过剩的难题 必然依赖于苏联的市场 本来是苏联有求于美国的事情,偏偏要美国来央求苏联 这种心态 此前在布雷顿森林协议谈判中 出现过 此后在贷款谈判中亦是如此。

第二章 错失良机 苏联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考察布雷顿 森林会议召开和苏联最后拒绝加入国际经济组织的历史过程。

美国设计并主导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旨在稳定国际货币、扩大世界贸易 实现战后世界经济的重建 繁荣和发展,其目标是建立保障战后国际经济秩序的三大支柱,即平衡国际收支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成员国提供投资贷款的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亦称世界银行,以及协调各国关税以实现无条件最惠国待遇的国际贸易——后来长期表现为《关税和贸易总协议》。在美国人看来 苏联作为国家控制汇率、垄断贸易制度的主要代表,加入布雷顿森林体系非常重要 这不仅有利于世界经济和贸易发展,对苏联本身(特别是作为创始国)也大有益处 最重要的是 没有苏联这样非市场经济体制的大国参与 国际经济组织就是不健全的 战后世界经济一 体化的国际经济秩序就无法建立起来 为此 美国想方设法为苏联提供 了作为创始国的最优厚的条件 并在最重要的问题上——基金份额、卢布平价 基金投票权 黄金存放地等,几乎满足了苏联的所有要求。这固然与此时美苏关系正处于合作的最佳状态有关 但更主要的是 在罗 斯福和美国大批左翼人士看来 不同的经济体制之间在战争中呈现出一 种“趋同”的现象:美国的经济正在走向社会主义 而苏联正在走向“国家资本主义”。摩根索和怀特在布雷顿森林对苏联做出重大让步的原因就 是他们认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经济体系并非是互不兼容的。

然而 美国人的良好愿望并未成为现实 1945年12月批准成立 国际经济组织的布雷顿森林协议最后期限到来时 莫斯科表示目前签署 协议 没有可能 苏联政府还要再进行研究 后来基金组织董事会把 苏联作为创始国资格的期限又延长了一年 但苏联最终还是没有加入布 雷顿森林体系 个中原因 当时的美国报纸有很多猜测 以后的研究者 也众说纷纭 关于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不适宜加入和苏联加入后会带来 经济不安全的说法都是站不住脚的 因为1944年7月苏联代表在会议协 定草案上签字前 甚至在1945年12月政府各部门讨论是否应该加入该 组织时 都已经全面考虑到这些因素 但并未感到有问题 综合分析当 时苏联政府的各种 部文件和公开声明 可以认为真正的原因有两个 最根本 最深层的原因在于苏联领导人和决策者没有意识到战后出现的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历史发展趋势,认定所有这些国际经济组织只是为资本主义利伯维尔场经济而设置的,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是最先进 最完善的 没有发生经济危机的可能 而且将来必定会替代资本主义经济体制,所以加入美国设计的以美元为主导的经济组织 完全没有必要性 苏联作为一个政治大国 只是为了扩大在国际经济领域的影响 并在有 可能获取经济利益的条件下 才会考虑加入这样的国际经济组织 这就引出了另一个原因——贷款问题。苏联官员明确并多次表示 只要美国提供长期贷款 苏联就宣布加入布雷顿森林体系 苏联的确是把贷款 问题作为验证美国是否还有诚意继续战后合作的试金石 这个想法即使是真实的 也是非常不明智的——很显然 只要加入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苏联作为创始国就可以最优惠的条件得到其梦寐以求的贷款 顺便 说一句 当莫斯科做出这一决定时 也犯了与美国同样的错误——把经济决策与美苏之间的政治和外交分歧捆绑起来 恰恰是因为拒绝加入国 际经济组织 苏联自己切断了获得重建贷款的最重要的渠道。

第三章 拒绝贷款 经济成为美国对苏外交的 杠杆 考察美 苏之间漫长的贷款谈判过程 估贷款谈判流产对美苏关系的影响。

 获取国外贷款是苏联战后经济恢复和重建最主要的资金来源 而放 眼世界 当时能够向苏联提供大额长期贷款的只有美国 维持对美友好 关系对苏联的重要性 由此可见一斑 苏联人的确非常渴望得到美国贷款,但是他们已经习惯于战时租借的 无条件援助 无法接受战后一般 行贷款的条件 1944年2月苏联试探性地向美国提出长期贷款申请 要求的年利率竟只有0.5% 且从第16年才开始分期偿还 而当时普遍 通行的年利率是3% —5%。不过 那时阻碍美国提供贷款的不是条件问题,而是法律问题 根据1934年的约翰逊法 美国银行被禁止向拖欠美国债务的国家提供贷款 而十月革命后苏俄政府拒绝支付俄国临时政府向美国的借债 并在实行国有化时没收了一批美国资产 美方估计总额 超过6亿美元 1945 1月莫洛托夫正式向美国提出贷款申请 额度60 亿美元 期限30 年息2.25% 从第9年末开始偿还 同时要求对战 争结束前的订货在价格上给予20%的折扣 对于这个被哈里曼称为“惊人的荒诞无稽”的照会 以亲苏派摩根索为首的财政部认为可以接受 甚至还可以再给与优惠 美国外交部门主张 完全置之不理 罗斯 福虽倾向于帮助苏联 但鉴于绕不过去的法律问题 也只能建议苏联在租借法案的条款中寻求解决战后重建资金的问题 于是 在雅尔塔会议是,美苏双方都没有正式提出贷款问题 这时莫斯科也不是很着急,在苏联看来 战后必然到来的经济危机和失业问题将会迫使美国在贷款条件上做出让步。

按照租借法案中3-c条款签订的租借贷款协议 涉及租借剩余物资和 战后重建设备 仍然需要确定利率和价格问题 美苏谈判为此陷入了激烈争执。苏联坚持不让步,最后拒绝签署3-c协议。其他签署协议的国 都顺利拿到了租借贷款,而苏联为解决剩余租借物资问题,在战争结束后也不得不按照3-c条款与美国签署了“管道协议”,但时过境迁 得到的贷款只有这批物资价值的一半——2亿美元。1945年8 战争即将结束 为了获取经济恢复和重建的资金 苏联不得不重启与美国的贷款谈判。此时美国人已经解决了国内的法律问题 苏联提出10亿美元贷款 申请的条件也基本上符合美国的要求 但美国的要价却大大提高了:不是年利率问题 也不是还款期问题 而是一系列政治和外交问题 其中主要是东欧问题 苏联虽然答应盟国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实行多党选举制 也确实在东欧国家推行了 联合政府 政策 但为了保证苏联在这一地 区的控制和影响 就必须让各国共产党 工人党 联合政府 中处 于主导地位 于是在议会选举中 苏联驻军当局与所在国共产党在不同程度上采取了 技术手段 直接修改或伪造选举结果“非常措施”(制造政治案件打击与共产党竞争的政治人物和党派), 削弱甚至消灭各种“反对派”。美国政府和舆论本来就对苏联在波兰政府组成问题上采取 单边行动不满 现在更加无法容忍苏联在东欧国家的恶劣行径 所以就试图把贷款作为一种 经济杠杆 以迫使莫斯科就范 苏联人此时心急 如焚 美国人却漫不经心 所谓贷款谈判断断续续拖延了整整一年,对于美国提出的那些 侮辱性(斯大林语)的条件——从东欧撤出占领军 保证东欧地区的言论和迁徙自由 允许西方记者对东欧选举进行采访和报道等 苏联根本无法接受 莫斯科由此产生了一种受害者心理。

尽管美苏贷款谈判在1946年7月已告流产 但直到1947年4月莫斯科外长会议期间 斯大林似乎并不死心 还对马歇尔反复提到苏联 未能获得美国贷款的问题 从战争结束到提出马歇尔计划前 以租借贷款和信用贷款两种方式 美国对外贷款有几十亿美元 联是最早提出 贷款要求的 数额最初设想是100亿美元 后来提出60亿,又降到10亿,最后没有得到一分钱信用贷款 只得到区区2亿美元的租借贷款 相比之下 英国得到信用贷款37.5亿美元 借贷款6.5亿美元 就连波兰(2.25亿)和丹麦(2.72亿)到的贷款都比苏联多 如果说美国 在政治上对苏联的最大不满是东欧问题 那么在经济上对苏联的最大伤 害就是贷款问题 苏联在涉及势力范围的核心问题上当然是不可能让步的,但莫斯科可曾想到,如果苏联加入了国际经济组织,贷款问题就可能迎刃而解,至少也会把难题留给美国人。

第四章 冷战前奏 美国对苏联的战略认知陷入误区 讨论1946 年春发生的几件大事 斯大林在莫斯科的选举演说 凯南给国务院的“长电报”和丘吉尔在富尔顿的 铁幕演说 以及这些事件的后果和影响。

 总体看来 1945年和1946年之交 从政治到经济 从欧洲到 远东 美苏之间的分歧和矛盾已经在各方面显露出来 彼此都有受到威胁的感觉 其猜忌和不满正在加深 不过 在政策趋向强硬和生硬的同时,战后大国合作的总方针尚未放弃,为此双方在这个或那个问题均有 所妥协和让步 因此才有1945年底莫斯科会议令人产生希望的结局。然而,1946年春夏 苏关系骤然紧张起来 双方在报纸上开展了激烈的 宣传战 国政府开始形成了对苏立场强硬的 遏制 方针 由此 多西方政界人物和后来的一些学者都认为冷战已经打响 这完全是对苏 联言论误读的结果。

斯大林2月9日的演讲主要提出了两个观点 其一 战争的结果证明苏联的制度是比任何其他社会制度 更优越 更稳固 更有生命力 的社会组织形式 其二 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和不稳定 经济危 机和战争是不可避免的 而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方针是 足以应付各种意外事件的保障 这个公开讲话在华盛顿引起震动 美国官员普 遍认为这是宣示苏联对外政策的 新方针 也是“对全世界的一种警告”。有人甚至危言耸听地指出 这是 冷战的开始 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宣言 实际上,这个演说根本就不是说给美国人听的 苏维埃选 举前后 斯大林的演说和苏联其他领导人的类似讲话,都是针对国内问题,是对苏联老百姓讲的。战争使一向封闭的苏联社会突然开放了,人们终于亲眼看到了真实的外部世界 苏联社会受到的冲击和苏联民众的 思想变化是前所未有的 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亲西方情绪 对民主、自由和公开性的要求 对苏联原有政治 经济体制的不满和怀疑 以及提 高生活质量和水平的普遍要求 斯大林的讲话 无非是要在苏联国民中 树立起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 对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国有化和农业 集体化方针的自信 告诫人们还要继续勒紧裤腰带 准备过苦日子——因为存在帝国主义和战争危险 苏联的国家安全实质上是保证实行极权 专制的制度安全 斯大林的忧患首先在内部而不是外部 由于意识形态 的对立和美苏关系的恶化,美国人产生了一种错觉。

2月22日凯南 长电报 对苏联外交政策根源和目标的分析进一步加深了这种误读 凯南的核心观点是,“俄国传统的、本能的不安全感”和主张暴力革命的共产主义理念必然导致苏联与外部世界特别是美国的冲突,其外交目标就是最大限度地发展军事力量 实现势力范围的扩张。美国必须有勇气面对这场危机和挑战 对苏联采取强硬立场 令其 知难而退 这个电报在华盛顿引起十分强烈和积极的反应 一时间竟在 政府和国会各部门争相传阅 被誉为未来美国对苏政策的 基本纲领 也被后人称为 美国决策者的圣经 尽管没有使用 遏制 一词 但此后耐心和坚定 已成为美国 同苏联打交道的格言 对苏遏制政策由 此应运而生 然而 凯南把苏联作为冷战发动者的这个结论存在逻辑上 的漏洞 其一 美苏两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差距悬殊 苏联没有理由主 动与美国分裂 向美国挑战 其二 苏联战后的不安全感主要来自内部 而不是外部 事实上也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此时苏联已经制定出针对美国 的战略方针 无论是外交的还是军事的 其三 到战争结束时 斯大林 地缘政治要求已经全部得到满足 芬兰 波罗的海三国 东欧 巴尔干 和远东 而所有这一切的合法性依据就是雅尔塔体系 其保障机制就是 联合国— 这两者恰恰是战后美苏合作的基础和平台 因此 苏联不存在 破坏这一现状的动机 其四 战前苏联确曾高举 世界革命 大旗冲击资 本主义世界 但自从1924年斯大林提出 一国社会主义 理论后 共产主 义理想和世界革命已经成为苏联外交的工具 1943年解散共产国际 1944 年推行 联合政府 政策 都是证明 这就是说 苏联在战后具有融入国 际社会的意愿 动力和条件 因此 凯南断言苏联与美国之间已经没有共 同目标 并且永远没有 和平共处 的机会 显然是过于偏激了。

尽管白宫已经开始制定对苏政策新方针 但美国政府对国会和公众 舆论是否接受这一转变没有把握 杜鲁门邀请著名的反共政治家丘吉尔 来美国演说 无非是借英国人的公开言论来试探美国社会的反应。3月5日这位英国前首相的 铁幕演说 是战后西方政治家在世界公众面前首 次公开点名指责苏联 并号召英美乃至英语世界联合起来对抗苏联。丘吉尔的演说充满激情 语言精妙 的确震动了美国和世界 起到了煽风 点火的作用。不过,铁幕演说在得到美国保守派和右翼赞美的同时,也导致 一个强大的左翼阵线开始出现 很多人不赞成英美联合对付苏联,认为富尔顿是 一场灾难 以至杜鲁门和英国政府都要与其保持一定距离 以免为此承担政治责任。

苏联的反应总体说还是冷静的 现实的 在对内舆论宣传方面,报刊和广播一如既往地揭露和抨击帝国主义和战争挑拨者的反苏阴谋 措辞越来越尖锐 态度越来越强硬 甚至斯大林本人都几次出面发表讲话,根本目的依然是稳定国内 但是对外宣传则十分谨慎 直到1946年6月苏联情报部批准的发往境外的稿件 很少谈论苏联的政策 甚至只字 未提对丘吉尔讲话的批评 面对美国的强硬态度 苏联还采取了一系列 表示缓和 退让的行动 如派观察员出席在美国召开的国际货币基金组 织和世界银行的会议 宣布从中国 伊朗和丹麦撤出占领军 在的里雅 斯特问题上接受美国的国际共管方案等。

研究表明,是美国而不是苏联首先采取了对外政策的 新方针 其根源就在于对苏联的战略认知陷入了误区。在苏联看来 无论怎样处理 东欧的问题 都是自己的内部问题 与西方无关 但在美国看来 这就是“单边行动”是与西方分裂的表现 同样 苏联加强对国内的控制 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路线 也被美国看做是对外扩张的前兆。这样说 并不意味 承认苏联在国内和东欧的做法是正确的、合理的。但这些做法确实没有伤害到美国利益 而美国对苏联的战略意图确实做出 了错误解读 就外交方针和经济政策变化的因果关系而言 美国对苏外 交方针趋向强硬是全面改变经济政策的前提 而苏联整体转变对美外交 方针则是在经济政策上对美国彻底失望的结果 二者正好相反 至此 已经可以听到冷战的前奏 冷战帷幕是否将被拉起 关键是看美苏决策 者能否准确判断对方的战略目标和政策底线 这恰恰是对抗与妥协转换 的临界点 不幸的是 美国遏制苏联的步伐并没有停止 而苏联的行为 不仅没有阻止反而像以前一样刺激美国继续前行。

第五章 走向冲突 石油租让权与苏联在伊朗的目标 讨论1944-1946年伊朗危机的起因和过程 以及苏联在伊朗行为的目标和结果。

为建立向苏联运送租借物资的 波斯走廊 1941年8月苏联和英 国军队攻占伊朗 1944年9月苏联向伊朗要求北部地区的石油租让权,态度强硬蛮横 遭到伊朗的拒绝 苏联随即在其占领地区策划“自治运动”,组建伊朗民主党 运送武器装备 组织武装游击队 在南阿塞拜疆 和其他北方诸省鼓动暴乱 以此逼迫伊朗在石油问题上做出让步 苏军 限制和阻拦伊朗宪兵 警察和军队维持治安 引起美国和英国的强烈不满,特别是苏联违背1942年英伊苏三国条约 不打算按规定时间实现撤军,导致伊朗政府于1946年1月向联合国提起对苏联的控诉案 面对美 国的强硬立场和国际舆论压力 苏联只得让步 公开宣布撤军日期,并放弃石油租让权要求 伊朗政府也做出让步 按照苏联的条件签署了苏 伊联合石油公司协议 苏联在伊朗的目标似乎已经实现 但苏军撤离后 不久 伊朗右翼反苏势力日渐强大 遂于1946年底派兵镇压了南阿塞拜 疆的自治运动 伊朗议会也于1947年10月否决了苏伊石油协议。

当时的英美决策者和外交官普遍认为 苏联挑起伊朗危机的目标是 在近东谋取政治利益 甚至领土扩张 很多历史研究者也有这种看法 本书的研究表明 苏联在伊朗的根本目标就是石油租让权 就是谋取带 有战略性的经济利益 苏联在南阿塞拜疆鼓动自治和暴动并非要在那里 建立革命政权 而是想通过扩大苏联在北方地区的政治影响 向伊朗中 央政府施加压力 迫其签署石油协议 苏联推迟从伊朗撤军也是实现其 经济目标和开展上述行动的保障条件 从地缘政治角度考虑 伊朗处于 高加索山脉以南 不构成对苏联安全的威胁 在这方面 伊朗对于苏联 的重要性与波兰走廊和其他东欧邻国完全不同 苏联根本没有必要把伊 朗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 况且从德黑兰会议到波茨坦会议 斯大林也从 来没有在任何公开场合提出这种要求 从苏联的外交战略看 伊朗与战 后初期的中国 朝鲜和德国类似 属于苏联与西方势力相隔的中间地带 或缓冲地带 至于巴库油田的安全 担心破坏行为与消除军事威胁完全 是两回事 斯大林所说 一盒火柴也会对苏联油田构成威胁 不过是为 推迟撤军找借口 不能当真 不过 这里特别需要说明的是 伊朗危机是莫斯科外交行为严重脱离其外交目标造成的结果 恰恰是苏联自己的 过激行为导致西方对其真实目标的误读。

在很多研究者看来 苏联在伊朗的目标未能实现 其主要原因是美 国的压力和强硬立场 本书的结论认为 美国态度的转变只是导致苏联 失败的因素之一 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苏联为实现经济目标而采取的完全 错误的政治和外交措施 无论伊朗 英国还是美国 对于苏联想要在伊 朗北方谋取的石油租让权本身并不反对 英国甚至还希望苏联早些达到 目的从而减轻自身的压力 然而 苏联为实现这一目标所采取的行为方 式是任何人都难以接受的 如果不是一开始就仗势欺人 蛮不讲理,在谈判中只提要求不讲条件 就不会激起伊朗 烈的民族主义意识 苏联 完全有可能早就与伊朗签订了一年半以后才达成的石油协议 如果不是 大动干戈鼓动伊朗北方的分离运动和武装暴动 英美就不会认为苏联的 真实意图在于领土扩张和政治干预 而石油问题只是幌子 并因此支持 伊朗抵制苏联 伊朗危机的核心也不会从经济转向政治 把苏联推上联 合国的被告席 所以 苏联的错误不在于其设立的目标 而在于所采取 的外交行为完全背离了外交目标 还有一点也很重要 莫斯科缺乏谈判 技巧 不懂得掌握妥协的时机 当苏联最后不得不撤军以示让步时,一切都已经晚了 结果是 合理的要求毁于不合理的手段 苏联最大的敌 人其实是他自己。

不少研究者认为 伊朗危机是冷战的开始 是美苏的第一次冷战 本书的结论与此不同 伊朗危机是美苏关系恶化的反映 也是引发美苏 冷战的主要因素之一 但危机本身并不是冷战的表现 美国对苏遏制的 政策的确是在伊朗危机期间形成的 不过 冷战格局形成的标志是美苏 双方都采取了对抗政策 且已经组建起相互对立的两大阵营 而这两个 条件在伊朗危机中都不存在 苏联采取退让政策表明 那时斯大林还不 想与美国对抗 苏联在其势力范围内早已形成政治集团 但西方的政治集团那时还未提上议事日程 西欧事务的处理还掌握在英法手中 伊朗 危机给后人的警示还有两点值得注意 第一 苏联本不想与美国对抗 美国人也明白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讲 伊朗对于苏联的敏感度如同墨西 哥对于美国 但苏联在伊朗的行为一次又一次授人以柄 为美国右翼势 力改变白宫的外交政策提供了口实和证据 美国的势力进入伊朗当然会 引起苏联的警惕和紧张反应 但莫斯科应该反思的是美国为什么会进入 伊朗 第二 美国外交的决策程序与苏联不同 一项重大政策的形成 政府下决心只是第一步 还需要国会的支持 特别是朝野两党形成一致 立场 伊朗危机过后 白宫下一步就要影响舆论 说服国会两党议员 这就是说 如果想要阻止美国冷战政策的最后形成 苏联还是有机会的,能不能把握 就看克里姆林宫的认知和决策能力了 很可惜 后来的历史证明 这最后的机会错过了— 白宫抓住希土危机提出了杜鲁门主义 并顺利取得国会的一致支持 苏联在德国赔偿问题的谈判中没有 及时做出让步 终于导致了马歇尔计划的出台。

第六章 分道扬 美苏在德国赔偿问题上的合作与冲突 通过 梳理美苏在德国赔偿问题上从协商 合作走向分裂 对抗的历史过程 讨论战后欧洲的核心问题 德国分裂的缘起。

除贷款外 获取战争赔偿是苏联战后重建资金的另一个重要来源 斯大林对此非常重视 早在1941年12月就试探性地向英国提起战后赔 偿问题 经过反复研究和精心准备 苏联在雅尔塔会议提出了向德国索赔200亿美元 其中100亿美元应赔偿给苏联的方案 这一方案因罗斯 福支持而成为会议决议 苏军攻入德国后 以没收 战利品 的名义大 规模拆迁工业设备 1945年7月初已经和计划运往苏联的设备和物资 高达400万吨 14.8亿美元 美国对苏联的这种单边行动大为恼火 波茨坦会议否定了向苏联赔偿固定数额 100亿美元 的方针 但是出 于大国合作的考虑 美国提出了 视德国为单一经济体 分区赔偿的原则 并同意东占区赔偿全部给苏联 含波兰 西占区赔偿总额的25%给与苏联 虽然分歧已经出现 但美苏双方还是在实现大国合作 的愿望中于1946年3月制定了统一的赔偿计划 然而 由于美苏关系恶化,双方在赔偿的基本方针和目标上的矛盾加剧 美国要求在恢复德国 经济的基础上进行赔偿 苏联坚持支付赔偿后再考虑经济恢复 统一赔 偿计划因此无法落实 1947年4月莫斯科会议后美苏终于在赔偿问题上 分道扬 年底的伦敦会议为盟国共同索赔画上了句号。

本书的研究表明 首先 苏联对德占领政策的优先选项和核心内容 是赔偿问题 德国的投降 苏联对德国的恐惧感已经渐渐淡漠,而工业发达的德国对于苏联的经济意义大大超过安全意义 何况 经济裁军 本身也具有保障安全的含义 苏联对德国的占领主要也不是出于意 识形态的考虑 由于苏联的占领政策和赔偿政策 在德国分裂之前 东占区与其说像东欧各国一样被看作是 社会主义阵地 或苏联的势力 范围 不如说是苏联的 经济殖民地 因为很难想象 对一个设定中的 未来盟友会采取这种掠夺式的经济政策。

其次 美苏对德占领政策分歧的起点也在于赔偿问题 美苏对德占 领政策的分歧表现在很多方面 如经济管理方式 对外贸易控制 政府 组织形式 乃至人口管制 占领期限等等 但是从根本上讲都源于双方 赔偿政策的分歧和对立 当美国决策者意识到将德国作为一个单一经济 体纳入它所设计的战后国际经济体系的重要性时 美国对德国占领政策 的目标就开始转变了 而且与苏联在德国获取经济资源的目标产生了分歧。美国政府和社会舆论对苏联最大的不满和反感 从政治上讲反映在 波兰临时政府组建和东欧国家选举的问题上 而从经济上讲就反映在苏 联的赔偿政策上 苏联人在其占领区肆无忌惮地疯狂抢夺 战利品 的行为 一直成为美国在占领政策上指责苏联的依据 同样 从苏联的立 场来看 华盛顿在赔偿问题上的态度也是考验美国是否坚持对苏友好政策的试金石 不过 美国在东欧问题上对苏联的指责实际上是苍白无力的,因为华盛顿在日本 英国在希腊也做 同样的事情 但是在赔偿问 题上就大不相同了 美国把德国经济复兴置于优先地位 而苏联考虑的 都是如何从德国 尽可能多 地获取赔偿 显然是美国占领了道德制高点。无论如何 美国在雅尔塔会议上支持苏联得到100亿美元赔偿的主张,而在波茨坦会议上却改变了立场 这恐怕是苏联开始不信任美国的根源之一。

最后 德国分裂的根源同样在于赔偿问题 出于不同的目的 战胜 国后来都放弃了肢解德国的主张 从逻辑上讲 波茨坦会议形成的对德政策相互矛盾的两原则——经济统一和分区占领 为日后的德国分裂埋 下了伏笔 而这一矛盾正是由于赔偿问题造成的 从历史过程看 美国 提出的 两区合并 德国走向分裂的第一道裂痕 而这道裂痕的产生 也是由于美苏在赔偿问题上的分歧造成的 在对德占领政策中 美国和 苏联都高举 德国统一的旗帜 但前者绝不会放弃 只能扩大 双占区 后者也绝不会让东占区加入西占区 而在这两者背后发挥作用的主要还 是赔偿问题 伦敦会议半年后爆发的柏林危机直接导致了两德政府的建立,但其根源却在于盟国共同索赔政策的终结。

第七章 铁幕落下 马歇尔计划与欧洲共产党情报局 考察马 歇尔计划产生的政治和经济背景及其基本目标 苏联拒绝马歇尔计划的 原因和结果 欧洲共产党情报局建立的目的和宗旨 以上事件的发生表明,冷战的铁幕已经在欧洲落下。

1947 3月杜鲁门主义出台是马歇尔计划提出的政治前提 打出蛊惑人心的政治口号— 防止共产主义渗透 美国政府成功地说服国会接受了向希腊和土耳其提供经济援助的议案 从而将 遏制苏联 确立 为对外政策的新方针 西欧经济陷入危局和1947 4月莫斯科会议讨论 德国问题失败 构成了马歇尔计划的经济背景 美国决心在德国赔偿问题上与苏联分道扬镶 其本质就是决定对罗斯福主张的战后在经济领域 与苏联合作方针做最后清算 马歇尔计划的目标有几个方面 尽快实现 欧洲复苏和经济重建 以防止共产主义势力和苏联影响向西方渗透:在欧洲经济联合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援助 促成将苏联排除在外的欧洲经济 一体化 对德国经济进行重新整合 把德国西部工业恢复作为欧洲经济 重建的基础和核心 提出让苏联无法接受的条件 令其自绝于援助计划 并承担分裂欧洲的责任 让东欧国家自己做出选择 接受有条件经济援 助或者甘愿成为苏联的卫星国。归纳起来就是一句话 与苏联及其卫星国进行经济上的彻底切割 但这个决定要莫斯科自己做出 欧洲分裂的 责任要苏联来承担。

苏联决策层虽然意识到马歇尔计划存在险恶用心 但受传统意识形 态的影响 错误地认为美国在发生经济危机的情况下将不得不与苏联进 行经济合作 因而仍对获取美国贷款抱有一丝希望 巴黎会谈的结果让 苏联领导人感到根本无望得到任何经济援助 于是主动做出了退出巴黎 会谈和拒绝加入马歇尔计划的断然决定 不仅如此 经过短暂的犹豫 莫斯科又下令禁止所有东欧国家参与马歇尔计划 苏联终于掉入了美国 人精心设置的陷阱 苏联做出这种选择无疑是犯了战略性的错误 其一 从政治角度看 苏联不仅背上了欧洲分裂和挑起冷战的罪名 而且为美 国扫清了欧洲经济谈判道路上的障碍 正像美国人认为的 欧洲援助计 划的顺利形成 在某种程度上是苏联帮了忙 其二 从经济角度看,苏联自己没有得到援助 反而还要向别人提供援助 苏联严禁东欧国家参 与马歇尔计划 但又必须解决他们的经济困难 就不得不自己措起这个 沉重的包袱 而这恰恰是此前苏联极力避免的结果 其三 从长远的发 展来看 苏联与美国和西方世界进行彻底的经济切割 就是回到战前自 给自足的封闭状态 拒绝加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历史潮流 这对后来苏 联几十年的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负面影响 这些错误的根源在于苏联对其计划经济体制的盲目自信 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认为 马歇尔计划导致 的欧洲分裂 虽然是美国主动为之 但同时也是苏联的必然选择 根本 的问题在于 如果说在政治和军事上 苏联及其集团还勉强可以与美国 领导的西方世界对垒 那么在经济上社会主义阵营完全无法与资本主义 阵营抗衡 莫洛托夫计划 从来就没有存在过 经济互助会不过是把苏 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强行移植到东欧各国 斯大林设想的 两个平行的世 界市场 就是 空中楼阁 既没有形成另一个 世界 更没有建立起 市场 归根结底 苏联最后在冷战中败北 根源还是自绝于世界经济 体系 经济体制和经济实力落后 是苏联在冷战起源也是在整个冷战对 抗过程中的致命弱点。

斯大林提出重建共产党的世界组织 最初是受到 联合政府 政策 破产的刺激 想到只是加强欧洲各国共产党之间的联系和协调行动。马歇尔计划出现以及苏联的应对方略确定后 斯大林改变了主意 决定建 立一个像共产国际一样的以莫斯科为核心的世界革命阵营 其指挥中心 就是欧洲共产党 工人党情报局 共产党情报局的建立和 两个阵营 口号的提出 标志 苏联已经决心与美国和西方实行冷战对抗 不过 斯大林并没有像共产国际时代那样重新实施 世界革命 的战略 苏联 的冷战战略可以归结为 内线进攻 外线防御 所谓 内线进攻 ,就是稳住阵脚 对欧洲共产党和东欧国家进行内部整肃 采取严厉措施保 证各党与莫斯科步调一致 所谓 外线防御 就是通过强硬政策对抗美国,但并非向资本主义世界发动进攻 而是迫使西方认可苏联及其势力 范围的安全利益 这种战略与美国的 遏制战略 确有异曲同工之处 二者都是防御性的 只是双方的实力差距造成了不同的策略选择 美国 是强者 以攻为守 苏联是弱者 以守为攻 这就决定了冷 战必定是一个漫长的比拚经济实力的过程 所以 美苏经济分裂是冷战 形成的基础 而这种经济分裂的结果也决定了冷战的结局。

第一章 无条件援助:租借与战时美苏经济关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国对盟国实行的租借援助政策,无论在军事史还是经济史中 都一个很奇特的现象。“绝后”不敢说,但肯定是“空前”的。租借既不同于无偿援助 也不同于有偿租赁 而是介乎两者之间的一种战时经济政策 种政策体现了战时盟国之间 政治合作的精神 在很大程度上也成为战时盟国经济关系的表现形式 因此 这是一个很值得讨论的历史话题 其是对苏联这个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都与美国异质的国家的租借援助问题。

受到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变迁的影响 几十年来 关于美国对苏租 借的研究状况和评价有很大变化 到冷战结束前 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美国 重点在于对美国政策的历史描述和评价 I总体来看 美国学者大都认为租借援助对苏联的反法西斯战争发挥了重大作用,有人甚至认为是 定性因素 2不过评价有所不同 有人批评罗斯福为苏 联提供 条件援助 殊地 是一种 姑息 方针 苏联的 战后扩张和在东欧确立统治创造了条件 也有人认为美国对苏租借政策保证了战时大国合作 而战争后期美国因东欧等政治因素调整经济政策 则激起了苏联的反抗 I在此期间 国和西方学术研究的主要障碍是缺 乏苏联的档案 数据和数据 因此 很难就租借政策对苏联发挥的实际 作用 联对这一政策的反应以及美苏经济关系变化的过程进行深入讨论。到冷战结束前 美国在这方面的研究热潮已经退去。

对租借历史的看法和研究在苏联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战争结束 特别是冷战开启时 美国战时的租借援助被苏联官方和学界贬得一 钱不值 不仅数量极少 不到苏联工业生产总值的4% 而且质量也差——远不及苏联自己生产的武器 在苏联人看来 租借非但不是如美 国国务卿E.R.斯退丁纽斯的书名所说——胜利的武器 ,反而是美帝国主义榨取财富的 多头武器 和阶级敌人的 阴谋手段 。N.S.赫鲁晓夫解冻时期 虽然苏联一些军界人物(如G.K.朱可夫元帅)和学者承认美国租借援助为取得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专门研究租借问题 的学术论著基本没有 后直到解体前 苏联二战史研究著作中对美国 的租借援助大体上是轻描淡写 一带而过 一般的看法是 盟国提供的物资“非常有限”,红军是靠 国产武器打败了法西斯德国 冷战结束后,在俄罗斯掀起了一个研究战时租借历史的高潮 有大量论文和专著在利用俄罗斯档案文献的基础上问世。2000年在莫斯科全文翻译和出版了曾任美国租借工作负责人斯退丁纽斯1944年的《胜利的武器》一书,美国学者R.H.琼斯1969年的专著 通向俄国之路 美国对苏联的租借 于2015年在俄罗斯出版俄译本 这就足以说明俄罗斯社会和历史学界对 租借援助问题的兴趣和重视 俄罗斯学者努力通过新的史料 披露租借 历史的真相 多数学者承认租借援助在苏联发挥了重要作用 而争论的 焦点在于租借援助对于盟国取得战争胜利是否具有 定性意义。

中国学者对二战时期租借历史的研究晚于美国 早于俄国 只聚焦于美国对英国尤其是对中国的租借援助 而对苏租借问题一直无人问津,直到近年才出现几篇文章,且都属一般性介绍。

 本文加入对这一问题的讨论 首先是充分利用美苏双方的档案文献,重新梳理美国对苏租借援助的历史过程 并确认这一政策在二战中 的历史地位 更重要的是 要说明美国实施租借政策的目的及复杂背景,苏联应对和利用租借政策的各种考虑 以租借形式表现的美苏战时 经济贸易关系及其走向 美国后期租借援助状况及苏联的反应为战后美 苏经济关系奠定了怎样的基础。

战前美苏经济关系与租借政策的缘起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美苏经济关系复杂而多变 再加上美国内部政 见不同 商界与政界的不同要求和国际形势的瞬息变化 美苏政治(外交)关系与经济关系往往不是同步发展的。

布尔什维克夺取俄国政权后 美俄两国便处于敌对状态。T.W.威尔逊政府不仅拒绝承认苏俄 而且支持和援助白俄政权,并与日本共同出兵西伯利亚 还对苏俄政权实行贸易禁运。1921年V.I..列宁提出 新经济政策 别是在工业方面实行 让制 美俄经济关系开始 解冻 双方贸易额迅速增长 国私人企业积极在苏俄投资 30年代初,美国对苏联的出口贸易额超过1亿美元 比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增长了2倍。同时 大批西方工业设备和工程师涌入苏联 许多大型企业 如乌拉尔联合电机厂 哈尔科夫电机厂和马格尼托哥尔斯克钢铁厂 是美国同类企业的翻版 就输入的工业设备数量而言 美国在德国之后居第二位 在重工业部门工作的6800名外国专家中 美国人约有1700名。美国专家和工程师在苏联的计划经济中无处不在 以至于他们办起 了自己的侨报 莫斯科新闻 应该承认西方经济学家 的判断 西方设计和援建的大型工业企业在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发 挥了重要作用。1

在这样的背景以及美国经历了经济大萧条的情况下,新当选的美国总统F.D罗斯福力排众议 1933年11月决定承认苏联 2然而 美苏债务问题谈判破裂 加上苏联抛弃 经济政策 国内环境的改变,美苏经济关系明显下滑 3美国对苏联的出口额急剧下降 其占美国出 口总额的比例 1931年的最高点4.24%跌落到1933年的0.53% 截至 1937年都未达到2%。4尽管如此 1937 8月签署的贸易协议中,美国仍然给予了苏联最惠国待遇。

 1939 8 苏联与英法建立集体安全体系的谈判失败 随即便与法西斯德国签署了互不侵犯条约 更重要的是条约附加的秘密议定书 。6随着德国大举进攻波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拉开帷幕 I欧洲局势越来 越明朗化 而美苏关系则更趋复杂化 二战爆发后 虽然美国和苏联表 面上都持中立政策 但实际上美国明显站在英法一边 早在战前的1939年6月30日,罗斯福就谈到 新的侵略行为已迫在眉睫 美国 不会容忍对英国和法国的奴役 。2 苏联则公开支持德国,1939年11月30日,J.V.斯大林在回答 真理报 编辑的问题时说:「不是德国进攻了 英国和法国 而是法国和英国进攻了德国 他们应对这次战争负责 因为英国和法国 拒绝了德国的和平建议以及苏联为早日结束战争所做的尝试。

苏联占领波兰东部和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 摩尔多瓦 后,没收了在这些地区的美国财产 引起美国国务院的抗议和赔偿要求 4特别是1939年底苏联发动对芬兰的战争后 美国社会的反苏情绪日益高涨 美苏关系急剧恶化 5 美国对苏联实施的 战略物资 道德禁运 政策,美苏贸易被设置重重障碍 大量的苏联订单遭到拒绝 一些已签订 的合同不再履行 很多在苏联工作的美国专家回国 。6  1940年1月,对美贸易股份公司报告,「美国政府对苏联的态度已经变成了无节制的反苏运 I罗斯福也不得不公开宣称 苏联是由一个绝对独裁政权统治的 世界上任何一个独裁政权并无二致 。2  1940年2月,当英法联军与德军激战时 苏联与希特勒签订了经济合作协议 承诺在这一 年向德国提供价值3.5亿马克的商品 包括棉花 谷物 石油产品、木材、矿石 铸铁以及铜 镍和其他金属 3 据美国的情报 A.希特勒入侵前的18个月里 苏联向德国运送了大量粮食和食品:谷物160.4万吨,油籽365吨,大豆28539吨,植物油9350吨,鲸油78114吨,鱼油24761吨,油脂4981吨。 4

德国经济办公室的结论是 只有通过与俄罗斯进行密切的经济合作,才能使我们在更大的经济领域不受封锁 5斯大林也认为 增加与德国的贸易可以加强苏联的防御能力 6 在美国的保守派看来 苏联向 德国提供了其急需的石油 无疑是在帮助它继续与英法作战。7 1940年夏天,就在法国投降而纳粹德国实施 海狮计划 空袭英国的同时 苏联 先后占领了波罗的海三国 兼并了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和布科维纳 为此 美国冻结了波罗的海国家在美国的资产 拒绝将这些国家的黄金移交给苏联国家银行 由是美国在波兰东部 比萨拉比亚和波罗的 海诸国被没收的财产尚未得到补偿 苏联大使K.A.乌曼斯基对此提出 强烈抗议 I从1940年整体情况来看 尽管美苏贸易额不降反升 特别是 苏联从美国的进口额 8690万美元)比 1939年 5660万美元 增长了 53% 但由于美国对战略物资的禁运 苏联急需的工业设备和原料大大 减少 有些被完全禁止 如航空设备进口额从290.49万美元直落至27.07万美元,而铝和钼等产品的进口则完全被取消了。

然而 就在此时 苏德关系开始紧张。1940年9月德意日三国签订 同盟条约 希特勒希望苏联也加入轴心国集团 向波斯湾和印度洋方 向扩张 以策应德国对大英帝国的进攻 但苏联却表示出对进一步占领巴尔干和控制土耳其海峡的强烈要求 并以此作为与德意日共同瓜分世 界的条件 11月底 苏德秘密谈判彻底破裂 就在V. M.莫洛托夫离 开柏林后不到一个月 无可忍的希特勒批准了进攻苏联的 巴巴洛莎计划 3罗斯福一直对苏联 情有独钟 他所推行的 新政 固然不能 如其政敌所言可以称之为社会主义纲领 但至少吸纳了国家干预经济的 社会主义元素 4罗斯福曾对乌曼斯基说 如果存在两个国家 它们 能够用哲学般的冷静态度来处理那些琐碎的外交阴谋 那么这两个国家 便是苏联和美国 /他希望苏联与德国合作只是权宜之计 并不止一次地向莫斯科传递希特勒准备进攻苏联的情报1,试图以此尽早切断苏德合作 这个机会的确到来了 尽管受到保守派议员的抵制 罗斯福还是在1941年1 21 借口苏芬签订停战协议而解除了对苏联的“道德禁运”。2

不过 事情很快又发生了变化 1941年4月13日,为了防止受到两面夹击 保障东部地区的安全 苏联与日本签订了 中立条约 3罗斯福政府试图淡化此事 认为这只是将日苏两国最近的关系用一纸文件固 定下来 但美国保守派和公众舆论却表现出 烈反感 纽约时报 评论说,苏日条约是不可思议的转折 对所有希望苏联加入反轴心国的人带来了打击 还有人指责 这是为日本在亚洲开放绿灯 4于是 国开始 了对苏联新一轮的经济封锁 据苏联外交人民委员部美洲司的报告,美国政府机构禁止出口所有承诺交付苏联的货物 中已制成品的价值超过500万美元 几乎所有正在生产的苏联订单都被冻结 额约为5000 万美元 于通过美国港口转运的货物 也实行了许可证制度 因而大 批物资被扣留 单方面终止与苏联公司的技术援助协议。5  6月14日,也就是在苏德战争开始前一周 美国政府决定冻结欧洲国家在美国的资产,其中主要是德、意、日和苏联的资产 在苏联驻美使馆看来 到苏德战争爆发前 美苏贸易 告终结 I两国外交关系也处于紧张状态,6月10日苏联使馆的两名军官被美国战争部长宣布为不受欢迎的人 。

