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走进深度人生 Deepoo net, deep life.

《山海经》

卷一南山经
卷二西山经
卷三北山经
卷四东山经
卷五中山经
卷六海外南经
卷七海外西经
卷八海外北经
卷九海外东经
卷十海内南经
卷十一海内西经
卷十二海内北经
卷十三海内东经
卷十四大荒东经
卷十五大荒南经
卷十六大荒西经
卷十七大荒北经
卷十八海内经

卷一 南山经

    南山经之首曰䧿[鹊]山。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矿)、玉(矿)。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华,其名曰祝馀,食之不饥。有木焉,其状如榖(构树)而黑(纹)理,其华四照。其名曰迷榖,佩之不迷。有兽焉,其状如禺(传说中的一种野兽,像猕猴而大一些,红眼睛,长尾巴)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传说是一种长着人脸的野兽,能知道往事,不能知道未来),食之善走。丽麂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育沛,佩之无瘕疾(腹内结块,即蛊胀病)

  又东三百里,曰堂庭之山。多棪木(果实像苹果,表面红了即可吃),多白猿,多水玉(水晶石),多黄金(金砂)

  又东三百八十里,曰猨翼之山,其中多怪兽,水多怪鱼。多白玉,多蝮虫(传说中的动物,也叫反鼻虫,颜色如同红、白相间的绶带纹理,鼻子上长有针刺,大的一百多斤重),多怪蛇,多怪木,不可以上。

  又东三百七十里,曰杻阳之山,其阳(南面)多赤金,其阴(北面)多白金(白银)。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首,其纹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谣(不用乐器伴奏的歌唱),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孙。怪水出焉,而东流注于宪翼之水。其中多玄龟,其状如龟而鸟首虺尾,其名曰旋龟,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聋,可以为(治疗)(同胝,老茧)

  又东三百里,[曰]柢山,多水,无草木。有鱼焉,其状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魼(“胠”的同声假借字,腋下胁上部分)下,其音如留牛(或为犁牛,纹理像老虎),其名曰鯥,冬死(冬眠)而夏生,食之无肿(皮肤层化脓性炎症)疾。

  又东四百里,曰亶爰之山,多水,无草木,不可以上。
    有兽焉,其状如狸而有髦(下垂至眉的长发),其名曰类,自为牝牡(雌雄同体),食者不妒。

  又东三百里,曰基山,其阳多玉,其阴多怪木。
  有兽焉,其状如羊,九尾四耳,其目在背,其名曰猼訑,佩之不畏。
  有鸟焉,其状如鸡而三首六目、六足三翼,其名曰[尚鸟] [付鸟],食之无卧。

  又东三百里,曰青丘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青雘(涂料)
  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有鸟焉,其状如鸠(斑鸠),其音如呵(呵斥),名曰灌灌,佩之不惑。英水出焉,南流注于即翼之泽。其中多赤鱬(娃娃鱼),其状如鱼而人面,其音如鸳鸯,食之不疥。

  又东三百五十里,曰箕尾之山,其尾踆(蹲坐)于东海,多沙石。汸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淯,其中多白玉。

  凡䧿山之首,自招摇之山,以至箕尾之山,凡十山,二千九百五十里。其神状皆鸟身而龙首。其祠(祭祀)之礼:毛(祭祀所用的毛物)用一璋玉瘗(埋葬),糈(祭神用的精米)用稌米(或指糯米),一璧,稻米、白菅(茅草的一种,叶片线形,细长,根坚韧,可做刷帚)为席。

  南次二(经)山之首,曰柜山,西临流黄,北望诸毗,东望长右。英水出焉,西南流注于赤水,其中多白玉,多丹粟。
  有兽焉,其状如豚,有距(雄鸡、野鸡等跖后面突出像脚趾的部分。这里指鸡的足爪),其音如狗吠,其名曰狸力,现则其县多土功。
  有鸟焉,其状如鸱(鹞鹰)而人手,其音如痺,其名曰鴸(传说是尧的儿子丹朱所化。尧把天下让给舜,而丹朱和三苗国人联合起兵反对,尧派兵打败了他们,丹朱自投南海而化作此鸟),其名自号也,现则其县(人聚居地)多放士。

