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走进深度人生 Deepoo net, deep life.

朝鲜战争:史料与观点

战争起因
2023.7.23,朝鲜战争停战70周年,联合国官网上刊发文章认为:1950年6月25日,韩国受到朝鲜军队的进攻,朝鲜战争爆发。安理会同日举行会议,要求停火并吁请北朝鲜军队撤回到三八线。
27日,安理会通过决议,建议会员国向大韩民国提供援助。
77日,安理会通过第84号决议(苏联以中国代表权为由缺席),授权美国指挥联合司令部帮助大韩民国击退北朝鲜军队,并授权联合司令部使用联合国旗帜。

战争开始
当联合国军向中国边境推进时,麦克阿瑟认为:”不能期望联合国军在鸭绿江边停止不前。”
1950年9月,彭德怀率38军、39军、40军、42军20多万人如苏联人之愿马上就要跨入朝鲜了,毛泽东的一封急电把他从鸭绿江边召回。原因在于美国一架轰炸机误炸了苏联一个机场。美国人表示要送肇事飞行员到军事法庭受审,并保证赔偿一切损失。而斯大林认为:不到万不得已,决不能同美国打。于是给毛泽东发去“苏联空军还没有准备好,不能出动”的电报。对于苏联空军不能出动,斯大林解释为:“如果和美国全面冲突起来,仗打大了,也会影响中国的和平建设……”周恩来说:“如果苏联空军不出动,中国暂缓出兵。”斯大林建议:“那么,就让金日成在中国东北建立个流亡政府吧。”
毛泽东最后决定还是出兵。彭德怀表示:“如果我打败了,顶多是解放战争晚了几年。中国有的是山,咱们再上山而已。”