总之 在纳粹德国进攻苏联前 美苏之间充满了互不信任和猜疑 双方经济关系也因此而起伏不断 换不定 这就为以后美国对苏援助 的政策留置了障碍 埋下了隐患。

租借援助是二战期间美国处理与盟国之间关系的核心政策之一,也是美国总统罗斯福全力主张和推行的政策 然而 这一政策的产生和实 施却远非一帆风顺。

长期以来 美国奉行 孤立主义 政策 认为国家安全的最佳方针 是与世界隔离 尽可能不参与任何军事冲突或军事同盟 3 一外交传统在 美国根深蒂固 一向主张 国际主义 的罗斯福也身不由己 得不在 1935年8月签署 中立法案。 1937年5月美国甚至通过了永久性中立 法(第三个中立法案),总统的处置权受到极大限制 4然而 欧洲局 势日益紧张和恶化 美国政府越来越感到有必要修改乃至废除中立法。英法对德宣战后 急需得到美国的援助 1939年9月21日罗斯福在特别国会要求修改中立法 废除禁运条款 因为这些条款对于美国的中立、安全尤其是和平 具有致命的、极大的危险”。5经过一番努力,到11月初美国参众两院都通过了对中立法的再次修改案,即第四个中立法案。尽管要求受援国必须 现购自运 ,即 现金交易 和“自行运输”是废除禁运毕竟为租借援助政策扫除了第一道法律障碍。

1940年4-5月德国入侵丹麦 挪威 荷兰 利时和卢森堡,欧洲的局势更加严峻 法国和英国频频向美国求援。5月15日,新任英国战时内阁首相W.丘吉尔致函罗斯福,希望美国临时提供40-50艘旧式驱逐舰以及数百架新式飞机 并说明英国目前没有支付这些装备的美元。 1 丘吉尔的这封信很可能引发了美国人关于租借方式的想法 2英法联军的溃败刺激了美国人的危机感 国防费用大幅增长,国会同意加拨17亿美元。3  6月10日罗斯福提出 应将美国的资源用于 任何紧急情况和每一项防御 4 随后,美国开始向英国出售武器 当月 通过美国钢铁公司 美国政府向英国出售了 50万支步枪 8万挺机枪 316门迫击炮 900门75毫米大炮及其他武器装备 还批准提供93 轻型强击机和50架俯冲 轰炸机 5此外,6月26日英国国王亲自向罗斯福呼吁 次提出对美国 旧式驱逐舰的“日益需要”。7月31日,丘吉尔又致电罗斯福说到此事 认为这是 当务之急 6然而 此时英国的财政已经捉襟见肘 战前40 亿美元的黄金和外汇储备到1940 年9月只剩下10亿美元。7  所以,对英国的援助需要避开 现金交易 的原则而另寻途径。在8月2日的内阁会议上,罗斯福受到内政部长H.伊克斯的启发——吝啬的美国房主看着“隔壁的房子已经着火却不愿意把灭火器借给或卖给别人”,批准向英国出借而不是出售这批军舰。9月2日,美英签署协议 英国以向美国租 借英属外大西洋纽芬兰、百慕大等地领土 99年的代价换取美国移交50艘驱逐舰。租借援助政策由此已见雏形。

直到1940年11月大选结束以后,罗斯福才正式提出了租借的主张。在美国大选期间 英国进一步提出了 1941年的更大订货单。3  国外军火订单的增长速度十分惊人,仅1940年6月已达8亿美元 而到年底又 增加了12亿美元。12月8日,丘吉尔写给罗斯福一封在他自己看来是 最重要的信件 请求美国立即提供现金援助和大量军事物资 并明确表示 英国已经处于无力支付现金的财政窘境。5 美国人也看到,自开战16个月以来,英国支付的战争物资高达45亿美元 剩下的美元资产已经 不足以支付他们在这里订购的物资了 。6  因此, 罗斯福虽然没有直接回复丘吉尔,却采取了实际措施。H.根索是援助英国政策的坚定支持者, 他所领导的财政部依据1892年的一项旧法令设计了租借方法,这个法令规定,战争部长有权出租 不需要用于公共用途 的军队财产 租期不超过5年。

经过充分的准备和思考,12月17日罗斯福在白宫新闻发布会上阐述了他的租借设想 著名的 花园水管 演讲 罗斯福认为 美国最好的直接防御是英国自卫的成功 因此 即使 从自私的观点和美国防 御的角度来看 美国也应该 尽一切可能帮助大英帝国 为此 罗斯福劝告人们放弃 愚蠢而陈旧的美元符 举例说 当邻居的房屋着火时把自家的花园水管借给他 没有人认为这会有多大危险 可能 也很少有人认为他们会把水管再拿回来。12月29日,罗斯福发表广播讲话,又提出了美国将成为 民主的兵工厂 的著名口号 只要美国延长这些物资贷款 民主国家就会赢得胜利 。1941年1月2日,《租借法案》的起草工作在财政部紧张地开始了 2为了动员舆论支持 在法案起草过程中,1月6日,罗斯福发表了国情咨文 进一步阐述租借的概念和意义。3  1月10日,租借法案被提交给国会参众两院 其编号和名称都颇具 爱国主义色彩 НR1776 特殊意义在于1776年美国发表了独立宣言,而《进一步加强美国防务及其他目标的法案》则把对外援助置于美国国家利益之中。4 在随后的两个月里, 国会对租借法案进行了激烈的辩论。反对意见主要强调的是德国并没有入侵美国的意图 而援助英国则会引火烧身 更广泛的批评集中于该法案赋予总统以独裁的权力 甚至 赞同对外援助的人也持这种看法 租借问题引起了全民关注 激烈而尖 锐的辩论从国会山蔓延到电台 教堂 商店 俱乐部 街头和家庭。如果说国务卿 财政部长和专家的证词说服了很多议员 么罗斯福热情 而通俗的讲演则感染了广大民众——超过三分之二接受采访的美国人表示支持租借法案 最后 众议院以260票对165 参议院以60票对31票通过了这个法案。3月11日下午 罗斯福总统签署了批准文件。顺便说一句,美国对英国初期的援助条件的确显得有些苛刻 租借法案也强调了美国自身的利益,并带有补偿条款,特别是后来融入了对战后国际贸易规则的考虑 但笔者同意H.奇科夫的说法 当时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化解来自国会中虽已削弱但仍强大的反战力量的潜在批评”。

租借法案的出现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根据租借法案的规定,总统可以随时授权向那些其防务对美国至关重要的国家 出售 转让 交换 借予 租给任何国防物资 各种武器和军事装备以及 在战争期间损毁或丢失的其他物资 受援国不必支付费用 战后美国政 府保留收回残存的军用物资的权利 而适合民用的物资应全部或部分由 美国提供信用贷款支付 战争结束时未生产和未发运的租借物资仍可由 订购国购买 由美国提供信用贷款 此时英国的财政已经走到尽头 可动用的储备只剩下1200万美元 4租借法案的通过可以说恰逢其时,罗斯福在签字3个小时后便宣布英国对美国的防务至关重要 并于第二天向国会要求拨款70亿美元。

现金交易 被突破 接下来要扫除的障碍就是“自行运输”问题。孤立主义者并没有承认自己的失败 他们警告美国人 美国政府试图护送横跨大西洋物资的举动必定会招致德国的报复,美国“不会在外国土地上打另一场战争”。在这种形势下 罗斯福也不便操之过急,只能拒绝其属下提出的为租借物资护航的建议。但租借工作依然在加紧进行。3月27日,就在国会批准了 70亿美元租借拨款的当天,罗斯福任命具有丰富 经验的H.霍普金斯为总统租借顾问, 协调一切有关工作。2  4月11日,罗斯福批准将海军的中立巡逻范围扩大到西经26度,以便及时向盟国进行海上报警。4月16日罗斯福批准以租借方式向英国紧急调拨一批粮食 和食品 从而解除了因德国潜艇围困给英国造成的战争中最严重的粮食 危机 45 2 美国在应急管理办公室下设立了以工II 伯恩斯少将为主 任的国防援助报告处 专门负责租借事务 55 27 罗斯福发表广播 讲话 宣布美国进入 限期紧急状态 警告说 前纳粹击沉商 的速度是英国船厂更换商船能力的3倍以上 当今英美商船产量总 和的2倍以上。”7月 1日,罗斯福宣布冰岛的防御对美国安全 至关重要。 7月7日,总统命令美国武装力量进驻冰岛 要求美国海军 一切措施 证美国与冰岛及其他所有战略前哨基地之间的海域通航 安全 7 纳粹德国在海上的攻击频频得手 盟国对美国保证航运安全 的要求也越加紧迫。11月17日,即珍珠港事件发生前三周 国会废除了 中立法案 中禁止美国海军进入作战区域的条款 美国终于迈出了为租借物资护航的最后一步。

如果说租借法案的产生主要反映了美国内部孤立主义者与国际主义 者之间的斗争 那么这一法案的实施则体现出援助国与受援国之间的较 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美英租借协议的签订 事实上 英国和法国的订 单在很大程度上也推动了美国的军工生产 从而为以后获取租借物资奠 定了经济基础 在租借法案通过之前 英国人对美国军事工业投入的资 本已经超过2亿美元 而英法两国仅在1940年下达的发动机订单就让他 们投资8400万美元在美国建立起新的发动机制造厂 正如战争部长hL 史汀生所说,「如果没有这些外国订单给工业界带来的先发优势 我们目 前在工厂和设施方面将处于非常严重的境地 1尽管如此 为了响应国内 租借法案的批评者和反对者 更为了打破大英帝国的 惠制 和贸易 护主义 推行美国的多边自由贸易原则 以建立战后国际经济秩序 美国起草的美英租借协议在第七条提出 最终的条款和前提应当不妨 碍美英两国间的商业 而应该推动两国间互利的经济关系和世界范围内 经济关系的改善 包括反对任何 口歧 定实现上述目 目标明确措施 2英国对此反应强烈 双方从1941 7月开始了漫长而 艰苦的谈判 8 14日罗斯福与丘吉尔签署的 大西洋宪章 第四 宽泛地规定了战后国际贸易自由和平等的原则 3战争压力和经济困 境迫使丘吉尔只能做出让步 1942年2月23日签署的美英租借协议在原 则上明确提出 战后两国政府要努力取消各种贸易壁垒 包括歧视性待 4正如美国学者M.哈德森在他那部著名的 超级帝国主义 书中所 通过要求法律和政治性质的经济让步 美国 以一种更加开明的方式 征服了它的盟友。

相比之下 美国对苏联的租借援助虽然也颇费周折 但条件却比英 国显得优厚了许多 租借援助对英国的障碍在于其自身不情愿 而对苏 联来说 则在于美国的政治考虑。

对苏联租借援助政策的确立和实施

在战争中希特勒最大的战略性错误就是在英国屈服之前开始进攻苏 结果把一个庞然大物从友方 至少表面上如此 到了敌方阵营 并最终使苏联成为继英国之后美国提供援助最多的国家 或许是巧合 就在1941 3 11日罗斯福签署 租借法案 的当天 国家安全人民 委员V. N.梅尔库洛夫在呈送联共 中央和人民委员会的秘密报告中 指出 据来自柏林可靠的外交情报称 德国正在策划对苏联的进攻 有可能就在今年夏 2不过 当时美国政府很多人对苏联并没有好感 美国国务院欧洲事务委员会在德国入侵苏联前一天编写的备忘录中声 使苏联与德国交战成为事实 意味 它捍 争取和遵守 我们支持的国际关系原 因此 美国不应主动与苏联对话 不必 提前做出提供援助的任何承诺 也不应对未来与苏联有关的政策承担任 何义务 如果苏联政府直接请求帮助 美国可在不影响援助英国和自身 需要的前提下 放宽对苏联的出口限制 甚至可以提供美国有能力提供的军事物资 至于对苏联提供的经济援助 应该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给 1然而 二天苏德战争爆发后 国对苏联的方针很快就发生了根本 性变化 并逐渐形成了 条件援助 的政策。

自苏德战争爆发伊始 美国便决定援助苏联 并同意向苏联提供武 器装备和其他物资 初期是以现金支付或贸易的方式 1941 10月转入 租借方式 并逐年延续 共签订了 4个租借协定 据的是1941 3 11 美国的 租借法案 1942 6 11日双方签署的对苏租借总协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此后 又通过 管道 Pipeline 协议解 决了租借剩余物资移交苏联的问题 其中最主要的是租借方式 执行时 间最长 援助物资也最多 罗斯福 斯大林和丘吉尔都非常重视租借问 据俄国学者考察 在二战期间三巨头之间的往来书信中 几乎有一半都涉及租借援助问题。

下面按照历史进程讨论每个时期美国援助苏联政策的变化 美苏谈 判的过程以及对苏联援助的结果。

战争初期的援助 1941 6 22日至1941 9 30 法西斯德国向苏联发动的突然袭击 立即把这样一个问题摆在西方 盟国面前 对苏联是否需要支持和援助 在美国 租借问题争论的焦 点则变成了苏联是否也应该被列入租借援助的范围之内 最先做出反应的是一向敌视苏联的英国 德国进攻的第二天 6 22 上午英国外交大臣R.A.艾登就召见了苏联驻英大使1.M.迈斯 明确表示 英国政府愿意 尽其所能 助苏联 要求苏联说明 需要什么帮助 3当晚丘吉尔发表广播演说 坦诚地表示 虽然过去他“始终一贯的反对共产主义”,但是现在唯一的敌人只有纳粹德国 并宣布英 将向苏联提供 能够给予的一切援 I苏联最初的响应十分冷淡 洛托夫在当天给迈斯基的电报中只是简单地说 苏联政府并不反对英国 的援助 不过苏联 不愿无偿地接受英国的援助 它也会 反过来援助 英国 2对于丘吉尔的演说 联只在 理报 登了部分内容 而没 有做出任何外交对等的响应 丘吉尔理解 斯大林的冷淡是出于对十月 革命后英苏紧张关系的 和开战以来苏德密切关系的 7 7日又直接给斯大林发去一封热情洋溢的私人信件 我们对俄国 军队和人民的勇敢和坚强都一致表示敬佩 我们要在时间 地域和我们 日益增长的资源所允许的范围内尽力帮助你们 了丘吉尔的立场很容易理 在最需要盟友的就是正在孤身奋战的英国 实际上 在美国参战 前对苏联的援助主要就是英国或通过英国进行的 而这种立场也对美 国转变对苏联的态度起到了积极作用。

美国的情况就复杂多了 6 23 代理国务卿 尔斯向新闻界 发表了一个冷静而隐晦的声明 只是在等量齐观地指责了纳粹专政和共 产主义专政后 韦尔斯才谨慎地提出 当前希特勒的军队是对美洲国家 的主要威胁 任何抗击希特勒的力量 无论来自何方 均将加速法西 斯德国的最终垮台 因而也有助于美国的国防和安全利益 4然而 第二 天罗斯福在白宫记者会上表示的立场就明确地与英国协调起来:「 无疑 我们准备向俄国提供我们所能够做的一切援助 尽管在回答记者提 出的一些具体问题上有些含糊其辞 罗斯福说出这句话毕竟是迈出了援助苏联的试探性的一步 1苏联的反应同样谨慎 6 26 莫洛托夫 指示乌曼斯基搜集美国官方关于苏联和苏德战争的明确态度 特别强 调不要主动提出任何请求美国援助的问题 2 天乌曼斯基求见韦尔斯时正 是这样表态的 36 29 莫洛托夫接见了美国大使L.斯坦哈特 开始 态度也显得有些矜持 苏联对美国的态度表示理解和赞赏 但他对预期 可以援助的程度表示怀疑 不过在斯坦哈特再次申明了美国政府的立场 莫洛托夫紧接 便提出了苏联需要援助的一系列具体要求 包括战 斗机 轰炸机 反坦克炮等军事装备和工业设备 并建议可以通过波斯 湾和伊朗运送物资 47 3 斯大林终于对丘吉尔和罗斯福做出回应 他在广播演说中表示了对丘吉尔演说和美国声明的 衷心感谢 并把包 斗争的 靠同盟者 5显然 斯科不是不想要援助 只是希望美国 和西方更主动 更大方一些。

其实 罗斯福和美国政府在援助苏联方面承受 来自国内政治和舆 论的巨大压力。

苏联被动地卷入反法西斯阵营后 多数美国人认为应该支持苏联 是否可以像援助英国一样援助苏联就另当别论了 6 24日的盖洛 民意测验显示 在被调查者中赞成援助苏联的占35% 而反对者占 54% 6反对的原因首先在于意识形态 出于对共产主义的传统恐惧和怀疑,特别是苏联对波兰 芬兰和波罗的海三国的侵占还历历在目 美国 很难相信苏联 其是那些孤立主义者 前总统Н. 佛宣称 把共产 主义俄国卷入冲突看成是极权主义和民主之间斗争的说法是 开玩 援助苏联就是帮助斯大林加强对苏联的 共产主义控 另一位著名的 孤立主义者e伍德将军断言 难要求美国人民在斯大林的红旗后 面拿起武器 甚至质疑是否应该继续援助英国 因为无法保证丘吉尔 不会把这些援助转给苏联人 I首任驻苏大使w. 布利特在苏联的经历和 见闻让他对这个国家大失所望 他警告说苏联有帝国主义倾向 并劝告 罗斯福 美国提供援助的前提是苏联公开承诺不再扩张 并放弃入侵波兰后占领的一切领土。

问题的另一个症结在于对苏联抵抗能力的怀疑 苏军在进攻芬兰作 战中的表现已经令世人瞠目结舌3 希特勒的闪电战更让苏联红军遭受了 前所未有的巨大损失 4 8月份 军已深入苏联500英里 距离莫斯科 200英里 距离列格勒只有100英里 5最坚决反对向苏联运送物资的是美 国军方 由于军事情报机构预测德国将在三个月内取得胜利 战争部长 汀生向罗斯福警告说 苏联的援助就是浪费 甚至会落入德国人手 因此军方一致认为 可取的对策应该是大力推动美国在大西洋战区 的行动 而不是将战略物资援助给苏联 6因此 杜鲁门在苏联遭受入侵后 第二天发表的那句名言不是偶然的 果我们看到德国获胜 必须帮助俄罗斯 果俄罗斯获胜 我们必须帮助德国 以使他们尽可能地互相残杀”。

 面对如此情况 罗斯福这样的国际主义者也很难建议直接向苏联 提供援助 他们感到要说服舆论并非易事 2其实 意识形态的问题比较容 易解决 即使最反苏的人也明白两害相权取其轻的道理 而丘吉尔和罗 斯福正是以此为据消除人们的疑虑的 3问题的关键在于苏联到底能坚持多 4于是 一方面 罗斯福在7 10日接见苏联大使时强调 只要苏联 能坚持到至少10 I 冬天的气候就会遏制住纳粹的攻势 而赢得 宝贵的时间 这不仅有助于完成援助物资的运送 而且有助于克服美国 国内对援助苏联的反对意见 5另一方面 罗斯福决定派出他的私人顾问和 密友霍普金斯访问伦敦和莫斯科 考察苏联的状况 并与英国协调援助苏联的问题。

霍普金斯的访问非常成功 7 30 31日两天的会谈中 霍普 金斯转达了罗斯福的看法 次承诺美国将毫无保留地向苏联提供一切 帮助 斯大林向霍普金斯详细说明了军事形势 达了苏联战胜法西斯的信心和决心 特别是具体地讲述了苏联对美国提供援助的直接和长期 要求 斯大林还接受了霍普金斯的建议 10月初在莫斯科召开苏 英三国代表会议 讨论并协调向苏联提供军事援助的问题 I斯大林 直率而强硬 谈话风格以及顽强的战斗意志给霍普金斯留下了深刻印 他在发给华盛顿的电报中表示 坚信俄罗斯不会崩溃 对于援助 物资的考虑将不再因担心苏联失败而蒙上阴影 2就连一向悲观的斯坦哈 特大使也为此所激动 他相信这次访问将 美苏关系产生最有利的影 大地鼓舞苏联的斗志 3莫斯科也对会谈的结果感到振奋 7 31 理报 在头版公布了霍普金斯到达莫斯科的消息 8 1 理报 又在头版刊登了斯大林接见霍普金斯的消息以及两人的大幅照 而在第四版刊登了 纽约时报 转载的赞颂红军的报道。

这次访问是战时美苏关系的重要转折点 也给罗斯福吃了一颗定心 决心采取积极行动开展对苏联的援助事业 8 1 罗斯福在内 阁会议上发表了 45分钟激昂慷慨的演说 严厉批评国务院和战争部在援 助苏联的问题上行动迟缓 效率低下 并要求他们把满足苏联的要求放 在援助工作的首位 5第二天 韦尔斯照会乌曼斯基 美国政府决定提供一 切可行的经济援助 以加强苏联的反侵略斗争 务院将把苏联急需的 物资置于优先地位 迸发放 无限制的许可证 同时 有关机构也同意使用美国的航运设施加快为苏联运送物资。

8月底罗斯福再次直接干预对苏援助工作 他在8 30日的备忘录 中指出 只要苏联能够 续有效地打击轴心国 对美国的安全就是 至关重要 在拟议中的莫斯科会议上 英国和美国必须对苏联作 出这种性质的实质的和全面的承诺 为此 他要求战争部和海军部在 10天之内列出美国可以在1942 6 30日之前援助苏联的长期物资清单,以供英美代表事先讨论。

 尽管一些保守的议员和孤立主义者仍然反对援助苏联 但到9月的 第三次民意调查显示 同意延长对苏贷款以购买美国物资的人已上升到 49% 而反对者则下降到44% 就连强烈反共的美国劳工联合会 AFL 也表达了对援助苏联的支持 3援助苏联已呈大势所趋 接下来的问题是采 取怎样的援助方式。

在1941年6月23日和24日的记者会上 韦尔斯和罗斯福都回避了 对苏联援助是否根据租借法案进行的问题 4就当时的美苏经济关系而言 如前所述 首先要排除的是对苏禁运和资产冻结的障碍 6 24 务院新闻稿宣布 批准对苏联及其国民的贸易发放一般许可证 5此前苏 在美国采购的物资因禁运令而积压在仓库 在随后的半个月里均被放 价值大约900万美元 6也是在这一天 苏联在美国的大约4000万美 元资产被解冻 6 25 罗斯福又宣布 立法 的规定不适用于苏 这就意 允许苏联向美国购买军事物资 7于是 6 29 苏联提出了第一个希望美国援助的物资清单 其中包括3000架轰炸机 3000 战斗机 20000门高射炮及大量的机器设备 莫洛托夫要求乌曼斯基立即 去见罗斯福或韦尔斯 并建议美国为此提供5年的贷款 I当天下午 莫洛 托夫又迫不及待地召见美国大使 知他苏联的订单将通过使馆递交美 2第二天 乌曼斯基向韦尔斯交付了所需物资清单 并强调指出 苏联 希望得到5年的贷款 因为 比任何根据 租借法案 采取的做法都 要好 而且实际上是两国政府在1933年讨论过的一个问题的延续 尔斯表示了积极配合的态度 3看起来 苏联对租借援助还缺乏了解 现金或贷款支付毕竟更直接 也更简单一些 同时莫斯科可能也希望藉 此机会一劳永逸地解决美苏经济关系的历史遗留问题。

鉴于此前为苏联组织出口和生产物资工作的混乱状况 在接到苏联 订单的当天 韦尔斯批准成立了一个由各有关部门负责官员组成的临时 委员会 副国务卿特别助理Р柯蒂斯任主席 负责协调对苏出口的政 策和组织工作 4经核算 苏联这笔订单总额超过18.365亿美元 主要是 军事装备和物资 17.565亿美元 经过柯蒂斯委员会的审议和调查 7 18日韦尔斯向总统和内阁提交了处理意见 只有1568万美元的物资 可立即装运 未来12个月内可批准额外的1.72亿美元 其余16.487 美元则有待进一步审查 这主要是委员会权限以外的军事物资 后来实 际签发出口许可证的仅900万美元的物资 5罗斯福对这个临时委员会的工 作效率很不满意 决定让霍普金斯另起炉灶 除了霍普金斯直接对总统负责外 罗斯福指示国防援助报告处主任伯恩斯主管对苏供应 恩斯 为此设立了一个特别部门 并选择曾任驻苏武官 2r费蒙维尔上校主 此人是苏联政权坚定的拥护者 1 个新机构的建立表明 罗斯福 此时很可能已经有意将对苏援助纳入租借系统了 2不过 考虑到国会的压 考虑通过立法将苏联排除在租借协议之外 并迫使美国对苏联实 施中立法案 和第一笔租借拨款70 美元几乎告罄 目前也只能先采取现金和贷款的支付方式解决问题。

对苏援助事项转入新机构后 7 21 罗斯福命令伯恩斯在48 时内报告可在10 1日前向苏联发货的物资清单 第二天下午提交的清 单有所进步 可以装运的物资增加到4000万美元 其中10 1日前可 以装运物资2194万美 17.5 美元的军用装备和物资仍需等待军 方处理 47 23日莫洛托夫指示乌曼斯基 向美国提出贷款问题 苏联 具体要求有以下几点 贷款规模5亿美元 首期2 期落实 苏联承兑汇票为凭证发放 款期限5 利率2% — 3% 贷款以外物 签署贸易协议 采取向美国出口商品 铭矿 麻等 的方式解 决;此前对美贸易股份公司订购的货物继续以现金支付方式供货 5霍普金 访苏后 苏之间立即开始了贷款业务 9 1 莫洛托夫要乌曼斯基尽快与美国签署协议 以获得斯大林建议的首批5000万美元贷款。

然而 很明显的事实是 从长期来看 苏联所需要的援助物资依靠 现金支付 货物进口和贷款的方式是根本无法解决的 截至9 1 经批准的美国向苏联提供的物资总额增长到近2.5亿美元1 这已经超过 苏联要求的首期贷款的额度 且不说还有17.5亿美元的飞机和军用物 而仅此一项就超过了苏联所有的黄金储备 2苏联可以支付的美元现 数量也很有限 3至于贸易方式 尽管罗斯福同意为从苏联进口原料提 1亿美元的货款4 但苏联实际的供货能力却差得很远 5直到此时苏联 人才有所醒悟 或许租借方式才是可行的 9 4 乌曼斯基感慨地告诉 С赫尔国务卿 他犯了一个终生难忘的错误 即没有同意接受租借的优 惠条件 却采取了支付现金或供应等价物品的方式 而这与苏联最急需的军事物资要求相距何其遥远。

 在这方面首先做出表示的又是英国 1941 8 16 苏联和英国 签订了商业周转 信贷和结算协议 根据这一协议 英国首期向苏联提 1000万英镑的信用额度 为期5 年息3% 7不过 丘吉尔很快就有了新的想法 9 5日给斯大林回信说 在来信中,「 使用了 一词 我们不是从这个角度看问题的 也永远不会考虑付钱的事 如果我们给贵方提供的一切帮助都是建立在美国租借法案所倡导的友谊 基础上 即无需任何形式的货币结算 那将是最好不过的了 1自1941 9 6 以后 所有英国对苏其余的援助都是根据租借计划提供的 2 国这样做是否经过罗斯福的授意或双方商议 目前不得而知3 但的确给 美国走向对苏租借政策提供了推动力 9 9 赫尔通知英国 国正在 准备全面扩大军工生产的 利计划 一旦启动即可将生产与需求结合 起来 解决对盟国的援助安排问题 为此 罗斯福要求将三国代表的莫 斯科会议提前至9 25 召开。

莫斯科比华盛顿还要着急。斯大林9 13日回复丘吉尔 对他的建 议表示 非常欢迎 5此前 乌曼斯基在莫斯科的命令下请求面见罗斯 9 11 美国总统自1939年以后首次与苏联大使进行了会晤 曼斯基说 苏联需要立即得到援助 而美国提供的贷款数额太小 也还 没有到位 第一批只有5000万美元 现在 苏联要求加入租借计划 罗斯福明白苏联对现金支付和出口贸易不再感兴趣 所以答应可以为苏 联战后提供的原料提前支付美金 这相当于贷款 不过对于租借问题 没有正面答复 斯福只是解释了他所面临的 端困难 这需要经过 国会批准 而在国会中存在 对苏联的 见和敌视 6罗斯福的顾虑确有道理 虽然大多数美国人都同意向苏联提供信贷和出售军事物资 8 月份的民意测验显示 赞成和反对以租借方式向苏联提供援助的人大体 相同 分别为38% 39% 1而国会中的孤立主义者还在继续攻击苏联 甚至提出了禁止对苏租借的新提案 9 12 美苏签订了贷款协议 国能做的只是尽快实现贷款 而对苏租借问题目前必须低调处理 29 18 日罗斯福向国会提交了 59 美元的第二次租借拨款议案 几乎同时发布了与苏联的贷款协议 以及向苏联交付的黄金预付1000万美元的消息。其用意显然是向国会和公众暗示 对苏援助并未与租借连接 斯科想 要得到租借优惠 还需耐心等待。

战争最初的3个多月 美国对苏联的援助寥寥无几 根据美方的估 6 22日到9月底 美国出口到苏联的物资总共只有4100万美 自黄金预付款1000万美元和向苏联进口货物的预付款5000万美 16.87万吨 主要是石油产品 机器设备 汽车 金属材料 化学和爆炸品以及食品等 只有少量的武器装备 79辆轻型坦克和59 40战斗机等 还是从英国的租借物资中转移的 4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 原因在于美国当时的生产能力严重不足 不过必须看到 对希特勒突如 其来的闪电攻势 增强武装力量固然重要 但更需要的是抵抗意志和胜利 信念 惟其如此 大林在7月底会见霍普金斯时才私下提出希望美国加入对德作战 他说 只要美国对德宣战 也许不开一枪就能扭转局势 I当 时莫斯科更看重的 然是能与美国这样的世界头号实力大国结为盟友。

第一租借协议 莫斯科协议 1941 10 1日至1942 6 30日

第一次对苏租借协议是在莫斯科会谈结束时由美英苏三国代表签订 2会谈从9 29日正式开始 分六个委员会同时进行 夜不停 联非常重视这次三方会谈。

从9 28日到10 1 大林连续三个晚上与美国代表团团 总统派驻伦敦租借管理人A.哈里曼和英国代表团团长 供应大 W. 弗布鲁克举行了会谈 斯大林坦率地谈论了战局的严重性 并详 细介绍了苏联所需要的军事装备 美英代表对斯大林提出的第二战场和 战后目标问题采取了回避态度 这不是他们能够回应的问题 而斯大 林似乎也没有重视哈里曼提到的美国公众舆论对总统决策的影响 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释为何美国不能马上对苏联实行租借政策 3 有些学 者想当然地认为的不一样 际上莫斯科协议本身并没有确定将租借法 案扩展到苏联 而只是明确了到1942 6 30日为止美英两国向苏联 提供援助物资的品种和数量 10 1日三方签署的协议规定 9个月 的时间里 应运给苏联150万吨货物 其中包括3600架飞机 4500辆坦 1368门高射炮及弹药 1256门反坦克炮及弹药 90000辆卡车,及其他设备 物资和食品 不过 定中并没有涉及援助的方式。

莫斯科会谈第一次体现了罗斯福和霍普金斯为消除援助苏联的障 碍而设计的 条件援助 政策 与其他所有租借国不同 莫斯科要求 的物资订单不需要说明理由 也无需提供详细信息和任何数据 按照美 代表团团长哈里曼的话来说 就是 我们应该完全按照他们的意愿去 他给参加会议的美国代表的建议是 给予 给予和给予 不要期 望任何回报 也不要考虑交换条件。」在国内的赫尔国务卿则拒绝了国会议员的提议— 国人必须先偿清旧债 然后才能获得租借。

苏联的确值得为会议成果感到骄傲 理报 此发表了社论 2 洛托夫在最后一次会谈中的发言异常激动 我们目前所做的共同努力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同希特勒斗争的最终胜利 /从斯大林毫不掩饰 热情中 哈里曼感觉到 对这次会谈的结果也 常满 哈里曼 报告说 果与斯大林保持良好的私人关系 美苏 国政府之间存 在的猜疑很可能会消除 4斯大林也对哈里曼印象深刻 为会议的审议工作 迅速而有 有赖于罗斯福派出这样的 权威人物 来莫斯科 。哈里曼的确为苏联取得租借地位出了大力 他在最后一份关于莫斯科会 议给总统的报告中指出 美国在协议中的承诺超过10亿美元 而苏联已无法为此提供资金 应该 可能早地 让苏联使用租借资金。

莫斯科会议后 苏联继续以出售黄金 换取美元 的方式支付美国 事物资的费用 10 9 莫斯科通知苏联驻美大使馆 同意向美国 运送30吨黄金 7罗斯福也不想就对苏租借问题急于表态 他在会晤国会领导人时 否认有立即向苏联提供租借的任何意图 罗斯福要解决的问 题首先是在第二轮租借拨款中将对苏联的贷款纳入其中 所以他强调 如果租借拨款将莫斯科排除在外 会对苏联的士气造成巨大打击 并坚 持说 战争的不确定性要求他不能 以任何方式束缚自己的双 府官员和民主党议员在国会辩论中也反复重申这一立场 I这一策略取得 了成功 10月底 就在莫斯科和列格勒郊区发生最激烈和最紧张战斗 的时候 绝大多数国会议员都赞成租借拨款可以允许用于对苏援助 10 28日总统顺利签署了国会关于59.85亿美元作为第二次租借拨款的议 这个议案还将确定租借国家的权力赋予了总统 同一天 在总统紧 急管理办公室下设立了租借管理办公室 罗斯福任命斯退丁纽 斯作为主管官员 就在几天前 与国会过从甚密的斯退丁纽斯被任命为 总统特别助理 主管租借计划 而重病缠身的霍普斯金退居幕后 10 30 罗斯福通知斯大林 莫斯科会议的所有援助项目已获批准 建议 避免财政困难 美国准备在租借拨款中向苏联提供10 美元的 息贷款 从战后第六年开始分十年偿还 最后 显然是接受了哈里曼 的建议 罗斯福提出希望与斯大林建立个人联系 2值得注意的是 在罗 斯福将这一喜讯告知斯大林时 美国国会和公众尚不知道准备给苏联贷 款的事情 以至美国大使叮嘱副外交人民委员A. 辛斯基暂不要向记者 透露 4 斯大林发出了一封 不胜感激 的回信 并表示很愿 意与罗斯福建立私人之间的直接联系 几天后 国和苏联公布了两位 最高领导人的通信 4 一切条件都具备了 “月7 罗斯福宣布保卫苏联对美国的国防 至关重要 遂将苏联正式列为 租借法案 实施的对 I对苏租借的政策终于落地了。

然而 第一租借协议的执行并不顺利 首先遇到的困难是航运 11 月中旬 尔不得不告诉苏联人 因缺乏必要的船只 成给苏联的发 货延误 联大使馆为此多次向租借管理办公室投诉 2运输船只的问题尚 未彻底解决 平洋战争爆发 一时中断了租借业务 别是对苏联的 援助 1942 1月民意测验显示 于是否同意即使减少美国军队的装 也要尽可能援助苏联的问题 赞同者26% 反对者66% 3战争部和海 部曾发出命令 乎停止所有租借物资的运输和发货 尽管白宫很快 正了这种做法 还是对苏联造成了一些影响 4美国军方的抵制态度是一 个重要障碍 一则出于对苏军抵抗能力的怀疑 则对苏方采购人员的 无理抱怨感到愤怒 战争部和海军部的官员 常常对总统的命令虚与委 甚至借口美国参战而要求修改莫斯科协议 5工作初期经验不足 理不善以及美苏双方执行人员的矛盾纠葛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如苏方申 请的供货缺乏相关技术要求或规格不确 方不习惯苏联采购人员讨价还价的作风 以及美国供货机构复杂多变等。

以上情况严重干扰了租借协议初期的执行进度 莫斯科协议头三个 月的执行情况令苏联人感到愤怒 主管租借工作的对外贸易人民委员 米高扬抱怨说 承诺的705辆坦克只收到16 600架飞机只收到85 21942 1 31 哈里曼在给斯大林的信中也不得不承认 租借物 资前四个月的运送结果 令人沮丧 3而这一时期正是莫斯科战线最紧张 也是苏军最需要补充武器装备的时刻 1941年底苏军22 600辆坦克只 2100 20 000架作战飞机只剩2100 112 800门火炮还剩1280 774万支步枪和卡宾枪还剩224万支 遗憾的是 苏联靠本身军工制 造业可以弥补的 只有作战飞机的55% 火炮的57% 坦克的27%和步 兵武器的30%。

罗斯福见此状况心急如焚 他对摩根索说 有什么比俄罗斯崩溃 更糟糕的了 我宁愿失去新西兰 澳大利亚或其他任何东西也不愿看 到俄罗斯崩溃 53 12日斯大林收到丘吉尔的来信 后者在信中保证 他与罗斯福已专门发出指令 要求 任何人不得中断和延误 其所 承诺的对苏供应 6罗斯福确实采取了行动 他在3月中旬向斯退丁纽斯和 军事部门首长发出一系列措辞激烈的命令 给苏联的租借物资 须在 装运中占据首要地位 尽早放行 不管这样做 我们战争计划的任何其他部分有什么影响 I值得注意的是 罗斯福下达这些命令的时候 本军队正在藉助偷袭成功的优势横扫太平洋和东南亚 2有研究者指出 实证明 对苏租借计划优先执行的结果 不仅减缓了美国的军事建设 也对其他租借国的军事地位造成严重影响 3不过 总统的亲自干预确实 再次产生了效果 如果说1942年的前两个月向苏联的发货不超过每月10 那么3月就达到21.4万吨 4 则超过44万吨 4对此 纽约时报 报道 罗斯福将对苏运输排在了最优先的位置。5 真理报 也以“美国加快步伐”为题做了报道。

 应该说 苏联在美国采购机构的改变也对提高援助效率发挥了积极 作用 由于对美贸易股份公司名义上还是一家在美国注册的商业公司 美国政府多次表示希望直接与苏联政府机构打交道 1942 2 21 米高扬向斯大林和莫洛托夫呈交报告 建议在美国成立苏联政府采购委 员会 以替代原来对美贸易股份公司处理一切租借物资的采购业务 样既可以节省成本 又可以简化手续 2 24日人民委员会批准成立采 购委员会 任命国防委员会代表1.别利亚耶夫少将为主席 对美贸易 公司董事长k1.卢卡舍夫为副主席 73 2 苏联使馆通知美方,这个新委员会将接替对美贸易公司的工作 而后者继续作为纯商业机构活动。

 至于莫斯科协议最后执行的结果 因各种统计数据的品种 单位 时间等都有差异 最主要的是协议在执行中有很多型号 数量方面的修 很难做出准确的统计 方公布的大体情况是 1942 6 30 日协议终止日期 根据美国方面战后的报告 美国发货129.40万吨 英国和加拿大发货14.90万吨 总计144.31万吨 占协定发货量150 吨的96.21% 扣除海上损失的31.16万吨 实际到货占协议发货量的 75.43% 1根据苏联外贸人民委员部的报告 美国供货145.1万吨 英国供 33.6万吨总计178.7万吨 占协议计划的119.1% 抵达苏联的货物 总计96.88万吨 占协议计划的64.59% 2后文将会谈到 造成这种差距 的主要原因是上半年运输中的损失 但无论如何 从实际效果看 莫斯 科协议没有实现预期目标 尤其是苏联急需的武器装备 因美国生产能 力所限 只占所有运送物资价值的53% 3 必须指出的是 此期租借援 助对于苏联的政治意义和长远利益远远大于暂时的军事效果。

在莫斯科协议期间 美国迈出了对苏援助政策中最重要的一步 于苏联订购的武器和物资已经超过10亿美元 2 12日罗斯福致函斯 大林 提出再给苏联提供一笔10亿美元的贷款 条件如前 中暗示 美苏协议的财务安排可能会根据形势变化有所修改 42 20日斯大林回 了表示感谢外 希望美苏能在确定的时间内修改目前签订的财务 协议 5 里讨论的修改 财务安排 务条款 指的就是将目前援 苏联的 形式转为同英国一样的 形式 2 23日,副国务卿韦尔斯召见苏联新任大使м. м.利瓦伊诺夫 达了罗斯福给斯大 林的口信 在适当的时机 美国愿意与苏联重议租借协议的财务条款 韦尔斯通知说 国与英国刚刚签署了新的租借协议 国希望 包括苏联在内的所有相关国家加入类似的协议。

3 18 美国国务院商业政策与协议司司长Н.с霍金斯建议与 苏联也签订一项类似于同英国签订的租借主协定 理由是 与英国相比 不能对苏联有 显的歧视 苏联的支付能力而言 还贷款将造成 重的战争债务 结果会导致美苏商业关系紧张 最重要的是 新协 定要求苏联在目前和未来的经济活动中按照美国倡导的原则进行合作 25 26 赫尔将美国拟定的租借总协议草案交给利瓦伊诺夫 并说明其条 款与美英租借协议 几乎完全相同 谈话后 赫尔感到苏联大使 似乎很感兴趣”。

6 11日美苏签署了 于在进行反侵略战争中相互援助所适用原 则的协定 即租借总协议 4在承认和遵守大西洋宪章的前提下 美国对 联的援助终于如罗斯福常说的那样抛弃了 愚蠢 可笑和陈旧的美元符号”——苏联已经用掉了10亿美元和刚刚得到的10亿美元贷款均不必偿还 联的承诺只是尽量向美国提供物品 服务 设备和情报 二条 未经许可不得将援助物资移交他人 第三条 及战争结束后 保存良好且仍可为美国国防所用的物资应予以归还 五条 56 14 理报 为此发表社论 题目是 不可战胜的联 17日的报道则把美国称为 希特勒阵线民主国家的军火库 1此后不久 6 27 苏联与英国也签署了类似租借供应协议 从而免除了自苏德战争以来对英国提供的援助物资的债务。

从此 美苏战时经济关系真正进入了租借援助的框架 苏联驻美使 馆的政治报告曾认定 租借法构成了 整个1941年美国与英国之间关系 的主要内容 使美英 济和政治合作达到了顶点 3现在 美苏经济 关系也达到了同样的水平 在第一协议到期半个多月前签署的这个租借 总协议 不仅改变了莫斯科协议的性质 且为以后所有的对苏援助协 议确定了原则 方向和方式。