  东南四百五十里,曰长右之山,无草木,多水。有兽焉,其状如禺而四耳,其名长右,其音如吟,现则郡县大水。

  又东三百四十里,曰尧光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金(金属矿物)。有兽焉,其状如人而彘鬣,穴居而冬蛰,其名曰猾褢,其音如斫木,现则县有大徭。

  又东三百五十里,曰羽山(传说祝融曾奉黄帝之命,将大禹的父亲鲧杀死在羽山,一说是鲧被舜杀死在羽山),其下多水,其上多雨,无草木,多蝮虺。

  又东三百七十里,曰瞿父之山,无草木,多金玉。

  又东四百里,曰句汸之山,无草木,多金玉。

  又东五百里,曰浮玉之山,北望具区(太湖),东望诸毗。
  有兽焉,其状如虎而牛尾,其音如吠犬,其名曰彘,是食人。苕水出于其阴,北流至于具区,其中多鮆鱼(又叫鲚鱼、鮤鱼)

  又东五百里,曰成山,四方而三坛,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雘。𨴯水出焉,而南流注于虖勺,其中多黄金。

  又东五百里,曰会稽之山,四方,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砆石(一种似玉的美石)。勺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湨。

  又东五百里,曰夷山,无草木,多沙石,湨水出焉,而南流注于列涂。

  又东五百里,曰仆勾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草木,无鸟兽,无水。

  又东五百里,曰咸阴之山,无草木,无水。

  又东四百里,曰洵山。其阳多金,其阴多玉。有兽焉,其状如羊而无口,不可杀也,其名曰䍺。洵水出焉,而南流注于阏之泽,其中多茈蠃。

  又东四百里,曰虖勺之山。其上多梓枏,其下多荆杞。滂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海。

  又东五百里,曰区吴之山,无草木,多沙石。鹿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滂水。

  又东五百里,曰鹿吴之山,上无草木,多金石。泽更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滂水。水有兽焉,名曰蛊雕,其状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婴儿之音,是食人。

  又东五百里,曰漆吴之山,无草木,多博石,无玉。处于东海,望丘山,其光载出载入,是惟日次。

  凡南次二山之首,自柜山至于漆吴之山,凡十七山,七千二百里。其神状皆龙身而鸟首。其祠:毛用一壁瘗,糈用稌。

  南次三山之首,曰天虞之山。其下多水,不可以上。

  东五百里,曰祷过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犀兕,多象。有鸟焉,其状如鵁,而白首、三足、人面,其名曰瞿如,其鸣自号也。泿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海。其中有虎蛟,其状鱼身而蛇尾,其音如鸳鸯,食者不肿,可以已痔。

  又东五百里,曰丹穴之山,其上多金玉。丹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渤海。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皇,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

  又东五百里,曰发爽之山,无草木,多水,多白猿。汎水出焉,而南流注于勃海。

  又东四百里,至于旄山之尾,其南有谷,曰育遗,多怪鸟,凯风自是出。

  又东四百里,至于非山之首,其上多金玉,无水,其下多蝮虫。

  又东五百里,曰阳夹之山,无草木,多水。

  又东五百里,曰灌湘之山,上多木,无草。多怪鸟,无兽。

  又东五百里,曰鸡山,其上多金,其下多丹雘。黑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海。其中有鱄鱼,其状如鲋而彘毛,其音如豚,见则天下大旱。

  又东四百里,曰令丘之山,无草木,多火。其南有谷焉,曰中谷,条风自是出。有鸟焉,其状如枭,人面四目而有耳,其名曰顒,其鸣自号也,见则天下大旱。

  又东三百七十里,曰仑者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雘。有木焉,其状如榖而赤理,其汗如漆,其味如饴,食者不饥,可以释劳,其名曰白䓘,可以血玉。

  又东五百八十里,曰禺槀之山,多怪兽,多大蛇。

  又东五百八十里,曰南禺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水。有穴焉,水出辄入,夏乃出,冬则闭。佐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海,有凤皇、鵷雏。

  凡南次三山之首,自天虞之山以至南禺之山,凡一十四山,六千五百三十里。其神皆龙身而人面。其祠皆一白狗祈,稰用稌。

  右南经之山志,大小凡四十山,万六千三百八十里。    

卷二 西山经

  西山经华山之首,曰钱来之山,其上多松,其下多洗石(一种在洗澡时用来擦去身上污垢的石头)。有兽焉,其状如羊而马尾,名曰羬羊,其脂可以已(治疗)(皮肤皴皱)