五次战役
中国军队在朝鲜主要打了五次战役。
中国军队的突然袭击,奠定了第一、二次战役的胜利。突然性的成功在于美军对中国意图判断的严重失误:朝鲜战争爆发前,美国人为争取中国大陆而准备放弃台湾,没有一兵一卒在岛上,朝鲜战争一爆发,美国人第一个反应不是针对朝鲜,而是台湾,马上派第七舰队封锁了台湾海峡;其次,中国出兵的突然性,彭德怀说,我从未打过这样的仗,既不明敌情,又不明友情,根本不知道联合国军进到什么地方。
1951年10月19日黄昏,志愿军数十万人先后渡过鸭绿江。这时,平壤已被占领,朝鲜人民军已被打散,金日成去向不明。彭德怀超过了先头部队,只带着几个警卫员在朝鲜的山野中寻找,后在一座叫北镇的金矿里见到金日成。
志愿军入朝一个星期后,美韩军队并不知道,但韩国先头部队在遭遇战中已被打散。直到1950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定为抗美援朝纪念日),在离中朝边境不远的云山,中国军队第一次与美国军队直接开战。这时,美国方面还不能确定中国军队是否正式参战,美国远东军情报官威洛克认定在朝鲜没有正规有组织的军队。而中国的广播电台则公开承认中国志愿军在朝鲜,是为了保护水力发电地区。
第二次战役。彭德怀把近40万大军隐蔽在靠近中国边界的大山中,将对方诱入包围圈。麦克阿瑟下达全线进攻令后,中国军队突然收紧巨大的包围圈,右翼大韩民国第二军团被歼灭;宋时轮率领的27军、26军、20军把美海军陆战1师包围在寒冷的盖马高原上,接近早晨6时,中国军队撤出战斗。
此后,美国军队退到三八线一带,通过各种途径表示愿意恢复战前状态。毛泽东对秘密访华的金日成说:“打第一次战役、第二次战役胜利了,但还不够,还要接着打。你敢越过三八线北进,那我为什么不能越过三八线南进?”
1950年的最后一天,中国6个军的数十万士兵冲向三八线,第三次战役由此开始。美陆军副参谋长李奇微刚来到战场,联合国军全面溃散。1951年1月3日,李承晚宣布“迁都”,汉城至少有一半市民(约50万)决定再次逃亡。李奇微站在汉江桥头看到:“几十万的难民背着包袱、扶老携幼,争先恐后地向汉江拥去。难民们纷纷从冰上渡江。紧抱着婴儿的母亲,背着老人、病人、残疾人的男人,扛着大包袱和推着小型两轮车的人们……”
北京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庆祝游行。1951年1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祝汉城光复》的社论号召:向大田前进!向大丘前进!向釜山前进!把不肯撤出的美国侵略军赶下海去!当国内报纸到达彭德怀手中时,他认为:“有些人只知道我们打了胜仗,不知道我们取胜的代价和困难。速胜论的观点是有害的。我们的报纸怎么能这么宣传?”中国军队的前锋到达了三七线,彭德怀下达命令:全军立即停止追击。彭德怀回国后回忆第三次战役时说:我打了一辈子仗,从来没有害怕过,可当志愿军打过三八线,一直打到三七线时,我环顾左右,确实非常害怕。美军几乎是不战而退,志愿军官兵都知道,三八线并不是他们打过去的,几乎可以说是走过去的。凡战场上出现这种大规模的撤退,精明的军事家必然会十分警惕。眼看着几十万中朝军队处于敌人攻势的情况下,我几天几夜睡不好,总想摆脱这个困境。本来后方的物资供应就很难维持,这时敌人又派飞机对我军运输线猛烈轰炸。战士们吃不饱穿不暖,空中有飞机炸,地面对着美军的坦克大炮,左右沿海是美军的舰队,不下船就可以把炮弹打过来。志愿军随时有遭厄运的可能,我不能把几十万军队的生命当儿戏,所以必须坚决地停下来!
彭德怀下令停止进攻,美军却开始了快速反攻。三七线上,联合国军以逸待劳,修筑了十分坚固的工事,几十万中国军队如果继续南进的话,将落入李奇微的圈套。“志愿军的冬天,一个空前流血牺牲的阶段开始了。”
第四次战役。彭德怀利用对方东线的一个小疏忽,发动横城反击战,使联合国军的进攻失利,全线动摇(志愿军一个师创1次战斗击毙对方最多纪录,3350人)。在砥平里,志愿军先后投入8个团,伤亡很大(40军的3个团伤亡1830人,359团3营的官兵几乎全部伤亡)。在志在愿军基层军官的坚决要求下,彭德怀同意了停止进攻。彭德怀回国汇报情况说:“国内只知道取得三次战役胜利的一面,并不知道严重困难的一面。第一批入朝的9个军,经过3个月的作战,已经伤亡四万五千多人,另外,生病、冻伤、冻死约四万人……几十万志愿军既得不到充足的粮食供应,更吃不到新鲜蔬菜,第一线部队只能靠一把炒面一把雪坚持作战。战士营养不良,面黄肌瘦……”彭德怀回到第四次战役的战场得到的消息是:中国军队节节后退的局面已经无法控制。李奇微突破了汉江。彭德怀于是向中央提出放弃汉城。中国军队退至三八线以北。双方又回到了战争起始状态。
彭德怀开始策划自朝鲜战争爆发以来规模最大的战役。他致电毛泽东:“此次战役是极为重要的,是一场大恶战。即使付出五六万人的代价,也要消灭敌人几个师……“周恩来认为:“我们前几次战役的情况证明,一次包围美军几个师、1个整师、甚至1个团,都难以达到歼灭的目的,而这次战役的第一阶段就预定歼灭敌人5个师,其中有美军的3个师,恐怕客观上难以做到……”但毛泽东批准了彭德怀的作战方案。这时李奇微取代麦克阿瑟成为联合国军总司令,范弗里特接替其原来职务。
1951年5月29日晚,朝鲜中部大雨如注。彭德怀发现:60军180师被包围在汉江南岸。连日大雨使汉江江水猛涨,180师1万多中国官兵只能拉着仅有的3根铁丝北渡突围。180师周围是5倍美军的包围。40年后解密的志愿军司令部的资料显示:除师长、参谋长及担任掩护大行李的一个建制营等部分人员突围外,余因饥饿与疲劳走不动,吃野菜中毒或作战死亡、失散等约七千余人。中国军队继续北撤,战线距离三八线越来越远。彭德怀认为,无论从军事上还是政治上,无论从道理上还是心理上,不能再退了。他决定派63军在朝鲜中部高山险阻之地守住最后的防线。阻击战打了整整10天结束,美军的进攻被挡住。