第二租借协议 华盛顿协议 1942 7 1日至1943 6 30日

第二次协议的执行日期始于1942 7 1 但其交涉至少在三 个月前就开始了 不过 在这个协议签署前 苏联提出首先解决双边贸 易的法律问题 这涉及苏联出口美国货物的关税 如乌曼斯基在6 27日给莫洛托夫的报告中说的 租借总协定第七条只谈到战后将清除贸 易壁垒 对所有国家实行 歧视 待遇 但如果美苏之间没有贸易条 约保障 美国有可能对苏联进口货物征收高额关税 41937年8月美苏曾 签订了一个新的贸易协议 规定双方提供最惠国待遇 但须逐年续约 1942 7 28 苏联人民委员会通过使馆将延长现行美苏贸易协议的 草案提交给美国 要求无限期延长1937年生效的互惠贸易协议 5问题解决得很顺利 通过互换照会的方式 8 1日延长现行美苏贸易的协议正 式生效 并注明在1943 8 6日到期后继续生效 直到被更全面的贸 易协议所取代。

早在1942 3 24 罗斯福就要求战争部和海军部尽快起草可 以在7 1日至明年6 30 供应苏联的物资清单 而那时军人们正在 经过反复讨论和修改 美国终于在5月底之前完成了第二租借协议的初 步方案 困扰他们的问题主要是有限的运输力无法同时满足欧洲东方战 线和第二战场的需要 3此时 莫洛托夫为解决英美开辟第二战场的问题来 到华盛顿 5 29 美方将拟议的方案交给苏方 在第二租借期 国可提供物资大约700万吨 180万吨工业材料和设备 111万吨军事 装备和弹药 430万吨粮食 英国可提供80 — 100万吨 但是 因受 到运输能力的限制 苏联只能在这个清单中选择440万吨物资 如果苏 联希望自己提供运输 则可以获得额外的供应品 草案特别指出 支付 式将按照美苏租借总协议的财务安排进行 4 5 29日至6 1日罗 斯福与莫洛托夫的会谈中 辟第二战场与第二期租借物资清单之间的 关系成为主题 在会谈中 罗斯福提出了一个更保守的数字 实际可 以向苏联的提供的物资只有410万吨 不仅如此 为了保证为第二战场 输物资 罗斯福还恳切地要求莫洛托夫同意将苏联需要的非军事物资 再减少160万吨 这就是说 第二协议可以保障交付苏联的物资只有250万吨 不过还是比第一协定多100万吨 1 辟第二战场是斯大林的迫切 要求 罗斯福也是真心促成此事 所以莫洛托夫没有提出异议 白宫新 闻稿说 会谈在开辟第二战场的问题上已达成谅解 美国保证继续向苏联提供物资援助 双方在讨论的所有问题上都形成了一致意见。

然而 苏联并没有给予正式的答复 斯科显然是在等待伦敦对开 辟欧洲第二战场采取实际行动 6 6日斯大林让利瓦伊诺夫通知罗斯福 苏联政府同意减少我们吨位的申 因为这可能会加速与英国达成在 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的协议 3第一租借协议的期限日益临近 6 12 霍普金斯请在莫斯科的费蒙维尔考虑 是否可以向苏联提出在华盛顿召 一次美英苏三方会议 讨论这个问题 4等不及莫斯科的答复 第二天 罗斯福就致函莫洛托夫 表明继续援助苏联的决心 并提交了关于美英 起草的协议的说明 其内容与从前的协议草案大体相同 只是将发货的 吨位提高到440万短吨 399.2万吨 还说明以后如有可能增加 随时修改 56 25 华盛顿指示费蒙维尔 敦促俄国人尽快做 出选 67 7 即第二协议已经生效一周 斯科通过使馆分别向 美国和英国作出答复 联政府满意地接受 第二协议 同时提出了几 希望 美国尽可能增加飞机的交付 国能像第一协议那样每月供 10吨金属错 除制成品外 是否有可能安排每月400吨镍的供应 重要的是 苏联要求第二租借期的对苏供应量能达到440万净吨 苏联大使可以代表政府签署协议 但希望将上述 愿望 列入协议文本 I苏联 希望 与美国的方案差别不大 而且口气十分缓和 看起来只要做 些技术处理 成协议应该问题不大 然而 情况却发生了突然变化。

7 18日丘吉尔来信告知 英国已下令停止在北极航线护航 并将 开辟第二战场的时间推迟到1943 斯大林对此愤怒至极 他在7 23 日的回信中毫不客气地指出 这些做法 不可理 法解释 容忍 2 联对于第二租借协议的态度也由此变得十分强硬 7 29 北极航线停运 美国要求改变运输计划的时间安排 遭到苏联的 激烈反对 随后 美国人发现 苏联发来关于工业设备的请购数量 大超过了协议的承诺 预期到货的数量也超过了协议承诺 别利亚耶夫 还告诉美国人 苏联要求的440万吨物资 包括经太平洋运输的6 吨货物 3不过 苏联人的怨气主要是针对英国人的 在对苏联援助的政策 理解上 英国与美国确有分歧 他们不理解为何美国对苏联的物资供应 政策与对待英国不同 因此纠缠于协定文本的表述和措辞 一再拖延签 苏联的不满则在于英国推迟开辟第二战场和停止北极航线护航 甚至在 理报 刊出漫画 指责英国人胆怯并与纳粹遥相呼应 9月下 利瓦伊诺夫反复给国务院打电话 迈斯基也不断催促艾登 要求尽快 签署第二租借协议 美国驻英国大使上0.维南特认为 国人如此施加 压力 是因为英国停止北极航线护航 4斯大林也公开出面了 他利用10 3日书面回答美联社记者问题的机会 指责盟国对苏联帮助的效果暂时还是小的 并要求盟国 完全地 按时地履行自己的义 I在这些 问题上 美国的确感觉有愧于苏联 所以对莫斯科的要求表示理解和接 他们不仅不再坚持修改生产和运输计划 霍普斯金还提出了对苏增 50万吨供应的新方案 10 2 罗斯福下令 尽一切努力补足向苏 联北方的配额 做好所有必要的安排 包括优先为苏联生产 履行协定的承诺。

在罗斯福的亲自干预下 第二租借协议10 6 在华盛顿签署 方可为苏联生产和提供的物资总计700万吨 价值30亿美元 其中军事 物资20 业设备4 粮食和食品6 不过 美英负责运送的物 资只有440万吨 超过部分由苏联自己运输 3至于苏联提出的飞机和金属 应的额外要求 也按照苏方提议列为第二协议的附件三 其中规定 增加飞机供应的问题再行商议 英国承诺继续按每月2000吨的速度供 应铝 直到1942年底 美国承诺每月提供10吨错 美英还同意在1942 年第四季度将镍的供应量 制成品除外 提高到每月700短吨 4 大林对 此还不满足 10 7日直接致函罗斯福 望美国保证每月交付500 战斗机 8000 — 10000辆卡车 5000吨铝 一年内供应200万吨粮食 此外 还特别要求美国为苏联的运输船队增加20 — 30艘货轮 5在美国政 府讨论这些要求时 10 10日霍普金斯传达了罗斯福的看法 虑到 战略形势 总统认为积极答复斯大林十分必要 结果是 除了飞机只能增加300 10 即起运276 其他基本满足了苏联的要求 I斯 大林对此十分满意 他在11 6日纪念十月革命二十五周年的报告中宣 苏美同盟有战胜意德同盟的一切可能 并且毫无疑问一定会取得胜利。“

 从谈判的过程可以看出 第二租借协议期间的困难和矛盾主要不在 于美苏之间的政治关系 1942年和1943 在欧洲抵抗法西斯侵略的压 力绝大部分都是苏联承担的 而且以巨大的牺牲顽强地坚持下来 这是 有目共睹的事实 也对罗斯福的决策有很大影响 因此 在开辟第二战 场的问题上 罗斯福更倾向于站在斯大林一边 也是他在英国出尔反 尔后愿意并主动在租借物资清单上向苏联让步的主要原因 同时 美国 的国内政治也对进一步推动援助苏联的政策有利 1943 1 美国 民众普遍支持租借援助政策 对于盖洛普的提问 你支持还是反对继 续实行租借计划 赞同者达到空前的82% 3 国的生产能力也已经不是问 据苏联对美贸易公司提供的报告 1943 国的整个工业都已 经动员起来 粗钢产量为8062万吨 制造飞机85 946 比上年增长 79% 的月产量已到1.254亿美元 汽车的月产量80 000 船能力也达到了 2000万总吨 4对苏租借援助计划的瓶颈实际上就在运输 问题 无论是在谈判中还是在执行中

美国租借物资运往苏联主要是通过五条海上航线 即远东航线 方航线 波斯湾航线 黑海航线和北极航线 其中以前三条为主 分别 承担的运输量为47.1% 23.8% 22.7% 5远东航线因有苏日中立条约而最安全 但距离较远 波斯湾航线距离太远 15000英里 卸船后还 要转长途陆运 时最长 北方航线距离最短 5000英里 然是理 的航线 1然而 北方航线处于德国潜艇猖獗活动的区域 给运输带来极 大损失 别是在1942 上半年229艘轮船运送的122.6万吨货物 沉入海底的竟达29.6万吨 还有12.9万吨被迫滞留英国港口 正是如此 重大的损失 导致1942 10—11月以及1943 4 —6月整条航线完 全停运 2这既是如前所述第二协议谈判形成紧张局面的原因 也给后面计 划的执行带来了很大困难 改变航线 主要转向波斯湾 固然减少了损 3 也大大影响了运输量 波斯湾航线不仅路途遥远 而且港口设施和 运载工具都准备不足 大量货物转运至此 完全超出了港口卸货和清关 的能力 而出现了严重的拥堵和积压 4再者 波斯湾和太平洋供应线的 扩展和改进当然可以在未来一年内增加运输量 但远水难救近火 就在 1942 11月底斯大林格勒战役苏联将要大举反攻的紧要关头 按计划预 定的145.88万吨物资 只送到了 76.20万吨 到年底 第二协议的运输 量只完成了计划的55% 运输量的紧张造成了保障苏联战场供给和开辟 第二战场的矛盾 美国军方估计 如果按照罗斯福的要求满足苏联的 要求 国可以再挤出156艘货轮 但代价是运往英国准备开辟第二战场的美军就要减少37.5万人。

为了抵制反对派的意见和提高工作效率 实现他在给丘吉尔电报所说的 必须向斯大林证明我们已经百分之百地履行了义务 1 罗斯福再次 改组了对苏租借机构 1942 10 30 在总统办公室下设立了对苏 协议执行委员会 SPC 负责全面协调和履行对苏协议计划 霍普金斯 任主席 恩斯继续担当具体负责人 2由此 对苏租借成了名副其实由 罗斯福本人亲自掌管和监督的事务 也被赋予了更加特殊的地位 罗斯 福坚决反对任何试图修改 条件援助 政策的意见 不仅无视新任 大使H.斯坦德利关于苏联正在利用美国的 慷慨 的警告 而且拒 绝了空军关于限制向苏联提供飞机的建议 还阻止了军方试图以租借换 取回报的努力 11 25日召开的对苏协议执委会第一次会议上 普金斯表示 苏联的无条件援助政策虽然有些令人不安 但它是经过 广泛讨论而制定的 这一政策将保持不变 而不应该提出重新思考 3美国 内部的确存在 对这个新机构的不满 苏联人的感觉非常好 员会 常都会批准 苏联的申请 随后与各有关部门会商 置订货并把类 似合同的文件发给供货商 于采购委员会的坚持 以及对苏协议执委 会和军事工业委员会的帮助 苏联几乎完成了第二协议期间的全部采购 工作 4正如苏联代办葛罗米柯在一份报告里指出的 个新委员会成立后 美国的供货情况很快就好转了。

如果看百分比 第二协议计划完成的情况远不如第一协议 从吨位 据美国政府提供的材料 计划供应408.30万吨 调整后的 实际供应310.33万吨 完成76% 1 金额看 联采购委员会报告的通过租 借渠道订购的物资总计31.43亿美元2 而美国报纸刊登的罗斯福在报告中 提到的实际支出的金额为24.44亿美元3 即完成了计划的77.76% 如果按 协议的30 美元算 则占81.47% 实际上 第二期租借援助的工作比 第一期大有改善 计划完成的情况不如前期 主要是因为总体计划供货 量从150万吨猛增到400多万吨 应该说 因运输的障碍 苏联强烈要 求而美国勉强承诺的这个总吨位超出了美国的供应能力。

在第二协议的后半期 即苏联度过了最艰难时期的时候 美国内 部反对无条件援助苏联的声音渐渐表露出来 国会强调的主要还是对总 统权力的限制 指责政府在美国人忍受生活困苦时却把大量物资运往苏 4战争部1943 1 23日的备忘录建议 继续向苏联提供所有可能 援助的前提是苏联必须让美国对它 充满信 5就连一向主张对苏援助 的哈里曼也对现行政策提出了挑战 他不仅支持英国的建议 以在苏 联北方建立空军基地换取恢复对北方航线的护航 而且坚决反对向苏联 提供直到战后才可使用的工业设备 6其间还发生了轰动一时的斯坦德利 事件 3 8 这位大使从临时首都古比雪夫回到莫斯科 对一 迎他的美国记者道出了一段他憋在心里已经很久的话 自从来到苏联 我一直在寻找证据 证明俄罗斯人从英国和我们这里得到了很多物质帮助……但我还没有找到任何证据来证明这个事实 俄罗斯当局似乎想掩 盖他们得到外部帮助的事实 显然 他们希望他们的人民相信红军是在 单独打这场战 第二天 美国各大报纸都刊登了这个报道 1 时国会 正在辩论即将到期的租借法案是否继续的问题 斯坦德利的言论及其在 美国社会产生的强烈反响引发了一场对苏租借政策的大辩论 立主义 者赞扬大使的 勇气和坦 并主张对援助苏联的问题展开调查 自由主义者则怀疑这是一次反苏阴谋 并要求斯坦德利辞职。

不过 于这个讲话违背了基本事实 其负面影响很快就烟消云散 为了防止引发美苏关系的政治危机 华盛顿和莫斯科都立即采取措 避免事态扩大 副国务卿韦尔斯第二天举行新闻发布会 声明这个讲 话事先未征求国务院的意见 美国政府不赞成斯坦德利的言论 3斯退丁 纽斯则急忙准备了一个报告 证明大量物资已被运往苏联且正在用于战 苏联对此是赞赏的 3 14日的 纽约时报 刊出了其中很多内 4罗斯福也没有公开指责斯坦德利 只是悄悄地寻找继任者 到半年 后事态完全平息才撤换了驻苏大使 5 联方面虽然感到愤怒6 但处理得十 分冷静 莫洛托夫在3 9日晚上与斯坦德利的谈话中 坦率地表示不 意后者的看法 但并没有任何指责 甚至认为这个讲话不会影响苏美 关系 7利瓦伊诺夫3 11日在华盛顿发表演说 赞扬美国根据租借协议提 供给苏联的援助 真理报 很快就全文登载了这篇演说 町月12日苏联 报刊了大量有关对苏租借援助的消息或讲话 众议院通过延长租借法案的消息被刊登在显着位置 15日的 真理报 用半版篇幅刊登了斯退丁纽斯关于租借法案执行情况的报告 包括对苏援助的具体数据。

尽管斯坦德利的讲话有违事实 其表达方式也有失外交官的风度 但实际上他讲出或者引起了很多人同样的感觉 问题不在于是否应该援 援助多少 而在于为什么只能是 条件 的援助 在事件发生后 一周后 里曼致电霍普金斯说 伦敦的美国人和英国人都为斯坦德 利的讲话暗自高兴 即使这是一种轻率的行为 这里有一种越来越 烈的感觉:如果我们任由俄国人摆 将来会有麻烦 3 5 21 莫斯科的新闻发布会上 当被问到苏联拒绝与美国分享情报的消息是 属实时 前驻苏大使 戴维斯回答 国人正在向美国提供所需 的全部信息 美国记者们事前已从军方领导人那里了解到实际情况 此对这个答案十分不满 斯坦德利报告说 现场的 气氛非常紧张和敌 4斯退丁纽斯也担心苏联会利用美国的慷慨大方 他向霍普金斯建 对苏联优先的做法在起初或许是必要的 但现在 要一种坚定而强硬的态度。”

面对已经出现的情绪和分歧 罗斯福需要立即做出决定 无条件援 助政策是否继续执行下去 5 28 霍普金斯在备忘录中解释说 争期间保持美苏友谊 至关重 国人必须感激苏联在战争中作出的 大牺牲 而且必须认识到 美国援助苏联是为了帮助它打败敌人 不是 它那里获取它不愿意提供的情报 恩斯也警告租借管理办公室的官员 对外 提供信息 是俄罗斯三百年的传统 对此提出挑战 是徒劳的 必须信任他们 他们会做得很好 歇尔则对新成立的美 国驻莫斯科军事使团团长 r迪恩将军明确指示 不要试图从俄国人身 上窃取情报 1尽管如此 正如赫林所说 1943年春季和初夏许多美 国人开始质疑政府对苏联的租借政策 2这也是第三租借协议开始谈判时面 临的困境。

第三租借协定 伦敦协定 1943 7 1日至1944 6 30

从逻辑上讲 苏第三次租借协议是否能够签订 首先取决于美国 的租借法案是否继续有效 1941 6月通过的租借法案有效期两年 1943 1月底众议院外交委员会开始举行听证会 持续约4 辩论是 否延期问题 2 26 委员会通过了延长租借法案的报告 并提交国会 批准 3 当时国内外的形势看 租借法延期没有任何障碍 4问题是应该延 长几年 争论的焦点在于 战争结束后与盟国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否继续 按照租借政策的原则和方式处理 围绕这个问题 形成了两派完全对立 的意见 租借法案的起草者考克斯 租借管理办公室主任斯退丁纽斯 驻英国大使维南特和著名记者W.李普曼等人主张 租借机制对于和平 时期具有很大价值 以在战后各国经济恢复和重建中发挥作用 但这 种看法在国会受到严重质疑 很多议员都警告说 租借政策只适用于战 绝不能用于战后经济重建 一些有影响力的商业期刊和贸易机构也 认为 久性 租借安排将对世界贸易和其他商业活动产生有害影响 双方的意见很难统一 但战争还在继续 租借必须延长 最后国会接受了斯退丁纽斯的折中意见 租借法案只延长一年 3月10日众议院以407票对6票、3月11日参议院以82票对0票顺利通过了租借法延长议案。

考虑到需要提前安排生产 斯退丁纽斯在1 7日通知利瓦伊诺夫 要求苏联提供1943 7 1日至1944 6 30日所需物资清单 31 18 米高扬向斯大林报告了所拟供应计划草案 总量为570万吨 3 15 米高扬将经过斯大林批准的草案发给了莫洛托夫 但报告和清单 都没有给出总吨位 4经过几个月的交涉和讨论 6 14 美国将第三协 定草案及说明正式交给苏联代办葛罗米柯 美国可以提供708 短吨货 但考虑运输力量只能供应450万短吨 408.24公吨 副国务卿艾 奇逊乐观地认为 协定 后将在伦敦签署 5然而事情并不顺利 6 米高扬特别提出 美国拒绝批准部分水电站设备和全部驳船项目 联表示不理解 要求无论将来协议如何确定 于这些 有最高 优先权 货物应该先行安排交付。7月8日,葛罗米柯提交了苏联修改的 协议草案 其中将供货总吨位提高到600万短吨 544.32万公 还坚 持要求供应某些军舰 77 14 苏联再次提出修改供货清单 将供应 总量增加到600万公吨 并认为苏联有充分理由获得更多租借物资 联还要求美国批准提供 急需的 雷舰和潜水艇 满足对P-39г飞蛇 战斗机的数量要求 这是苏联飞行员最喜欢的机型 7 23日美国 答复 同意大西洋航线增加到240万短吨 太平洋航线增加到270短吨(总计462.67公吨),但舰艇的问题再行考虑。直到9 1 联大使 馆才回复美国:“同意将美国政府提出的第三协议供应方案从708万吨减少到560万吨,其中包括50万吨的库存和结转 物资 。

联这种完全是外交辞令的表述方式很容易迷惑人 乎是苏 联做出了重大让步 148万吨 其实不然 首先 美国最初提出的708 万短吨 不是公吨 是有能力提供的物资 而不是实际供应的吨位 米高扬最初的要求是570万吨 后来提交给美国的数量提升到600 万吨 再次 美国最初允诺的供货量为408.24万吨 后来答应增加到 462.67万吨 所以 苏联最后提出的560万吨 际上只比其最初要求 少了 10万吨 而比美国最初允诺的则多出151.76万吨 使按照双方修 改过的数字算 联的要求也比美国的承诺多137.33万吨 如此算来,在谈判中做出让步应该是美国 9 22 美国接受了苏联的最后方案。10月19日,伦敦协议签字 值得注意的条款和内容还有 运输量的一半 由苏联接管 英国和加拿大承担了 100多万吨援助物资 在苏联要求的 供货中 于战后经济恢复和重建的工业设备和材料占有重要位置;同以前一样 苏联提出的要求无需详细地提供 使用者的正当理由。

这次谈判从1943 1月初开始 一直持续到10 19 整整10 个月 导致谈判拖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关于 条件 原则是否继续实 英国要求在第三协议中必须加入新的条款 即苏联允许在摩尔曼斯 克附近为皇家空军提供基地 美国对此坚决抵制 最后 霍普金斯和对 苏协议执委会说服英国撤回了提议 此外 美国军方要求在协议中应强调驻苏武官和观察员享有与苏联同行在西方的同样权利 们可以 行战场访问并获取军事情报 马歇尔在参谋长联席会议上对此表示反 因为 白宫的政策是 对苏联的租借不能用作讨价还价的基础 。还有人提出 苏联的租借协议也应像英法一样加入互惠或反向租借的 内容 即向美国海外军队提供货物 服务 运和军事设施 艾奇逊 认为 既没有美军在苏德前线服役 苏联也尚未参加对日作战 故目前 不宜提出这个问题 2第二个因素涉及 优先事项 的争议 早在苏联最 初准备协议草案 即斯大林战役开始反攻的时候 斯大林就确定了一个 新方针 缩减军用物资的供应总量 而增加满足战后需求的工业设备 的供应 米高扬呈送的第三协议草案已经减少了军事装备 如以前急需 坦克完全没有列入 而增加了工业设备 斯大林在修改时又减少了扫 雷舰 22艘减至15 舰载火炮 1710门减至330 却明显增加 了车 1.8万台加至2.4万台 各种工业设备 1.08亿美元加至1.2 美元 力设备 1.2亿美元加至1.35 美元 大林还特别提出要 讨论战后急需的机车和车厢的问题 3苏联在第三协议清单中大量增加的 业设备生产周期较长 很可能交付时战争已经结束 后来实际情况确 实如 是否应该作为战时 优先事项 供应 在美国租借管理办公室 内部引起激烈争论 哈里曼表示坚决反对批准这些请求 而苏联供应处 8. 斯帕丁却强烈主张对苏联的要求做出积极回复。到1943 9-10月,战争向西推进 斯大林的关注点更加倾向战后重建所需设备和 物资 而美国人对此则愈加敏感 尽管有人提出满足苏联的要求不仅可以确保战后与苏联的良好关系 而且有利于解决美国战后的商业繁荣和 工人就业问题 但对外经济管理局(FEA)局长I克劳利和该局苏联分 部主任韦森都对苏联的动机抱有怀疑 并认为美国的援助不得用于与 战争目的无关的其他用途 有的共和党参议员甚至谴责租借物资就是 额救济 2影响谈判的第三个因素是美国军方提出在分配物资时应该更 多地考虑自己的需求 国军队在欧洲战争中负担的增长和在对日 作战中担任主要角色 参谋长联席会议要求严格把握对外援助的标准,只有申请国无法自己生产的物资才能核准装运。

在内部分歧和反对意见不断的情况下 总统的态度起到了关键作 罗斯福首先要澄清租借法的一个基本理念 租借物资是不会大规 归还的 1943 8 25 罗斯福向国会递交了租借法工作报告(第 11号) 他在说明信中指出 国会在通过并延长租借法这一行动中 经明白地告诉人们 美国不想要新的战争债务 而危害行将来临的和 胜利和牢固的和平就是我们能够得到偿还的唯一货币 4其次 斯福强调战时和战后加强美苏合作和友谊的重要性 为了平息斯坦德利 事件的影响 他在9月一次面对记者的谈话中说 俄国人没有为美国的 助表示感恩 并不意味 他们缺乏欣赏力 那只是他们的处事 5在罗斯福看来 联不再是一个为生存而战的乞求者 而是承担起 了罗斯福长期以来设想的角色 一个确保战胜德国和日本 确保他所希 望的持久和平的必要伙伴。最后 罗斯福进行了一系列行政机构改组和人事调动 推进第三协议谈判和未来任务的顺利执行 9 25 罗斯 福将战时生产 借管理 救济和战后重建等部门合并起来 成立了对 外经济管理局 下简称外经 命与保守派议员保持密切联系的银 行家克劳利为局长 而斯退丁纽斯升任副国务卿 罗斯福任命对 苏无条件援助的发起人哈里曼为驻苏大使 取代了斯坦德利 还取消了 使馆的武官职位 而成立了驻苏军事使团 任命参谋长联席 会议秘书迪恩为团长 于大使的直接领导下 个新机构的主要职责 是保证加速向苏联提供物资援助 促进美苏之间更加积极和广泛的合 2这些举措不仅消除了部门之间权限和管理的混乱 而且把租借与战时经济 战后重建统合为一个机构 有利于缓解租借物资分配之中的矛盾。

有研究者认为 由于克劳利与保守派的关系以及军事使团工作人员 和性 取代了公开亲苏的费蒙维尔 因而这次机构改组体现了 罗斯福政策转变的 过渡 4这个说法未免言过其实 1944年初以哈里 曼为代表的一些参与租借工作的高层官员确实对 条件租借 政策提出 了意见 并未对罗斯福和美国的租借政策产生影响 少在第三租借 期内是如此 1943 7 — 9 盟军发动西西里岛登陆和意大利本土作 导致意大利投降 这次战役尽管未如斯大林所愿发生在法国 但毕 大大缓解了东部战线的压力 10月下旬 斯科三国外长会议讨论和决 定了战时及战后盟国经济合作的诸多事宜 12月初结束的三巨头德黑兰会议实现了美苏首脑第一次会晤 也把双方合作推向了高潮 那么 租借协议前半期盟国取得的政治和军事优势对美国的租借政策产生了 什么影响 从逻辑上讲 盟军在欧洲战场上的顺利推进 苏联在军 事上的作用自然相对降低 在租借援助中的优先地位也就失去了基础 正如赫林所说 1944年初引起 条件援助 政策的条件 发生了根 本性变化或完全消失 1最先看到这一点的有影响的人物 恰恰是最早 提出无条件援助政策的哈里曼 1944 1 — 3 哈里曼不断向国务院 和白宫提出他的新看法和建议 哈里曼依然非常重视并全力支持加强与 苏联的关系和对苏联的援助 也支持满足苏联对战后重建的要求 但这 一切已经不能再是 条件 的了 一方面 哈里曼认为 俄国的军事 危机已经过 现在美国有理由要求苏联为他们的急需物资提出 合理 的证据 2另一方面 里曼担心苏联势力在东欧和巴尔干的扩展 而经 济援助是 可以使用的最有效武器之 3哈里曼的看法得到了迪恩 军和外经局的支持 4但是罗斯福和霍普金斯领导的对苏协议执委会反对改 变目前的方针 在霍普金斯的建议下 2 14日总统向国务卿发送了一 份明确的备忘录 罗斯仍然是击败德国的一个主要因素 向苏联提 供最多数量的物资 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 53 16日国务卿客气 地通知哈里曼 为了维护与苏联的关系 目前采取任何改变对苏租借工作程序的做法都是 不明智的 。

 无条件援助政策的持续 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第三协议的圆满履 1944 6月底 美国向苏联交付物资550.22万吨 加共交付33.57万吨 总计583.79万吨 超过了计划的560万吨 1据卢卡舍夫报 1943年底 苏联在美国对外租借项下所占比例27.2% 已经超过 了英国 12.3% 1942年相比租借物资的增长速度 114% 也超过 了英国 100% 2苏联对此非常满意 1944 6 11日的 理报 表社论 高度赞扬美苏租借总协定签订两年来取得的成就 并在第一版用三分之一的版面刊登了美国 英国和加拿大援助苏联的详细数据。

然而 在第三协议期间经总统高压政策勉强解决的难题 第四次 对苏租借协议的谈判中继续发酵 并且成为主要的障碍。

 第四租借协定 渥太华协定 1944 7 1日至1945 5 12

第四次租借协定的法律前提仍然是租借法能否再次延长 1944 5 17 在参议院以63票对1票通过后约一个星期 罗斯福签署了第 二次延长租借的法案 在国会辩论时 几乎没有人质疑继续租借的必要 议员们最关注也是争论最激烈的问题在于如何制约总统的权力 免浪费国家资源 特别是禁止以租借方式为战后对外经济签订任何协议 或承担任何义务 4与第一次延长租借法案最大的不同是 次有一个重要 的修正 在总统有权确认援助条件和偿还方式的条款中加了一句 段的任何内容均不得解释为授权总统在战后经济政策 战后军事政策或 任何涉及国际关系的战后政策方面承担或产生任何义务 除非遵照既定 的宪法程序 5其实 这正是第四协议谈判中所涉及的核心问题。

还在第三协议签署之时 苏联就已经开始关注战后经济恢复问题 1943 9 7 斯坦德利报告 因对苏联要求的16座电站设备 美国 批准了 11 苏联政府为此提出交涉 希望国务卿出面帮助加快批准 所有要求的项目 10 12日和15日与美国战时生产局局长纳尔逊会 谈时 莫洛托夫询问苏美可在怎样的金融条件下发展经济关系 斯大林 则对纳尔逊的建议 组建美苏联合委员会解决战后双方经济合作问 很感兴趣 并认为应尽快建立 21944 2月以后 苏联党政最高 机构做出一系列决议 旨在启动从战时经济向国民经济重建与和平建设 过渡的计划 3米高扬并非无意地告诉哈里曼 苏联正在筹备一个15年的 重建计划。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美国人发现 在开始讨论第四租借协议时 苏联对工业设备和材料的需求急剧上升 总价值超过10亿美元 5斯退丁 纽斯认为 第四协议签署一再延迟的主要原因是苏联坚持要求以租借方 式供应就生产周期而言只能在战后才可能交付的远程工业 设备 6这个看法是有根据的 1944 6 10日举行的午餐会上 莫洛 托夫一边大力赞扬美国工业和租借对苏联军事胜利做出的成就 一边明 确地告诉哈里曼 苏联希望 借制 在战后能够继续下去 里曼巧 妙地回答说 美国衷心赞成在战后继续 这种租借合作的精神 7哈里曼的答复也是实在的 因为美国国内在这个问题上争论十分激烈。

 1943 10月莫斯科会议外长在涉及苏联战后重建的问题上 美国人 示愿意 在苏联的重建和复兴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要求苏联提供 所需设备的数量 品种和规格 尚未言及援助的方式 1因为那时 罗斯福 对战后总统是否在租借问题上仍可行使权力还不确定 2直到1944年初 国务院对租借援助是否可以扩展到战后重建的问题还在犹豫 处事十分 谨慎 3租借本身就是一种战时援助措施 这一点在法理上非常清楚 定而明确申明这一原则的就是外经局局长克劳利 他在众议院外交委 员会和拨款委员会的听证会上 不止一次地声明 租借是一项战争紧 急措施 应在战争结束后 快终 助理国务卿迪艾奇逊也支持这 一说法 克劳利后来向询问者保证 他绝不会故意允许租借资金用于重 4这种立场在国会里得到大力支持 著名共和党保守派参议院范登堡 警告说 不能把 分钟或一美元延长到战后时期 外交委员会主席工 康纳利参议员则声明 国会从未打算将租借 于任何目的 除了协助 军事行动进行这场战争 5因此 罗斯福本人在公开场合也不得不多次谈 他从未主张将租借政策延长至战后 总统所能做的 只是为保持盟 国之间良好的合作关系而支持那些临时措施或权宜之计。

在美国内部 租借援助政策最坚定的支持者包括霍普金斯 伯尔尼 斯帕丁 他们都是租借政策的执行者 并且同罗斯福一样对苏联充满期望和善意 但是到1944 普斯金和伯恩斯年老体弱 重病在 而斯帕丁远在莫斯科 他们对参与华盛顿的决策都已感到无能为 1考克斯和斯退丁纽斯也希望尽量延续租借政策 但他们只能提出一些 体措施 而在原则上无法反对国会的立场 2哈里曼非常重视苏联的战后 重建问题 并认为这是美国加强与苏联友好关系的重要方面 他坚决 反对任何以租借形式向苏联提供战后所需物资的做法 3正如苏联政府采购 委员会主席l0.鲁登科的报告所说 1945年初从国会到总统和政府 官员 国人始终强调 租借是一种纯粹的军事措施 长租借法的议 案禁止授权总统处理战后援助事务 除了那些已签署合同且对美国国防 不太重要的剩余物资。

在第四租借期 对美苏经济或金融谈判以及租借政策的执行造成严 重影响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美国国内的政治氛围和情绪 这主要是指对 系列东欧事件的反应 兵临城下的苏军对华沙起义军民见死不救 联单方承认波兰的卢布尔临时政府 以及在处理罗马尼亚 加利亚 匈牙利等原轴心国问题时排除美国的政治参与 联在这些事件中的所 作所为引起美国和西方国家的强烈不满 雅尔塔会议后美苏政治关系 陷入紧张状态 5最先做出反应的就是在莫斯科负责租借援助工作的哈里 曼和迪恩 虽然他们仍坚持必须与苏联合作 但一致认为 东欧发生的 情表明 苏联在接近战争胜利时开始漠视盟国的利益 采取单边主义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 把美国的慷慨大方视为软弱无能 对此 美国需 要表明既合作 硬的立场 无条件援助的政策必须放弃 而应该用限 制性更 的援助政策取而代之 1国会里的保守派和孤立主义议员因此而异 常活跃 攻击白宫外交政策的无效和无能 2 谋长联席会议的军事首长和 外经局的文职官员也进一步表示对 照顾苏联的方针不满 敦促应对莫斯科采取 坚定 的政策

哈里曼的建议在华盛顿尤其是国务院引起了广泛注意 而罗斯福仍 然固执己见。

对于将租借政策延长至战后 总统也显得无能为力 但罗斯福坚 反对把经济援助作为 讨价还价 的武器 在他看来 得战争胜利依 然是当前最主要和最重要的目标 因此 利用经济压力达到政治目的的 试可能会损害盟国之间的军事合作 5 此同时 大林在东欧问题上针 锋相对 步不让 在斯大林看来 既然西方已经承认苏联在东欧的势 力范围 就没有道理再在这里指手画脚 况且莫斯科也从来不干预北美 和拉丁美洲的事务 6在经济问题上 斯大林 莫洛托夫和米高扬在与美国 人的会谈中多次暗示 美国为取得某些战略物资 特别是解决战后的就 业问题 要扩大与苏联的贸易 联寻求与美国开展经济合作 实际是在帮助美国 I这种认知和心态决定了苏联人在第四协议谈判中的立场 和策略 漫天要价 镒铢必较。

 上述所有情况构成了第四租借协议谈判的背景 预示了其结果 这次谈判经历了十分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美国人早在第三协议签署后 个月 1943 11 就开始提出这个问题 到第四租借协议法定 截止日期前两个多月 1945 4 17 0 正式签署协议 历时近 15个月 至超过了协议本身的执行期 次租借谈判要解决的核心问 题是用于经济恢复和战后重建那部分援助物资是否应该在租借的框架内 供应 也就是如何界定租借法的实施范围 所以谈判基本上是围绕如何 落实美国租借法案第3-0条款进行的 2期间还穿插或混同 关于国际货币 基金协议 世界银行协议和对苏联贷款问题的谈判3 关于美苏租借总协议 第七条的谈判4 再加上关于 程碑 M 叩0前 计划 日作战物资 供应计划 的谈判 实令研究者有些眼花缭乱。

1943 11 考克斯作为外经局的顾问 提出了一个解决问题的 方案 即利用租借法案第3-c条款 与苏联签订一项协议 对于在战争结 束时已签有合同但尚未交付的物资 美国承诺继续供应 而苏联则以现金、黄金或商品在一定时期内付款 1944 1 考克斯进一步完善了 他的计划 并提交给克劳利和霍普金斯 1考克斯的方案确实可以将租借物 资和重建物资分开 但问题是苏联是否具有这样的支付能力 里曼有 不同的主张 他认为签署3- 协议的方向没错 这只是 权宜之 里曼多次提出利用向苏联提供大额长期信用贷款的方式 这是苏联 感兴趣的方式 既可以全面满足苏联的战后重建需求 又可以此作为 经济杠杆寻求苏联在政治问题上做出让步 2 里曼方案的缺陷在于美国战 后信贷机制的建立还存在法律上的障碍 方面专门从事对外贷款的美 国进出口银行金额受到限制 只有7亿美 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建 立尚待时日 另一方面 1934年的 约翰逊法案 禁止向未履行对美国政府义务的外国政府提供贷款 而苏联恰在其列。

权衡利弊之后 1944 3 6 斯退丁纽斯和克劳利联名向罗斯 福提交了一份备忘录 作为第四租借协议 也适用于第三协议未完成部 一般政策 他们认为 鉴于无法确定战争何时结束 为了保 作战物资不间断供应 应以目前提出请求之时起18个月 除个别例 为期限 此期限内均作为租借物资安排生产和供应 但到战争结 束时未交付的物资则以非租借方式结算 此需要与受援国签订单独的 付款协议 在战后信贷机制正常建立后 将该协议纳入新的银行贷款 范畴 为此 他们建议 根据租借法案3-0条款的授权 即与苏联代表 谈判 签订一份付款协议 4第二天 斯退丁纽斯将经过总统批准的这个方 案告知了在莫斯科的哈里曼 并说明政府正在考虑向国会提出增加进出口银行贷款能力和废除约翰逊法案的立法要求 以解决付款协议中的法 律问题 同时 希望哈里曼与米高扬讨论这一方案 并要求苏联迅速提 供两份尽可能详尽的清单 一份是租借物资清单 一份是重建计划所需 求的物资清单。

在3月17日与哈里曼的会谈中 米高扬答复 美国提出的方案苏联 将予以考虑 目前正在编制10亿美元的租借物资清单 并会很快提供 哈里曼判断 米高扬下次会谈要问的问题是 战争结束后未交付物资的 偿还条件是什么 2美国很快就做出了答复。

 3 18 国务卿赫尔将美苏互助协定 租借总协定 的补充协定草 案发给哈里曼 征求意见 并希望他就这一问题与米高扬会谈 补充协 定的核心内容是 在美国总统确定针对共同敌人的积极军事行动停止 美国承诺继续提供已签订合同但尚未交付的物资和工业设备 而苏 联承诺以美元向美国政府支付上述物资和设备的全部费用 并从交付之日 起按照一定的年利率支付利息 赫尔解释说 在这个总原则下 美国同意 以租借方式向苏联提供既有战争用途也可用于战后经济建设的工业设备 但以生产 运输和安装周期不超过18个月为限 至于年利率 国务院倾向于与美国政府长期证券的现行利率挂 介于2.5% 3%之间。

正如哈里曼估计的 苏联原则上赞同签署3- 条款的协议 但关键是 支付的条件 在哈里曼与米高扬的会谈中 美国的初步意见是贷款期限 5 — 30 年利率2% — 3%之间 战争结束后5年开始分期偿还 苏联 的要求是年利率0・5% 战争结束后16年开始偿还 20年内等额分期偿 4双方差距甚远 针对苏联的态度和国会的质询 克劳利3 28日在参议院外交委员会的听证会上提出 非签署3-0协议 立即终止签署所 有的新合同 审查正在执行的合同 除非接收者愿意支付费用 否则应取 消合同 努力与非3-0协议国家就战后物资的处置作出安排 1美国的立场 已经十分清楚 不签署解决战后重建物资支付问题的3-0协议 对苏联的 租借协议便难以为继 但困难在于 美苏双方提出的支付条件 息和 摊销 差距实在是天壤之别 4 14日米高扬发表声明 苏联同意美国 的建议 为战争结束时未交付的物资定期支付双方商定的本金和利息 但希望美国政府为上述订单提供 最优惠的待遇 25 24 务院向 苏联大使馆递交了经过修改的租借总协议的补充协议 其中有关必须偿 还的费用规定 本金应在交付物资第4年开始偿还 首次支付5% 以后 每年支付同等数额 直到本金还完为止 息应在交付物资后次月支付 以后每年支付一次 利率略高于上一年美国公债的平均利率 1944 适用的利率为2.1% 3 国人以为苏联会接受这个已经让步的条件 哈里 乐观地对葛罗米柯说 四租借协议的问题已经解决 只待执行了 4 际上 难的谈判才刚刚开始。

 1944 7 27 结束布雷顿森林协议谈判不久的苏联副外贸人民 委员M.工斯捷潘诺夫来到华盛顿 与美国开始了 3-0协议的谈判 苏联 带来的方案是 允许苏联使用美元或黄金 金的价格不得低于35美元/ 盎司 行支付 统一的利率为2% 而不是美国建议的浮动利率 宽限 开始还款 10 而不是美国建议的3 摊销期还应再延长 美国立即作出响应 同意采取固定利率2.5% 同意宽限期延长至5年,同意摊销期延长至25 年。在以后6 星期的时间里 双方举行了 13 会谈 尽管美国再次将利率降为2.375% 将宽限期延长至9 但斯捷 潘诺夫坚持利率不得超过2% 摊销期还要延长到34 又提出制成品 降价20% 原材料降价15%的要求 并坚持美国应负责全部运输工作 无论艾奇逊怎样耐心劝导和严厉警告 捷潘诺夫就是一口价,「毫不动 2 判进入僵局后 美国财政部建议可以进一步向苏联做出让步 至可以取消利息 但国务院和驻苏使馆坚决反对 军方也纷纷要求采取强硬态度 把租借协议作为在军事和政治上针对苏联的一张“王牌”。