  西四十五里,曰松果之山。濩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其中多铜(矿石)。有鸟焉,其名曰䳋渠,其状如山鸡,黑身赤足,可以已[月暴](皮肤皱起)

  又西六十里,曰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鸟兽莫居。有蛇焉,名曰肥(虫遗),六足四翼,见则天下大旱。

  又西八十里,曰小华之山,其木多荆杞,其兽多㸲牛,其阴多磬石,其阳多㻬琈之玉。鸟多赤鷩,可以御火。其草有萆荔,状如乌韭,而生于石上,亦缘木而生,食之已心痛。

  又西八十里,曰符禺之山,其阳多铜,其阴多铁。其上有木焉,名曰文茎,其实如枣,可以已聋。其草多条,其状如葵,而赤华黄实,如婴儿舌,食之使人不惑。符禺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渭。其兽多葱聋,其状如羊而赤鬣。其鸟多鴖,其状如翠而赤喙,可以御火。

  又西六十里,曰石脆之山,其木多棕枬,其草多条,其状如韭,而白华黑实,食之已疥。其阳多㻬琈之玉,其阴多铜。灌水出焉,而北流注于禺水。其中有流赭,以涂牛马无病。

  又西七十里,曰英山,其上多杻橿,其阴多铁,其阳多赤金。禺水出焉,北流注于招水,其中多鳢鱼,其状如鳖,其音如羊。其阳多箭䉋,兽多㸲牛、羬羊。有鸟焉,其状如鹑,黄身而赤喙,其名曰肥遗,食之已疠,可以杀虫。

  又西五十二里,曰竹山,其上多乔木,其阴多铁。有草焉,其名曰黄雚,其状如樗,其叶如麻,白华而赤实,其状如赭,浴之已疥,又可以已胕。竹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其阳多竹箭,多苍玉。丹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洛水,其中多水玉,多人鱼。有兽焉,其状如豚而白毛,大如筓而黑端,名曰豪彘。

  又西百二十里,曰浮山,多盼木,枳叶而无伤,木虫居之。有草焉,名曰薰草,麻叶而方茎,赤华而黑实,臭如蘼芜,佩之可以已疠。

  又西七十里,曰羭次之山,漆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其上多棫橿,其下多竹箭,其阴多赤铜,其阳多婴垣之玉。有兽焉,其状如禺而长臂,善投,其名曰嚣。有鸟焉,其状如枭,人面而一足,曰橐𩇯,冬见夏蛰,服之不畏雷。

  又西百五十里,曰时山,无草木。逐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其中多水玉。

  又西百七十里,曰南山,上多丹粟。丹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兽多猛豹,鸟多尸鸠。

  又西四百八十里,曰大时之山,上多楮柞,下多杻橿,阴多银,阳多白玉。涔水出焉,北流注于渭。清水出焉,南流注于汉水。

  又西三百二十里,曰嶓冢之山,汉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沔;嚣水出焉,北流注于汤水。其上多桃枝钩端,兽多犀兕熊罴,鸟多白翰赤鷩。有草焉,其叶如蕙,其本如桔梗,黑华而不实,名曰蓇蓉。食之使人无子。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帝之山,多棕枬;下多菅蕙。有兽焉,其状如狗,名曰溪边,席其皮者不蛊。有鸟焉,其状如鹑,黑文而赤翁,名曰栎,食之已痔。有草焉,其状如共葵,共其臭如蘼芜,名曰杜衡,可以走马,食之已瘿。

  西南三百八十里,曰臯涂之山,蔷水出焉,西流注于诸资之水;涂水出焉,南流注于集获之水。其阳多丹粟,其阴多银、黄金,其上多桂木。有白石焉,其名曰礜,可以毒鼠。有草焉,其状如稿芨,其叶如葵赤背,名曰无条,可以毒鼠。有兽焉,其状如鹿而白尾,马足人手而四角,名曰玃如。有鸟焉,其状如鸱而人足,名曰数斯,食之已瘿。

  又西百八十里,曰黄山,无草木,多竹箭。盼水出焉,西流注于赤水,其中多玉。有兽焉,其状如牛,而苍黑大目,其名曰[上敏下牛]。有鸟焉,其状如鸮,青羽赤喙,人舌能言,名曰鹦鹉。