各方意旨
1951515号,时任美国参联会主席的布莱德利将军在国会听证会上反驳麦克阿瑟将军要求全面扩大战争时说:
Red China is not the powerful nation seeking to dominate the world. Frankly, in the opinion of the Joint Chiefs of Staff, this strategy would involve us in the wrong war, at the wrong place, at the wrong time, and with the wrong enemy.
大意即:中国并不是一个谋求世界霸权的国家,我们不应该扩大战争规模,如果那样,我们就是在一个错误的地点、错误的时间和一个错误的敌人进行了一场错误的战争。

寻求停战
1951113日,志愿军在连续发动三大战役取得节节胜利后,联合国军就最早提出停战建议。但当时的毛泽东拒绝了停战协议,指示彭德怀乘胜追击,统一朝鲜半岛。沈志华认为,拒绝和谈的原因在于:第一,中方认为这个议案是美国人的阴谋,试图利用和谈喘一口气。(美国当时迫于压力提出了和谈,希望就此通过联合国把战争扩大的责任推到中国身上)二,对敌我力量的判断。当时,志愿军与美军的伤亡比例是0.6:1
沈志华认为,此后签订停战协议时,伤亡比已经反转为2.6:1,而美国国内反对这场战争的呼声也逐渐高涨。
斯大林突然去世(1953年3月5日),苏联后任领导人继续支持这场战争的意愿不强。
第5次战役后,杜鲁门认为其战略重心不应长期陷在朝鲜战场,急于停战。杜鲁门向远东最高司令官李奇微发出命令并转给在朝鲜的军方:“我得知贵方可能希望举行一次会议,以讨论以后停止朝鲜的敌对行为……我提议此会议可在元山港一只丹麦伤兵船上举行。”7月1日,彭德怀和金日成复电:“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将军:我们同意为举行关于停止军事行动和建立和平的谈判而与你的代表会晤。会晤地点,我们建议在三八线上的开城地区……”
谈判整整进行了两年,其间没有发生大规模战役,却有无数次阵地对攻战。

停战协议
1953727号(当地时间),上午10:00 ,签字仪式开始,美国的中将哈里逊将军、朝鲜的南日大将在板门店签字,整个过程只用了十分钟,双方没有握手、没有说话。
而金日成、彭德怀和克拉克(曾有传言,时任联合国军司令官美国的克拉克将军在签字时说“这是美国第一次在一场没有胜利的停战协议上签字。”)等人没有出席签字仪式,他们的签字是在各自的指挥部补签的。
当时南韩领导人李承晚反对,所以韩国并未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不过韩国在事后还是执行了协议的条款。

各方损益
朝鲜战争爆发之初,时任日本首相吉田茂认为:这场战争对日本来说是“天佑神助”。二战之后,日本变成一片焦土。联合国军在朝鲜参战一个月后,即在横滨设置军事物资采购机构,开始从日本大量采购前线所需要的被服、军用毛毯、作战沙袋以及各种钢材等军需物资。从1950年到1952年底,美国的军需物资采购额度达10亿美元。1952年,战争进入后期,美国占领军司令部甚至允许日本企业生产兵器和弹药,再加上修理车辆、飞机等业务,那些曾在二战中生产战斗机、坦克等的日本重工企业得以东山再起。战争结束后,日本企业仍保持了一定战争红利。到1955年,美军在日本采购军需物资总额度至少有36亿美元。日本的经济在朝鲜战争期间就已经恢复到二战以前的水平,并为之后半个世纪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