 经过最后一轮谈判和交涉 国对原方案稍作了一些调整 9 14 日提交给苏方的最后方案确定为 定年利率仍为2.375% 宽限期仍为 9 摊销期延长至30 允许苏联以美元或黄金支付 但黄金价格应 按照每次交割时的有效黄金购买价计算 物资价格原则上按照现行销售 格或调整后的合同价格定价 以较低者为准 果现行销售价格无法 确定 则在调整后的合同价格基础上降低5% 4美国谈判代表态度坚定地 这是美国的最后建议 苏联代表或者获取莫斯科的指示后在华盛顿 签字 或者回国去请示批准 艾奇逊再次警告 联必须迅速做出决定 否则所有工业设备的订单无法以租借的方式下达 5 捷潘诺夫当时没有做 出回应 9 18 哈里曼致函米高扬 希望苏联尽快批准3-0协议 以确保不中断向苏联提供所需物资 69 20 尔又将第四协议草案 和清单交给葛罗米柯 并说明此方案已得到美 三国政府批准。然而,莫斯科一直没有答复 捷潘诺夫也在几天后悄无声息地离开华盛 回国了。

美苏租借谈判就此中断 这是以前从未发生过的事情 美国国务院 和军方采取比较强硬的立场 然与波兰临时政府 华沙起义和对德索 赔等政治问题有关2 但美国毕竟还是一再做出了让步 而苏联在谈判中却 步不让 这种立场 如前所说 应该是源于他们传统的意识形态认知 本主义不可避免的经济危机必然导致他们有求于苏联市场来帮助解决 失业等问题 莫斯科需要的只是耐心等待 美国人迟早还会做出让步 此同时 苏联想到通过另一条途径解决租借协议的问题 那就是对日作战。

1944 10 中旬 丘吉尔和斯大林在莫斯科达成了著名的 百分比协议 3 国人对英苏在巴尔干划分势力范围的这个 协议 并不感兴 令他们兴奋的是在会谈中斯大林全面而详细地提出了苏联参加对日 作战的问题 据迪恩回忆 于美国提到的对日作战问题 斯大林显然 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 他在10 15日会谈时 面对地图仔细介绍了苏 军的集结地 出发地和物资储备地 并亲自回答了美英代表的问题 军参谋长安东诺夫还提出 苏联在远东的作战部队将从30个师增加到60 个师 最后 大林答应在远东为盟国提供空军基地和海军基地 也同 意立即 手制定美苏联合作战计划 条件是盟国必须提供100万吨的 对日作战物资 迪恩注意到 其中包括许多用于战后建设的港口机械和铁路设备 110月17 美苏之间商定了苏联对日作战的远东供应计划 程碑 计划 2据俄国档案记载 斯大林10 16日会谈时交给哈里 曼的物资列表价值10亿美元 其中为恢复国民经济而订购的设备和物资 6.85亿美元 3 此可见 苏联在雅尔塔会议正式答应对日作战前四个 月就提出的物资列表 其主要目标还是为了解决战后重建问题 然而 正如迪恩感觉到的 联此时实际上并未认真对待远东作战问题 也没 有履行在西伯利亚沿海地区为美国远东作战提供基地和援助的承诺 4 程碑计划制定后很长时间没有落实 直到1945 4月作为附件三加入第四租借协议。

与此同时 苏联还试图再寻找一条避开租借谈判而得到战后重建物资的途径 长期信用贷款 苏联人早就知道在进出口银行贷款限额5 和约翰逊法案等法律问题解决之前 不可能得到来自美国的大量贷款。尽管如此 葛罗米柯还是在10 30日给国务卿的照会中提出 苏联政 希望通过长期信贷的方式解决美国政府在第四租借协议中讨论的工业 设备供应问题 将尽快提出具体建议 7哈里曼评论说 联如此重视贷 款问题 要求美国通过长期信用贷款安排苏联所需工业设备的生产和供 乎正在尝试以长期贷款的新提案替代美国关于3Р框架内租借贷款 的提案 因此他向国务院建议 立即通知苏联政府 必须将租借贷款与 战后长期贷款分开 必须就美国提出的租借贷款最后条件达成协议,才能将苏联所要求的工业设备投入生产 I哈里曼的建议得到克劳利 斯退丁 纽斯 克莱顿和史汀生的支持 2甚至财政部长摩根索也放弃了他所建议的 3-0无息贷款协议 尽管仍然坚持100亿美元的长期贷款 31 27日美国 正式答复苏联 在完成必要的立法程序之前 无法就长期贷款问题达成 何明确的协议 目前 苏联政府从本国获取财政支持的唯一合法途径 然是租借法案中的条 苏联政府必须就是否接受美国的3- 协议方 案做出明确表态 不能再有延误 下一财政年度的生产和预算 将在 多大程度上满足苏联的需 都取决于苏联政府的答复。

然而 苏联人考虑的就是如何更多地获取战后重建物资 并不愿意 单纯纠缠于租借协议谈判 早在1944 1 11 迈斯基给莫洛托夫 的报告中就谈到 战后取得美英的经济援助对苏联的经济重建至关重要 形式有三种 租借 款和正常贸易 其中 最为理想 的方式是租 5 在租借方式谈不下去 苏联自然就转向贷款了 1945 2 8 下午 斯大林在雅尔塔会议上不无用意地专门谈到了租借政策 认为这 一项了不起的发明 有它胜利就会被推 这话让罗斯福非常受 并引发了他的回忆 在晚餐会上 斯大林再次指出 租借是 总统 在组建反希特勒联盟方面最显著和最重要的成就之一 6 表面上盛赞租 借政策的同时 苏联实际上仍试图抛开3- 条款谈判而通过信用贷款获取 建物资 2 20日苏联代办n. V.诺维科夫与副国务卿 e. 鲁举行 会谈 并提交了对美国第四租借协议草案的答复 苏联的建议开宗明义地挑明 苏联政府希望根据一项与租借协议无关的 期贷款特别协议”得到第五类物资 械和设备 甚至4.8亿多美元的远程设备 可以在没有租借法案财政援助的情况下订购 不过 苏联希望在美国列 入第四协议共六类物资总计594.4万短吨 539.24万吨 60万短吨 工业设备可在1945 7 1日以后发运 1 鲁认为 这实际上 可以 解释为苏联政府拒绝了美国3-0协议 的最后条件 2果然 3 10 会谈中 葛罗米柯表示 苏联已经准备好在第四租借协议上签字 前提是必须在协议中加入一项条款 苏联政府并不同意缔结租借总协议 的补充协议 3p协议 而是希望依照1 3日莫洛托夫提出的长期贷条件来解决交货问题。

 对于苏联的顽固立场 国人十分恼怒 此时 国国会正在讨 第三次延长租借法案的议案 政府与共和党反对派达成一项妥协修正 确指出租借资金不得用于重建贷款 但允许用于执行在3- 框架内 已达成的协议 4既然苏联拒绝3-0协议 且欧洲战场已显露出最后战胜德 的迹象 英美军越过莱茵河 苏军准备进攻柏林 国务院 经局和 苏使馆都倾向撤回给苏联的3-0协议建议 他们担心根据3-0协议启动 一个需要长时间制造 运输和安装的工业设备的采购计划 可能会被国 会误认为是利用租借法帮助苏联进行战后重建 哈里曼还认为 苏联在 经济恢复方面需要美国的帮助 所以即使美国采取强硬态度也不至于破 坏双边关系 问题在于要迫使苏联在承认两国实力差距的基础上与美国 合作 5经总统批准 3 24 国务院照会苏联使馆 鉴于有关租借法案补充协议 即3-c协议 的谈判已拖延了 10个月 而苏联从未表示愿意 接受美国提出的最后条件 美国政府认为这一建议 经失效 应从第 四协议中删除 美国希望两国政府尽快签署第四协议 就战争结束后 根据租借法案向苏联提供的用于战争的物资和库存物资达成协议 至于 长期信用贷款问题 必须通过国会的其他立法 这需要 当长的时间 才能实施”。

到1945年初 还有一个问题令美国人无法忍受 并困扰 租借谈 即苏联违反租借协议私自处理租借物资的做法 早在1943年初美国 使馆人员就发现在古比雪夫的商店 饭店和黑市中出现了美国的进口商 1944 初又出现将租借物资转移给第三国 主要是被解放的东欧国 的问题 只是出于维护盟国团结和 避免惹恼斯大林 的考虑 务院建议不要特别重视苏联违反协议的事实 2 1945 1 —2 情况 愈发严重 苏联转让给波兰的汽车在1944 10月至1945 1月已有 4343 1945 1 —2 与芬兰交换了 3万吨粮食 1000吨糖 计划向 华沙提供6万吨粮食 向南斯拉夫转让了部分物资 联随意处理租 借物资 有些甚至纳入了苏联的贸易系统 这让美国不得不提出政府高 层交涉 3 里曼在3 22 向国务院建议 迪恩附 如果苏联继续反规定 美国将停止运送相关的物资。

信用贷款谈判无法进行 3-0协议谈判又因租借贷款条件谈不拢而遭 遇破裂 美苏经济关系显露出危机的苗头 租借法案的原则是只为战争本身服务 1944年底战争接近尾声时 借援助物资的性质问题就突 显出来 但实际上很多设备和材料是难以在战争物资与重建物资之间做 出严格区分的 美国提出对租借法案3- 条款进行修正 意就是要解决 这一难题 即以战争结束为限 此后完好无损或继续供应的物资 无论 军用还是民用 需要以贷款的方式供应和偿还 这就是在租借框架内的贷 而这在美国是没有法律障碍的 苏联要求长期信用贷款 考虑到 期需求的物资大多为战后重建所用 如能都包括在租借范围内最好 否则 与其在租借谈判中纠缠 如索性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 但这样 对于美国是存在法律障碍的 其中最重要的是 无论租借贷款还是 用贷款 关键都在于贷款条件 利率 年限 宽限期 摊销期等 也是双方谈判的焦点 苏联坚持寸步不让的方针 是误以为美国最终还 会做出让步 但此时的美国无论从政治上还是经济上都难以再退让 于导致3-0谈判破裂 第四租借协议也无法签署 结果是 一旦第四协 定的有效期终止或战争突然结束 何处理尚且完好的已发货物资和尚 未发货甚至尚未生产的物资 都会遇到极大麻烦 并且很可能导致美国 止发货 这对苏联极为不利。

 恰在此时 1945 4 12日罗斯福去世 最坚定地贯彻对苏无 条件租借援助 且最有权威的人物不在了 期待美国再次做出让步已 经无望 4 17 也就是有效期终止两个多月前 苏联代表不得不 渥太华签署了第四租借协议 效期仍然始于1944 7 1 1 程碑 计划作为附件三列入第四协议 而罗斯福要求的第五协议谈判则无疾而终。

完全巧合的是 也在4 17日这一天 刚上任4 的新总统杜鲁 门签署了第三次租借法的延长法案 与前两次延长法案在国会以压倒性 优势通过的情形不同 最后一次延长租借法案遇到重重阻力 过百般 努力在众议院通过的议案 到参议院又遭遇阻击 著名的保守派参议员 rA.塔夫脱提出战争结束时必须停止一切租借行为 坚决反对众议院修 案将继续执行3-0协议作为例外 他认为2 28日与法国临时政府签 署的3- 协议就是一笔 战后贷款 他提出的修正案得到很多议员的赞 在投票时竟然形成 平局 如果不是杜鲁门当时作为副总统 参议 院议长投下关键的一票 3- 条款就将被排除在租借法之外 而整个后期 租借的历史就要重写 2不过 这种情形也正是后期租借政策实施的真实写 正如参议院外交委员会延长租借法案的报告所言 了赢得最后胜 继续实行租借制是必不可少的 借法案 修正案的目的是保证租借协议不用于战后救济 战后恢复或战后重建目的。”

尽管协议谈判很不顺利 供应并未中断 1945 1 5 罗斯 福重申了对苏联供应的重要性 要求各部门将交付苏联的物资放在 次于太平洋和大西洋作战需求 的地位。1月18日,克劳利在给总统的 忘录中 简明扼要地概括了当时的对苏租借政策:「提供苏联所要求的一切可以生产 可以租借和可以运输的东西 1 国答应此期给苏联的 总供应量594.4万短吨 539.24万公吨 其中美国承诺运输570万短吨 517.10万公吨 2据韦森的报告 1945 3月底已装运484.94 即完成前九个月计划的110%。预计总出货量将达到660万吨 为协 定承诺的114% 35 10 克劳利在报纸上宣称 此时的租借货物运输 总量已到达第四租借协议的110%。

就在第四协议尚未到期而计划已基本完成的情况下 德国宣布无条 件投降 欧洲胜利日 V正 的突然到来 不仅造成租借援助的中止 给美苏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

 美国对苏联租借的中止 终止和善后

1945 5 8 就在同盟国代表齐聚旧金山讨论 联合国宪章 期间 欧洲的战事结束了 根据租借法案的原则 特别是第三次延长租 法案的修正案 此时对欧洲战场的租借援助可以停止了 然而 美国 发布的停止对苏联租借援助的命令却引起了轩然大波。

 在德国投降的第二天 5 9日上午 务卿斯退丁纽斯在旧金山召 集国务院官员开会 讨论租借政策以及与苏联争执的波兰临时政府组建 问题 最后 主要是根据哈里曼的建议形成了结论 在租借问题上应缩 减对苏联的援助 在波兰问题上要让斯大林认识到问题的 严重性 ,但不应将二者联系起来 会后 斯退丁纽斯致电在国内的代理国务卿格鲁 请他将会议讨论的结果通报总统 对西方盟友的援助应该优先于苏联 应该立即开始消减对苏租借物资的运输量 仔细审查7 1日后的发货 请求 里程碑计划应继续大力推进 并给予尽可能高的优先级 在租借 及类似问题上对苏联应采取坚定态度 但避免任何威胁的暗示或任何政 治谈判的迹象 同时 哈里曼返回华盛顿直接向总统汇报 25 10日下 哈里曼征得杜鲁门的同意后 集参与对苏租借计划有关机构的代 表开会 讨论为总统起草处理租借问题的备忘录 与会者原则上同意在 旧金山会议结论的基础上形成的备忘录 以及通知苏联将立即调整租借 计划的照会 会上有代表特意指出 对苏租借政策用词应谨慎 可用“调整”而不用“消减”。会议委托格鲁和克劳利起草备忘录。

 然而 作为老牌外交家 格鲁一向厌恶苏联 是对苏联采取强硬政 的最 烈倡导者之一 4克劳利也认为无条件援助政策不再具有合理性 而主张在V由日后修改对苏租借政策 55 11 在国务院开会讨论备 录时 格鲁支持助理国务卿克莱顿的说法 对苏租借计划 该非常 灵活 时可以切断 他还特别提出 赁援助是本届政府对付苏联 的唯一筹码 因此 国不应对未来作出承诺 6当晚 鲁和克劳利将 他们起草的备忘录直接送交给杜鲁门 备忘录指出 鉴于欧洲有组织的 抵抗已经结束 该对目前援助苏联的物资运输工作 即作出调整 要对苏联加入对日作战的预期不变 就应该继续执行第四协议附件三的计划 支持苏联在太平洋战区的军事行动 在满足苏联开展上述军事 行动所需的范围内 继续交付苏联已订购的其他补给品 包括尚未完工 的工业设备 现有计划中的其他援苏物资 要操作上可能 应该立即 停止运送 其让出的运输吨位可给与已获批准的援助西欧的项目 现行 未来的对苏援助项目 应根据苏方提出的在军事补给上理由充足的要 求和数据制定 而无需再签署第五租借协议 I杜鲁门当即批准了这个政策 建议 强调应以苏联将会加入对日作战为前提 2虽然都提到 即削 即停 但旧金山会议建议强调的是 细审查7 1日后 发货请求 正如后来哈里曼所说 他打算停止的是新供应品的生产 而不是已经列入计划的物资的装运 “旦格鲁和克劳利的备忘录却给出了一 个难以确定的概念 太平洋军事行动所需的范围 这样 就给执行者 下了随意发挥的空间。

这一新政策的执行部门是外经局的苏联分部 该部负责人韦森一直 强烈反对无条件援助苏联的政策 并且自1944 8月德国战败以来就鼓 吹大幅削减对苏供应计划 5 11 清晨 刚一得到备忘录 等总统 批准 成指令 韦森就通知财政部采购主管 有任何与苏联的合同 停止继续执行 也不要再签署任何新合同 4随后 韦森又对运输部门作 出安排 5 12日上午对苏协议执委会运输小组讨论如何实施总统指令 韦森不顾具体执行任务的军方官员的反对 坚决主张按照指令字面 的解释 有与远东作战无关的物资必须停运 括正在运输中的物资 有疑问 处理的办法是 而不是 在对苏协定执委会代理主席工约克的支持下 韦森的意见占了上风 会后 输小组向大西 洋和海湾各港口下达了命令 停止为苏联装运物资 并召回已经驶往苏 联的海上船只 1中午1 30 命令开始实施 在午餐的国务院财政 融事务办公室 DFMA 主任E科拉多得到消息后 认为这是对总统 指令的曲解 立即打电话告诉哈里曼 哈里曼 对这次行动感到震惊 并表示将立即采取措施纠正 克莱顿得知这一情况后 也认为不应召回 海上的船只 须告诉韦森改变命令 天下午情况开始改变 东海岸 各港口被允许继续装载已经分配的物资 经出发的船只获准继续前往 苏联 2然而 此时关于对苏租借政策改变的消息已经不胫而走 并且很快 传到了苏联人耳朵里。

根据诺维科夫给莫洛托夫的电报 12日中午12 在采购委员会 和苏联使馆均未接到通知的情况下 纽约港口接到命令 停止按照第四 协议向苏联运送物资 两个小时后美国的照会送达使馆 照会没有任何 停运 的字样 只是说应立即修改目前向苏联供应物资的租借计划 根据军事形势变化做出调整后 续运送苏联订购且可以使用的物资 未来的租借计划在没有缔结第五协议的情况下应满足苏联的基本军事要 同时要求苏联提交 1945年剩余时间所有租借供应的范围以及新军 事形势下关于这些需求的相关信 此同时 据采购委员会代理主 席N. A. 列明说 克先是在与他的会谈中承认 确有停止供货和要求 海上船只返回美国的命令 打过一个电话后又否认存在船只返航的命 下午5时左右 鲁在与诺维科夫的谈话中说 关于停止装载的命 是谣言 将此事推给了克莱顿 下午6 30 诺维科夫与克莱顿会 克莱顿承认确有停止装载的命令 只是一个误会 并且已经发出了消除误会的新命令 I同一天 列明也给对外贸易人民委员部发电 报了除里程碑计划外美国停止发货的决定 2从事后采购委员会主席鲁登科 的报告可以看出 12 下午美国确实发出了新命令 东海岸各港口继续 装运 已在途中的船只继续前往苏联 于西海岸的运输则达成协议 里程碑计划外 四协议所列物资也继续运送 3这就是说 尽管格鲁试 图遮掩美国曾下令停运和返航的事实真相 但韦森的命令的确在12日当 天即被撤销 不过 5 11日的总统指令并未撤销。

为了消除运输小组命令造成的对总统5 11日指令的误解 以及在 对苏租借政策执行中造成的混乱 5 14 在国务院办公室召开了几乎 所有参与者都出席的会议 过简短讨论 会议对按照总统指令解释对 苏租借削减达成一致意见 4当日 国务院印发了由代理国务卿 财政部长 和外经局局长联合署名的 欧洲胜利日之后的租借政策 其中规定 英国和英联邦应执行1944年讨论的计划 并调整供需 随时进行审查 对苏联执行5 11 总统批准的政策指令 也需调整计划 而对签署 3-0协议的三个国家则 额交付 即法国约16亿美元 利时3.25 亿美元 荷兰2.42亿美元 5因此可以判断 虽然撤销了韦森命令 但欧 洲胜利日后调整租借政策也是事实 不过 受到影响的主要是未签署3-0 协议的苏联和英国 6换句话说 如果当时苏联签署了 3Р协议 可能就 会有后来的这些麻烦。

 5 15 美国各港口接到指示 继续向苏联运送根据租借协议计 划在5 —6月发送的物资和武器 5 18 克劳利致函叶列明说 国已批准继续向苏联交付订购单中的工厂 并已部分发货 只是 其中一小部分需支付现金 5 21 苏联政府采购委员会正式应邀采 购美国正在生产的工业设备 1令人奇怪的是 明明美国已经撤销了停止装 运和返航的命令 苏联也完全了解这一情况 苏联大使馆却在此后而不是此前发来一个正式照会 苏联政府对于美国5 12日照会提出 终止 向苏联发送租借物资 完全出乎意料 但“如果美国政府认为没有其他办法 苏联政府准备接受美国政府的决定 2值得注意的是 苏联照会原文使用的是 终止 ,美国在英译文里使用的却是 中止 。 显然 美国希望淡化此事 而苏联则有意无意地把问 看得十分严重 在向苏联使馆发出这一照会的电报中 莫洛托夫使用 了更加严厉的措辞 不要乞 果美国决意停止对苏联的物资供 倒霉的将是他们 3实际上 从政策上讲 美国确实没有 终止 全面停止租借的意思 止装运和返航的命令是执行官员出于对苏联的 厌恶和敌意而有意歪曲了总统指令 不过 调整对苏租借计划和要求苏 对其所需作出说明的新做法都表明 对苏联 条件 租借的方针从 这时起已经放弃了。

 的确 杜鲁门非常担心这一事件会破坏战时美苏关系 毕竟战争还 有结束 一方面 他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 美国并非要取消发货,而只是在德国崩溃后调整租借条件 他还保证美国会兑现每一项承诺 I 一方面 把还在病重休养的霍普金斯派往莫斯科 当面向斯大林 5月下旬的两次谈话中 大林接受了霍普金斯的解释 也发 泄了对美国的不满 他严肃地说 果美国试图以租借援助对苏联人施 加压力 那就是 一个根本的错误 斯大林对美国在欧洲战事结束后调 整租借政策表示理解 但他不能容忍的是美国人处理问题的方式 即未经任何事先商议就突然采取行动 对苏联来说不仅是态度上的“轻蔑”和粗暴 而且存在一个严重的实际问题 因为苏联的经济是 建立在划之上”。

 租借停运风波终于过去了 普金斯的访问也收到了应有的效果 5 27 莫洛托夫向斯大林提交了由米高扬起草的决议草案及1945 7 1日至年底苏联要求美国供应的物资清单 其中包括540万吨军用物 77.3万吨原材料 含石油产品6万吨 和价值9800 美元的工业设 35 28 莫洛托夫将这份清单交给了哈里曼 会谈中 哈里曼提醒米 高扬 根据租借法的规定 受援国必须说明其所需货物的理由 只有苏 例外 现在由于形势 而不是政策 的变化 要求苏联也必须提供相 关的说明 4不过 由于苏联尚未对日宣战 为了避免在国会引起争论 提出1945年预算时 杜鲁门将分配给苏联的9.36亿美元与准备给法国 比利时和荷兰的资金一起 隐藏 在应急基金中 55 29 美国政府 的照会送到苏联使馆 只是简单重复了 5 12日照会的内容 美国将继续执行里程碑计划 根据能够说明其重要性和合理性的证明向苏联运 现有的或已订购的其他物资 1到1945年年中 美国国内的政治气氛已 经十分不利于苏联 大概除了在莫斯科的哈里曼和迪恩外 华盛顿几乎 没有人再热心对苏联的租借工作了。

 5 8 驻莫斯科军事代表团团长迪恩报告说 苏联拒绝对他们所 提供的数额巨大的清单作出详细说明 只是一再宣称这些武器都是远东 战场急需的 不过 他和哈里曼经过认真研究 绝对相信 这些物资大 部分都有助于对日作战 为避免延误 即使苏联不提供详细理由 他们 也建议将其运抵苏联 与米高扬长谈后 里曼更详细地阐述了他们支 持苏联5 28 列表所列大部分项目的理由 2此时莫斯科洋溢 一种乐 观情绪 似乎是为了打破美苏关系沉闷的气氛 斯大林在租借总协定签 订三周年之际致函杜鲁门 对租借法案大加赞誉 3莫洛托夫也致电斯退丁纽斯 对他在租借工作中的贡献及美苏在战时的合作表示赞赏和祝愿。

 然而 华盛顿的态度与莫斯科大相径庭 罗斯福去世和霍普金 斯年老体衰 对苏租借援助的实际职权已经从总统对苏协议执委会转移 到崇尚 族主义 的外经局和坚持 守成规 的参谋长联席会议 5 里曼和迪恩的要求和一再催促虽得到对苏协议执委会的响应 却被外经 局和参联会搁置半月有余 直到6 27 波茨坦会议前 格鲁才答复苏 于局势的紧迫性 美国政府同意发货 但根据5 12 照会和 现有拨款及军需品供应紧张的情况 只能批准在8 31日之前可以采购和装船的物资 不过 在波茨坦会议开幕的那一天 为了维持盟国之间 合作 7 17 美国通知苏联 6 27日照会中提到的期限延长 一个月 即供应9 30日之前可以采购和装船的物资。

美国5 12日照会所限制的主要是可能到战争结束后才能够完成 制造的设备 而此前计划的租借物资供应正常 6 30日第四协议终 止时 根据美国的资料 运往苏联的货物已达720万吨 根据苏联的资 运到苏联的货物为660万吨。2问题是 谁也不知道对日战争何时结 8 6日和9日美国在日本投下两个原子弹 苏联在8 8 突然下 达对日作战命令 150万苏军扑向满洲和朝鲜 这两个突发事件导致日本 不得不接受无条件投降的最后通牒 3日本投降比德国投降来的还要突然 也导致美国最后终止租借援助的程序出现了紧张而混乱的局面。

 8 10日东京广播电台的消息透露出日本投降的最初迹象后 美国 政府就在考虑结束租借 当天 克劳利建议外经局各部门对租借请购单 行审查 准备取消V-J日(对日作战胜利日) 不需要的物资 第二 克劳利又批准了下列措施 一旦宣布终止敌对行动 除已装载的轮 船可以起航 应立即停止向开往苏联的船只装载货物 止其他船只继 续装载租借物资 韦森则要求财政部采购部门在宣布V-J日后取消苏联 的租借请购单和合同 13 韦森又进一步指示 立即中止所有请购单 的处理 停签署任何其他合同 14 杜鲁门非正式地指示克劳利 立即开始终止租借 8 15 即日本宣布投降的当天 克劳利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 美国将立即采取行动 的方式 调整 租借 业务。

两天庆祝战争胜利的假日过后 8 17日杜鲁门召集会议讨论租借 事务 除财政部长F. M.文森外 多数意见主张立即结束租借 当晚杜鲁 门批准了外经局起草的备忘录 命令在停止对日敌对行动后 不得再签 订任何租借合同 对签有3- 协议的国家可以在合同的范围内继续供货 而未签署3-0协议的国家只能根据美国批准的条款支付货款后才能得到供 尽管有不少人警告应谨慎行事 需要与受援国进行商议 以避免再 次陷入被动 但由于没有及时明确宣布V-J日是哪一天 又没有详细的 具体部署 以至各机构各行其是 还是出现了混乱局面 2虽然终止租借 是大势所趋 也得到了美国国会和舆论的多数赞同3 但是出于意识形态 的敌意 华盛顿对苏联还是设计了 特殊照顾 根据对苏协议执委会8 17日发出的命令 实际上立即停止了对开往苏联船只的装运 其中美 国船只甚至开始卸货 而对其他受援国的停运则是在V-J日开始的 外经局苏联分部主任 №哈扎德的说法 这个差别是 制造的 可以找到的理由就是苏联没有与美国签署反向租借协议 也没有按照美 国的要求调整租借物资清单 4但一周后 据鲁登科报告 8 25日克劳 利又发表声明说 对苏租借物资的运送将持续到正式宣布的胜利日 9 2 为止 此后30天内美国海军将继续提供运输工具 声明发表后即 恢复了对苏联运送租借物资的工作 58 27 克劳利将声明的内容正通知了鲁登科 19月2日克劳利又通知苏联 再延长18天以 清空管道 ,租借终止期为9 20日。

至于美国在此期间改变对苏终止租借援助具体安排的原因 笔者相 马特尔的判断 在已知的美国各种史料中 有发现任何证据支持这样 种观点 8 17日美国决定停止租借是蓄意向苏联施加压力 以求 得在其他问题上让步 没有证据表明 8 25 恢复租借是因为苏联 某些方面做出了让步 3这充其量是某种情绪的宣泄 就政策层面来看 虽然美苏矛盾加深 国政治已经向右倾斜 但战后初期双方对未来的 大国合作仍然有所期待 1945 5 12日至9 20 西方盟国交 付给苏联的租借物资共177.15万吨 其中9 2日以后44 776 4比 里程碑计划的80万吨翻了一番还多 9 20 有运往苏联租借物资 最后一条船离开美国 同一天 总统对苏协议执委会解散 一周后,对外经济管理局撤销 其租借业务转交国务院。

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结束了 是由于苏联没有与美国签署3- 战后如何处理大批通过租借协议订购的物资 包括尚未生产 正在 生产和尚未运出的军事装备和工业设备及原材料 终是一个问题 问题在V正日后便出现了 V I日后仍未解决 同样未签署3-0协议 的英国 历数月与美国的艰苦谈判 1946年初终于通过信用贷款方 式解决了这个问题 6苏联的情况就不同了 对于信用贷款 开始是苏联从纯粹经济角度考虑 不愿接受美国的贷款条件 后来是美国从政治角度 考虑 并以加入布雷顿森林体系为条件 给贷款问题设置了重重障碍 I 个问题的最后解决 际上又回到了 3-0 租借贷款 的道路。

 停运 风波过去后 美国首先提出用现金支付的方式处理租借剩余 物资和战后重建物资 5 19 韦森致函叶列明 询问苏联是否愿意用现金支付租借物资之外 目前正在生产或库存的工业设备和材料 。苏联外交人民委员部认为 是美国第一次正式提出以现金购买剩余设 备的问题 且美国人正在与其他国家代表谈判如何分配总计3.25亿美 元的工业设备 而这批设备是苏联第四协议订购但在5 12日前尚未交 付的 35月底克劳利再次向鲁登科强调 美国可以交付苏联订购的工业设 但苏联必须支付现金 并且详细说明了现金支付的程序和条件 4面对 压力 苏联被迫开始考虑接受美国的要求 5 26 米高扬报告申请 600万美元的设备支付现金 5 5 28 副外贸人民委员Ad克鲁 季科夫也提议 对于美国尚未交付的3.533亿美元列入租借计划的工业设 要求美方以租借方式提供2270万美元的配套设备 保留苏联订购的 其他设备 如果美国不同意交付正在生产的工业设备 则苏联将挑出其中最重要 最需要的设备 用现金购买。

不过 支付现金对苏联来说毕竟困难重重 且无法解决全部需求 5 30 米高扬在与哈里曼会谈时提出 希望美国不要把苏联订购的 3亿多美元设备转给其他国家 哈里曼强调 这是由于苏联在欧洲战事结束前未能签署3-0 定造成的局面 米高扬表示 联急切希望找到打破 前僵局的办法 哈里曼答应将谈话内容报告政府 并在给国务卿的电 报中要求华盛顿尽快表明对剩余设备的处理意见 是否可以做出支付现 金以外的任何安排 %月2日格鲁答复哈里曼 对于5 11日备忘录中 所提到的工业设备 了现金支付外 不能作出任何安排 格鲁还通知 务院和财政部不反对苏联通过出售黄金的方式获得美元 正在就扩大进出口银行贷款限额和废除约翰逊法案问题进行讨论 以便将来可以与苏联讨论10亿美元的贷款问题。

华盛顿似乎开放了信用贷款这条路 不过 里曼认为在美国立法 问题解决之前不可能达成任何协议 在与米高扬交谈后 他提出了新建 即通过谈判新的3- 协议 租借贷款 来解决问题 特别是在苏联 对日宣战的情况下 3克劳利和格鲁反对哈里曼的建议 坚持必须支付现 鲁告诉哈里曼 只要苏联没有积极参与对日作战 就不会重启 谈判 担任总统参谋长的W. D李海也支持克劳利和格鲁的意见 4 7 中旬 由于一致认为信用贷款可以作为要求苏联在政治上做出让步的 济杠杆 白宫和国会都同意给予苏联10亿美元的贷款 甚至报纸上也 披露出消息 5 立法问题的逐步解决 8 初国务院指示哈里曼 通知 苏联人可以讨论银行贷款问题了 6 此同时 苏联对日宣战也为3Р谈判 开启了大门 8 20日外经局通知鲁登科 美国 希望立即 与苏联 停止租借援助进行讨论和谈判 对此 美国考虑的一般原则是 不再签 新的租借协议 目前正在美国制造 库存 待运的物资需按照适当的条件以付款的方式取得 目前由苏联控制的正在运输或库存中的租借物 资需要双方确定数额和付款条件。

苏联立即有了反应 8 21日米高扬建议国防委员会 与美国政府 谈判 通过租借贷款解决3.34亿美元的指定设备订单 与进出口银行谈 通过信用贷款解决10亿美元的新的设备和材料的订单 同时制定 与加拿大政府贷款谈判的方案 2米高扬是想两条腿走路 租借贷款和信 用贷款并进 8 28日鲁登科向克劳利提交了一份备忘录 提出两个建 第一 苏联申请4亿美元贷款购买租借物资 期限30 偿还宽限 9 年利率2.375% 商品价格在政府与企业合同价格的基础上扣减 10% 美国政府发生的仓储费按实际成本支付 运输费按出口费率支付 第二 苏联希望从进出口银行得到10亿美元的信用贷款 条件同上 者与美国1944 9月提出的3-0草案最后条件几乎完全一样 所以 国很快就基本条件统一了意见 对于租借贷款 除价格问题另议外 部同意 对于信用贷款 美国提出 进出口银行的利率必须对所有国家 一致 向银行董事会的建议是3% 3 9 24 克劳利将美国的答复交 给鲁登科 对苏联方案的修改主要是重新编制了物资清单 经与采购委 员会反复商议 最后确定的可以供给苏联的物资总额 大大低于4亿美元”。其次是仓储费和内陆运输费的计算方式需要改变。

10 15日美苏签署了 管道 协议 其中租借贷款的条件 年限 宽限期 利率 与苏联最初的草案完全一致 只是贷款总额减少为2.927 亿美元 并商定品种和数量可以随时修改 最后实际确定提供给苏联的设备和材料总值2.402亿美元 1签署协议时还商定 为加快运输 美国同 意提供17艘轮船帮助苏联运输 时间到10 31日为止 后因短途运输 延误的责任在美方 美国又将提供船舶的期限推迟至11 15 2不过 关于10亿美元信用贷款的谈判 据鲁登科的报告 由于克劳利和韦森 千方百计 的阻挠而拖延下来 3按照克莱顿的说法 对于苏联要求的长 期贷款 美国政府 有做出任何承诺 由于 务院一直奉行不积极 讨论的政策 目前此事处于休眠状态 。

战时租借的善后工作到此结束 至于 协议的执行情况 苏联外贸部经济核算司后来的统计 根据该协议 10 15日至12 31 美国向苏联交付的货物总计27.34万吨 其中9.16万吨尚在途中 2.134亿美元 其中全苏车 进口联合公司发现一笔计2500美元的车未供应。

租借援助政策对苏联的意义和作用

在整个美苏冷战对峙的年代 战时美国租借援助对于苏联的意义首 先被看作是一个政治问题 正如本章开篇所言 抹黑 贬低者有之 高估者亦有之 但是 对于历史研究者来说 这终归是一个学术问题,因此必须要把基本史实和数据搞清楚。

 要说明美国租借援助对于苏联的意义 首先需要确定两个问题 苏租借物资在美国整个租借援助中以及在苏联战时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于租借援助物资吨位和价值的统计 目前披露的数据不是太少而是太 I由于统计时间 量单位 算方法 物资来源以及物品的范围和 念不同 美苏两国政府曾经公布的数据五花八门 学者使用和读者阅 读时需谨慎挑选和仔细鉴别 述所引各阶段对苏租借物资的数字 绝对值的意义上未必准确 笔者更在意的是从比较的角度说明过程的变 不过 总体上来观察 问题要简单一些。

 第一个问题 美国战时提供的租借物资 据美国总统1945年的租借 报告 战争期间国会共六次授权总统使用的租借拨款共计306.974 98 美元 战争部 军部和其他部门的军事拨款359.7亿美元 2其中向各 国交付的租借物资总额401.966 77亿美元 提供服务 装卸 输等 37.551 28亿美元计入外国政府账户的支出总计439.518 05亿美元未 记账的还有20.882 49亿美元 如此算来 美国战时的租借付出总额为 460.400 54亿美元 3租借支出占美国战时军费的比重从1941 12%增加 1944年的17% 平均15% 4被宣布享有租借援助资格的国家44 实际接受租借援助的国家37 5按租借物资出口计算 如果减去反向租借,英国占约40% 苏联占32% 1也就是说 其余35个国家获取的租借 物资占28% 如果考虑到参战时间和国内资源的因素 英国获取的租借 物资多于苏联就很容理解了。

 至于具体数字 先看美国提供的租借物资 据美方数据 国供应 苏联的物资为1679.51万吨 2据鲁登科1946年的报告 美国运送给苏联 的物资1734.9万吨 减去途中损失45.5万吨 1689.4万吨 3双方数字 接近 如果按价值计算 按照美国官方数据 价值总额94.79亿美元 上服务费用 总计108亿美元 4这也是苏联认可的数字 米高扬等人在 1946 5 23日给斯大林的报告中 引用的正是这些数字 并且建议以 此为依据准备与美国开始租借清算谈判 5另据苏联外贸部1946年披露的 资料 美国按照租借协议交付的物资总计95.757亿美元 扣除途中损失 实际收到92.346亿美元 6美苏两方公布的数字也很相近 如果加上服务 费用 总额应该在110亿美元左右 7再看盟国提供的租借物资总计 据美 国数据 盟国对苏租借物资总计1778.18万吨 8按价值计算 美国的统计为104.01亿美元 1苏联外贸部1955年的统计为109.47亿美元 其中包括 了英国和加拿大提供的租借物资 14.66 1.468亿美元 2两者相差不 如果加上服务费 13亿美元 西方提供给苏联的租借物资总值 应在120亿美元左右。

 不过 有一点不能忘记 最能体现对苏租借在美国租借政策中特殊 地位的还不在于这些数字 如前所述 而是苏联享受的优先权和“无条件”援助。

 第二个问题 谈到租借对于苏联的作用和意义 研究者大多会注意 到苏联经济学家 国家计划委员会主席N. A.沃兹涅先斯基那句关于4% 的名言 无论同意与否 在最近几十年各国学者的研究中 很多争论都 是围绕 沃兹涅先斯基的这个判断展开的 3这至少说明 沃兹涅先斯基提 出问题的角度是非常受到重视的 他的原话是这样说的:「 果将盟国向 苏联提供的工业品与同期苏联社会主义企业生产的工业品进行比较 能看出 在战时经济期间这些供应品仅占国内产品的4% 4其实 这句 话之所以引发争论 表面上看是因为这个百分比的数字 实际上在于作 者没有提供确定的时间范围和可比的具体数据 很显然 此书在1948 出版时冷战刚刚开启不久 者为了贬低美国和西方盟国的作用 可能有意模糊了这些作为一个经济学家不该忽视的计算条件 I按照沃兹涅先 斯基的对比方法 同时把比较时段设定在整个战争时期 如果确定苏联 获取的租借物资总额 含服务费 120亿美元 那么剩下的就是要确 定战时苏联的工业产值了 但笔者遍查苏联统计资料 没有找到1941 1945年工业总产值的具体数据 不过 过计算可以得出一个大概的 数据 根据俄罗斯国家经济档案馆提供的数据 1926/27年不变价格 计算 苏联工业总产值1940 1385亿卢布1945 1270亿卢布 2 据苏联国家统计委员会1990年公布的数字 1940年工业品产值为基 100 1942— 1945 年分别为 77 90 104 92 1941 年数 3那么可以算出 1942年的工业总产值为1066.45亿卢布 1943年为 1246.5亿卢布 1944年为1440.4亿卢布 1945年为1274.2亿卢布 1941年的数据 沃兹涅先斯基提供了一个参考值 1941 6月到 11 苏联工业总产值下降了 52.38% 4如此可以估算出1941年下半年的 工业总产值约为1940年的四分之一 346.25亿卢布 这样 苏联战时 工业总产值大概应是5373.8亿卢布 如果按当时美元与卢布的官方汇率 1 5.3计算 约合1014亿美元 如果按照俄国学者n.布捷尼娜做法 考虑到美苏通货膨胀率差别的因素 将实际汇率定为1比6.275 则约合 857亿美元 如此估算下来 租借物资 120亿美元计 占苏联国产 工业品的比例按实际汇率算就是14.00% 即使按照官方汇率计算 也是11.83% 这个计算结果 大大高于沃兹涅先斯基的4% 也高于金博尔的 7%1 但低于巴比钦科的20%2 更低于纳特提供的数字3 比较接近于赫林 10% — 尽管计算方法不同。

 在这方面还有一个可比数据 租借物资与苏联战时固定资产损失 的比较 经济学家m.哈里森认为 联公布的官方数字夸大了战争物质损失 按照他的计算 苏联在战争期间的固定资产损失为5660亿卢布。按官方汇率换算为1067.9亿美元 按实际汇率换算为902.7亿美元 以上统计和估算数字可以看出 苏联在战时获取的租借物资占盟国租借 物资总价值的近三分之一 占苏联战时工业总产值和固定资产损失的十分 之一以上 足见其分量和意义 问题不仅在于这种总体观察和统计数字 说到底 租借就是战争期间一种特殊的国际贸易 所有租借物资都是苏联 自己挑选的 大部分也是苏联急需的 即多是 产品 因此 从这些进口物资的实物形式及其品种和技术含量分析 或许更能说 明租借物资对于苏联的作用和意义 这至少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军事方面

 就运抵苏联的数量和时间看 上所述 最艰苦的时期 1942 年初 寥寥无几的租借武器装备对苏联能够挺过难关 了在精神上鼓舞士气外 没有起到什么实际作用 1在军事对峙时期(到1943年初) 外来武器装备资有所增加 租借物资开始发挥作用 2 主要是在反攻 时期 大量租借物资的到来 无疑大大加快了苏联的军事准备和反攻速 这一点连斯大林都不能否定 3实际上 美国供应的很多武器装备和军 用物资因其特性而对加强苏军作战能力发挥了无法替代的作用。