  又西二百里,曰翠山,其上多㯶枏,其下多竹箭,其阳多黄金、玉,其阴多牦牛、麢、麝,其多鸓,其状如鹊,赤黑而两首四足,可以御火。

  又西二百五十里,曰騩山,是錞于西海,无草木,多玉。凄水出焉,西流注于海,其中多采石、黄金,多丹粟。

  凡西经之首,自钱来之山至于騩山,凡十九山,二千九百五十七里。华山冢也,其祠之礼:太牢。羭山神也,祠之用烛,斋百日以百牺,瘗用百瑜,汤其酒百樽,婴以百珪百壁。其余十七山之属,皆毛牷用一羊祠之。烛者,百草之未灰,白席采等纯之。

  西次二经之首,曰钤山,其上多铜,其下多玉,其木多杻橿。

  西二百里,曰泰冒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铁。浴水出焉,东流注于河,其中多藻玉,多白蛇。

  又西一百七十里,曰数历之山,其上多黄金,其下多银,其木多杻橿,其鸟多鹦鹉。楚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渭,其中多白珠。

  又西百五十里,曰高山,其上多银,其下多青碧、雄黄,其木多棕,其草多竹。泾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渭,其中多馨石、青碧。

  西南三百里,曰女床之山,其阳多赤铜,其阴多石涅,其兽多虎豹犀兕。有鸟焉,其状如翟而五彩文,名曰鸾鸟,见则天下安宁。

  又西二百里,曰龙首之山,其阳多黄金,其阴多铁。苕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泾水,其中多美玉。

  又西二百里,曰鹿台之山,其上多白玉,其下多银,其兽多㸲牛、羬羊、白豪。有鸟焉,其状如雄鸡而人面,名曰凫徯,其鸣自叫也,见则有兵。

  西南二百里,曰鸟危之山,其阳多馨石,其阴多檀楮,其中多女床。鸟危之水出焉,西流注于赤水,其中多丹粟。

  又西四百里,曰小次之山,其上多白玉,其下多赤铜。有兽焉其状如猿,而白首赤足,名曰朱厌,见则大兵。

  又西三百里,曰大次之山,其阳多垩,其阴多碧,其兽多㸲牛、麢羊。

  又西四百里,曰薰吴之山,无草木,多金玉。

  又西四百里,曰厎阳之山,其木多稷、枬、豫章,其兽多犀、兕、虎、犳、㸲牛。

  又西二百五十里,曰众兽之山,其上多㻬琈之玉,其下多檀楮,多黄金,其兽多犀兕。

  又西五百里,曰皇人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雄黄。皇水出焉,西流注于赤水,其中多丹粟。

  又西三百里,曰中皇之山,其上多黄金,其下多蕙、棠。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西皇之山,其阳多黄金,其阴多铁,其兽多麋、鹿、㸲牛。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莱山,其木多檀楮,其鸟多罗罗,是食人。

  凡西次二经之首,自钤山至于莱山,凡十七山,四千一百四十里。其十神者,皆人面而马身。其七神皆人面而牛身,四足而一臂,操杖以行,是为飞兽之神。其祠之,毛用少牢,白菅为席。其十辈神者,其祠之毛一雄鸡,钤而不糈:毛采。

  西次三经之首,曰崇吾之山,在河之南,北望冢遂,南望䍃之泽,西望帝之捕兽之丘,东望䗡渊。有木焉,员叶而白柎,赤华而黑理,其实如枳,食之宜子孙。有兽焉,其状如禺而文臂。豹尾而善投,名曰举父。有鸟焉,其状如凫,而一翼一目,相得乃飞,名曰蛮蛮,见则天下大水。

  西北三百里,曰长沙之山。泚水出焉,北流注于泑水,无草木,多青雄黄。

  又西北三百七十里,曰不周之山。北望诸䗡之山,临彼岳崇之山,东望泑泽,河水所潜也,其原浑浑泡泡。爰有嘉果,其实如桃,其叶如枣,黄华而赤柎,食之不劳。

  又西北四百二十里,曰峚山,其上多丹木,员叶而赤茎,黄华而赤实,其味如饴,食之不饥。丹水出焉,西流注于稷泽,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其原沸沸汤汤,黄帝是食是飨。是生玄玉。玉膏所出,以灌丹木,丹木五岁,五色乃清,五味乃馨。黄帝乃取峚山之玉荣,而投之钟山之阳。瑾瑜之玉为良,坚粟精密,浊泽有而光。五色发作,以和柔刚。天地鬼神,是食是飨;君子服之,以御为祥。自峚山至于钟山,四百六十里,其间尽泽也。是多奇鸟、怪兽、奇鱼,皆异物焉。