 首先 弥补了苏军短缺的装备和物资 在这方面苏联人谈的最多就 是汽车 战争期间美国供应了 36.2万辆租借卡车 4.7万辆吉普车和几 千辆各种类型的机动车 而苏联战时的总产量只有26.56万辆 4 大大提 高了苏军的后勤运输能力和机动作战能力 苏联著名的 秋莎 火箭 炮就安装在美国的 斯图巴克 型六轮驱动卡车上 在苏 军中备受欢迎 以至 图巴克 竟成了 奇迹 的代名词 5苏联最短 缺的物资之一就是汽油 特别是高辛烷值的航空汽油 联的石油产量 居世界前列 但加工能力很弱 战前苏联高辛烷值汽油的计划产量45 仅为国防委员会要求的7.5% ( 6-78 ) — 12% ( 6-74 ) 6这对苏联空军 的作战能力影响极大 战争爆发后 尤其是德军占领高加索油田后 一危机进一步加剧 1943 3月斯大林得到报告 苏联国内的航空燃料 最多只能保证50% — 60%的军事需求 7战争期间 盟国(含英国在伊朗 的阿巴丹炼油厂)供应的各种汽油和其他石油产品总计284.92万吨,其中46.34%为航空汽油 高辛烷值汽油116.35万吨 其他航空汽油15.68 万吨 1根据俄国学者的估计 租借供应的航空汽油约占战时苏联国内产 量的1.4 2在通讯设备和器材方面 租借也弥补了苏军的不足 野战电 电话线 线电台等通讯器材的短缺对苏军的通讯联络和指挥系统 的运作十分不利 1941 9 撤离到后方的197厂按照国防委员会的 命令恢复电话机生产 计划月产量5000 但实际上只有1000 联不得不要求盟国每月提供6000 1942年美国和英国运送 23 311部野战电话和28 公里的电话线 3在第二租借协定期间 借援助的无线电台足以装备150个师 而野战电话则可提供329个师使 同时 苏联的重型坦克也都装备了美制无线电台 4越到战争后期 战役规模越大 就越需要加强通讯指挥 1944 底以前 美国提供了 4万多部无线电台 38万多部野战电话 100多万英里长的电线以及其他 通信器材 51944 — 1945 通讯器材的租借超过以往时期的1.4倍,进口的无线电台已可供360个师使用 而野战电话则可装备511个师。

其次 供大量急需的后勤保障物资 这主要是指食品和皮靴 未动粮草先行 而苏军在后勤保障方面最头疼的就是食品 有学者计 算过 苏联战时的食品储备达到58.76亿吨面包 31万吨糖和4.2万吨肉 按照斯大林在国防委员会1941 9 12日第662/健号决议中批准 的日粮标准 1000万人的苏军来说 这些国家储备的面包可维持691 糖可维持885 肉类仅能维持28 7因此 1941 10月的第一租借协议中 苏联就要求盟国每月提供20万吨小麦 7万吨糖和1500 吨可可 1942 7 苏联收到了 39.2万吨粮食 1在是年春播前 国还为苏联空运了 9000吨种子 2据苏联外贸人民委员部统计 从战争开 始至1945年底 美国共进口糖68.35万吨 肉制品79.21万吨 动物 脂肪60.31万吨 3由于美国运送的大都是压缩食品 所以其作用很难以吨 来评估 4俄国学者m.N.苏普伦采用了热量计算法 按他的计算 借食品净重总计491.58万吨 含总热量为675 024.744亿千卡 如果按照 平均每天每人4000千卡计算 则提供给苏联的租借食品足够1000万人 的部队食用4年半 5另一种重要的军用物资是防滑防水的靴子 这对于 在冬季和雪地作战的苏联士兵来说 也是必需品 由于皮革严重缺乏 在第一协议的申请单中 了武器 粮食和金属材料外 苏联要求最多 的就是军靴和皮革 每月40万双和1500 6根据这个协议 英两国 1942年供应了 10 500吨皮革和450万双军靴 7 1944 11 已经 1100万双军靴和600万双高筒军靴发往苏联 当年苏联的产量只恢复到400万双。

再有 提供先进的武器装备 苏联的军工生产能力一向不弱 即使在战争初期遭到重创 复的速度也是惊人的 1然而 就许多主要武器装 备的性能和技术指针而言 苏联与西方还是有些差距的 正是在这一点 租借物资发挥了重要作用 先看飞机 按朱可夫的说法 战前苏联 拥有国产飞机17 745 其中只有21% 3743架是新型飞机 与德 国空军相比 苏军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 但在质量 速度和火力 方面 却明显逊于对方 2战时美英提供的租借飞机共14 203 9438架战 斗机中 性能先进的机型占绝大多数 p39 飞蛇 4746 P-40 2097 P-63 眼镜王蛇 2400 3771架轰炸机都深受苏联 飞行员欢迎 它们是2908 ^20 波士顿 轻型轰炸机和862 6-25 米切尔 中型轰炸机 而唯一的一架重型轰炸机 24 解放者 则是美 国刚刚研制的带有自动驾驶仪的最新机型 3再看军舰 苏联的造船能力 和技术都比较落后 战前苏联海军只有各种舰船745 3艘战列舰 8艘巡洋舰 过租借 苏联海军得到491艘军舰 输船和补给船 以吨位计算则翻了一番 4特别是在对日作战中 租借舰船使苏联太平洋 舰队的力量加 4 —5 美国实际上为苏联打造了一支新的太平洋 舰队 5而这些租借军舰的技术装备和作战性能 如对外贸易人民委员 部报告所说 在适航性 机动性 耐久性 防空和反潜能力 以及生活 舒适性等各方面 都超过了当时苏联国内制造的舰船 6再看坦克 联很重视坦克 1939年至战前就生产了 75000 但其中新型坦克较少,1940年只生产了 246 KV重型坦克和115 1-34中型坦克 1 从战争爆发到1942 6月底总计生产了 15 827 截至1941年底红 军尚有7700辆坦克 其中中型和重型坦克只有1400 此期英国交付 的坦克总数仅占苏军坦克总数的6.5% 不过其中中型和重型坦克的比例 则高达33%以上 3 1944年派往前线的5611辆装甲车中 59%是租借 来的 在战争最后阶段 美国交付的2714辆坦克中有2148辆都是最先 进的谢尔曼 型坦克 以这种坦克装备的苏联第六装甲军横扫 欧洲平原 被誉为 支擅长穿越的快速战斗部队 4总之 在西方盟国 的援助下 苏军武器装备的技术水平大大提升 据统计 新型号和新式 武器的份额 在小型武器中达到42.3% 在炮兵中达到83% 在装甲兵中达到80%以上,在航空兵中达到67%。

二、经济方面

租借对苏联战时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战后经济恢复和重建也发挥了 要作用 这里的一个重要经济背景是苏联战时工业结构的变化 国防工业大幅上升而民用工业直线下降 6这种情况既解释了战争后期苏联 在租借要求中提高工业设备和食品份额的原因 也说明了租借物资对于 苏联战时经济维持和发展的作用 作为对外贸易的一种替代形式 租借 资中工业机器 设备和原材料的规模 数量及品种 人惊叹 据美 国总统1945年第21号租借报告 租借项目终止 在美国供应苏联的总计94.79亿美元物资中 机器设备和工业原材料共为30.40亿美元 36.29% 1这就是说 苏联从美国租借的援助物资 三分之一以上是用于 工业 含军事工业 建设的 其品种从轴承 测量仪器到各种机 多达 数千种 把战争结束时苏联得到的某些租借设备与1945年苏联生产的同 类设备进行数量上比较 可以明显看出这类供应的重要性 各种机 2.35万台 后者3.84万台 起重机和挖掘机前者1526 后者13台; 冶金设备前者4.92万吨 后者2.69万吨 1945年底在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参观的美国工程师发现 该企业一半的设备都是租借来的。

 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很能说明问题 战时盟国租借给苏联的 各种切削机 4.43万台 占国内产量 11.54万台 38.39% 3仅仅数 字比较尚不能说明全部问题 关键是很多精密机 是苏联自己无法生产 1942 7月第150号飞机厂进口 40台机 使该厂的生产在两 个月内就达到了设计能力 4工业原材料 在整个战争期间 西方供应的 有色金属及合金材料占苏联国内生产的比重 铜为75% —82% 铝为 125% 错为138% 锡为223% 5作为制造1-34坦克的特种钢材 1942 的租借提供占苏联平均月产量的46.7% 6对于苏联短缺的战略物资橡胶 英国提供了 10.35万吨 7发电设备 根据美国国务院的资料 战争期间向 苏联发送了用于17个热电站和23个水电站的设备 装机容量145.73万千瓦 价值1.78亿美元 一说2.63亿美元 1已知战时苏联发电容量损 失约500万千瓦2 恢复和新建发电站功率为470万千瓦3 那么租借物资 就弥补了发电容量损失的29.15% 而占新增容量的31% 炼油设备 据第二租借协议和后续协议 美国向苏联提供了4个炼油厂和两个附属 工厂的全套设备 总价值5890万美元 并指派15名工程师前往苏联协 助施工 所有工厂运行所需设备到1945 5月前已全部出口 后期补充 设备的92%也在9 20 前交付给苏联 4铁路运输设备 由于转向武 器制造 战争期间苏联几乎停止了一切铁路车辆的生产 只有92台机车 1000节车厢 租借物资填补了这一空白 美国提供了 1981台机车和11156节车厢。

此外 还运送了 62.2万吨的铁轨 占苏联国内总产量的56.5% 11万吨的车轮和车轴 以及可以覆盖3000公里的铁路自动信号系统 的设备 6可以想象 有租借物资 联的铁路将处于半瘫痪状态。

从生产的角度看 大量租借物资的到来 为苏联释放出可观的隐形 劳动力 由于大量领土被占领和大规模征兵 造成苏联的劳动力严重缺 据统计 战争初期苏联的产业工人数量从1100 人降到700万人 即减少了 400万人 特别是一些国防工业行业 去了多达三分之二的 工人 美国分析家在1943年甚至担心 劳动力和物资的严重短缺很可能导致苏联经济发展水平和军事能力的下降 I在这种情况下,随着第三租借 协议期开始租借物资的大幅度增加 大大缓解了苏联工业劳动力短缺的 压力 按照布捷尼娜的计算 平均每年进口的租借物资可以释放出劳动力按官方汇率算是58.4万人 或按实际汇率算是69.0万人。

从对外贸易的角度看,「 供应品不仅有助于增加生产 而且在许 多经济领域代表了一个重要的 可能是关键的利润率 3根据苏联官方 资料 从租借进口和其他非公开援助中收取的海关收入 以官方汇率计 1944年为4.2亿美元 1945年为2.8亿美元 其他年份未提供 ” 如果比较一下从战争开始至1945年底苏联的全部出口收入 不足5.97 美元У 即可看出租借物资对于苏联的经济意义 另据俄国经济学家V. 波波夫的研究 1945年苏联政府的预算中 16.2%的国家收入来自 租借法案 这说明 苏联领导人赋予租借问题以重大的意义 论是出于经济方面 还是政治方面的考虑 6上述对历史过程的讨论也表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 苏联政府将租借与信用贷款和战后经济恢复连 接在一起。

 三、科学技术方面

世界贸易促成各国之间科技交流是不言而喻的 租借既然是一种特 殊的国际贸易 自然也有这方面的功能 战争为苏联提供了前所未有的 获取外国先进技术的机会 尽管美国人完全了解高科技产品租借给苏联的后果 参谋长联席会议1943年也曾几次讨论对苏租借中涉及的技术情 报问题 但军人的建议很少得到批准 也从未取得效果 毕竟 罗斯福 条件援助 的总体政策为苏联敞开了技术大门 直到战争接近尾声 美国才拒绝了苏联的某些要求。

苏联人很清楚如何利用进口先进装备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 1943 6 12 航空工业人民委员A1.沙胡林向斯大林报告 为了充分利 用国外飞机最先进的设计和制造成果 必须马上获得英国和美国飞机的 样机进行研究 为此 应立即购买这些飞机 建立由 专业水平最 高的工程师 组成的特别委员会 2在很快获取情报后 沙胡林于28日再 次报告 英国的 5p好 式高空截击机性能优越 应以最快的 度订购10 斯大林当即批示给米高扬 我完全同意 3 10 3 大林亲自写信给丘吉尔 要求尽快提供这种飞机С 4 1943年初第一批喷火 式飞机运抵苏联后 即在莫斯科上空拦截德国高空侦察机的战斗中显 示出独特的优越性 随后 苏联空军 急决定 由航空设计局立即开 始研制高空战斗机 5战争期间苏联的国产飞机大都使用的是进口发动机 130种不同型号的发动机中 只有三种是国产的 但也均是对外国发动机的复制 根据技术转让许可证在苏联境内组装而已。

雷达和声呐装置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在战争的第一年 英国就向 苏联提供了代表雷达技术的GL-2装置 苏联在这方面大大落后于西方 所以对此非常重视 国防委员会1942 2 10日下达了仿制GL-2装置的命令 并为此专门进口了 100台特殊机 以便开始生产 11943 12 28 海军人民委员N. 0.库兹涅佐夫向斯大林报告 即向英美订购 带有雷达装置的战舰 以便加快开发苏联的雷达技术 2米高扬曾叹 为涉及国家机密 如果不是战争 苏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可能有雷达。

最令人震惊的也许是1943 2 1 列入租借物资清单中核原料 到战争结束时 美国至少分三次向苏联运送了 750公斤蚀235 1100 氧化笊 重水 83.5万磅锦金属2.5万磅针 以及1380万磅用来把蚀 提炼成 的精炼铝管 据租借航空联络官R.乔丹少校看到的文件目 列入核材料项下的还有皱金属 9681 锦合金 72 535 铝管 13 766 472 锦金属 834 989 错矿石和精矿 33 600 错金属和含错废料 806 941 以及皱和锦化合物 4这些租借物资的运抵 无疑大大推动了苏联的原子弹研制计划。

直到战后初期 通过租借方式 苏联外贸人民委员部下属的技术情 报部门从美国和英国得到了 258部军事技术影片 636分技术报告 2500 本教科书 手册和其他类似的科技出版物 6 过大规模仿制 租借援助的 确为苏联带来了大量现代科学技术 苏联经济为此而收到的效益从战后重建一直延续到50年代 1可以说 借是继20年代苏联的租让制后 方科学技术第二次向苏联转移的一种特殊形式。

最后要说的是 实际上 对租借作用估计再高 也不能忽视欧洲东 方战线作为二战主战场之一的作用 更无法抹杀苏联在战胜法西斯德国 中做出的重大牺牲和卓越贡献 同样 无论怎样贬低租借的意义 也无 法否定这种援助对苏德战争取得胜利的不可替代和不可或缺的作用。

 几点结论

(一)租借是盟国与法西斯作战的 胜利武器 。

战争归根结蒂是经济实力的较量 拥有世界上将近一半生产能力 美国加入对抗法西斯的阵营 完全改变了双方的实力对比 别是在 罗斯福总统的倡导下 美国实行了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完全不同的金融政 除了 美元符号 的租借使美国成为联合国家的取之不尽的 为盟国取得最后胜利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

 至于苏德战场 须指出 苏联战胜法西斯德国主要依靠的还是自 的力量和优势 这种力量和优势 除了顽强的民族精神 主要在于两 个方面 资源优势 广袤的地域 大的人口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制优势 超强的动员能力和统筹机制 舍此 联早就像其他欧洲国 家一样在德国的闪电战攻势面前灰飞烟灭了 不过也必须看到 战争初 期丧失半壁江山使苏联的自身优势受到极大限制 来自外部的援助此时 发挥了重大作用 舍此 苏联也无法在短短两年内组织起快速反击,并直捣柏林 说到底 外因是条件 内因是根据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二)租借使美苏经济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

租借是反映和体现战时美苏经济关系的外在形式 与战前相比 这种关系在租借框架内发生了重大变化 通过租借 苏联走出了战前与 世界隔离的自给自足的经济状态 在作为西方强国患难与共的政治伙伴 的同时 不管是否意识到 苏联的经济已成为民主阵营经济体的重要的 甚至是主要的组成部分 苏联的物资需要是美国安排生产的重要依 在这一过程中 仅美苏之间的经济交往和联系大大加强 而且双 方的经济机制开始相互渗透和融合 对苏联而言 租借就是一种特殊 的对外贸易 “938年苏联进出口贸易额5.31亿美元 占世界贸易总额 1.16% 苏联对美国贸易总额0.91亿美元 占美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 如果说苏联从来没有如此规模地参与国际贸易 那么美国也是第一次如 此广泛地将全国大部分生产和贸易纳入了 的轨道 通过与各国 的租借谈判 时生产局提出两个新的重要措施来指导战时经济 物资 控制计划和组件调度(component scheduling)计划 1943年底前 那种按利润调节生产的非计划经济已经惊人地改变成一种战时管理经 以适应租借计划预定的种种目标 按军事标准对物品生产能力和价值分配所进行的计算 取代了财政计算而成为经济活动的主导 I 值得注 意的的是 正如学者A.2多布森所说 租借不仅帮助盟国赢得了战争 还有助于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 借进一步加强了美国已有的 国家 订购 形式 促进了罗斯福 理念的国际化 以推动战后新版本 门户开放 政策 2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这种在美国经济霸权 导下的国际经济秩序 除了取代大英帝国的英镑统治和特惠制 还试 建立一种资本主义国家与苏联之间联系的新机制 一种新型国际经 济合作的形式 3或者说 将苏联重新拉入世界经济体系的一种尝试 1922年英国曾经试图做的一样。

(三) 对无条件援助苏联政策的历史评判。

 尽管罗斯福对苏联实行无条件援助的政策在当时受到重重阻力和抵 在后来受到诸多历史研究者出于各种政治立场的批评和指责 但是 须指出 战胜法西斯 这一政策的目标指向无疑是正确的 苏联是 战胜法西斯德国的主战场 这一对形势的战略判断无疑也是正确的 在法西斯德国强大的军事压力下 上东方虎视眈眈的日本 苏联无论 战败 降还是媾和 民主阵营 都是一场灾难 在这种情况下 特别是因为英美未能及时开辟第二战场 必须将苏联放在租借援助的 先地位 而且不能也没有必要提出任何条件 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 同时 苏联的无条件援助完全符合租借政策的基本理念 罗斯福在提 交国会的第五次租借报告中指出 争的真正代价是无法衡量 无法比较、也无法用金钱来支付的 它们必须而且正在以鲜血和汗水来支付。”同中国在亚洲战场一样 苏联在欧洲战场付出了最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的代价 用血肉筑起了抵抗法西斯德国的欧洲 长城 为最后胜 利争取了时间 难道对他们的援助还要讲究条件 至于到战争后期是否 还需要继续执行无条件援助政策 是可以讨论的 德国战败后 对苏援 助的军事意义已经大打折扣 在对日作战的策划中还把苏联作为主力的 判断是值得怀疑的 1从战后美苏政治合作出发的考虑可能是罗斯福坚持继 续实行无条件援助的重点 这个考虑是带有战略性的 但从策略上讲 战争后期继续 无条件 确实助长和鼓励了苏联的 野心 实际上 斯大林积极要求参加对日作战 主动提出为美军提供远东军事基地的情 况看 苏联此时是可以也愿意接受 有条件 援助的 从某种程度上可 以说 斯大林被罗斯福惯坏了 他无法接受杜鲁门的 严苛

(四)苏联对租借援助政策的认知和态度变化。

 苏联从最初拒绝考虑以租借的方式接受美国援助 而求助于信用贷 到最后极力要求将租借政策延续到战后 以解决经济恢复和重建的 问题 其认知和态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总体来讲 由于是 无条 件援助 租借对苏联只有好处 没有伤害 像英国那样 所以苏联对 这一政策十分满意 求之不得 至于美苏在租借过程中产生的种种分歧 和矛盾 就苏联方面而言 究其原因 主要是对美国的法律和政治缺乏 深入的了解 初期拒绝租借的原因目前没有史料说明 但显然是出于不 信任 也很可能是得知美国对英国援助的苛刻条件 要求英国以海 外军事基地换取驱逐舰 说到信用贷款 苏联人当时不知道 由于存在法律障碍 美国对苏贷款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至于将租借政策延续到战 后的愿望 根本就是违背租借法案本身的 在政治层面 苏联过于关注 美国政府 特别是罗斯福个人 而不甚了解美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政府 受制于国会 而社会舆论又对国会投票有很大影响 从上述历史过程的 描述也可以看出 白宫任何新政策的提出 都需要事先与国会沟通 前做大量工作 国会针对每次议案的投票大都与民意调查的结果相符 因此 莫斯科更关心的应该是如何树立苏联良好的国际形象 而不是把 功夫全用到总统和白宫身上 哈里曼和迪恩对苏联态度的转变 斯坦德 利事件 以及罗斯福去世给莫斯科带来的失望 都说明了这一点 如果 从发展战略的角度观察 苏联最重要的问题在于 只关注租借带来的经 济利益 希望把这种形式延续到战后 而没有看到租借作为一种特殊的 对外贸易方式改变了美苏战时的经济关系 并且为苏联战后融入世界贸 加入国际经济体系创造了条件 而这些恰恰是苏联经济发展最短缺 也是最需要的。

(五)租借未能成为昔日盟友战后的 和平工具 。

虽然罗斯福期待以租借援助换取苏联的信任和回报 斯大林也希望 将租借援助延续到战后重建 但租借最终也未能成为美苏战后政治合作 与和平相处的工具 美国学界对租借政策的批评 或者集中于罗斯福的 天真想法 善良愿望 激发了苏联的扩张意图 以传统学派为主 或者重点在杜鲁门的中止租借命令刺激了苏联的对抗心态 以修正学派 为主 实际上 罗斯福的理想主义有其合理性和前瞻性 他所设想的战 后国际关系愿景未必就一定无法实现 而中止租借并非杜鲁门的政策本 造成混乱的主要原因在于执行官员的反苏情绪 白宫的错误只是其 处事方式没有顾及盟友的感情和尊严 在租借政策后期 美国的关键问 题在于把援助作为 经济杠杆 试图迫使苏联在政治和外交问题上做出 108 经济漩涡 观察冷战发生的新视角 让步 这种方针没有也不可能收到任何效果 从意识形态出发 苏联绝 不会为了某种经济利益而放弃政治主张和立场 充其量,「经济杠杆」的 反作用很可能把苏联逼回到自给自足的封闭经济 从而背离了罗斯福将 苏联纳入战后国际经济体系的最初愿望 这一方针的根源在于对苏联战 略意图的判断失误 罗斯福以后的美国政府和国会倾向于认为 苏联在 控制了东欧以后将继续扩张 在更大范围内推进共产主义 事实是 大林在1943年解散共产国际 1944年推行 联合政府 政策 都说明苏 联具有在战后融入国际社会的意愿 动力和条件。

苏联在租借谈判尤其是3-0协议谈判中的态度和立场无疑引起了美 国的极大反感和失望 也是租借合作精神难以为继的重要因素 这种态 度和立场同样源于传统意识形态的认知误区 在苏联人看来 战后美国 必将陷入周期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而美国要度过危机 解决失业和 资本过剩的难题 必然依赖于苏联的市场 本来是苏联有求于美国的事 偏偏要美国来央求苏联 这种心态 此前在布雷顿森林协议谈判中 出现过 在战后的贷款谈判和马歇尔计划谈判中亦如此 1对苏联战时经济 体制盲目自信 对世界贸易的意义和战后经济一体化的趋势缺乏清醒认 这恐怕是苏联战后未能与美国进行经济合作和不愿加入国际经济体 系的认知基础。

租借没有成为”和平工具”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和环节 即苏联拒绝 加入布雷顿森林体系。

第二章 错失良机:苏联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不可否认 在整个冷战发展的历史过程中 美苏之间经济实力的对 比和经济关系的变化始终是一个基本的因素 尽管直到苏联解体前夕人 们才真正意识到苏联经济实力脆弱的全面含义 历史已经证明 苏联发 展相对落后的根本原因在于制度问题 特别是经济体制。

对于一个自称开辟了世界新纪元的国家 建立怎样的经济体制 行怎样的经济政策 自然是革命政权面对的全新问题 列宁和斯大林对 此曾做过不同的选择 1918-1921年的 军事共产主义 是布尔什维克 党政治理念与战时环境相结合的产物 1921-1927年的 新经济政策 是列宁在建立苏联式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一次大胆尝试 其结果是苏联 经济得以恢复和重建 1928年斯大林抛弃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原因 首先 是引入市场机制造成了执政党无论在实践中还是在理论上都未曾遇到的 麻烦 更重要的问题在于党内政治斗争的需要 借口 帝国主义的包围 和封锁 斯大林决心 让新经济政策见鬼去 而重新回到军事共产主 义经济体制 所谓斯大林模式或苏联社会主义模式 就是在军事共产主义基础上完善和发展起来的。

斯大林模式的确在30年代创造了经济辉煌 特别是与同期西方 大萧条 相比 但从苏联共产党执政74年的历史来看 那只是“昙花一现”。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苏联经济发展后续乏力 创新不足的问 题已经暴露出来 靠高压手段和宣传鼓动唤起的劳动积极性和社会激情 不可能长久。实际上,30年代末开始的战争在很大程度上掩盖了苏联体 制的弊端 反而为它注入了 因为这种经济模式最易于转入战时 体制 也最能在战争的特殊环境中显现出优势。

 然而 战争结束后苏联经济将向何处去 是继续战前实行并在战争 中得到加强的原有体制 还是在新的国际国内条件下探讨一条新路?从国际背景看 由于共同反抗法西斯的立场 苏联在战争中摆脱了“孤岛”状态 与美国(和西方)的关系处于历史最佳状态 这种 新型大国 关系 无疑为苏联调整和改革其经济体制创造了客观条件 但另一方面 战后美苏两个政治大国在实力对比上又显示出一种极不对称的特征 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经济 2那么 在战争后期和战后初期面对发展道路选择 联是如何设想并处理与美国(以及西方)之间的经济关系的 国际关系史(而非经济史) 角度看 这实际上是冷战起源中的经济因素或经济冷战起源的问题 也是笔者研究的时间起点和逻辑起点 1这里涉 及国际货币 金融 贸易体系以及贷款 赔偿 关税等诸多问题 本章 主要考察的是苏联与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问题。

 所谓布雷顿森林体系 在笔者看来 就是在二战后期逐步建立起来 的国际货币 金融和贸易体系 1944 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 顿森林度假村召开的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而得名 2这个体系的目标是建 保障战后国际经济秩序的三大支柱 即平衡国际收支的国际货币基金 组织 IMF 为成员国提供投资贷款的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称世界银行 以及协调各国关税以实现无条件最惠国待遇的国际 贸易组织——后长期表现为 关税和贸易总协议 。尽管大多数经济学家没有把世界贸易纳入布雷顿森林体系 但笔者对历史 过程的梳理显示 国际货币 国际金融和世界贸易三者关系极为密切,正如下文将要谈到的 不仅美国在设计战后国际经济秩序时就把货币 金融和贸易紧紧捆绑在一起 并为此一再放宽苏联作为创始国加入国际 经济组织的期限 而且苏联虽然对稳定货币不感兴趣 迟迟不愿正式 宣布放弃加入国际货币组织 要考虑的也是对外贸易问题 从经济学 的角度看 国际货币金融机制的建立就是为了解决国际贸易的结算和支 付问题 而从国际经济法的角度看 如杰克逊所说 在一定程度上货 币和贸易是 一枚硬币的两面 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和关贸 总协议组成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一般性国际经济组织的核心 I所以 有人把这三者称为 布雷顿森林三驾马车 ,就不足为怪了。

从这个意义上讲 布雷顿森林会议及其签署的协议 其核心是稳 定货币和汇率 建立国际贷款机制 只是战后国际经济体系建立的第一 而非全部内容 同理 70年代初美元危机导致西方主要国家货币改 行浮动汇率制 牙买加体系 也只是国际货币体系的转变 而非整个国 际货币金融贸易体系的改制 事实上 世界银行的扩展和世界贸易组织 的成立 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继续存在及其成员的不断增加 别是80 — 90年代东欧国家和苏联纷纷加入以及中国积极要求恢复在 这些机构中的席位 恰恰说明了战后形成的国际经济体系的优势和稳定 尽管存在 种种缺陷 广义上的 布雷顿森林体系毕竟保证了战后 世界经济的复苏和增长 其所遵循的多边主义原则 所追求的经济全球 化愿景 所倡导的国际经济合作范式 所确立的自由开放和非歧视的国 际经济秩序 都是几十年来全球经济不断增长的保障 也是经济学界津津乐道的话题 舍此认识 本章讨论的问题就失去了其历史前提。

关于布雷顿森林体系历史的研究成果不胜枚举 西方学者的研究基 本上 眼于美国 英国或者美英关系的角度 “我国学者在这一领域的研 究起步较晚 成果不多 但特点是大量使用了俄国的档案文献 重点在 于描述苏联的立场和态度 2中国学者也有不少研究成果 且角度各有不 其中涉及苏联的只有一篇 3总体上讲 关于苏联与布雷顿森林体系建 立之间关系的研究还很不到位 一些重要问题在学界尚未达成共识 有些基本史实还没有说清楚 如苏联对出席布雷顿森林会议究竟是什 么态度?4美国设计的战后国际经济秩序将苏联置于何种地位 5苏联为什 么拒绝参加国际货币资金组织 苏联到底是什么时候决定抵制布雷顿森林体系的 苏联的选择是否合理 是否正确 1这种选择与冷战起源有什么样的关系?

 以往研究的一个重要缺陷是将注意力集中于1944 7月的布雷顿森 林会议 对于此前美苏之间的沟通 特别是苏联内部对美国和英国的战 后国际货币方案的讨论 较少研究 对于1946年苏联对美国关于建立国 际贸易秩序和组织的建议反应如何则更少涉及 本文在大量利用美国和 国档案文献的基础上 梳理1942 — 1947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全 过程 特别是其中美苏关系及苏联立场的变化 与上述问题的讨论 拟回答的基本问题是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最初设计是否包容不同的经济 体制 苏联最后决定拒绝参加国际货币 融和贸易体系的根本原因何 苏联与国际经济体系彻底切割的长期后果是什么 战后初期美苏经 关系的变化与冷战起源之间的因果关系是怎样的?

怀特的计划:美国关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设想

 倡导和推动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是美国 而关键人物就是总 罗斯福 国务卿赫尔 财政部长摩根索及其部长助理H. D•怀特 后者也是美国建立国际平准基金 Fund 称稳定基金 计划的 设计者 该计划史称 怀特计划 。

 19世纪末 美国就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大力主张 门户开放 政策 20世纪以来 美国领导人越来越赞同 多边主义 原则 提倡国家之间 的合作 以鼓励自由流动的世界贸易 赞同最惠国待遇原则 2而世界贸 易发展和国际经济合作的前提是具有稳定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关于这 个道理 早在一战后的布鲁塞尔会议 1920 和热那亚会议 1922 各国经济专家们已经有所认知 并制定了相应的协议和公约 但是 由于各国政府缺乏合作诚意 两次国际金融会议收效甚微 31929 1933年资本主义国家爆发了一场世界性经济危机 在国际经济秩序遭到 严重破坏的情况下 1931年英国和德国率先放弃金本位制 中止本国货 币兑换黄金 任凭汇率自由浮动 随后各国纷纷效仿 导致30年代中期 以金本位为主体的国际金融体制彻底崩溃 4于是 重商主义重现 经济民族主义盛行 破坏性的经济竞争终于导致世界大战再次爆发。

战争开始后不久 人们就在筹划战后的货币和经济秩序 1941 4 著名经济学家 政府高级经济顾问 M.凯恩斯宣布 英国打算建立 一个 以商品和服务贸易为中心的国际交换体系 通过 当的汇率政 策和贸易自由化的经常账户 实现宏观经济目标 5 16 罗斯福致信赫尔 敦促国务院与英国就战后经济政策展开谈判 七月14 斯福和丘吉尔联合发表关于战争目的和战后体制原则的联合宣言 洋宪章 其中谈到 希望战后在经济领域实现所有国家之间最充分的合作 在平等的条件下开展世界贸易。

1941 12 8 即日本袭击珍珠港的第二天 为罗斯福的密 友和政治伙伴 摩根索召开了一次高级顾问会议 在会上 摩根索宣布 将货币研究部主任怀特提升为部长助理 将财政部的一切对外业务统 一交由怀特掌控 3 特是摩根索信赖和倚赖的业务顾问 也是他的私人 朋友 他们有 共同的价值观 对苏联及其体制抱有很大期待。12月 14 摩根索指示怀特 并准备一份有关建立盟国间平准基金的备 录和计 以便 在战时用于向实际和潜在的盟友提供援助并牵制敌国;为战后国际货币的稳定安排奠定基础 为战后提供一种国际货币 。“怀特计划 由此启程。早有准备的怀特在12 30日便起草了一份简短 的草案 名为 币与银行联合行动建议方案 草案建议设立两个相互 协调但各自独立的机构 一个是稳定外汇市场的基金 一个是为战后重 建提供信贷和担保的银行 6这一计划草案的目的就是要在国际合作和机会 均等的基础上推进战后世界贸易 正如怀特在1942 1 6日的备忘录 中所说 设计平准基金是为了便于 实现大西洋宪章的经济目标 成员资格只向赞同宪章目标的国家开放。

1942 4 怀特完成了计划初稿 关于联合国家及联系国家 平准基金和复兴开发银行的初步建议草案 怀特在引言中提出 战后世 将面临三个不可避免的问题 如何防止外汇市场和货币信贷体系崩溃 如何保证对外贸易的恢复 如何为各国重建和经济恢复提供所需的大量 资金 怀特认为 解决这些问题 必须拟订详细可行的计划 并设立 具有足够权力和资源的机构 要做到这一点 只能通过国际合作 特设想建立的国际平准基金将拥有至少50 美元的资本金 其构成是会 员国根据各自所承担的基金份额而认缴的黄金 本国货币或政府证券 基金的作用不是提供一般经济贷款 而是帮助各国维持国际收支平衡 目的就是通过短期贷款稳定汇率 为此 基金组织成员国被要求放弃所 有未经批准的外汇交易 外汇管制和汇率自由调整 并需要向基金组织 提供章程所规定的本国经济信息 怀特设想的复兴开发银行将拥有100 美元的资本金 同样由各成员国认缴的份额构成 基金组织不同 银行的作用是向各成员国提供为重建和经济发展而需要的长期贷款 可以为私人银行的大额贷款提供担保 不过 取得复兴开发银行贷款的前提是必须成为基金组织的成员国。

5 8日怀特将计划交给摩根索 并建议召开一次联合国家的财政部 长会议 以推进建立这两个机构的计划 他还敦促摩根索采取主动,以便由财政部来主要负责未来的谈判。5月15日,摩根索将计划文本送给 罗斯福 并在信中说 时推出这样一个计划 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 经济意义 摩根索建议在华盛顿召开一次有关国家的财长会议 讨论这 个计划 2第二天 罗斯福答复 建议财政部继续与国务院 战时经济局 (BEW) 出口银行研究 并取得国务院的意见后 行商讨 3摩根索 即与国务卿赫尔联系 并确定5 25日进行会商 4财政部预期召开的 跨部门联席会议十分成功 会议对怀特计划的总体原则形成了惊人的一 致看法 商务部长 斯甚至称赞这个主意 棒极了 务院负责战后 规划的专家I 斯沃斯基表示 怀特计划 非常适合 于政府内部及 与其他国家技术专家讨论的基础 5会后成立了一个专门讨论基金问题的跨 部门技术委员会 在随后召开的会议上 大家一致认为基金和银行的目 标和宗旨都是可取的 国务院也承认财政部在货币事务中的首要地位 不过 在推行这一计划的程序上出现了两种立场 怀特和财政部其他代 主张召开国际财长会议进行讨论 而国务院更倾向于与英国金融和货 币专家举行双边预备性技术会谈 最后 双方达成妥协 美国将分别与 各有关国家举行双边会谈 先是与在这个问题上有更大利害关系的英 国和苏联谈判 同时 向各国技术专家发出邀请 总之 应在战争结 束前设立基金和银行这两个机构 6当然 这些分歧和辩论只是在方法和手 段上 7月份 技术委员会以及美国的经济学家对怀特计划的目的和 原则已经达成了一种 际货币共识 美国经济的特点要求多边主义这将有助于实现普遍繁荣 稳定的汇率是多边贸易增长的一个最重要的 因素 建立和管理国际货币体系需要一个国际的或超国家的权威机构。

怀特计划最核心的原则就是所有其他货币都将与美元挂 而美元 则以1盎司黄金兑换35美元的固定汇率与黄金挂 即实现黄金— 本位制 毋庸置疑 这一设想的基础在于美国的经济实力及其在战争 中的领导地位 1940 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 当年价格 997亿美元 1941年增长到1245亿美元 无论怎么计算 远远超过苏联 国和其 他国家 2美国的钢产量1940年已达6700万短吨 苏联和英国分别只有 1831.7万吨和1318.3万吨 3 1940年底 美国黄金储备为219.95亿美元 按当时每盎司黄金兑换35美元的官价计算约为19 546.42 约占世 界黄金储备的80% 4凭借这种经济实力 美国加入战争才从根本上改变了 同盟国与轴心国的力量对比 同时 确如波拉德说的 济实力提供了 最具成本效益和政治上可接受的确保战略目标的手 5经济实力和领导 位自然导致美国在战后货币体系设计中要维护美元优势 并进一步打 造美元在战后国际金融体系中的主导地位 正是由此出发 怀特在1943 年便预言 美国 能会成为战后稳定货币结构的基石 6不过必须看到 的是 当美国占据领导地位的同时 承担起了相应的责任 国国务 院特别研究部1942 7月报告 自欧战爆发以来 美国的国际主义有了

显着发 在各种民意调查中 80%的人赞同建立 种形式的战后 国际组 1就连孤立主义的代表人物塔夫脱参议员也表示 了成为 种国际组织的领导成员 美国没有未来 2所谓领导责任 首要的就是 推动国际合作 维护世界和平和经济繁荣 恰如怀特所说 我们有机会 实施一项基本原则 它必须是一个和平与繁荣的世界的基础 这项原则认 现这一设想并非易事 一些冷战史专家想象的不同 怀特计划 首先遇到的 最坚决的反对者不是苏联 而是英国 早在怀特计划出台 前一年 老谋深算的英国人就采取行动了 1941 9 8日著名经济学 家凯恩斯起草的清算联盟计划初稿开始在英国财政部内分发 1942 2 11日该计划第四稿提交给内阁 4这一计划史称 凯恩斯计 英美 两国计划基本目标和路径是相同的 即在管制性开放经济秩序中 建立 一个稳定的汇率体制 并通过一个专门的国际货币组织保障之 但凯恩 斯与怀特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手段却十分不同 有的甚至截然相反 表现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 例如 际货币组织是否需要拥有实际资本 解决国际收支平衡问题通过 还是 购买 汇率变动是否与 黄金挂 汇是否可以自由兑换 汇率调整的权力由谁控制 国际账 户结算采取双边制还是多边制 等等 与苏联相比 美国同英国的经济 分歧要大得多 别是在战争中 国已经取代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

国际问题是国际责任 只有通过国际合作才能解决

债权国 而英国则沦落为欧洲主要的债务国之一 他们对于战后经济规 则的构想当然要从各自的经济地位出发 1941年春季美国接受英国为 租借法案 受援国 1946年夏季美国完成 国际贸易组织章程 起草 再到1947年秋季签署 税和贸易总协议 迫使英国放弃帝国 惠制并削弱英镑区势力始终是美国在与英国各方面经济谈判中的基本 要求 1分歧的本质在于立场不同 英国要尽力维持日益衰落的 不落帝 的经济地位 而美国则要以美元替代英镑 确立其国际金融的霸权 地位 2需要补充的是 尽管 为其 凯恩斯和怀特的私人关系相当 不错 在英美专家谈判时凯恩斯曾说过:除了怀特 他谁也不见 3另外 怀特在对计划进行修改的过程中 的确吸纳了凯恩斯的不少构思4 而英国 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亏得有凯恩斯的不懈努力 5毕竟 在稳定货币 这一点上 美国和英国的目标是一致的 正如伊肯伯里所言 两个计 1943年至1944 7月布雷顿森林会议期间的谈判提供了框 如果说美国政府早已预料到怀特计划将遭遇来自英国的反对 那么 他们对苏联则充满了期望 苏德战争爆发前 苏联在美国人眼里就是希

尽管 多妥协是依照美国计划的方向达成 6 1 24

特勒的 融前线 并对其实行了 德禁 I德国突然进攻苏联后 国立即改变了对苏联的态度 1941 6 24 罗斯福发表声明 美国政府愿意在反法西斯德国的战争中援助苏联 29 24 苏联在 伦敦签署了 大西洋宪章 1942 6 11 美苏签署了关于在进行 反侵略战争中相互援助所适用原则的协议 作为盟友 美国领导人对英 国难以接受的莫斯科的种种言行表示理解和宽容 罗斯福在1942 7 对丘吉尔说:「 斯大林打交道必须全神贯注 我们需要时刻牢记我们盟 友的存在 以及他所面临的困难和危险 在战后东西方合作建立国际秩 序的问题上 罗斯福更是期望打造一个 济联合国 4他提出的框架包 括集体安全 边主义 建立在平等互利 自由贸易和货币可兑换基础 上的经贸关系 罗斯福相信 苏联将在设想中的战后国际秩序中发挥建 设性作用 并成为一个愿意合作的伙伴 5从经济关系讲 这些正是怀特 计划的出发点 在草拟战后国际货币和金融计划时 怀特非常重视苏联的地位和作 他认为 这场合作改善世界经济关系的行动中 拒绝苏联加 ,「 是重复上一代人所犯下的悲剧性的错误 在这个万众瞩目的新 时代中引入一个非常不和谐的音符 因为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对外贸和 汇率实行严格的国家管制 更有理由尝试让它们加入这场通过合作稳 定国际经济关系 提高贸易水平的行动中来 通过参与国际货币金融体系,苏联 既可以贡献也可以受益 。

1943 2 1 美国同时向英国 苏联和中国大使馆正式递交了 基金计划草案 说明这些文件并非政府的正式意见 是美国技术专 家准备的供讨论的基础 1英国立即作出反应 2 8日英国财政部驻华 盛顿代表ё菲利普斯转达了政府的意见 希望美国不要将基金计划通知 三国以外的其他国家 建议英美两国先将各自的计划协调 起来 美国则表示 打算按照原计划召开会议 讨论货币问题 2为了争取 苏联的支持 2 20 英国驻苏大使克尔将国际清算联盟的方案交 给了苏联人民委员会第一副主席莫洛托夫 3凯恩斯见到苏联驻英大使迈斯 基时 恳求他们从莫斯科派出一两个人与我们进行真正的对 凯恩 斯认识到 作为世界第二大黄金生产国 苏联参与讨论战后国际金融和 货币问题,「 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全世界都将是有价值的 4在美 英两个计划陷入竞争状态时5 苏联处在一个十分有利的地位 然而 斯科的最初反应却显得十分冷漠

苏联的反应 为实现战后国际经济合作而被动参与

加入反法西斯阵营后 斯大林对美国的经济援助寄予很大希望。在整个战争期间 美国的确以租借方式向苏联提供了大规模物资援助 1 不过 考虑到战后安排问题 斯大林就谨慎多了 早在1942年初 苏联 成立了战后安排方案委员会 联共 中央政治局1 28 的决议 规定了以莫洛托夫为主席的外交数据筹备委员会的任务 其中在经济问 题方面 要求委员会研究和整理个别国家或国家集团战后经济安排的设 包括 税同化 消除关税壁垒 统一货币制度 建立货币集团以 及工农业生产 等各种方案 2此时凯恩斯计划和怀特计划的出现 自然会 引起苏联各方面的注意 有关部门纷纷表达了意见。

 1943 2 20 收到英国的清算联盟方案后 最早做出反应的是 苏联外交人民委员部 在给莫洛托夫的报告中 经济司专家A.阿鲁秋 尼扬特别指出 美英的目的是通过清算联盟 将战后世界重建的领导权 掌握在自己手中 而且清算联盟理事会的表决权由各国战前三年对外贸 易水平决定的份额来确定 这两点对苏联来说是 无法接受 3不知何 阿鲁秋尼扬认定清算联盟计划草案是美国和英国共同编写的 这至 少说明当时苏联对美英讨论战后货币问题的内情还不甚清楚 外交人民委员部经济顾问M.巴拉诺夫斯基也认为 资本主义 国家的政治家和商业界代表正在制定各种战后重建计划 其目标的共同 特征是限制苏联在战后世界安排中的作用以及在欧洲的影响力 而确保 美国和英国在世界上的统治地位 将欧洲变成美英资本的内部市场 立清算联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过将苏联纳入清算联盟系统 资本 家打算限制苏联的对外贸易 并在可能的情况下控制苏联经济的发展。为此 他们试图打破苏联的对外贸易垄断 以便向英美出口开放苏联市 不过 拉诺夫斯基也看到了战后英美之间的矛盾 认为通过建立 清算联盟 英国试图在某种程度上约束美国在经济扩张 巴拉诺夫斯基 的结论是 虽然苏联加入清算联盟的条件不利 但也可以通过联盟获得 优惠的无息贷款和消除双边清算中的不利因素 可以降低关税 为取 得最惠国待遇创造条件 苏联可以在坚持经济政策原则的情况下 就加 入清算联盟问题达成协议 但是否可行 只有从政治利益上进行评估 因为清算联盟给苏联带来的经济利益不会很多 I显然 外交部门考虑更多 的是政治问题。

 副财政人民委员A. 0.兹韦列夫5 6 的报告同时评估了美英两国 的方案 对于清算联盟 兹韦列夫的看法更加乐观一些 他认为 只要 能够推进对外贸易结算和扩大世界贸易市场 清算联盟的一般原则以及 相关规定和程序苏联都是可以接受的 但前提是根据国际政治和经济实 力为苏联提供更公平 更充分的份额 如果超过债务限额 允许苏联不 以本国货币而用国库券或外汇期票形式的政府有价证券进行担保 至于 怀特计划 财政人民委员部认为 由于稳定货币与苏联受到管制的货币 流通关系不大 美国的平准基金项目不能为苏联提供任何重大利益 加入基金组织 仅仅是因为这是加入复兴开发银行的前提条件 即使加 入基金组织 也必须改变该项目与苏联政治和经济利益相违背的内容 如认缴份额的分配和构成 对货币管制的限制等问题 复兴开发银行旨 通过贷款提供战后经济援助 在特定的条件下苏联应该加入 2看来 政部门的意见要务实一些。

 5 22日苏联国家银行代理行长V. N.叶姆琴科也递交了一份报告。他认为 美国设想的平准基金有诸多条件是苏联无法接受的 如卢 布汇率由基金组织确定 以预付会费和外币兑换的形式向基金提供苏联 货币 取消外汇限制以及苏联在基金组织管理方面不适当的地位等 于英国的计划 报告认为 与双边清算协议相比 清算联盟系统具有某 些优势 且不会影响苏联的外汇垄断 苏联还可以通过任何外币进行多 边结算 但是苏联无法接受清算联盟的贷款条件和程序 特别是苏联在 清算联盟理事会的投票数只是英美的十分之一和十三分之一 甚至少于 丹麦等小国 这是绝对无法接受的 叶姆琴科的结论是 苏联可以参与 讨论 关键是必须与组织国际长期贷款联系起来 1 从上述苏联各职能部门的分析和报告看 无论是怀特计划还是凯 斯计划 总体来说对苏联都是难以接受的 从意识形态的角度 这些 方案被视为对苏联有不良居心 从经济角度看 虽然可能获利 但必须 对条款和条件进行根本性修改 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最高决策层没有决 联是不可能积极参与战后金融货币问题的讨论的 6 15 — 17 日摩根索召集的联合国家技术专家会议上 19国代表讨论了平准基金草 苏联借口对邀请函的理解有误 已来不及派遣专家只是从驻美使 馆派出了几个 观察 尽管没有参加讨论 但莫斯科还是掌握了各国 对怀特计划看法的基本信息 27 12 副外交人民委员维辛斯基根据 驻美国使馆的通报 向莫洛托夫报告了这次会议的情况 美国在这次会 议上拿出的方案与以前交给苏联的方案相比 有几处重要修改 首先令 苏联感兴趣的是 定份额规模的新公式 在这个计算公式中对一个国 家的国民收入规模赋予了更大权重 如此苏联在基金组织中的份额就有了大幅提升 即从原先的1.64亿美元提高到7.63亿美元 从而使苏联在 基金理事会的表决权从2.85%升至6.1% 次是给予成员国决定使用本 国货币还是政府有价证券缴纳份额的权利 但是 也有令苏联不满的地 如新方案增加了认缴份额中黄金的比例 25%升至50% 会议根 本没有讨论成立银行的问题 维辛斯基认为 基金根本无法解决苏联最 关心的长期贷款问题 苏联份额的增长尚未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 尚有 很多苏联无法接受的条件 只有解决这些问题 苏联才有可能参加基金 组织 由于会议拿出了大量与战后货币相关的数据和文件 维辛斯基建 苏联应该派出财政 外贸和银行方面的专家各一人前往美国研究这 些资料 在行前由莫洛托夫召集会议 讨论这些问题 1 尽管在5月和整个夏天美国不断催促苏联派专家来参加关于基金问 的讨论 新任驻美大使葛罗米柯也一再保证苏联对正在进行的谈判感 兴趣 但直到10 苏联专家代表团始终没有在华盛顿露面 2实际上 此期苏联内部的讨论还在紧张进行当中 尚未拿定主意 直到9 18 联共 中央政治局委员 对外贸易人民委员米高扬才将各部门 专家讨论的 呈送莫洛托夫 报告首先简要介绍了美国最新基金 案的主要内容 对苏联来说比较重要的有利修改有 缴份额中的黄 金比重虽提高到50% 但领土被占领国家的黄金缴纳额则降至规定额度 的四分之三 22.5% —37.5% 当事国在与基金组织协商的基础上 内可以在10%的幅度内调整汇率 外汇管制可以暂时保留 待条件成 时再予以取消 不过 专家们仍然认为 需缴纳会费 的清 联盟对苏联更为有利 体来说 英两个计划对苏联的 意义都是 有限 因为苏联需求的是长期贷款 如果接受怀特计划 苏联在谈判

中必须实现三个目标 苏联向基金组织缴纳的份额大致限定在3亿美元 确保苏联更大程度地参与基金管理 基金组织不得干预外汇管制等苏联 在这份报告中 意识形态的色彩已经大为减弱 讨论的主要 如何在基金组织中保障苏联的影响力和经济利益 莫斯科向怀特计划迈进了一步

 1943 10 上旬 美国战时生产局局长纳尔逊访问苏联 受到莫洛 托夫和斯大林的热情接见 12日的谈话中 莫洛托夫反复询问美苏在 战后经济合作的前景 3斯大林在15 的会谈中则大谈战后苏美之间的贸 易问题 对贷款和赊购表现出极大兴趣 甚至提出成立美苏贸易联合委 员会的建议 4美国使馆对这次访问做出了相当积极的评价 纳尔逊先生 在莫斯科停留10 与他接触的所有苏联官员都表现出极端的热诚和非 凡的合作态度 /在这样的氛围中 10 14 米高扬致函莫洛托夫 示了苏联应参加基金组织的想法 前提是能确保 利参与基金领导机 的工作(不少于10%的表决权) 6此后不久 苏联最高领导层就做出 决定。

推动事情进一步发展的是1943 10 19 — 30日举行的莫斯科三国外长会议 会议期间 10 23 摩根索致电美国驻苏大使哈里 曼说 各国专家关于基金的谈判已经接近尾声 但苏联技术人员还未出 而如果没有与苏联专家商议 在联合国家内部对战后货币问题进行 何正式的讨论 都是不幸的 24日 出席莫斯科会议的直接赫尔致函 斯大林和莫洛托夫 转达了摩根索的殷切希望 请苏联派专家到华盛顿 讨论基金问题 信中还说 联专家前往华盛顿参加此次谈判 将会给 我们两国富有成效的交流提供另一个机会 希望我们两国能在战后世界 福利的相关重要问题上进行合作 赫尔要求在莫斯科会议结束时能够 会议期间 赫尔还提交了一份关于战后国际经济合作计划基础的备 忘录 其中包括在非歧视基础上达成扩大世界贸易的总协议 建立可靠 的国际汇率和货币自由兑换 正在讨论的国际平准基金问题 促进需 要国际援助地区的资源开发和工业发展 进行恢复和改善国际航运的谈 等等 备忘录特别提到 就货币稳定 国际投资 贸易政策等重要 问题 英国代表已应邀来美国进行了非正式的 卓有成效的沟通 希望 近期苏联也派专家来华盛顿进行磋商 3 10 25 美国又提出了一项 提案 承诺美国将来战后苏联经济恢复的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并愿意 与苏联谈判,「 快确定所需的物资和设备的数量 性质 技术细节和计 4此外 莫斯科外长会议也解决了斯大林一直担忧的开辟第二战场问 会议公报宣称:「在这方面已经作出了决定 战役的准备工作已经开

得知苏联的决定

始进行 1 一切促使苏联的立场开始发生变化 里姆林宫没有理由再 拖延了 会议秘密议定书提到 们认为 将在较长时间内进行的复兴 工作应当以合作和联合行动为基础 为此 美国的经济和财政专家们初 步研究了创建国际贷款机构的可能性 附件八 确立固定的国际货 币兑换率和自由兑换货币 为此 前正在联合国家之间讨论有关建立 国际稳定基金的问题 附件九 2会议结束的当天 莫洛托夫答复赫 苏联财政人民委员部近期将向华盛顿派遣专家 参与国际平准基金 实际上 还在莫斯科会议期间 10 14 米高扬就给莫洛托 夫递交了一份报告 关于苏联参加国际货币组织的问题 报告提出 1. 认加入计划中的国际货币组织的可能性 2.以美国专家制定的国际稳定 基金的草案为基础 3.派遣苏联专家参加该组织草案的讨论 4.在讨论 该草案时应要求不干涉苏联内部的经济政策 尤其是货币政策 5•尽可 能减少苏联向稳定基金缴纳黄金的比例 15% 6.提议黄金储备中央基 地包括美国 英国 苏联和中国 7.建议美英苏中四国在基金的份额至 个月后 苏联开始考虑其专家赴华盛顿参加非正式谈判的方针和 立场 11 29 米高扬提交了给专家指示的初步方案 主要内容包 苏联专家在讨论中的意见不能被视为官方言论 苏联专家应避免发 表可能被误解为苏联拒绝其他国家 英国 加拿大等 该方案的言论

的谈判 3 少占10% 同意苏联代表成为基金执行委员会的成员 4 第二章错失良机 苏联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133

苏联专家的主要任务是搞清楚其他国家对美国计划的修改意见 以及美 国对苏联修改意见的态度 苏联专家在谈判中提出的声明和建议应围绕 以下几个目标提出 确保基金不会干预苏联的国内经济和货币政策 少苏联应缴纳的黄金数量 争取将基金信贷用于支付苏联的商业债务 加强苏联在基金领导机构中的影响力等 同时 米高扬还以一问一答的形 12 7 国家银行副行长N.F・契楚林 外贸人民委员部货币司 司长N.莫罗佐夫 财政人民委员部货币司司长ld兹洛宾提交了根 据莫洛托夫和米高扬指示所作的将下发给专家的指示草案修改稿 修改 稿增加和修改的内容主要是 允许苏联专家表态 苏联有可能参加作为 战后国际合作组织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份额中黄金缴纳比例应降低至 15% 为领土被占领国提供50%的特别优惠 在向苏联提供大量长期 贷款的条件下 可以表态苏联同意加入复兴开发银行等 3在这里 苏联加 基金和银行的意向更加明确 但条件也提高了 12 11 契楚林等人又呈上了一份修改稿 12 7 稿的措 辞进行一些细微的修改 4同一天 维辛斯基汇总各部门意见后向莫洛托夫 提交了关于平准基金 清算联盟和复兴开发银行问题的初步结论 平准 基金方案对苏联没有经济意义 反而增加了苏联的经济负担 限制了 苏联发展对外经济的自由 因此是不可接受的 但由于基金与旨在提供 长期贷款的银行捆绑在一起 如果苏联对基金草案的修改意见被接受

式提供了技术专家对所提问题如何回答的具体内容 2 那么苏联可以接受怀特计划 而不是凯恩斯计划 5 1 34 经济漩涡 观察冷战发生的新视角

 12日契楚林和莫罗佐夫再次呈送了一份补充报告 详细分析了基金 份额的问题 认为设立庞大的基金份额对苏联不利 建议给苏联专家的 指示中再增加一点 声明苏联认为50亿美元的资本金已经足以支持基金 完成任务 莫洛托夫把最后形成的指示发给前任驻美大使利瓦伊诺 征询他的意见 2利瓦伊诺夫实际上持积极态度 尽管没有提出具体修改 意见 只是强调苏联专家应及时通报谈判情况 以便苏联调整自己的建 但他还是指出 维护战后世界和平 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经济秩 序的稳定 因而自然应为四大国提供对国际金融政策施加其相应影响的 16 契楚林等人又提交了两份报告 一份报告主要是对关于复兴 开发银行方案的指示的措辞提出了详细的修改意见 4另一份报告主要谈份 额问题 为基金份额在3—4亿美元之间 就可以满足苏联的需求 而银行份额有两种计算方法 其结果苏联应缴份额分别是1.85亿美元 12 30 关于苏联专家在华盛顿谈判的方针最后定稿 除增加了 对苏联关于怀特计划修改方案理由的几点说明外 主要内容未变 6同一 契楚林等人又补充了两点意见 在战争结束一年内 领土被占领国 家可以自行确定本国的货币方针 员国之间不得签署双边清算协议的 显然 在美国的推动下 此时苏联已经开始转向合作的立场 12 1 ABПPa), 4). 06, oп. 6, 17, 4. 170, 212-215. 2 ABПPa), 4). 06, oп. 6, 11. 17, 4. 170, 204-210. 3 ABПPa), 4). 06, oп. 6, 11. 17, 4. 170, 202-203. 4 ABПPa), 4). 06, oп. 6, 17, 4. 170, 221-228. 5 ABПPa), 4). 06, oп. 6, 17, 170, 229-231. 6 ABПPa), 4). 06, oп. 6, 17, 4. 170, 216-220. 7 ABПPa),6.06, oп. 6, 11. 17, 4. 170, 232,这两点建议是否被接受 从文件上看不出来 按照被占领地区给予50%折扣的标准 4亿美元 5 机会 3 义务不适于个别国家因处理外贸关系而签署的支付协议 7 第二章错失良机 苏联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135 初结束的德黑兰会议也起了很大作用 虽然会议没有 重讨论战后经济 问题 但这次会议对于促进三大国战时军事合作和战后政治合作发挥了 重大影响 1更重要的是 次会议实现了美苏两国领导人第一次会面 斯大林非常重视这次会晤 不仅 真理报 首先全文发表了会议宣言 斯大林还亲自修改了塔斯社对会议结果报道的题目 把中性的 苏美英 政府首脑会议 改为更具合作意味的 三大盟国领导人会议 2在会后的 此时苏联内部已经形成共识 12 31 外交人民委员部向莫洛托 夫提交了一份关于战后美苏经济合作的非常重要的报告 报告在分析莫 斯科会议美国国务卿提交的备忘录的基础上指出 德黑兰会议已经确定 战后国际经济合作的原则 赫尔的建议涵盖了战后合作的基本问题 苏联的利益不相抵触 甚至可以满足苏联的某些特殊利益 战争赔偿 因此 苏联政府可以接受美国的建议 并在一系列问题上进行合作 体包括 关于战后赔偿问题的谈判 同意缔结国际贸易公约 消除贸易 歧视和关税壁垒 取消出口关税和配额制 提供最惠国待遇等 签署特 殊商品和私人贸易的国际协议 关于航空运输的谈判等 报告还提到 关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复兴开发银行的问题 经给在美国的苏联代 表团下达了指示 4从这个报告也可以看出 苏联对于战后与西方的经济

一次新闻发布会上 罗斯福在回答记者的提问 斯大林是什么类型的人 时说 他是一个现实主义者 3 136 经济漩涡 观察冷战发生的新视角 合作 最感兴趣和最看重的 是开展对外贸易问题 而在美国人的逻辑 发展世界贸易的前提是稳定货币 这一点 莫斯科的政府官员或许 没有注意到 但经济学家看得很清楚 1943 12 1日苏联政府的官方英文刊物 战争与工人阶级 刊登 著名经济学家Е. 瓦尔加的一篇文章 文章对凯恩斯计划和怀特计划 分别进行了详细分析后指出 尽管两者都不可能对苏联的经济政策产生 影响 但就货币和汇率稳定而言 怀特计划优于凯恩斯计划 瓦尔加明 确指出 苏联只对那些可以加速战后经济恢复和重建的项目和措施感兴 不过他承认 苏联将受益于一个建立在 金含量固定的货币 为美元与黄金挂 里指的应该就是美元 笔者 础上的贸易体 并暗示苏联政府可能出于其他目的而考虑参加货币谈判 1 1944 1 莫斯科的 世界经济和国际政策 杂志又发表经济学家1.特拉赫金 伯格的文章 其中写道:「 们对外国货币的稳定感兴趣 既有接受 我们出口商品的国家 也有我们从那里进口商品的国家 我们对世界贸 易的发展感兴趣 无论任何措施 其中包括货币措施 要在某种程度 上有助于上述任务的解决 都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 /苏联在这个时候公 开发表这些文章 特别是瓦尔加的文章 不无用意 3结合上述苏联内部讨 论的情况 以断言 莫斯科在苏联技术专家启程去美国参加谈判之际 想要向西方透露的信息实际是 只要能够提供大额长期贷款 接受对

 草案的修改意见 苏联愿意加入怀特计划 1 华盛顿谈判 苏联加入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条件 1944 1月初 苏联两名技术专家先期抵达华盛顿 21 29 契楚林率领的苏联代表团全部到达美国 其中包括莫罗佐夫和兹洛宾 3 此期间 1 11 怀特已将英美技术专家共同起草的关于平准基金的 方案交给苏联代表团 尽管提供了英美两套不同方案 但双方都视美国 方案为主要方案 4 2月到5 美苏技术专家的谈判基本上也是围绕美 国方案进行的 实际上 7月布雷顿森林会议之前 通过差不多同时 进行的美英谈判和美苏谈判 有关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议 以下简称 基金协议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议 以下简称 银行协议 基本条款已经形成 美英谈判确定了基金协议草案的基本原则和内容 苏联对基金组织旨在解决的根本问题 即汇率稳定和多边支付制度不感 兴趣 他们关注的主要问题是 苏联加入基金组织和银行的成本 苏联 能够得到多少贷款 基金组织成员的义务对苏联经济政策和贸易制度的 收到苏联代表团2 13 的报告5天以后 财政人民委员部和国 家银行向莫洛托夫表达了他们的意见 接受专家的建议 同意美方提出

 影响 苏联在这两个机构中的影响力 5 1 38 经济漩涡 观察冷战发生的新视角 的认缴份额中黄金的比例为25% 苏联的方案是15% 或黄金储备的 10% 同时坚持将领土被占领国家的黄金缴纳额在此基础上再降低50% 领土被占领国家可以用本国货币从基金兑换必需的外汇 而无需以黄金 支付一半款项 关于向基金组织所购外汇的一半需支付黄金的义务 说明不包括新开采的黄金 基金组织通报本国的经济信息需通过协商 的方式 对领土被占领国家的贷款应提供更优惠的条件等 1 为了推动美苏经济谈判达成共识 争取尽快召开有关基金问题的国 际会议 美国总统也出来说话了 对三大国正在 就此问题预先交换 意见 的情况 2 23日罗斯福致信斯大林说 切需要一个联合国 家机构用以共同制定程序 藉此研究国际经济合作的各个领域 应予以 讨论的问题 讨论程序以及现有协议与拟达成协议及未来活动的协调手 合作的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并值得关注 我认为 现在完全适 宜建立一个联合国家的机构 用以研究这些问题 以制定研究根据莫 斯科会议和德黑兰会议的决议开展国际经济合作问题的各种条件和程 /与此同时 1944 3月的联共 中央机关刊物 共产党人 又发表了瓦尔加关于货币稳定计划的修改稿 其中明显地表示出对怀特 在断断续续的谈判中 美苏双方都做了一些妥协 照苏联代表团 在报告中的说法 美方几乎否定了苏联所有的修改方案 但都会提出新 建议 少部分地满足了苏联的要求 比如 为增强借款能力 投票权 1

 计划的赞同 4

 23 10 斯大林回信:「毫无疑问 在经济领域展开国际 和对理事会的影响力 苏联要求保证其在基金总份额中至少占10% 国表示同意 但拒绝在协议中指名基金理事会的执行董事 怀特承认莫 斯科是基金组织的黄金存放地之一 但其他存放地的问题留给理事会处 美国不接受对领土被占领国家的黄金缴纳实行50%的折扣 但同意 给予25%的折扣 关于确定和变动汇率的问题 美国同意在一定时期内 苏联可以自主决定卢布平价 关于向基金组织提供经济信息的问题 国拒绝苏联的修改 但建议在章程中列出一些必要的指标 如果成员国 政府认为基金组织建议的措施是不必要的 则它们没有义务执行这些措 怀特还同意在协议中按苏联的建议写上 基金组织不应提出任何建 要求改变成员国经济组织的根本性质 过谈判 苏联代表团得出 结论 尽管不会带来重大的经济利益 但是苏联参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却有 重要的政治意义 特别是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和参与解决国际 金融问题的能力方面 1至3月下旬 怀特感觉讨论进展顺利 虽然还不能 然而 在莫斯科的领导机构却有不同感受 4 4 财政人民委员 部和国家银行向莫洛托夫报告说 参与谈判的苏联专家的观点是 苏联 加入基金组织不能给自身带来实质性的直接经济利益 苏联加入的理由 出于政治考虑 增加苏联的影响力并通过基金组织获得金融信息 兹韦列夫和叶姆琴科的看法是 美国专家拒绝苏联关于自主确定货币平 价和基金组织不得干涉成员国货币和经济政策的修正意见 实质上造成 了苏联代表在基金组织讨论这些问题时依赖美国支持的局面 苏联的经 济利益也在减少 但参与基金组织依然可以具有一定的经济收益 由于

确定 但对技术人员来说 有希望在未来几周内达成协议 2

谈判已经进入最后阶段 联合国家专家关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则的联 合声明草案 签署在即 他们建议应指示在美国的苏联专家 如果不答 应苏联的最后条件 苏联专家就不可能在 联合声明 上签字 如果美 国专家仍坚持原来的意见 苏联专家在拒绝签字的同时应声明 苏联对 加入基金组织持积极态度 至于加入的条件 苏联专家还要与相关部门 协商作出最后决定 随后 报告详细列举了苏联的最后条件 如坚持维 护国家贸易垄断 独立确定卢布平价 不反对与基金协商调整汇率的幅 度问题 领土被占领国家缴纳黄金应享受25% —50%折扣的优惠”尽量 争取向基金所购外汇的一半需支付黄金的义务在未来五年内不适用于曾 被占领的国家 向基金上缴的黄金不包括本地新开采的黄金 通过调整 份额计算公式中的指数(主要指国民收入)将苏联的份额增加三分之一 以保证苏联在基金总份额中的比例达到10% 确保苏联在基金理事会的 执行董事席位等 1在递交报告的同时 依据上述意见 兹韦列夫和叶姆琴 美国的确急于在联合国家代表中正式讨论基金组织和复兴开发银 行的方案 以便通过一个共同的协议 尽早建立起新的国际货币金融体 3但召开正式国际会议的前提是美英苏三大国首先达成共识 早在上 年的10月美国就将 联合声明 的草案发给了英国人4 但迟迟没有回音 4 5 赫尔向英国转交了摩根索的信 告知美国总统希望在5月召开 1

科还作为附件呈递了他们起草的给在美专家的指示稿

 一次联合国家和有关国家政府的代表会议 讨论建立平准基金和复兴开 发银行的问题 为此必须提前发布 联合声明 求英国尽快对此问题 做出决定 但得到的答复是 如果政府被迫表态 将在英国议会引起混 1面对英国继续拖延的态度 美国立即于4 10日将 联合声明 案发给了苏联 摩根索在信中说 苏联代表团在契楚林先生的领导下 与美国专家的讨论取得了非常可观的进展 苏联专家显示出高超的技术 能力和对建议的透彻理解 摩根索要求苏联财政人民委员部尽快 此时苏联已经了解到美英之间存 大分歧 4 12 给莫洛 托夫的报告中 兹韦列夫和叶姆琴科认为 由于苏联参与世界贸易的程 度有限 种分歧对苏联没有什么好处 但如果苏联未能及时与美国和 英国协调立场 则美国和英国可以在没有苏联参与的情况下发表 联合 声明 而不会考虑到苏联的意愿 3 联的这种心态 无意中配合了美国 的策略 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促成了 联合声明 的发表 4 16日美国驻英国大使维南特通知国务卿 英国同意发表 联合 声明 但前提是目前专家讨论中的未决问题已达成协议 “4 17 摩根索又向英国通报了由美国以联合国家专家的名义起草的 关于建立 复兴开发银行的声 5 天午夜 务卿赫尔要美国大使转告英国财政 大臣 美国将在华盛顿时间4 21日晚8时向新闻界公布关于复兴开发 银行的 联合声明 根据此前与英方商议的安排 要求苏联和中国在 同一时间发表声明 果届时没有收到英国的肯定性答复 美国将单独发表声明。

就发表 联合声明 做出决定

在向英国施加压力的同时 美国给莫斯科送去了一个半真半假的信 4 17日晚上10 摩根索要求哈里曼大使向苏联财政部通报 英国已经同意就建立国际货币基金发表 联合声明 未说明英国的前提 条件 预计该声明将在华盛顿 伦敦和重庆同时发表 时间安排在4 21日晚8 如果莫斯科也同时发表声明 显然是十分可取的 24 18 财政人民委员部和驻美使馆分别向外交人民委员部提交了对摩根索 来函的答复草案 前者要求苏联专家以最快的速度向美方提交苏联对 合声明 草案的结论性意见和建议 后者则认为摩根索回避苏美之间的 分歧 苏联的答复应指出这些分歧 并声明 在获悉专家们进行的谈判 结果后 财政人民委员部将把关于发表共同声明问题的意见通报给美国 财政部长 3苏联最高决策者对此作何反应 目前还没有看到任何史料 第二天 苏联驻美使馆又发来一封加急电报 转告了美方关于 联合声 中包含的几个条件 可能是与苏联专家最后协商的结果 其中部分满足了苏联的最后要求 如经商议后允许成员国外汇平 价有10%的浮动 若事先得到基金组织批准还可以有更大浮动 拥有份 额最多的五个国家的代表自然成为基金组织的执行董事 在三年过渡期 内允许成员国继续保持一定的汇兑限制 使馆请求将以上情况紧急告知 财政人民委员 并转达了美国国务卿的 挚期 希望苏联将这些条 款加入即将发表的声明 4华盛顿时间19日上午10 莫斯科时间凌晨3 摩根索要通了莫斯科的电话 敦促哈里曼竭尽全力获得苏联人的同意。同时,他 还致电苏联驻美使馆 要求他们提供一切支持。

面对如此紧张而微妙的局面 苏联在最后一刻作出了答复 20 晚莫洛托夫紧急召见哈里曼 向他宣读并递交了苏联政府的声明 声明 关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主要条款 美苏专家之间存在 重大分 部分苏联专家对一些条款表示反对 而苏联政府尚未及对上述主 条款进行研究 但是 如果美国政府需要苏联表明态度 便保证 在外部世界取得良好的效果的话 么苏联政府同意对自己的专家下达 命令 让他们同意摩根索先生的方 2华盛顿收到哈里曼的电报 是当地时间21日凌晨4 18 3苏联政府的做法为自己保留了足够 外交转圜空间 虽有些勉强 但还是表现出顾全大局的合作诚意 4 美国政府也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就在4 20日同一天 国政府 表示同意就基金问题发表 联合声明 尽管有关银行问题还要与美国进一步磋商。

 4 21 美国 英国和其他一些国家正式公布了 于建立联合 国家和联系国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专家联合声明 64 23 苏联 消息报 4版刊登了 联合声明 7苏联批准了 联合声明 ,并表示愿意参加国际货币会议 预示 美苏两国有可能在战后展开更紧 更具建设性的合作 美国也有理由为此感到兴奋 不过 摩根索有 些过于乐观了 他在4 21日给罗斯福的信函中说 国务院和财政部都 为苏联的决定具有重要意义 这表明 们希望在世界的眼中与我们 系在一 1这个判断未免有点言过其实 言之过早 甚至可以说是 厢情愿 斯大林的确非常愿意在战后与美国继续合作 也正是因为如 苏联才同意参加它并不感兴趣的国际货币会议 但是 从莫洛托夫 颇具外交辞令的答复来看 问题涉及传统的经济体制有可能发生改变 苏联领导人是不是能有远见 有气魄地闯过这一关还很难说 苏联 就是在这种状态下 就是以这种心态走向布雷顿森林的 联合声明 表以后 美国便紧锣密鼓地开始准备国际会议 美国 原来的安排是5 1日发出邀请 5 10日左右在华盛顿召开起草委员 会会议 准备国际金融会议的议程和协议草案 5 26日左右召开国际 融会议 2实际上 摩根索和怀特心里清楚 莫斯科和伦敦接受美国的 基金计划都有些勉强 26日晚上的内部会议上 怀特担心苏联因其要 求未得到满足可能会采取抵制态度 他主张 如果英国和苏联都拒绝参 不要召开会议 如果只是苏联拒绝 也要推迟召开会议 不是 因为苏联在经济上很重要 而是苏联缺席会使整个计划的成果 变酸 在摩根索看来 即将召开的会议是对苏联和英国在战后与美国合作意愿 的考验 尤其是莫斯科 外部事务上与世界其他国家合作 这是 4 25 摩根索将美国的日程安排告诉了莫斯科 并特别说明 总统指派他作为美国代表团团长出席会议 而他 诚地希望 苏联也

它以前从没有做过的

能派财政部长来参加会议 2 27 国务卿又发电报 催促苏联给予明 确的答复 2但此时苏联内部还在就参加基金的最后条件进行讨论 4 29 外交人民委员部美洲国家司司长 X察拉普金和巴拉诺夫斯基 鲁秋尼扬联名向维辛斯基递交了一份报告 对于 联合声明 所列条款 提出了修改意见 除了坚持莫斯科应成为黄金储存中心之一 苏联份额 应增加三分之一 向基金缴纳的黄金不包括本国开采的黄金 基金组织 不会提出成员国改变其经济结构基本性质的建议等 最主要的让步是 苏联同意向基金组织提供除黄金开采数据以外的其他经济数据 此外 报告还建议 将已在美国参加谈判的专家纳入苏联代表团 任命财政人 民委员兹韦列夫为团长 3外交人民委员部的最后一项建议未被采纳 5 2 克里姆林宫告知美方 苏联接受邀请 将派代表团去华盛顿 但财 政人民委员无法出席 因为他 太忙了 4 5 5 契楚林等专家向莫斯科提交了他们与美国谈判基金问题的 总结报告 在详细介绍基金的原则 宗旨和政策 并逐条对比美苏两国 专家的分歧意见和谈判结果后 报告总结说 苏联参加国际基金组织有 七点间接好处 利用对基金贷款的管理增强苏联的影响力 表明了苏联 愿意与美国合作的立场 稳定汇率将为扩大资本输出奠定坚实的基础 这有利于苏联战后扩大对外贸易和经济重建的需求 参与基金管理机构 有利于苏联及时了解国际金融状况 有资格加入复兴开发银行 从而使 苏联可以得到长期贷款 加强黄金作为国际结算的作用 有利于苏联作 为黄金生产和出口国在国际黄金市场发挥影响 若苏联不参加基金可能 会招来国际经济组织对苏联外贸活动的打击 专家们还提出了对基金协

议草案的最后处理意见 其中建议做出让步的条款有 不再坚持删除成 员国汇率调整必须经过基金组织批准的条款 只提议增加如下内容 商议确定国营贸易国家的货币平价时 基金将考虑到其经济的具体结 不再坚持删除那些黄金和外汇储备超过其份额的国家需用黄金回购 外汇的条款 只提议在领土被占领国家推迟三年执行这一条款 接受成 员国货币的平价将以黄金表示的条款 要求新增加的建议有 保证苏联 在基金拥有10亿美元的份额 以接近美英的份额 美国29 英国13 坚持要求对领土被占领国家缴纳的黄金给予25% —50%的折扣 视其遭受损失的程度而定 给予四大国每个国家不少于10%的投票权 而无论其份额多少 为了保证苏联在理事会中相对较大的影响力 不再 增加执行董事的名额 1 5 15 契楚林等人又提交了他们与美国专家讨论银行问题的 报告 在这方面 美苏专家的分歧意见不大 苏联的建议是在认缴份 获得长期贷款以及贷款条件等方面应对被侵略国家给予优惠 美国 都表示同意 只是优惠的程度问题 如苏联要求股本认购给予50%的折 美国只答应给予25%的折扣 而且要限定年限 4 —5 最多10 没有达成一致意见的 主要是成员国向银行提供经济信息的问题 总之 苏联专家认为,「鉴于有利的政治环境和与美国的正常关系 联加入复兴开发银行可以获得直接的经济利益 还可以获得如同加入基 金组织一样的间接利益 苏联专家提出的对银行草案的修改意见 大体 与对基金草案的修改意见相同 唯一让专家感到为难的是 由于银行的 份额认购额度与贷款额度没有关联 故应尽量减少在银行的份额 但考 虑到银行份额与基金份额具有直接的关联性 而苏联已提出在基金的份

额占有10亿美元 恐不便在银行提出较少的份额 27 苏联国家 银行提出了对复兴开发银行组织草案的修改意见 基本原则与苏联专家 的意见相同 即在各方面为被侵略国家提供优惠条件 只是更为详细 至于专家们的难题— 苏联在复兴开发银行资本金中的份额 报告明确 由于英国的拖延 起草委员会会议和国际会议只能推迟召开 35 25 国务卿赫尔向有关国家发出了邀请 告知召开国际会议的时间是7 1 还特意提到美国代表团由财政部长领队 45 30日美国大使馆 得到通知 苏联代表团将由副外贸人民委员M. 斯捷潘诺夫率领 56月 5日美国使馆向苏联外交人民委员部提交了一份备忘录 通报了会议地 期限和费用负担等会务事宜 沼月9 摩根索收到罗斯福的一封信 信中授权摩根索可以同意对基金和银行协议生效至关重要的修改 但条件是这种修改不能从根本上改变 联合声明 中所载的原则 美国 代表团的责任是 向世界证明战后国际合作是可能的 76 10 美国 技术专家与英国 苏联和中国商议后 邀请澳大利亚等几个国家的技术 包括美国在内有17个国家代表参加的大西洋城会议于6 24日正 式召开 除了拟定国际会议的议程 还讨论的关于基金的 联合声明 和复兴开发银行草案 在持续5天的会议上 代表们提出了 70多项修正 主要讨论的是份额 投票权 黄金 汇率 债权人的责任以及复兴

专家于6 24 在美国大西洋城会晤 以便商讨国际会议的议程 8 提出应与基金份额一致 10亿美元 占总份额的10% 2 148 经济漩涡 观察冷战发生的新视角 开发银行的贷款原则等问题 苏联代表在会议上没有积极参与讨论 在一些涉及苏联利益的问题上表明了他们的立场 将投票权与份额脱 领土被占领国家的黄金认购额消减50% 为新开采的黄金提供一项特 殊条款 卢布汇率由苏联自行掌握以及修改成员国向基金提供经济信息 的义务等 作为国际金融会议的预备会议 对于所有的修正案只是提出 和讨论 没有做出决定 其中最具争议 也是各国代表最感兴趣的问 即基金份额在成员国之间的分配 不在这次会议的讨论范围之内 怀特设计的分配份额的计算公式也没有展示给各国代表 有这些 其是份额问题 在正式国际会议上讨论决定 1 5 29 在大西洋城会议结束 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前夕 罗斯 福给与会代表发来一封贺信 信中说 布雷顿森林会议只是战后世界秩 序与和谐所需的诸多阶段之一 但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阶段 罗斯福 希望这次会议能够提供一个证据 证明不同国籍的人们已经学会了如何 布雷顿森林 美苏在国际货币会议上的分歧与妥协 1944 7 1 来自44 国家的730名代表和专家 其中包括 16个国家的财政部长 齐聚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 出席有史以 来最成功的一次国际货币金融会议 会议由美国财政部长摩根索主持

调整可能存在的分歧 以及如何作为朋友一起工作 2 第二章错失良机 苏联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149 苏联代表团团长斯捷潘诺夫被选为会议第一副主席 怀特被选为第一委 员会 基金 主席 国代表团团长凯恩斯是第二委员会 银行 主席 中国代表团团长是行政院副院长兼财政部长孔祥熙 苏联代表团还有另 5名成员 即A马列京 副财政人民委员 契楚林 兹洛宾 鲁秋尼扬和莫罗佐夫 3 顾问及其他工作人员 1 会议的目标是建立一个解决各国临时性支付困难的基金组织和一个 提供结构性国际融资的银行 并为此签署国际协议 会议第一天的新闻 稿指出 1943 5月在弗吉尼亚州温泉城召开的粮食和农业会议 1943 11 在新泽西州大西洋城召开的救济和重建会议之后 这是45 个联合国家和联系国家举办的第三次全体会议 如何保证战后国际货币 的稳定 并在此基础上恢复和重建世界贸易 实现繁荣与和平 们在 这里是为了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并调和在如此复杂的问题中始终存在 的合理分歧 2应该说 次会议的成功 分体现了联合国家之间团结 合作的国际主义精神 尽管如前所述苏联对会议的主题 稳定货币等不感兴趣 但苏 联代表团还是积极参加了每个阶段和所有问题的讨论 在私下会谈时 斯捷潘诺夫坦率地对摩根索承认 苏联面临的所有问题都无法通过国际 货币基金组织来解决 虽然货币自由兑换是可取的 但苏联的经济由国 家控制 不需要国际组织来安排稳定汇率 取消支付限制和形成多边贸 不过 苏联代表也看到了参加基金组织在两方面可能得到的好处 一是获取战后重建的经济援助 二是提高作为大国的政治声望 因此

美国人感到 如果可以做到这两点 而不必付出巨大代价和受到国际组 的制约 苏联似乎倾向于加入基金组织 1美国代表团在内部会议上讨论 所得出的结论也是苏联有意在战后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保持商业关系 2 由于存在诸多分歧 达到这些目的 就需要美国和苏联两国代表 团在谈判中付出极大的努力 正像美国代表e.埃克斯所说 苏联代表在会议上的表现 证明了 己的谈判技巧 顽强精神以及不知疲倦和不屈不挠的作风 们凭借 苏联红军在战场上不断取得的胜利作为讨价还价的本钱 坚持己见 不会做出让步 3与会者普遍感觉与苏联人的沟通比较困难 还有两个重 要原因 一是语言障碍 苏联代表的英语水平不高 译人员又不足 临时从外贸学院调派了六名学生担任口译助理4 以至于出生于俄罗斯的凯 恩斯夫人一度不得不出面做非官方翻译 5二是授权有限 代表团级别不 凡事必须请示莫斯科 他们 没有与政府通过电话或电报协商的 情况下不敢迈出一 6所以 出席会议的美联储货币专家e A.戈登魏 泽有一句研究者常引用的 名言 他感觉苏联代表一直 行刑队与英 语之间挣扎 7苏联代表既没有决定权 又面临语言障碍 在谈判中步履

 维艰 说如此 苏联代表团还是尽其所能 基本上完成了莫斯科交代 的任务 苏联在会议上参与讨论和争论最多的 还是会前提出的有关苏联 切身利益的那些问题 而且 虽然面对几十个国家 但是要真正解决问 题也只能通过与美国代表的私下会谈 下面列举的主要争议问题及其解 反映了苏联与美国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分歧和妥协的基本情况。