  又西北四百二十里,曰钟山。其子曰鼓,其状如人面而龙身,是与钦䲹杀葆江于昆仑之阳,帝乃戮之钟山之东曰鳐崖。钦䲹化为大鹗,其状如雕而墨文白首,赤喙而虎爪,其音如晨鹄,见则有大兵;鼓亦化为鵕鸟,其状如鸱,赤足而直喙,黄文而白首,其音如鹄,见即其邑大旱。

  又西百八十里,曰泰器之山。观水出焉,西流注于流沙。是多文鳐鱼,状如鲤里,鱼身而鸟翼,苍文而白首赤喙,常行西海,游于东海,以夜飞。其音如鸾鸡,其味酸甘,食之已狂,见则天下大穰。

  又西三百二十里,曰槐江之山。丘时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泑水。其中多蠃其上金青雄黄,多藏琅玕、黄金、玉,其阳多丹粟。其了有多采黄金银。实惟帝之平圃,神英招司之,其状马身而人面,虎文而鸟翼,徇于四海,其音如榴。南望昆仑,其光熊熊,其气魂魂。西望大泽,后稷所潜也。其中多玉,其阴多榣木之有若。北望诸龇,槐鬼离仑居之,鹰鸇之所宅也。东望恒山四成,有穷鬼居之,各在一搏。爰有淫水,其清洛洛。有天神焉,其状如牛,而八足二首马尾,其音如勃皇,见则其邑有兵。

  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神陆吾司之。其神状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时,有兽焉,其状如羊而四角,名曰土蝼,是食人。有鸟焉,其状如蜂,大如鸳鸯,名曰钦原,蠚鸟兽则死,蠚木则枯,有鸟焉,其名曰鹑鸟,是司帝之百服。有木焉,其状如棠,黄华赤实,其味如李而无核,名曰沙棠,可以御水,食之使人不溺。有草焉,名曰薲草,其状如葵,其味如葱,食之已劳。河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无达。赤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泛天之水。洋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丑涂之水。墨水出焉,而四海流注于大杆。是多怪鸟兽。

  又西三百七十里,曰乐游之山。桃水出焉,西流注于稷泽,是多白玉,其中多䱻鱼,其状如蛇而四足,是食鱼。

  西水行四百里,曰流沙,二百里至于嬴母之山,神长乘司之,是天之九德也。其神状如人而豹尾。其上多玉,其下多青石而无水。

  又西北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有兽焉,其状如犬而豹文,其角如牛,其名曰狡,其音如吠犬,见则其国大穰。有鸟焉,其状如翟而赤,名曰胜遇,是食鱼,其音如录,见则其国大水。

  又西四百八十里,曰轩辕之丘,无草木。洵水出焉,南流注于黑水,其中多丹粟,多青雄黄。

  又西三百里,曰积石之山,其下有石门,河水冒以西流,是山也,万物无不有焉。

  又西二百里,曰长留之山,其神白帝少昊居之。其兽皆文尾,其鸟皆文首。是多文玉石。实惟员神磈氏之宫。是神也,主司反景。

  又西二百八十里,曰章莪之山,无草木,多瑶碧。所为甚怪。有兽焉,其状如赤豹,五尾一角,其音如击石,其名如狰。有鸟焉,其状如鹤,一足,赤文青质而白喙,名曰毕方,其鸣自叫也,见则其邑有譌火。

  又西三百里,曰阴山。浊浴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番泽,其中多文贝。有兽焉,其状如狸而白首,名曰天狗,其音如榴榴,可以御凶。

  又西二百里,曰符惕之山,其上多棕枬,下多金玉。神江疑居之。是山也,多怪雨,风云之所出也。

  又西二百二十里,曰三危之山,三青鸟居之。是山也,广员百里。其上有兽焉,其状如牛,白身四角,其豪如披蓑,其名曰獓因,是食有。有鸟焉,一首而三身,其状如(乐鸟),其名曰鸱。