关于基金份额

 份额是国际基金组织的核心概念和内容 由成员国向基金 缴纳的黄金 本国货币或有价证券构成 份额对成员国意 基金认 购的资本额 可利用的基金资源和在基金内拥有的投票权 也就是说 额的大小直接决定了成员国在基金组织内的权力 责任和利益因此 一般国家都希望尽可能扩大自己的份额 但基金资本总额有限 此增彼 所以份额的分配和确定必将存在激烈竞争 这是美国在布雷顿森林 美国为分配和确定份额设定了两个标准 一个是政治标准 即战后 将对国际政治产生重要影响并承担主要责任的四个大国 四大 必须拥有最大的份额 而由罗斯福和赫尔安排的顺序是美国 英国 联和中国3 另一个是经济标准 即以国民收入 黄金储备 进出口贸易额 等经济因素作为权重形成的计算公式 而这两个标准之间是有冲突的 这种冲突在计算苏联的份额时表现的最为明显 先是苏联的黄金储备

会议上面对的 最重要 也是 最困难和最麻烦的问题 2

军事机密 1926 起就不再公布 2 次是对苏联的国民收入有不 同统计 很难确定 3最后是苏联的对外贸易额小的可怜 甚至少于中国 且常有逆差 4按照美国专家最初的计算 联在基金的份额仅有1.64 总份额80 美元的2% 这显然不符合罗斯福的政治标准 与苏 联的大国地位也很不相称 财政部主张把苏联的份额提高到10亿美元 (相应的份额是美国35 英国及其殖民地15 中国5亿) R.e 克塞尔等专家1943 5 24 报告说 大量的数据测试表明 这样 华盛顿联合国家专家会议前 6 13 美国专家拿出的数字是 苏联份额7.63亿美元(美国29.29 英国及其殖民地12.75亿) 6美国 人主动做出的努力使苏联份额 有了大幅提 但维辛斯基在惊喜之余 通过谈判 1944 5 国同意将苏联的份额提高到10亿美 元左右 以确保10%的投票权 8在此之前 怀特计划中基金总份额都是 感到 这仍然不够 与美国和英国的差距还是太大。

分配有困难

 100亿美元 到大西洋城会议结束时 根据摩根索的指示和怀特的意见 美国专家提出了交给国际会议的份额方案 在总份额80亿美元的基础 美国占27.5 25 英国及其殖民地13 12.5 苏联8 中国5 4.5 时预留10% 10 美元 以便于在各国之间 进行调整 1这个变化激怒了苏联代表 会议刚刚开幕 得知苏联的份额只有8亿美元 斯捷潘诺夫向美国 人提出了质疑 7 3 下午的对话中 美国代表感觉苏联人 常不 他们希望在8亿美元的基础上再增加三分之一 或大约提升到10 亿美元 当晚8 30 美国代表团召开会议讨论份额问题 争论十分 热烈 于苏联的份额 怀特解释说 给苏联10%份额的原则没有变 只是总份额降为80亿后 联的份额就是8亿了 会议形成三种意见 主张答应苏联的要求 国务卿艾奇逊 财政部长摩根索 对无条 件满足苏联要求 财政部副部长文森 应苏联对份额的要求 但在 其他问题上不再让步 尤其是黄金认购额和新开采的黄金问题 美联 储主席m. 8.埃克尔斯和怀特 会议通过了给苏联代表团的备忘录 管存在 令人遗憾的误 美国代表团 证将与苏联代表团一起努 增加苏联的份额 2随后立即举行了美苏两国代表团的会谈 在听过 怀特的解释后 斯捷潘诺夫强调 计算份额必须考虑纯经济因素以外的 因素 且应基于未来而不是过去的统计数据 苏联政府对份额的印象是 苏联将得到10亿美元或更多的份额 略低于英国 但是在会谈接近尾声 当斯捷潘诺夫得知英国的份额是12.5亿美元后立即声称 这种情况下 联的份额应该大约是12亿美元。

美国代表团7 5日和6 反复讨论了份额问题 最终决定同意给 苏联12亿美元的份额 以换取苏联在其他有争议问题上的让步 例如 苏联曾要求 份额中只有25%必须用黄金支付 而怀特坚持要求不低于 50% 如果苏联拒绝将份额与其他让步联系起来 美国将把对苏联的援助 限制在10亿美元以内 7 美国以备忘录的形式将这一决定正式 通知了苏联代表团 值得注意的是 从谈判策略出发 备忘录的替代方 案对苏联的份额限制是9亿美元 而不是美国代表团内部讨论时经常提 到的10亿美元 同时还具体列举了新的基金方案中11个苏联必须遵守 的条款 2第二天 苏联代表团将美国的立场报告给莫斯科 7 11 莫洛托夫亲自给斯捷潘诺夫回电指出 苏联的份额不能少于12亿美元 时还要确保 对于苏联代表团提议而遭到拒绝的相关问题 在商定的 苏联份额正式固定下来之后 能够得到审议 根据财政人民委员部和国 家银行的建议 莫洛托夫确认了在获得12亿美元份额同时苏联要继续坚 持的几项内容 要包括 争取消减遭受侵略国家的黄金认缴额 最高 25% 尽量做到基金组织40%的黄金放在份额最大的其他三个国家 7 11 下午与苏联代表团的会谈中 摩根索对苏联毫不妥协的 态度 感到非常震惊 他认为 价还价式的交易 不是美国政府 理这个问题的指导精神 这话说的有点言不由衷 笔者 斯捷潘 诺夫语气谦和 但态度坚定 摩根索再次要求苏联在两个方案中选择一 斯捷潘诺夫响应说 正在等待莫斯科的直接答复 并建议美国可

不影响国际交易的情况下苏联可以自行调整卢布平价等

以直接与莫斯科联系 I收到国务院的电报后 驻苏大使哈里曼给莫洛托夫 写了一封信 并与维辛斯基通了电话 但是 直到13日夜里11时哈里 曼发出电报时 莫斯科还是没有任何答复 2 7 14日中午美苏代表团再 次会谈 斯捷潘诺夫遗憾地通报说 没有收到莫斯科的任何消息 为等待 答复他晚上都没有睡好觉 摩根索焦急地说 整个会议都被耽误了 即将召开的关于份额问题的代表大会上 美国代表必须公开表态 美国的 最后意见是 支持给予苏联12亿美元的份额 并同意新开采的黄金不计入 国家的国家储备 但减少25%黄金缴纳额的条件不能答应 斯捷潘诺夫表 应斯捷潘诺夫的要求 7 15日下午全体会议前 美苏代表团进 行了又一次会谈 斯捷潘诺夫一上来就长篇大论讲述苏联对认缴黄金和 自主处理汇率平价问题的理由 摩根索坐立不安 最后 摩根索说 常遗憾 美国代表团不支持任何关于减少黄金认缴额的建议 在斯捷潘 诺夫进一步的追问下 怀特表示 对于苏联的建议 美国代表在大会上 7 15日下午4 第一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 会议讨论了该委员 会下属份额特别委员会主席文森提交的关于各国份额的分配方案 份额 3亿以上的国家有 美国 27.5 英国 13 苏联 12 中国 5.5 法国 4.5 印度 4 加拿大 3 大会一 致通过了这个建议方案 但中国 法国 印度等六个国家持保留意见 文森在报告时解释说 份额分配面对的情况非常复杂 困难重重 为解 决这些问题 总份额已从80亿美元增长到88亿美元 经过深入讨论,

示感谢 但关于缴纳黄金的问题 还是要等政府的答复 3 尽量不投反对票 但如果没有人提出反对 我们将不得不表示反对 4 1 56 经济漩涡 观察冷战发生的新视角 委员会投票批准了该报告 苏联代表在会上提出了一个附加方案 建议 对遭受侵略国家的黄金认缴减少25% 经过一番辩论 该建议尽管得到 12 的支持 还是被委员会否决了 苏联代表要求在备忘录中记录记下 它的保留意见 1 份额问题到此结束 按照这个结果 苏联在份额问题上实现了 12 的目标 在总份额中的比例也大大提高了 达到13.6% 2为解决苏联的问 除了总份额增加外 美国还不得不对中国和法国的份额分别消减了 5000万美元 3这样 不仅保障了苏联的经济利益 提高了苏联对基金组 织的影响力 而且充分显示了苏联在战后的大国地位 了把苏联拉入 基金组织 合理地 抬高其地位 美国把苏联的份额从最初计算 纯经济因素 1.64亿美元拔高到12亿美元 专家们为此确实花费了一 番功夫 别是要按结果来调整苏联相关的经济数据 负责份额计算的 美国专家米克塞尔后来回忆说 最终确定的苏联份额 其在世界贸易 中的重要性几乎毫无关系 而完全是为了承认苏联在政治上和潜在的经 毫无疑问 苏联在基金组织中最主要 关键的问题上取得了胜利。

 关于黄金问题

 黄金问题主要包括份额中黄金的认缴数额 员国回购本国货币需 用黄金的义务 黄金储备是否包括新开采的黄金 以及基金组织的黄 存放地问题等 沙皇俄国曾是黄金的主要生产国和供应国 但连年的

济上的重要

 战争和内战导致黄金储备大量消耗和黄金产量大规模减少 以至到20 代中期 苏联与外国账户结算的部分黄金还要从国外购买 1 30年代苏联的黄金生产再度膨胀 1929年至1936 黄金产量 增长了约5 使苏联在世界黄金产量的排名从第4位升至第2 大林非常重视黄金生产 并对19世纪末的 金热 印象深刻 据称 斯大林曾说过 美国的西部 一开始就是靠黄金而不是其他任何东西 开拓的 2所以在与美国的谈判中 黄金的地位显得十分突出 如果说莫 斯科要在份额问题上彰显苏联的大国地位和政治影响力 那么黄金问题 涉及的诸多因素都与苏联的经济利益紧密相连 怀特设计的基金份额由黄金和本国货币 或政府有价证券 构成 其中苏联最关心的是黄金缴纳额的比重 当美国把黄金比重从25%提高 50% 维辛斯基惊呼 按照份额7.63亿美元计算 苏联就要交出 338吨黄金 大致等于苏联4年所输出的黄金 3经过多次谈判 到国际 会议召开前 规定的黄金比重又降到25% 或黄金储备额的10% 以较 小的数额为准 在此基础上 苏联要求对被侵略国家的黄金认缴额再给 50%的折扣 美国则坚持只有25%的折扣 4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 前说述 苏联要求将其份额从原来分配的8亿美元增长至12亿美元 国同意了这一要求 但取消了在黄金认缴上给苏联的折扣 在大会表决 前的最后谈判中 苏联坚持一定要对被侵略国家给予黄金缴纳的优惠 折扣可不超过25% 甚至提出可在新开采黄金问题上做出让步 但摩根 索和怀特不愿再做出任何妥协 第一委员会全体会议否决了苏联的修正案

 斯捷潘诺夫根据莫斯科的指示要求在协议备忘录中记上苏联有保留 意见 1事已至此 莫斯科仍然耿耿于怀 7 18 苏联驻美国使馆在 给赫尔的信函中要求 美国财政部有必要在声明中表明 4 12日拟定 而不是4 22日发表 联合声明 本将作为专家声明的正式文 因为美国媒体报道时 了其中给予被侵略国家缴纳黄金25% 联合声明 规定 成员国从基金回购本国货币必须使用黄金 成员 国黄金 或外汇 储备超过其份额时 该年度所购外汇之一半需支付黄 成员国黄金 或外汇 储备在年终已有增长时 其增长数额之一半 需用来回购本国货币 3苏联在谈判中提出 一条款不应适用于新开采的 黄金 因为这些黄金不是国际收支顺差的结果 不会对其他国家的黄 金储备造成压力 后来又建议 用黄金回购本国货币的要求 协议生 的前五年不应适用于在战争中受到重大损失国家的新开采黄金 美国 布雷顿森林会议期间 为了早日解决12亿美元的份额问题 7 10 斯科同意苏联代表团撤回关于减免25% —50%黄金份额和新开采 黄金的修正案 但仍然坚持份额中黄金的缴纳给予苏联不超过25%折扣 的要求 14日的会谈中 摩根索通报了美国的正相反的意见 25% 扣的要求不能同意 但可以接受苏联关于新开采黄金的建议 6然而 美国提交的方案中并没有列入已经答应的问题 于是 苏联代表团就把

 折扣的内容 2 专家倾向允许给苏联两到三年的过渡期

减免黄金份额和新开采黄金的问题提上了特别委员会会议 会议经过辩 在美国反对的情况下 基本上通过了苏联的提案 表述上有些差 即关于用黄金购买外汇和用新开采的黄金回购本国货币的义务 五年内不适用于领土被占领的国家 在大会审议前 美苏两国代表团 又就这些问题进行了反复讨论和谈判 最后 美国原则上同意了苏联的 方案 尽管增加一些附加条款 I 基金协议 关于这个问题的表述比较复 早在1944 1月与美国谈判时 苏联专家就提出了基金组织的黄金 存放地的问题 当时美国的回答是 这个问题留给基金管理机构解决 无论认购的黄金放在哪里 基金组织都可以自由处置 3到了布雷顿 森林 苏联表示同意将黄金的一半放在美国 剩下的黄金40%放在其他 三大国 10%可以放在基金组织认可的任何地方 47 10日莫斯科明确 指示 代表团应提出一项修正案 了基金组织总部所在的国家 黄金 40%应存放在其他三个大国 5莫洛托夫11 来电也坚持这个意见 6 私下谈判时 苏联代表又增加了一个要求 基金组织在苏联保存的黄金 应为15%左右 无论如何不能少于苏联在份额中缴纳的黄金 7美国提交 给大会的方案基本接受了苏联的意见 但是也在最后加了一条 在紧急 情况下 理事会的执行委员会可以将基金持有的全部或任何部分黄金转 移到能够得到充分保护的任何国家 会通过了美国的提案 否决了

但基本上满足了苏联的要求

苏联要删去最后一句话的修正案 但记录了苏联代表团的保留意见 I苏联 意思是 无论规定什么条款 苏联的黄金都不会走出国境 国的理 念是基金组织的黄金终归是要统一管理的 可谓针锋相对

关于外汇管制和汇率平价

苏联实行外贸垄断和外汇管制 卢布汇率的贬值或升值从来就是 由政府操控的 布雷顿森林体系首先要求的就是稳定汇率 实现外汇 平价 也就是说各国的汇率调整应交由基金组织决定 际经济合作就 意味 各国要想实现平稳和平等的交易 必然需要放弃部分国家主权 这在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容易理解 比较容易做到 但与苏联的计划 经济体制完全是南辕北辙 这是苏联对国际货币基金不感兴趣的根源之 也是在谈判中最担心的问题 不过 美国人早就想到了这一点 尽管基金的宗旨在于 消除妨碍世界贸易发展之外汇管制 但由于 战争期间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外汇管制 很难在战争结束时一下子取 联合宣言 特意设立了 过渡办法 的条款 许会员国在过 渡时期内继续实行外汇管制 但应尽快 以渐进的方式将有碍多边清算 之管制制度撤销 如果基金成立后三年内仍采取限制措施者 应就此问 题与基金组织进行解释和商议 布雷顿森林会议通过的 基金协议 汇率平价的问题要复杂一些 还在1944 春天的华盛顿谈判时 联专家就提出 于卢布不在国际贸易中流通 布汇率只是内部记账 的问题 了旅游 对国际贸易几乎没有影响 因此苏联不应受基金组

留了 过渡时期 一章 只是规定更为详尽

织关于维持外汇平价规定的约束 对此 美国专家表示认同 I到大西洋城 再谈 美苏双方对卢布汇率的意义仍然没有不同看法 美国专家只是强 允许苏联自行调整汇率并不意味 剥夺基金组织决定汇率调整的权 然卢布汇率变化不会影响国际贸易 基金组织也就不会不批准苏 联调整汇率 2 联合声明 这个问题上的表述是 成员国加入基金组织 时双方应议定该国货币平价 黄金表示 成员国为解决国际收支严重 失衡或因国内政治或政策原因而需要改变货币平价 应征得基金组织核 基金组织应予以同意 调整幅度不得超过10% 3显然 这样的条款 基本符合但没有完整表达莫斯科的意愿 所以 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争 论的 只是如何措辞的问题。

 美国在协议草案中有关汇率调整的说法是 如果已证明进行的修改 对消除现有的不平衡是必要的 或者其对相关成员国的国际业务不会产 生影 基金组织将会同意修改 如果基金组织对证明的结果感到不 并且认为建议对基金组织的工作来说是不正确的 么基金组织应 当对提出的修改意见予以反 4莫斯科认为 这种表述没有免除苏联调 外汇平价须与基金组织商议的义务 莫洛托夫的指示要求改为 如果 外汇平价的改动不涉及成员国的国际交易 则免除与基金组织商议的义 5 14日美苏代表团私下会晤时 美方同意将措辞改为 如果外汇平 价的改动不涉及成员国的国际交易 以在未经该基金会同意的情况下 改动货币平价 双方都认为这两种说法实质相同 但都坚持自己的措 斯捷潘诺夫说 如果采用美国的措辞 还要等待莫斯科来电同意。大会召开在即 摩根索只得表示妥协 I苏联代表团颇为满意地向莫斯科汇 报说 美国 此快地接受了我们的表述 没有经过任何的讨论 以至 大多数参加货币基金组织会议的代表团都没有明白 这一措辞修改的实 关于投票权 成员国在基金组织的投票权显示了其对基金管理的影响力 苏联参 与基金组织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政治考虑 所以对这个问题格外重视 如前说述 苏联在这方面的要求是 拥有不少于10%的投票权 成为 基金理事会的当然执行董事 将投票权与份额脱 英国的主张与此相 美国对前两点没有异议 但不同意第三点 苏联的立场是 在确定 投票权时 主要应考虑一个国家所承担的国际责任 美国专家认为 投票权分配上可以给予苏联等大国足够的照顾 但就一般原则和对大多 苏联的顾虑是担心投票权分散会削弱自己在基金组织的决定权和影 响力 一点与美国不谋而合 4苏联代表团得到的指示是 们赞同通 削弱大会的职权来最大限度地扩大领导机构的职权 代表团的主要责 的同意就通过我们必须遵守的决议 莫斯科还建议代表团私下与美国 接触 应该让美国人知道 们是多么希望美国参与欧洲事务 5对于

质是什么 2 数国家来说 参与基金管理的程度必须与其向基金提供的资源成比例 3

任就是 不许出现这样的条款 根据这一条款 国际组织 不经我们 美国在会上提出的关于投票权新的计算方法 即每个国家250 此外 10万美元份额增加一票 莫斯科来电认为 这种变化有利于包括苏联 在内的份额较大的国家 应予支持 1如此安排的结果是 9.9万张总票 数中美国占28% »英国占13.4% »苏联占12% »中国占5.8% 法国占

苏联的投票权比原来的设想增加了两个百分点 自然十分满意。

 关于提供经济信息

如上所述 怀特在一开始设计平准基金方案时就提出了成员国有义 务向基金组织提供各种经济信息和数据的问题 无论是分配份额 确定 平价 缴纳黄金 还是对以后各项业务的开展而言 提出这一要求的合 性和必要性都是显而易见的 但这对苏联却是一个天大的难题 因为 它的很多经济资料从不对外公布 些还被列为国家机密 特别是前面 提到的关于黄金的资料 苏联提出的修改意见是通过协商的方式提供相关 信息 遭到美国的坚决反对 国际会议前 双方未能就此达成一致意见 7 8日审议基金组织与管理的会议上 美苏分别提交了关于信 息问题的方案 美国的方案把向基金组织提供信息作为成员国的义务 但成员国不承担提供那些会暴露个人或公司业务信息的任何义务 而且 当基金要求会员国提供信息时 应顾及各会员国提供此项材料之不同能 美国要求各成员国提供的经济信息共12 包括黄金和外汇的储备 黄金的开采量和进出口量 商品的进出口量 批发 零售和进出口 价格指数 以及汇率和外汇管理的数据等 苏联的方案比会前退让了一步同意提供黄金和外汇储备的信息 投资 外贸 汇率以及收支平衡 变化的情况 而其他信息的提供需要基金组织与成员国达成协议 I在美国 有条件地同意给予苏联12亿美元份额的后 代表团向莫斯科提议 可以 接受美国提出的信息清单 但财政人民委员部和国家银行对于提供如此 广泛的信息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表示怀疑 并建议仍然坚持原来的主张 莫洛托夫支持了后者的立场 并在7 11 电报中要求代表团坚持以前 给他们的指示 2然而 7 14日与摩根索的会谈中 苏联代表团的态 度却发生了神奇的变化 斯捷潘诺夫表示 苏联政府从来没有对外公布 如此多的国家信息 而得到这些数据预计也会遭遇很多困难 不过 了避免苏美代表团之间在信息问题上出现的这些分歧 苏联准备接受美国 目前尚未看到在此期间代表团与莫斯科上级机关有任何沟通或请示 的史料 不过 苏联代表在没有接到指示的情况下就在如此重大问题上 自作主张 是难以想象的 这一点 在会议期间其他更为细小 如用词 问题的处理上也可以看出来 无论如何 大概是美苏在布雷顿森林会 议谈判中解决最顺利的一个问题 也是苏联做出让步最明显的一项条 关于银行份额 复兴开发银行是苏联比较向往的机构 主要原因是为了取得战后重 建的长期贷款 这里最大的问题是向银行缴纳份额 资本金 的数量

 的方案 包括提供国民收入数据和国内物价指数等新增加的内容 3 最后 基金协议 在这个问题上几乎一字不差地表述了美国方案

用美国代表埃克斯的话说 关于苏联银行份额的谈判 布雷顿森林 会议上最艰难的谈判 I事实上 这也是整个会议直到最后一刻才解决的 问题 银行份额与基金份额的相同之处在于二者都与投票权相关联 份额 的大小直接影响到管理权问题 不同之处在于 金份额决定了 为稳 定货币的 贷款额度 而成员国在银行的信用贷款能力则取决于需要而 不是份额 承担较大的银行份额只是表明具有经济实力的大国要承担更 的责任和风险 因此 苏联在会前就强烈表示 赞成减少那些遭受重 大损失的国家在银行的资本认缴额 同时又不要相应地减小其投票权 美国专家则认为 银行份额的首期交付只有20% 其中10%还可以在需 要时再交付 济压力并不大 认缴额的大部分 可达80% 将以资本 实际上 在布雷顿森林会议关于复兴开发银行诸多事项的审议中 苏联并没有提出什么方案 在大多数情况下不过是在英国方案和美国方 案之间做选择而已 3苏联代表团关心的 只是银行份额问题 负责银行 项目的凯恩斯在7 17日的一封电报中说 过讨论 所有主要代表 团都认可了银行份额与基金份额同等的原则 了苏联 他们坚持 的政策是得到所有的利益而不承担任何责任和义务 4 联在基金的份 额已争取到12亿美元 但在银行只愿意认缴9亿美元 这样 银行资 本金将短缺3亿美元 凯恩斯作为银行委员会的主席 这个难题甩给

形式保留下来 以支付银行的担保 所以经济风险也不大

了美国人 1 7 19日晚 美国代表团正副团长与斯捷潘诺夫会晤 劝说他接 12亿美元的银行认购 摩根索试图用苏联在战后世界的大国地位 益增长的国际影响以及美苏友谊来打动斯捷潘诺夫 但斯捷潘诺夫坚持 认为 由于战争带来的损害 9亿美元对苏联已经是能够做到的极限 最后 苏联代表答应再给莫斯科发电报请示 220日上午 美国代表团开 专门讨论苏联的银行份额问题 文森介绍了与斯捷潘诺夫进行的艰 苦谈判的情况 尽管摩根索为此贡献了 1夸脱12年的苏格兰威士忌 联代表仍然坚持自己的立场 在对苏联人失去信心的情况下 代表们讨 21日上午9点半召开的内部会议上 美国代表团发生了意见分 摩根索主张应坚持让苏联承担12亿美元的份额 怀特也认为应该继 续努力 但苏联有可能接受的是10亿美元 其他缺额可由美国补上 多数代表主张向苏联让步 芝加哥第一国民银行行长Е布朗指出 苏联的份额认购对银行影响不大 因为私人货币市场对苏联的担保没有 信心 相反 如果强迫他们接受更高的份额 会导致苏联退出银行和基 结果将危及基金组织的建立 4紧接 10 15 文森召集包括苏 联在内的部分国家代表团团长研究这个难题 由于苏联份额的下降还可 能导致其他一些小国份额的缩减 要达到银行总资本的差额就不止3 美元了 文森介绍了情况以后首先表态 为了弥补缺额 美国愿意承担 2.5亿美元 会议开到这时有点像 拍卖 会了 波兰代表 举牌 表示 可以增加2500万美元 中国代表同意将认购增加5000万美元,古

论了各种替代方案 但一筹莫展

 巴代表也表示请示政府后份额有望增加 最后 加拿大代表承诺 说服 政府增加2500万美元 只有印度代表表示 如果苏联的份额减少 印度 政府恐怕也难以接受现有的份额 凯恩斯看 坐在那里一言不发的苏联 代表 忍不住讽刺说,「如此坚定 毫不妥协 的表现 似乎 有违大国 的荣誉和形象 斯捷潘诺夫被迫起来讲话 但除了表达谢意和解释苏联 苦难外 他仍然坚持莫斯科给予的授权只有9亿美元 1在下午召开的 各国代表团团长会议上 森宣布 苏联代表仍然没有接到莫斯科的答 但中国 波兰 加拿大 美国和一些拉丁美洲国家同意增加自己的 份额 而使银行总资本能够保持在预计的88亿美元 2 联的顽固态度 22日是会议的最后一天 闭幕大会安排在晚上9 45 4就在此前 两个多小时 情发生了戏剧性变化 晚上7 斯捷潘诺夫在与摩根 的紧急会见中告诉他 斯科已经同意12亿美元的银行份额 惊喜过 望的摩根索再三追问 斯捷潘诺夫转达了莫洛托夫特意要他转告美国人 的话 斯科之所以同意份额的规模 是因为摩根索先生要求苏联代表 团这样做 摩根索高兴地说 次会议几乎是成功的 现在是完全成 5有学者说苏联代表在当天上午就收到了莫斯科的电报 意搁置 了几个小时 6此事是纯属巧合还是故弄玄虚 由于作者没有提供准确的文 献来源 故而无法查证 但可以断定 表团不会不将21日下午会议的

引起很多会议代表的强烈不满

结果及时上报 所以 莫斯科的指示应该是得知苏联的要求已经被接受 情况下做出的 无论如何 结局都是皆大欢喜 摩根索迫不及待地将 这一消息电告了罗斯福 并认为 这是苏联愿意同美国在一项维护世界 和平与繁荣的计划中进行全心全意合作的重要证 I他又一次过度乐观 地解读了斯大林的善意 来自莫斯科的最后消息确实给布雷顿森林会议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 所有与会国代表都签署了 基金协议 银行协议 及会议最后通 过的各种文件 而一些国家的保留意见 大家都接受了凯恩斯的要求 只记录在不公开发表的第一委员会会议记录中 不作为最后文件的附 苏联代表也声明表示赞成 2布雷顿森林会议在一片欢乐的祝贺和赞 美声中结束 次会议 成功地完成了摆在面前的任务 美国代表 或许已经完成了比最后文件所体现的意义更大的事情 国代表 历史上 开创了一个新时代 法国代表 是一次 重大的历史性成 加拿大代表 实现我们的共同目标 久和平和世界 繁荣 所作的共同努力和新贡献 苏联代表 3罗斯福则在祝贺信中 指出 布雷顿森林会议通过的两个协议 持久和平与安全的结构进一步奠定了两块基石

 基金 银行两个协议的签署及会议的成功 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美 苏两国之间的妥协 这是美苏基本立场一致的结果 本章上述对会议争 议问题的详细梳理 否定了俄国学者最新研究的结论 似乎只是苏联

在布雷顿森林会议做出了 重大让步 I关于美苏相互妥协的问题 综合 审视两个协议的讨论过程和最后条款 可以分为四种情况 美国完全或 基本接受了苏联的要求 基金份额 最核心的问题 卢布平价和基 金投票权 苏联被迫接受了美国意见 黄金认缴和提供信息 美国首 先做出让步 而苏联在最后一刻接受了美国方案 银行份额 其结果 是全体成员国受益 银行增加了 3亿美元总资本 双方妥协 其他 要问题 即新开采黄金 黄金存放地 外汇管制 事实上 在所有争 问题上最后达成协议 是双方采取妥协与合作态度的结果 如果谈到 让步 恐怕还是美国大一些 2其原因 主要在于美苏两国对会议的方针 和态度不同 说到美国对苏联的让步 就涉及一个研究布雷顿森林体系 建立躲不过去的问题 怀特间谍案 早在1944年春天 即布雷顿森 林会议召开前 美国联邦调查局就收到怀特是苏联间谍的举报 并随后 展开了详细而彻底的调查 包括窃听 监视 邮检 正因为如此 怀特 未能担任本来非他莫属的国际基金组织总裁 1948 8 13 已感到 身体不适的怀特被传唤到美国国会众议院非美活动委员会 关于共产主 义间谍活动 的听证会接受调查 并为自己做了成功的辩护 听证会后 第三天 怀特死于心脏病 r麦卡锡时代 怀特再次被指控为苏联 间谍 甚至把刚卸任的美国总统杜鲁门也牵涉进来 但也因证据不足而 了了之 时隔多年 1995年美国安全和情报机构公布了大量关于苏联 间谍案件的解密文件 证耻惘 一次掀起了怀特间谍案的讨论热潮 尽管联邦调查局档案中关于苏联间谍案文件多达1.3万页 但并没有怀特

本人是间谍的可靠证据 仅仅因为在苏联情报中发现了怀特的代号 学家 律师和理查德 并不能证明他就是间谍 毕竟 包括总统罗斯福 代号卡皮坦 在内美国政府的几十名官员都出现在解密文件中 苏联得 到的情报中也确有怀特间接提供的消息和材料 但没有证据表明怀特知 道他所接触的对像是苏联情报员 场争论至今尚无定论 1 实际上 现在关于怀特案件的讨论已完全失去了法律意义 但对于 历史研究而言 然是引人关注的问题 因为这涉及对布雷顿森林会议 特别是其间美苏关系的评价 2通过对历史过程的梳理可以确定 于怀特 作为布雷顿森林会议和美国代表团的核心人物却 命于莫斯科 的说 法是站不住脚的 不过 怀特主张对苏联友好 与苏联合作的立场和主 张也是确定无疑的 尽管他是站在美国的立场上 3 使如此 人们也无法 将美国对苏联的让步归结于怀特或某个个人 在这里 不应该忘记那个 时代的政治背景 在冷战全面爆发以前 别是在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的时期 美苏

关系正处在最佳状态I 他们不仅努力加强战时合作 而且期望 战后的 期合作 而这种合作的经济基础 如罗斯福本人所说 正是布雷顿森 林会议提出的建议 如同敦巴顿橡树园会议关于建立联合国的建议是 政治合作的奠基石一样 2至于这种政策和方针的认知基础 奥乔伊的分析 认为就在于 趋同理 很多左翼的美国人和欧洲人认为 在大萧条时 资本主义开始转向 国家社会主 苏联在反法西斯战争中意识 文章发表于1944 4 2日的 纽约时报 趋同理论在美国达到了新 的高度 第二天 纽约时报 的社论指出了这样一个 美国经 济正在走向社会主义 而俄罗斯却在走向 国家资本主 在一些重要的生产实践和技术上 今天的俄罗斯甚至比美国还要资 在美国政府和官员中 赞成 同论 的也不在少数 国前驻苏大使 ( 1936— 1938年)戴维斯就曾指出 俄罗斯民族主义正在抬头 ,「 产主义在这里将会失 现在苏联的制度是 一种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 主义(a Type of Capitalistic State Socialism ) j ° 4 罗斯福也认为 莫斯科 在走向 种改良的国家社会主 而美国正在走向 真正的政治和 社会公正 5所以 正如波拉德指出的 摩根索和怀特在布雷顿森林对苏 做出重大让步的原因就是他们认为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经济体

本主义化 就在美国的报刊杂志上对此展开了热烈讨论和争论 3 态正在减弱而变得务实起来 篇题为 共产主义教条基本修正 1 72 经济漩涡 观察冷战发生的新视角 系并非是互不兼容的 I从这个角度可以更准确地理解怀特的那句名言: 金组织需要苏联 如同 不能让一艘战舰上的大炮不被绑住 否则 造成很大伤害 2怀特强调美国希望并应创造条件让苏联加入国际货币金 融体系 非按照字面的理解是要在战后控制 苏联经济 而是 认为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有可能并且已经开始坐在一条船上 那么就必须 守同样的航海规则 正因为如此 美国起草的布雷顿森林会议文件为苏 联的计划经济体制预留了充足的空间 而苏联也看到了这一点 虽然注意到战后与美国和西方进行经济合作的美好前景 但是莫斯 科更关切的不是如何实现和延续这种合作 而是如何通过这种合作扩大 苏联的政治和经济影响 并从中获取经济援助 主要是贷款和新技 些观点 1944年提供苏联最高层决策参考的两个报告中得到 了充分体现 3从上述苏联各部门官员所提交的请示报告也可以看出 们大都认为 布雷顿森林体系要解决的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 苏联的计划经济没有关系 苏联参加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 就是为了提 升政治影响力和获取贷款 苏联的谈判方针主要是如何避免政治和经济 风险 减少经济负担 从莫洛托夫同意派代表参加谈判和最后批准增加 银行份额的言辞看 苏联加入基金组织和国际银行都显得有些勉强和被 乎只是为了顾全美国的面子 表示苏联愿意进行国际经济合作 如果将苏联同时参加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与敦巴顿橡树园会议的情况 做个比较可以看出 里姆林宫对建立联合国并作为创始国的兴趣显然 大大超过前者 首先 俄国档案文献显示 无论是苏联内部参加联合国

 题讨论的层级 席敦巴顿橡树园会议的代表团规格 还是下达指示 的机构 都高于布雷顿森林会议 其次 联为了提高在联合国的发言 是要求苏联的各加盟共和国都能成为正式成员国 被拒绝后又提 出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必须作为成员国加入联合国 在布雷顿森林 代表完全没有提到这个问题 最后 于联合国问题 苏美最高领导 人多次通过往来函电讨论 苏联内部的文件也大多送斯大林本人批阅 而关于国际基金组织问题基本上就是莫洛托夫出面处理 罗斯福与斯大 之间也只有一封电报间接提到此事 1 正是由于缺乏根本的驱动力 当美苏关系开始恶化而莫斯科感到无 望取得美国贷款后 苏联政府最后没有批准已经签字的国际协议 难产的决定 苏联拒绝加入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 布雷顿森林会议的成功只是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 摩根索知道还 很长的路要走 美国国会是否能够投票通过基金和银行协议还是未知 国和苏联的态度也令他担忧 2凯恩斯在闭幕大会的发言讲得更明 我们必须在热情和信仰的鼓舞下 这里离开 下来的任务就 说服整个世界 3根据协议的规定 基金组织和国际银行银行建立的 条件是 1945 12 31日之前 批准加入这两个组织的协议签署国 份额总计分别达到总份额的65% 4因此 这两个国际经济组织能否成

分别拥有28% 31.4%投票权的美国是否能够通过立法这一关就是 最关键的因素 1 布雷顿森林协议在美国遇到的难题首先是其 秘性 协议文本所 使用的法律和金融术语让政府官员 国会议员和社会大众很难明白其中 的真正含义 况且有些条文还是起草者 意使其含糊不清 避免引 发不必要的争议 2由于不理解 公众舆论和很多国会议员都对广泛讨论这 些问题 根本没有兴趣 3民意测验显示 甚至到1945 5 29 只有23%的公众能够明白布雷顿森林与国际事务的关系 4其次是在政治 上遭遇的障碍 美国的很多国会议员 银行家和商人从一开始就结成联 反对布雷顿森林体系 保守派怀疑这是自由派的阴谋 试图在国际 领域实行 特别是保守的共和党参议员塔夫脱坚决反对布雷顿森 林体系 他指责说 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就像把资金倒进下水道一 为了克服这些困难 国务院和财政部费尽心思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 员和宣传活动 摩根索托人设计的 方案成为美国有史以来政 府机构为取得立法支持而进行的最详尽 最复杂的工程之一 他们不仅 为记者和专栏作家组织信息午餐会 还为大众准备了广播剧本 册子 和文章 甚至播放补贴短片 通过激发公众参与 造社会舆论 争取

所有可能影响国会的精英团体和个人的支持 I尤其是大力争取经济学家和 各方面专家的支持 2这些活动的效果是明显的 截止5 中旬 众议院银 行和货币委员会收到的支持信件有25000 反对信件只有42 3 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摩根索 怀特和其他政府官员在国会听证会上的发 才会对议员们产生重要影响 4罗斯福也出来站台 总统让国会面临的 选择是 世界或者是走向统一和广泛分享的繁荣 或者是分别走向必然 相互竞争的经济集团 我们作为合众国的公民有机会利用自己的影响来 5 24 众议院银行和货币委员会以23票对3票通过了布雷顿森 林立法 66 7 议院以345票对18 对美国参加基金组织和国际 银行投票表示赞成 7 7 19 议院以61票对16票通过了一项法 授权总统批准美国加入这两个组织 町月31 美国新总统杜鲁门 布雷顿森林协议在英国也受到阻力 要求是在租借停止后得到美 的贷款 否则英国议院无法通过 经过长达一年的艰苦谈判 英美金 融协议终于在1945 12 6日签署 英国得到了朝思暮想的37.5亿美

 批准了 布雷顿森林协议法

促成一个更统一和合作的世界 5在美国政府大力宣传和推动下 1945 元贷款 而美国提出的条件 除了要英国承诺在一年内取消对英镑可兑 换的限制外 就是必须批准布雷顿森林文件 42 15 英国下议院以 314票对50 12 17日上议院以90票对8 半数议员弃权 在美国和英国的带动下 拉丁美洲和英联邦国家纷纷行动起来 12 27日在华盛顿举行了协议签字仪式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 兴开发银行宣布成立 3到限定日期的最后一天 12 31 共有30 国家完成了加入基金组织和国际银行的正式手续 还有5个国家将在 次年初完成 4 35个国家在基金和国际银行的份额分别为73.24亿美 83.23% 76.00亿美元 83.52% 5布雷顿森林体系终于建立起来 然而 在所有这些作为创始成员的国家中 却没有首先参与建立这 两个国际经济组织讨论 也是美国最期盼加入这两个国际经济组织的大 苏联的决策程序与英美完全不同 里不需要立法机构辩论和批 也无需大规模的宣传活动 而只要最高决策者拍板即可 但莫斯科 做出决定同样不易 且经历了一个从冷漠 积极 犹疑再到最后拒绝 的复杂过程 苏联代表团在布雷顿森林取得的成就最初在学术界似乎反映出一种

苏联 6 过了英国参加基金组织和国际银行的议案

乐观情绪 1944 9 12 联共 机关刊物 布尔什维克 发表 了苏联教授乙6.阿特拉斯的文章 第二天的 纽约时报 对此进行了报 文章对布雷顿森林会议提出的原则表示支持 作者认为 尽管国际 货币平准基金和其他经济组织本身不能消除资本主义生产体系的基本矛 这些机构在目前可以促进欧洲经济战后重建的进程 1不过此后几个 月的时间 没有迹象表明苏联政府在关注战后国际经济机构建立的问题 1945年初 即雅尔塔会议召开前 苏联政府开始认真考虑这个问题 1 3 以斯捷潘诺夫为首的出席布雷顿森林会议的苏联代表团主 要成员向莫洛托夫提交了一份重要报告 关于苏联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需要解决的问题 报告指出 如果苏联有意参加这 两个机构 就必须对一些主要问题做出决断 即卢布的平价形式 黄金 或美元 卢布的起始平价 苏联国家银行在开展外汇业务方面的权利 苏联国内黄金买卖的价格 基金章程所允许的外汇平价汇率偏差 根据 章程规定向基金组织通报的信息等十个金融方面的技术问题 同时 必须解决组织和人事方面的问题 如确定加入的时间 参与国际金融业 务的国家机构 骨干工作人员的培训及准备相关法律文件等 为此 捷潘诺夫等人提交了为人民委员会起草的决议草案 决议草案责成由兹 韦列夫 维辛斯基 0. 科夏琴科 国家计委 A. D克鲁季科夫 贸人民委员部 和叶姆琴科 国家银行 组成委员会 三个月内就上 述问题提出建议 提交人民委员会批准 1 26 莫洛托夫在文件上 据俄罗斯学者m.А李普金提供的材料 3 5日这个委员会正式成 负责人正是国家计划委员会主席沃兹涅先斯基 不过 参加委员会

批示 询问沃兹涅先斯基同志 2 1 78 经济漩涡 观察冷战发生的新视角 的外交人民委员部成员不是维辛斯基 而是更专业一些的人员 外交 人民委员部经济司司长V. 格拉申科和副司长阿鲁秋尼扬 委员会责成 参加布雷顿森林会议的苏联代表团就参加基金组织和国际银行的问题准 备建议 这个建议于4 8 提交给委员会 1作者没有提供苏联代表团 提交的建议 笔者在俄国档案中也没有发现这个文件 不过 李普金提 了另一个文件 1945年春天格拉申科和阿鲁秋尼扬准备的关于布雷 中写道 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草案和在布雷顿森林会 议上通过的其他决定 从国际合作的角度来讲苏联是可以接受的。」 告还提出了为履行苏联加入基金组织和国际银行所承担的义务而应采取 然而 雅尔塔会议以后美苏之间不断出现的分歧和矛盾 令莫斯科 的态度转向迟疑 1945 8 10 即美国 布雷顿森林协议法 批准后10 曼大使致函维辛斯基 美国希望尽快获知苏联政府在批准布雷顿森林 协议方面 经采取或将要采取的任何行动 3 8 17日维辛斯基答复: 9 27 美国使馆再次发出照会 催问苏联对批准基金协议和银 行协议的立场 5由于几个月都没有收到任何答复 12 7日美国使馆又 发出口头声明 希望苏联政府在12 31日前签署这些协议 6最后签字