  又西一百九十里,曰騩山,其上多玉而无石。神耆童居之,其音常如钟磬。其下多积蛇。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黄。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汤谷。有神焉,基状如黄囊,赤如丹水,六足四翼,浑敦无而目,是识歌舞,实为帝江也。

  又西二百九十里,曰泑山,神蓐收居之。其上多婴短之玉,其阳多瑾瑜之玉,其阴多青雄黄。是山也,西望日之所入,其气员,神红光之所司也。

  西水行百里,至于翼望之山,无草木,多金玉。有兽焉,其状如狸,一日而三尾,名曰讙,其音如夺百声,是可以御凶,服之已瘅。有鸟焉,其状如乌,三首六尾而善笑,名曰鵸䳜,服之使人不厌,又可以御凶。

  凡西次三经之首,崇吾之山至于翼望之山,凡二十三山,六千七百四十四里。其神状皆羊身人面。其祠之礼,用一吉玉瘗,糈用稷米。

  西次四经之首,曰阴山,上多楮,无石,其草多茆、蕃。阴水出焉,西流注于洛。

  北五十里,曰劳山,多茈草。弱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洛。

  西五十里,曰罢父之山,洱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洛,其中多茈、碧。

  北百七十里,曰申山,其上多楮柞,其下多杻橿,其阳多金玉。区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

  北二百里,曰鸟山,其上多桑,其焉多楮,其阴多铁,其阳多玉。辱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

  又北百二里,曰上申之山,上无草木,而多硌石,下多榛楛,兽多白鹿。其鸟多当扈,其状如雉,以其髯飞,食之不眴目。汤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又北百八十里,曰诸次之山,诸次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是山也,多木无草,鸟兽莫居,是多众蛇。

  又北百八十里,曰号山,其木多漆、棕,其草多药、芎䓖。多冷石。端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

  又北二百二十里,曰盂山,其阴多铁,其阳多铜,其兽多白狼白虎,其鸟多白雉白翟。生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

  西二百五十里,曰白於之山,上多松柏,下多栎檀,其兽多㸲牛、羬羊,其鸟多鸮。洛水出于其阳,而东流注于渭;夹水出于其阴,东流注于生水。

  西北三百里,曰申首之山,无草木,冬夏雪。申水出于其上。潜于其下,是多白玉。

  又西五十五里,曰泾谷之山。泾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渭,是多白金白玉。

  又西百二十里,曰刚山,多柒木,多㻬琈之玉。刚水出焉,北流注于渭。是多神𩳁,其状人面兽身,一足一手,其音如钦。

  又西二百里,至刚山之尾。洛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中多蛮蛮,其状鼠身而鳖首,其音如吠犬。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英鞮之山,上多漆木,下多金玉,鸟兽尽白。靼涴水出焉,而北流注于陵羊之泽。是多冉遗之鱼,鱼身蛇首六足,其目如观耳,食之使人不眯,可以御凶。

  又西三百里,曰中曲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雄黄、白玉及金。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身黑尾,一角,虎牙爪,音如鼓音,其名曰驳,是食虎豹,可以御兵。有木焉,其状如棠,而员叶赤实,实大如木瓜,名曰杯木,食之多力。

  又西二百六十里,曰邽山。其上有兽焉,其状如牛,蝟毛,名曰穷奇,音如獆狗,是食人。蒙水出焉,南流注于洋水,其中多黄贝;嬴鱼,鱼身而鸟翼,音如鸳鸯,见则其邑大水。

  又西二百二十里,曰鸟鼠同穴之山,其上多白虎、白玉。渭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其中多鳋鱼,其状如鳣鱼,动则其邑有大兵。滥水出于其西,西流注于汉水,多【上如下鱼】魮之鱼,其状如覆铫,鸟首而鱼翼,音如磬石之声,是生珠玉。

  西南三百六十里,曰崦嵫之山,其上多丹木,其叶如楮,其实大如瓜,赤符而黑理,食之已瘅,可以御火。其阳多龟,其阴多玉。苕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砥励。有兽焉,其状马身而鸟翼,入面蛇尾,是好举人,名曰孰湖。有鸟焉,其状如鸮而人面,蜼身犬尾,其名自号也,见则其邑大旱。