的具体措施 2 顿森林会议的报告 与几个月前的迟疑态度不同 报告在 结论和建议 对于这个问题 目前苏联相关机构正在审议中 4 第二章错失良机 苏联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179 期限日益迫近 莫斯科仍然没有动静 12 20日哈里曼不得不再次催 他在给维辛斯基的信中巧妙地换了一个说法 美国打算在1945 12 27日签署协议 特邀贵政府参加美国签署仪式 其他在布雷顿森 林会议文件上签名的国家 也将受邀参加这个仪式 这个建议是出于这 样一种考虑 即贵国政府可能愿意派一个代表团到华盛顿 就包括批准 和签署协议在内的一些问题尽快进行讨论 里曼还提醒说 如果签 署协议 苏联政府应按照规定 向美国政府和国际银行分别缴纳1% 基金份额和1%的银行认购额 24万美元 1在莫斯科外长会议期间 21 美国国务卿又直接向莫洛托夫询问 苏联批准文件是否存在 直到此时 莫斯科才感到不得不加快研究和决策的步伐 各种报告 和决议草案接踵而至 й月27 沃兹涅先斯基委员会向莫洛托夫提交 了正式报告 根据莫洛托夫的指示 报告对1 3日斯捷潘诺夫报告所 列问题 依次提出了答复 卢布平价必须以黄金表示 宣布卢布与黄金 的比价为1 0.1676735 在苏联以不超过卢布平价正负一定范围 由基 金组织规定 内的价格买卖黄金 基金组织的这一要求并不妨碍苏联在 世界市场上买卖黄金 苏联国家银行发行钞票时以黄金和硬通货支持的 问题与苏联参加这两个机构没有直接关系 苏联国家银行在进行货币交 易时继续享有专有权 向基金组织通报的苏联黄金和外汇储备应以财政 人民委员部和国家银行收支平衡表为准 可以同意基金组织自由处置以 卢布表示的苏联份额 但不能自行决定从卢布账户中提取卢布 可以遵 从基金组织章程允许的外币汇率与平价之间的偏差 可以同意基金协议 关于转移性支出的限制 但苏联转移支出的适度规模由自己决定 章程

法律问题

规定必须向基金组织提供的信息只能由国家银行经政府批准后提供 果确定苏联加入基金组织和国际银行 最好在12 31日前发表声明 加入后的业务操作应委托给苏联国家银行 国家银行应为在国际经济机 构工作的苏联员工举办特别培训 因这两个机构不在苏联落地 不存在 其官员的豁免权问题 最后 作为先决条件 报告重申了苏联代表团所 声明的有关黄金存放地 黄金缴纳额 领土被占领国家的财务负担等保 留条件 1通篇看下来 虽然设置了一些前提条件 但委员会的出发点是倾 向于苏联加入基金组织和国际银行 莫洛托夫一直没有响应 12 8 格拉申科和阿鲁秋尼扬再次 提交报告 鉴于美国国会已经通过了美国加入基金组织和国际银行的立 英国下议院也将在12 12 讨论布雷顿森林协议 并一定会通 再加上美国政府不断催促苏联速做决定 该报告以委员会的名义要 如果原则上决定了苏联加入 就应该在12 31日前发表声明 4天以后 12 12 莫洛托夫在报告上批示 送维辛斯基 同志和杰卡诺佐夫同志 应予以讨论 /此二人均非委员会成员 莫洛托 夫显然是要再听取专家以外外交人员的意见 没有看到副外交人民委员 维辛斯基和杰卡诺佐夫的任何回复 而据塔斯社20 的报道 美国副 国务卿艾奇逊在新闻发布会上通报 12 27日将在华盛顿正式签署布 雷顿森林会议通过的协议 为此 12 20 格拉申科和阿鲁秋尼扬 又一次向莫洛托夫呈交了一个简短的报告 在通报了已经签署和将要签 署协议的国家名单 20 他们 请求加快研究我国对上述协议的 如果说此前有关机构和个人的报告都没有明确表示苏联是否应该参

态度问题

加基金组织和国际银行的意见 那么12 21日参加布雷顿森林会议的 苏联代表团的工作报告则立场鲜明地提出 苏联应该加入这两个国际经 济机构 报告从经济和政治以及具体的金融业务几个方面 详细分析了 苏联加入基金组织和国际银行的有利因素 既可以获得直接的经济利益 应对国际收支逆差 取得贷款担保和直接长期贷款等 又可以获取间 接的政治好处 影响国际金融政策 显示苏联的国际合作态度 了解国 际金融信息等 报告还特别提到 按照章程的规定 苏联加入这些机构 并不存在金融风险 如黄金外流 卢布平价受到外界干预等 1 12 23 新任国家银行行长¥. 1.戈列夫与斯捷潘诺夫 格拉申 阿鲁秋尼扬 契楚林联名向莫洛托夫递交了另一份关于苏联加入国 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复兴开发银行问题的报告 并附有决议草案 报告简 述了布雷顿森林会议和协议的内容后指出 美国政府认为 目前同 意加入基金组织和国际银行的国家数量 即使不包括苏联 已经足够使 这两个机构得以成立 报告随后列举了苏联加入基金组织和国际银行应 承担的六项金融责任 以及加入后给苏联带来的四个方面的好处 结论 尽管加入这两个机构对苏联而言没有特别重要的经济意义 但如果 苏联不加入 则会导致基金组织和国际银行被人利用做出不利苏联的事 决议草案综合了 11 27日报告和12 21日报告的主要内容 后一句话是:「授权苏联驻华盛顿代办诺维科夫同志签署成立基金组织和 银行的协议 2根据苏联外交决策的程序和习惯 没有上级领导人 这里指的就是莫洛托夫 的同意 一般是不可能提交决议草案的 很可能也是在莫洛托夫的授意下 格拉申科和阿鲁秋尼扬在26 以同样的题目提交了一份经过修改的报告和决议草案 报告增加了大量

 篇幅论证苏联加入基金组织和国际银行的必要性 报告指出 美国拥有 的高比例份额足以使其操纵这两个机构 支持在经济上依赖于美国的 资本主义国家 就是苏联对建立这样的经济机构不感兴趣的原因 这些机构的成立已不可逆转 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苏联拒绝加入 就可能 被那些影响战后国际贷款的组织所孤 并引起 苏联向国际 市场出售黄金和获取贷款 方面的困难 美国同意向英国贷款正是 以加入基金组织为条件的 另一方面 苏联加入基金组织和国家银行 以更了解这些组织的内部运作情况 维护苏联及对苏友好国家的 利益 此外 考虑到这两个机构都是专门的国际组织 联合国宪章 又规定它们与联合国经济和社会理事会 E03500 苏联作为联 合国的主要成员之一 很难置身事外 报告也提到了苏联加入进去可能 面临的困难 并认为 在很多情况下都取决于我们与美国的关系 也指出,「在必要时 苏联和任何其他成员国可以随时退出基金组织和 国际银行 同时可以取回原先投入的资金 决议草案没有重要改动 是更突出了苏联政府必须发表的一个声明 联加入国际货币基 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条件 就是这两个机构在莫斯科储备的黄 不少于苏联支付给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银行的数额 1 就是说 12 27日华盛顿举行布雷顿森林协议签字仪式前 照时差莫斯科比华盛顿早7小时 苏联内部已经形成一致意见 同意加 入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银行 等对外宣布了 然而 在当天美国国务 院会议室参加签字仪式的28个国家代表中 却没有见到苏联人的身影 也没有听到莫斯科传来的任何消息 2尽管如此 华盛顿仍然沉浸在乐观的 气氛中 美国国务院和财政部的官员 倾向于相信 苏联会在周二的最

 后期限之前采取行动 1满怀期待心情的美国人万万没有想到 就在12 28 阿鲁秋尼扬替莫洛托夫起草了一封给美国大使的回函 苏联 政府认为 目前签署在布雷顿森林制订的关于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协议草案没有可能性 苏联政府必须在最近时期形 第二天 29 正是这位杰卡诺佐夫重新向莫洛托夫提交了一份 关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复兴开发银行的报告 其结论突然变得十分消 报告认为 苏联参加这些组织的缺点远远大于优点 比如在没有得 到贷款的情况下加入上述组织会被认为是苏联示弱 美国压力下 被迫采取的步骤 加入国际银行要承担金融风险等 因此 苏联目前可 以等等看这两个机构的运行情况 在必要时选择合适的时机加入 杰卡 诺佐夫还乐观地预期 如果对苏联加入这些组织感兴趣 主要盟国会进 一步发出邀请 3值得注意的是 随报告提交的决议草案 标明修改自26 日的草案 却没有什么变化 是对第4点和第10点的文字略有修改 最后一句话仍然是授权诺维科夫在华盛顿签署协议文件 4笔者认为 这样 做的动机应该是考虑到苏联最终还是要加入这些组织 只不过还要等待 更好的时机 同一天 格拉申科也提交了一份报告 与杰卡诺佐夫的结论大体一 不过语气缓和一些 更像是对自己26日的报告的修改稿 报告分 别讨论了苏联加入基金组织和国际银行的优缺点 与以前的说法差别不 但结论却很不相同 格拉申科谈到 苏联的加入将提高这些机构的

成的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条件下 对这个方案涉及的问题继续进行研究 文件在首页特别标注 草案已与杰卡诺佐夫同志协商一致 2

信誉 也是对美国倡议的 重大政治支持 但是 英国和法国的加入都 获得了美国的高额贷款 而对苏联的同样要求 美国却一直未表现出要 给苏联贷款的意愿 因此 这样的条件下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 际复兴开发银行是不适宜的 报告的结论是 只有当美国同意在有利于 苏联的条件下向苏联提供贷款时 这一问题才可以得到解决 1 正是在12 29 莫洛托夫将前一天准备好的信件交给了美国 大使馆 表明苏联目前尚不能签署文件 是把收件人由大使哈里曼改 为了代办凯南 2 如一些研究者指出的 莫洛托夫的这个表态 不意味 苏联此时已经拒绝加入基金组织和国际银行 因为截至1945年底苏联 不是唯一没有签署协议的国家 况且莫斯科也没有阻止波兰 捷克斯洛 伐克和南斯拉夫加入这两个机构 3 者通过对上述俄国档案文献的分析 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显然 苏联财政 银行 外贸机构的官员和专家普 遍赞同加入布雷顿森林体系 虽然他们认为这些机构的设置主要是为了 解决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矛盾 但是作为政治大国和联合国最主要的成 员国 苏联应该也必须对战后国际经济秩序和所有国际组织发挥影响 何况加入这两个国际组织还会给苏联带来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 问题是 加入的时机 笔者推断 很可能是在最后时刻 莫洛托夫 更可能是斯 大林4 出于对美苏关系和美国对苏贷款前景尚不明晰的考虑 认为此时

 加入并非最佳时机 于是才会出现外交部门突然修改报告的举动 根据苏联决策程序的惯例判断 这些突然转向的报告和文件必定是受命 而为 另外 从最后的报告和草案内容看 苏联也并没完全关闭进入国 际经济组织的大门 至于草案是否通过和下发 目前不得而知 但事实 吸收苏联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复兴开发银行的过程1946年初仍 在继续 正如本章在引言中讲到的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一个对战后国际经济 秩序的完整设计 发展世界贸易是其不可或缺的主要内容 也是最终目 国际货币基金协议 第二条的规定即是 进国际贸易 的扩大和平衡发展 1因此 签署基金组织和国际银行协议的进程尚未开 美国便开始 手组建国际贸易组织的工作了 国际贸易的发展可以促进社会分工和科学技术交流 从而提高劳动 生产率 推动经济增长 这是18世纪以来经济学界的共识 20世纪发 生的两次世界大战更让西方政治家和经济学家认识到 有建立自由的 国际贸易和投资市场 给予所有的国家不受歧视地进行贸易和投资的机 才能消除爆发世界大战的经济根源 避免灾难重演 为此 一个世 如上文所说 早在1943 10月的莫斯科外长会议期间 美国提交 的关于战后国际经济合作计划基础的备忘录中 就包含 非歧视基础 上达成扩大世界贸易的总协议 的建议 对此 联也是赞同的 外贸 人民委员部10 14日报告和外交人民委员部12 31日的报告认为 可以同意美国的建议 缔结国际贸易公约(消除贸易歧视和关税壁垒 取消出口关税和配额制 提供最惠国待遇等) 签署特殊商品和私人贸易

界性贸易组织的产生就成为必然

的国际协议 I布雷顿森林会议没有提出解决国际贸易组织的任务 只是人 们基于1933年伦敦世界货币与经济会议失败的教训 有意识地将货币与 易问题分开处理而已 稳定的货币金融体系是世界自由贸易的基石 早有学者指出 美国战后的最终经济目标是 相对稳定和可互换 的货币基础上 建一个可行的多边贸易体系 3 1934年至1945 美国签订了 32项双边互惠贸易协议 其中许多条款预示了后来关贸 协议中的内容 4 1943 10月英美专家讨论基金问题的华盛顿会议 期间 他们就研究了未来国际贸易的原则问题 并建议设立一个 国际 经济咨询总部 5众议院银行和货币委员会批准布雷顿森林协议以后 1945 5 29 济发展委员会6公布了一份关于国家政策 的政策 7布雷顿森林协议在国会立法以后 美国政府从9 开始通报有 关国家 将启动一项建立国际贸易组织的项目 并为此召开一次国际会 2 5日和14日国务院分别向驻有关国家使馆发出通函 要求向驻在国通报 关于扩大世界贸易及就业的建议 并确定1946 年

但如果二者同时讨论 则将一事无成 2 的评估报告 其中提议 在世界各国推行 大国际贸易和保障就业

夏天召开国际贸易会议 接到邀请的有英国 苏联 中国 捷克斯洛伐 克等15个国家 1 美国国务院11月印发了 关于扩大世界贸易及就业的建议》的宣传 呼吁联合国不迟于1946年夏天召开国际贸易和就业会议 商定各国 战后贸易政策 以防止世界分裂为各自独立的经济集团 宣传册包含由 副国务卿克莱顿组织制定的关于建立国际贸易组织的提案 其中指出 为了消除对国际贸易的限制 如国家规定的关税和进口额度 私人集团 和康采恩 卡特尔的商业垄断 国际市场混乱 生产和就业无常等 必要建立一个国际贸易组织 其成员承诺将根据组织的章程推行自己的 国际贸易政策 2克莱顿希望这个建议可以得到各联合国家的同意 并作 为会议讨论的基础 312 6 美国政府将召开国际贸易会议的相关文 件交给苏联使馆 12日美国大使致函维辛斯基 提请苏联政府注意美国 关于扩大国际贸易活动的建议 并提出为保证这次国际会议成功 将在 1946 3月或4月先召开初步会议希望苏联政府1945 12 31 前确定是否出席预备会议 发表与美国政府会谈的意向性声明 信中 还说 美国将对公开声明中附带的商品清单给予贸易优惠 按照这份清 苏联将成为美国的主要供货商 4需要注意的是 美国要求苏联答复 的日期 12 31 与布雷顿森林文件签署的最后期限完全重合 这应 该不是巧合 对此苏联的反应比较快 12 31 格拉申科和阿鲁秋尼扬向莫洛 托夫提交了关于美国扩大贸易活动建议的报告 报告特别提到了美国的

 章程草案中涉及要求苏联在国际贸易中实行非歧视待遇政策的如下内容: 责成对外贸易实行垄断的国家 1.每年需要购买一定数量的协议商品 2.把对外贸易仅当作商业行为 3.取消出口补贴等 并认为这些是苏联 对外贸易不能接受的 外贸人民委员部打算重新开始工作 就苏联感兴 趣的战后国际贸易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 并提出建议 为了摸清美国及 成员国对苏贸易的意图 努力消除章程对苏联贸易活动的不利影响 解当前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经济贸易冲突 报告认为 苏联可以同意参加 出席1946 3月或4月的预备会议 但不承诺参加国际贸易组织 告对美国政府把国际贸易问题的最初讨论与关税优惠挂 很感兴趣 认为需要研究美国可能会提出什么让步条件 最后 报告提交了外交人 委员部经济司与对外贸易人民委员部贸易合同司共同起草的对美国来 函的答复草案 其中特别提到 苏联政府欣慰的是 美国政府将就降低 苏联商品向美国出口的关税税率问题主动发表与苏联政府会谈意向的声 同时 希望美国政府在发表上述声明之前通知对苏联政府可减让关 税的货物清单 J 4946 1 3 莫洛托夫在这个文件上批注 请提 米高扬是否拿出了草案 目前不得而知 但就在1946年初对外贸 易人民委员部的机关刊物 对外贸易 发表了一篇署名匸 的文章 说以缩写字母署名发表文章的 一般是该部门的负责人 题目是 国扩大世界贸易及就业的建议 文章以客观描述的方式 详细介绍了 美国拟定的未来国际贸易体系的规则 未加褒贬 3根据联合国经济和社

供一份经米高扬同意的草案

 会理事会2 18日的一项决议 苏联对该决议投了赞成票 并经美 波等国的私下讨论和交涉 在美国建议初稿的基础 2 苏联并没有表示不出席国际贸易会议 2实际上 未等苏联做出是 否参加国际贸易会议的答复 美国又催问苏联对加入基金组织和国际银 行的态度 2 21 美国政府将一份照会交给苏联 在同意有条件 其中包 扩大世界贸易及就业建议 中提出的问题 恢复对苏贷款谈判的同 邀请苏联派 观察员 参加定于3 8日在美国佐治亚州萨瓦纳举 行的基金组织和国际银行第一次会议 并特别指出 美国打算建议基金 组织和国际银行理事会通过一项决议 允许那些参加了布雷顿森林会议 但未能在1946 应为1945 笔者 12 31日前签署 文件 的国家 在有限的时间内 以与1945 12 31日以前签字的成员国相 据俄罗斯学者考察 苏联有关部门在是否出席萨瓦纳会议的问题上 发生了分歧 外交部阿鲁秋尼扬和外贸部克鲁季科夫认为 苏联不应在 美国的压力下出席会议 而财政部长兹韦列夫则主张派遣观察员的适宜 因为苏联并不会为此承担任何责任 尽管外交部副部长杰卡诺佐夫 已受命准备拒绝美国邀请的答复草案 但最终结果还是财政部的意见占 了上风 决定派苏联采购委员会驻华盛顿办事处专员贝ёН斯特罗夫以

形成迸发表了 国际贸易组织建议宪章 (Suggested Charter for an International Trade Organization) 1 这说明 尽管十分谨慎 至少到 1946 同条件加入 3 纽约时报 后来报道了这一消息 4

察员的身份带队前往萨瓦纳 1 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理事会的首次会议如期召 国总统杜鲁门出席了开幕式 并在讲演中称布雷顿森林计划是新 经济世界的 基石 新任美国财政部长文森则把布雷顿森林体系比作 济大宪章 他们都呼吁已经签署布雷顿森林协议但尚未获得批准的 8个国家 均有观察员出席会议 坚持经济领域国际合作的立 2会议通过决议 同意延长已签署协议的国家以同等条件加入基金组 织和国际银行 美国提议的延长期为半年 捷克斯洛伐克的提案则为一 结果 后者得以通过 3毫无疑问 这显示出大会对苏联等国家加入这 两个国际经济组织的热情期待 但苏联代表团在会议上的表现却与布雷顿森林会议期间的积极态度 全不同 他们把自己封闭起来 没有参加任何社交活动 而且对苏联 是否加入基金组织和国际银行的问题缄默不语 4在答记者问时 苏联外贸 部代表e P.贝斯特罗夫回答说 联政府还没有做出任何决定 我们 4 18 在一份关于美苏贷款谈判的照会中 美国国务院再次提 醒苏联驻美使馆 望苏联政府不久能够 利用理事会提供的机会 入基金组织和国际银行 最后这段话是根据财政部长文森的要求和批准

仍在继续研究布雷顿森林协议的复杂问题 5 第二章错失良机 苏联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191 而增加的 它想表明的意思是 直到1946 12 31 苏联仍然有 资格成为这两个机构的成员 其条件与在1945 12 31日签署布雷顿 森林协议的成员国享有的条件相同 17日莫斯科答复 如果按照 苏联的要求修改贷款谈判的内容 苏联准备与美国进行谈判 但没有提 到基金组织和国际银行的问题 2不过 在苏联的内部文件中 还是提到了 这个问题 5 23 米高扬和维辛斯基等人向斯大林提交了关于同美国就贷 款和其他一些问题举行谈判的指示草案 其中提到 在促进国际贸易的 问题上 苏联政府不反对同联合国其他成员国政府合作 但这种合作的 范围应该不与苏联经济的基础相矛盾 其中包括不与国家垄断对外贸易 相矛盾 还说 如果贷款和租借清算谈判顺利 代表团可以将附件(6) 中的声明交给美国人 必要时也可以在报刊发表 3附件(8)针对美国关 于扩大世界贸易及就业的建议提出 应拒绝关于外贸垄断国家和出口补 贴的规定 但不应反对国际贸易协议的总原则 因为参加这一协议对苏 联的进出口有好处 4指示草案最后说 如果美国政府同意这些建议 并签 署了贷款和租借清算协议 代表团应该表示 苏联愿意成为国际货币基 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成员 显然 苏联的立场非常明确 苏联 加入这三个国际经济组织的前提是美国必须同意按照苏联的条件签订贷 款和租借清算协议 而美国的立场恰恰相反 苏联的上述意见尚未传递 出去 6 13 美国发来了对5 17日照会的答复 美国政府仍然坚

 4 18日照会的条件 并再次强 联加入基金组织和国际银行 有助于顺利完成拟议中的 美苏贷款和经济谈判 1 苏联把实现贷款作为加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条件 美国则 把参加基金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作为对苏贷款的前提之一 双方针锋相 持不下 在美苏政治关系已经大为恶化的背景下 1946 7 双方关于准备贷款谈判的讨论无果而终 2 此之后 管克里姆林宫 从来没有公开宣布拒绝加入国际基金 行和贸易组织 但苏联也再没 原因和结果 关于苏联战后经济决策的分析与思考 到冷战结束前 苏联始终没有 也是参加布雷顿森林会议的国家 也没有在关贸总协议上签字 对于苏联在如此优惠的条件下拒绝加入这 国际经济组织 绝进行国际经济合作 美国当局感到困惑 他们认 作为 家贸易制度的主要代 苏联的加入非常重要 不仅有 利于世界经济和贸易发展 对苏联本身 特别是作为原始成员国 也大 有益处 4于是 对于苏联拒绝加入的原因就出现了各种 猜测 没有得

有正式提出过这些问题 更没有与这些机构进行任何联系

中唯一一个没有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国家 当然 苏联 到贷款 不愿提供经济 其是黄金 信息 缺乏专业工作人员 对资 本主义金融机构不信任; 适合苏联的经济体制 等等 不一而足 I后来 的研究者对个中原因 也是众说纷纭 2从不同的角度观察 上述说法都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成立 这里要讨论的问题是 这诸多因素中 那些表面的或作为借口和谈判筹码的理由 根本的原因在哪里 更重 要的是 苏联在战后拒绝加入国际经济体系 从自身的经济发展战略上 一种合理的选择吗 或者说 斯大林战后经济决策的结果对苏联 是否有利 首先遇到的问题是苏联的经济体制与布雷顿森林文件设计的战后国 际经济体系是否兼容 即国际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和贸易组织的运行机 制和规则是否适合于具有外贸垄断 率管制 息控制等特征的计划 经济体制 出席1945 12 伦敦外长会议的苏联官员对外宣称 布雷 顿森林体系构成了对苏联经济体系的干预和破坏 克里姆林宫坚持在世 界事务中保持其行动的独立性 3有些历史学家也认同苏联官方的这种解 4 而苏联代表团在布雷顿森林会议备忘录中记录的 保留意见 似乎 证明这种担心是合理的 不过 笔者不能认同这种看法 首先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当然是两种不同的经济体制 布雷顿 森林体系也的确是为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设计的 然而,第一,

当时很多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实行部分工业国有化和强调国家对经济的 干预 I包括美国 英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 实行战时体制 都在一定程 上保留了进出口许可证制度 并增加了国营贸易和政府赞助的大宗采 购和销售安排 2更何况 以租借援助为纽带的战时美苏经济关系本身就 带有很大的计划性 无论是贸易还是生产 第二 怀特在设计方案时显 然已经意识到两种社会经济体制的差异 但他赞成和遵从罗斯福的 际主 希望苏联能通过参与国际经济合作 逐步摆脱 自给自足 经济体制 因此 第三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议 要求其成员国或缔约方完全取消外汇管制 基金协议第8条第2 关贸总协议第15条第9 对经济信息的公布也有让步条件 特别是 基金协议还设计出3 — 5年的 过渡期 条款 14 以便这些国 家能够逐步适应国际经济的新秩序 而后来的实际情况是 很多国家的 过渡期 延续了 15 — 20 3第四 捷克斯洛伐克 波兰和南斯拉夫 都作为原始成员国加入了基金组织和国际银行 尽管那时他们还没有全 实行计划经济 已经纳入苏联的控制范围 而波兰 1950 和捷 克斯洛伐克 1954 的退出 际上是出于政治原因 南斯拉夫则始 终是其成员国 4在世界贸易体系中 捷克斯洛伐克是1947年关贸总协定 的原始签署国波兰 罗马尼亚和匈牙利则分别于1967 1971年和 1973年加入关贸总协议 而这些东欧国家都在40年后期移植了苏联的经 济模式 第五 苏联最初在布雷顿森林协议上签字 以及后来几份关于

同意加入基金组织和国际银行的请示报告 都说明以苏联官方当时的观 实行国有化的中央计划经济体制并非加入国际经济体系不可逾越的 障碍 所谓 留意 不过是未来谈判的筹码 其次 涉及苏联的经济安全问题 毫无疑问 雷顿森林协议标志 美国首次对世界经济进行重组的重大尝试 战后国际经济秩序的建立 体现了美国的 霸权优势 这是实力差别形成的客观事实 正如凯 南在1948 2 在一份评估报告中指出的: 我们只有世界人口的6.3% 却拥有世界财富的50%左右 2有学者认为 在这个以美国为中心的系 统中 苏联甚至不可能成为华盛顿的初级合作伙伴 3但伊肯伯里的研 究证明 这种 霸权秩序 有开放 自由 妥协和互惠的性质 各国 参与而不是抵制战后秩序 可以更好地确保其利益的实现 相比单一 和封闭的体系而言 这种多元化和分权化的机制更有利于其他国家发挥 影响力 4在决策程序上 与联合国安理会不同 国际经济组织不存在 决权 的问题 任何人都必须服从多数票的决定 5 德斯塔德或许因此而 认为 在这种国际机构中 基本的决定反映了美国自身的关注 外国人至少影响了决策的范围和时 6 然这里是针对英国等西欧国

而言的 但同样适合于苏联及其盟国 美国是战后最大的债权国 苏联与其他多数国家 包括英国 的经济要求是一致的 都感到美元短 需要大量的重建资金 同时 苏联在基金组织和国际银行的投票 权仅次于美国和英国 苏联当时在世界贸易中的影响虽然很小 但其具 不可忽视的黄金优势 这些因素加在一起 苏联 将能够以更加有效 的方式影响这些机构的运 I更多的国家加入 无疑将稀释美国在这些 机构中的决策影响力 事实上 金组织成员国的不断增加 后来 美国的投票权已经从三分之一下降到六分之一 2相反 苏联游离于国 际经济体系之外 只能更加强美国的霸权地位 于苏联的缺席 讨论 国际贸易组织宪章的哈瓦那会议 1947 11月召开 无法就有关贸易垄 断国家 联是其典型 与多边自由贸易体系做出任何规定 从而失 去了 为不同经济体系之间的贸易合作找到技术解决方案 的机会 3 的担忧是可以理解的 这种认知未必全面 必合理 同时也不应该 记怀特设想并得到大多数国家认可的国际经济机构的创立原则 国际合作而限制国家主权中某些特定的经济要素 对于国际平准基金 再次 正如史料显示及许多学者指出的 贷款问题的确是苏联加入 国际经济体系主要的 直接的障碍 至少表面上看来如此 对这 问题也有进一步分析的必要 里有两个时间节点值得关注 一个是

此看来 然克里姆林宫对经济安全和加入国际经济机构后 寄人篱下 成功地发挥有益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1945年底 美苏关系逐步恶化导致苏联在批准布雷顿森林协议前犹豫不 一个是1946年中 美国终止与苏联的贷款谈判导致莫斯科不再考虑 加入国际经济组织 时及战后初期盟国之间的确存在不少分歧 但美 和西方对苏联主要的不满和抱怨集中反映在东欧问题上 即苏军对华 沙起义 见死不救 苏联在波兰临时政府组成问题上 意孤行 及在罗马尼亚 加利亚和匈牙利选举问题上违背雅尔塔会议约定 关门 政策 同时 伦敦外长会议也显示盟国在德国问题上的讨论陷 入僵局 在美国人看来 莫斯科的做法无疑是把东欧和巴尔干视为自己 力范 并准备与西方盟国分道扬镶 走上单边主义的道路 1对 这些问题的负面看法影响了美国的社会舆论 国会立法和白宫决策 致美国政治中的右翼势力和倾向急剧增强 尤其是在罗斯福去世以后 2 国开始调整对苏政策 经济援助 作为 响符合我们原则的 政治行动的主要实际杠杆之一 最有效的武 进一步 强经济 政策与对苏政治政策之间的协调 里曼语 图逼迫苏联回到盟国 合作的轨道 3在这种情况下 美国一再拖延并最终停止了对苏联的贷款 显然 由于政治右倾 美国在处理国际关系政策取向上犯了错误 如帕特森指出的 将贷款作为外交武 4就这一点而言 苏联的确是 把贷款问题作为验证美国是否还有诚意继续战后合作的试金石 而美国 则以加入基金组织掩盖了其拒绝贷款的难以启齿的真实目的 逼迫苏 联改变其在东欧和巴尔干的政策

不过也有问题的另一个方面 受到凯南 长电报 广泛传播和丘 吉尔的 演说的影响 在当时美国社会舆论和国会议员普遍对苏 联反感的情况下 使美国行政机构的政策不变 美苏贷款谈判取得成 怕也很难在国会通过 1再者 苏联在贷款问题上死死抱住美国政府 这条渠道不放 恐怕是咽不下英国和法国得到大量美国贷款这口气 取得贷款并非美国政府这一个通道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恰恰是为各国提 供战后重建贷款而设立的 早在1945 4 国务院经济司国际财政与 发展事务处 OFD 就建议 未来向苏联提供额外长期信贷的可行性 而言 应考虑至少部分通过布雷顿森林银行 而不是完全通过进出口银 副国务卿克莱顿对此表示赞同 2国务院照会提到批准布雷顿森林文 即可得到贷款 该指的正是这条通道 此而言 联拒绝加入布 雷顿森林体系无疑是自己切断了获取最优惠条件长期贷款的正常渠道 如此看来 苏联把贷款问题作为进入国际经济体系的主要障碍 即便是 真实的考虑 也是很不明智的 顺便说一句 当莫斯科做出这一决定 也犯了与美国同样的错误 把经济决策与美苏之间的政治和外交 分歧捆绑起来 最后 在笔者看来 联拒绝加入布雷顿森林体系最根本 最深层 的原因在于没有意识到战后出现的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历史发展趋势 所有这些国际经济组织只是为资本主义利伯维尔场经济而设置的 苏联 的计划经济体制是最先进 完善的 没有发生经济危机的可能 而且 将来必定会替代资本主义经济体制 所以加入美国设计的以美元为主导

的经济组织 全没有必要性 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国际经济合作是人类社会和平与发展的保证 以加大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而著称 而战争中几乎所有国家都对自由 经济企业施加了严格限制 特别是对价格 工资和税收的控制 I苏联著名 经济学家瓦尔加在其1946年出版的专著中敏锐地指出 在国际经济组织 中体现出来的国家对经济进行调节的功能 是战后 资本主义经济中主 要的和新的契机 2 一方面 对于苏联的经济体制 在很多美国人 括罗斯福 看来 正如前文已经指出的 在走向 一种改良的国家社 主义 因此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设计者认为 正在变化 的资本主义 和社会主义两种经济体系并非是互不兼容的 联经济制度的不同 性质并未被视为一体化的障碍 3摩根索则在1945 2 指出 布雷顿 然而 对于两种不同经济机制趋同发展的前景 莫斯科的决策者缺 乏清醒认识 除少数经济学家和业务官员外 苏联党内普遍存在一种理 论上的误区 为苏联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然优越于资本主义的市场 经济 而且资本主义的周期性经济危机和总危机必然要到来 5他们没有 看到 经过一百年的发展 现在的资本主义已经不是 产党宣言 克思 恩格斯 提出要消灭的那个资本主义 经过几十年的实践 现在 的社会主义也不是 哥达纲领批判 马克思 国家与革命 列宁

 在战争期间和战后形成了一种趋势 美国在战前推行的罗斯福 森林体系为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合作提供了基础

描述的那个社会主义 他们看到的只是苏联经济体制的优势 因为自 诞生以来世界一直处于紧张和战争的状态1 而没有认识到 从根本上 种具有高度中央集权 排斥市场经济的特质的体制是一种战时经 济体制 它在特定的时期相比一般资本主义具有巨大的优势 30年代 西方大萧条时期和战争时期 但在长期的和平环境中却是一种成本高 效益差而缺乏动力机制的经济模式 在这种理论认知的基础上 苏联战后经济发展战略进一步强化了计 划经济体制 1946 3 18 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了关于1946 1950年恢复和发展苏联经济五年计划的法令 3 27 联共 央又做出配合五年计划开展宣传鼓动工作的决议 23 20日国家计划委 员会主席沃兹涅先斯基被任命为苏联部长会议委员会副主席 3熟悉苏联情 况的凯南指出 此前这类计划只在党的会议上宣布 这次由刚刚选出的 最高苏维埃批准是 创了先例 而五年计划的宣传活动与声势浩大的 选举紧密相连 目的是 突出苏联的工业成就 以说明 只有社会主 义计划经济才能发展 会有经济安 4不久后发生的一件事更值得 注意 次五年计划没有列入对外贸易工作 对外贸易部认为 只有根 据贸易合同才能 实地规划收益和支付 而计划定额将 导致无法利 用国外市场的行情 部长会议外汇委员会对此表示反对 并于9 6 将情况报告给斯大林 第二天 部长会议做出决议 责成对外贸易部同

 财政部和国家银行一样 必须在计划开始前提交年度和季度计划草案 I如 此加强广泛而严格的计划经济体制 拒绝进入体现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趋 势的国际经济组织就是必然的选择了 苏联最终未能作为创始成员国加入国际经济体系 不能不说是一种 历史的遗憾 无论从当时还是从长远的结果看 都是苏联经济发展战 略中的一次错误决策 从经济上讲 这一决策最直接的后果是断绝了苏联取得期待已久的 美国长期贷款的可能性 从而导致美苏贸易额断崖式下降 而苏联一直 企望从美国进口中获取亟需的先进技术和设备 鉴于1947 4 即马 歇尔计划启动前不久 斯大林还没有放弃对得到美国贷款的希望2 这种 结果对苏联战后重建和经济恢复产生的负面影响是可以想见的 1946 美国对苏出口额3.58亿美元进口额1.00亿美元7947年分别降为1.49 亿和0.77亿美元 3 加上不久后美国实行对苏禁运政策 根据苏联自己 的统计 美苏进出口贸易总额从1946年的2.13亿卢布直线下跌到1950 更重要的是 这一决策使苏联错过了历史上对原有计划经济体制进 行改革的最佳机遇 二战结束时 苏联具备了逐步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 的一切有利条件 在国内 由于开放和自由 相对于战前 心思变 当时苏联社会心理出现了一种矛盾而有趣的现象 人们对现存经济制度

年的720万卢布和1953 40万卢布

尤其是生活条件极度不满 斯大林和共产党的政治威望却空前高涨 1 这恰是改革的社会基础 在国外 联与西方特别是美国的关系处于历 上的最好时期 国际安全组织 联合国 和国际经济组织都在构建中 而加入国际货币和金融组织正是迈向市场经济的第一步 也是融入战后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开端 这恰是改革的国际条件 2相反 苏联未能加入这 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 反而在1947年拒绝马歇尔计划 主动与世界经 济体系切割 进一步强化计划经济体制 为以后苏联的经济体制变革 鲁晓夫时期和戈尔巴乔夫时期 造了难以逾越的障碍 从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上讲 这一决策加速了正在形成的冷战格 特别是在美国造成了对苏联而言的 者痛 仇者快 的结果 国属多元政治 在白宫和国会都存在 明显的左翼 亲苏派 和右翼 苏派 管罗斯福去世后美国政治开始右倾 但主张战后继续与苏联合 作的力量仍不可小觑 1945 11月美苏友好集会上 副国务卿艾奇 逊发表讲话 申战后和平与合作的必要性 强调美苏可以通过商业往 来互相帮助 商务部长H.A.华莱士也指出 那些企图对我们的盟友产 生怀疑 国家之间制造敌意的人是美国的敌人 战时白宫下属的苏联 委员会主席拉蒙特则认为 与苏联合作 促进和平与相互贸易 美国唯一明智的选 3很多学者 别是经济学家 更是对此充满热情 和希望 4就在莫洛托夫12 29日递交照会前 美国国务院与驻苏使馆之 就对苏经济政策发生了激烈争论 艾奇逊要求给予苏联经济帮助以促 其加入国际贸易体系 而哈里曼则坚决反对 除非苏联 停止对东欧的

经济剥削 。1946年初 美国经济顾问会议讨论对苏经济政策 论是美 国应坚持完全互惠 并应保证苏联的利益 26 华莱士还致函米高扬 派代表赴莫斯科会谈 表示美国商务部将 通过一切可能的途径推动 苏联最终未能批准布雷顿森林协议 疑是对美国亲苏力量的无情 打击 而受到鼓舞的却是反苏的右翼势力 与罗斯福 摩根索 怀特等 人的主张相反 美国的右翼势力恰恰期盼苏联拒绝加入 如美国驻苏大 使w.6.史密斯所说 他们担心苏联进入国际经济体系会给美国带来麻 坏和削弱这些机构 4在谈到吸收苏联进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 问题时 凯南在回忆录里以嘲笑的口吻说 对战后与苏联合作的希望 有哪个部门比财政部 彻底 更天真 更执拗 或者可以说是更残 因此 当莫斯科做出拒绝加入基金组织的决定时 财政部 梦想 破灭了 迸发出一声 困惑而痛苦的呼喊 5最能体现美国右翼人士对 联这一决策反应的就是著名的凯南 长电报 其在政界引发的反苏 波澜 凯南认为 苏联在国际经济领域政策目标是追求在其控制地区的 绝对主导地位 除非得到长期信用贷款 苏联官方 对国际经济 作的基本原则会采取漠视的态度 苏联行为的根源就在于传统的 起点的电报在白宫和国会山引起强烈反响和赞誉 一时间似乎成了

 两国广泛的经济合作 ? 深蒂固的 不安全感 其特征就是 扩张 6这封后来成为 遏制理论

美国决策者的圣 I 以看出 苏联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加速了冷战到来 进程。

 关于这一点 著名冷战史学者加迪斯有一个广为同行引用的判断 苏联拒绝加入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或放松其控制地区的贸易壁垒 是冷 战的结果 而不是冷战爆发的原因 2当然 战后初期美苏之间的分歧 矛盾是导致苏联做出上述决定的重要原因 但如果认为当时冷战已成 定局未免言过其实 应该说直到1947年夏秋 美国发表杜鲁门宣言和马 歇尔计划而苏联建立起共产党情报局 冷战格局才在欧洲最终形成 3 际上 无论对苏联还是美国来说 全决策和经济决策都是一个互动过 是互为因果的 因此 联决定迈出与国际经济体系切割的第一步 既是此前美 苏政治分歧的结果 也是此后冷战形成的原因 从战后国际秩序建立的 历史过程可以看出 只有联合的安全机制 有联合的经济机制 这是 冷战在战后两年时间迅速形成的根本原因和条件 4因此 美苏冷战起源 的根基不在安全问题 而在经济问题 意识形态当然重要 战略性互疑 也是美苏分歧产生的源头 不过它所导致的安全冲突在很大程度上是虚 幻的 说到底 战后世界分裂的基础在于未能建立起一体化的国际经济 组织和世界经济秩序 联拒绝加入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美苏关系的 进一步恶化 马歇尔计划 战略物资禁运 巴黎统筹委员会 踵而来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 布雷顿森林体系本来是为推动战后国际经

 济合作设计的 结果却成为苏联拒绝加入世界经济体系和经济冷战爆发 的前奏 如果拉长历史的镜头 对苏联战后经济战略和发展战略中这一 决策的后果就看得更加清楚了 大林去世不久 特别是苏共二十大以 被迫移植苏联经济体制的一些东欧国家纷纷开始了改革的历史进 1天长日久 苏联经济模式的弊端显而易见2 而进入世界经济体系 入国际经济组织的好处则历历在目3 波兰 匈牙利 罗马尼亚等国家冲破 苏联的阻力 纷纷要求并先后加入了关贸总协议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有些还享受了最惠国待遇 高潮出现在70 — 80年代 4最后 苏联自己也 提出了同样的要求 戈尔巴乔夫执政以后提出 新思维 联也启动了迟到的经济体制 改革计划 并要求加入国际经济组织 因冷战宿怨而遇到重重阻力 1985 12 苏联在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会议上宣布 望加入关贸总 协议 1990 3月则正式申请观察员地位 但在5月理事会审议时受阻 国和日本不同意 51991 7 苏联申请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0月5日,仅得到一个特殊的 准成员国 资格 I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 11月初在莫斯科设立了一个办公室 212 9 国正式宣布给予苏联 最惠国待遇 3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犹疑和抵制 苏联终于开始进入世界经 体系了 然而不幸的是 十几天后苏联作为一个国家就解体了。

面对冷酷而尴尬的现实 顾历史 不能不说苏联在战后错失了 进入世界经济体系的历史良机 同时还要看到 从现实经济要求的角度 恰是因为拒绝加入国际经济组织 联自己切断了获得重建贷款 最重要的渠道。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