  凡西次四经自阴山以下,至于崦嵫之山,凡十九山,三千六百八十里。其神祠礼,皆用一白鸡祈,糈以稻米,白菅为席。

  右西经之山,凡七十七山,一万七千五百一十七里。   

    又西六十里,曰太华之山①,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r6n),②其广十里,鸟兽莫居。有蛇焉,名曰肥(■)[遗],六足四翼,见(xi4n)则天下大旱。

    【注释】①太华之山:就是现在陕西省境内的西岳华山。②仞:古时八尺为一仞。

    又西八十里,曰小华之山,其木多荆杞(q!),其兽多■(zu¥)牛①,其阴多磬(q0ng)石②,其阳多■(y()琈(f*)之玉③。鸟多赤鷩(bi5)④,可以御火⑤。其草有萆(b@)荔⑥,状如乌韭,而生于石上,亦缘木而生,食之已心痛。

    【注释】①■牛:据古人讲,在小华山生长着许多山牛,体重都在一千斤左右,这就是■牛。

    ②磐石:是一种可以制造乐器的石头。古人用它制成的打击乐器叫做磬,一般是挂在架子上进行演奏。

    ③■琈:古时传说中的一种玉,具体的形状质料不清楚。④赤鷩:属于野鸡一类的禽鸟,胸部腹部都是红色,冠子是金黄色,头是黄的,尾巴是绿的,间杂着红色羽毛,色彩鲜明。⑤御火:御在这里是屏除、辟开的意思。御火就是辟火,意思是火不能烧及人的身子。⑥萆荔:古时传说中的一种香草。

    又西八十里,曰符禺之山,其阳多铜,其阴多铁①。其上有木焉,名曰文茎,其实如枣,可以已聋。其草多条,其状如葵②,而赤华黄实,如婴儿舌,食之使人不惑。符禺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渭。其兽多葱聋③,其状如羊而赤鬣(li6)。其鸟多(穀)[榖](m@n),其状如翠而赤喙(hu@)④,可以御火。

    【注释】①铁:这里指能够提炼成铁的天然铁矿石。以下同此。②葵:即冬葵,也叫冬寒菜,是古代重要蔬菜之一。③葱聋:古人说是野山羊的一种。④翠:指翠鸟,又叫翡翠鸟,大小近似于燕子,头大而身体小,嘴强硬而直,额部、枕部、背部的羽毛以苍翠,暗绿色为主,耳部的羽毛是棕黄色,颊部、喉部的羽毛是白色,翅膀上的羽毛主要是黑褐色,胸下的羽毛是栗棕色。喙:鸟鲁的嘴。

    又西六十里,曰石脆之山,其木多棕枏(n2n),其草多条①,其状如韭,而白华黑实,食之已疥。其阳多■(y()琈(f*)之玉,其阴多铜。灌水出焉,而北流注于禺水。其中有流、赭(zh7)②,以涂牛马无病。

    【注释】①条:这里讲的条草和上文所说的条草,名称虽相同,但形状不同,实际上是两种草。②流、赭:流即硫黄,是一种天然的矿物质,中医入药,有杀虫作用;赭即赭黄,是一种天然生成的褐铁矿,可做黄色颜料。

    又西七十里,曰英山,其上多杻(ni()橿①(ji1ng),其阴多铁,其阳多赤金。禺水出焉,北流注于招(sh2o)水,其中多■(b4ng)鱼,其状如鳖,其音如羊。其阳多箭■②(m6i),其兽多■(zu¥)牛、羬(xi2n)羊。有鸟焉,其状如鹑③(),黄身而赤喙(hu@),其名曰肥遗④,食之已疠⑤(l@),可以杀虫。

    【注释】①杻:杻树,长得近似于棣树,叶子细长,可以用来喂牛,木材能造车辋。橿:橿树,木质坚硬,古人常用来制做车子。②箭■:一种节长、皮厚、根深的竹子,冬天可以从地下挖出它的笋来吃。③鹑:即“鹌鹑”的简称,是一种鸟,体形像小鸡,头小尾短,羽毛赤褐色,有黄白色条纹。雄性的鹌鹑好斗。④肥遗:这里讲的肥遗是一种鸟,而上文所说的肥遗是一种蛇,名称虽相同,实际上却是两种动物。⑤疠:癞病,即麻疯。

    又西五十二里,曰竹山,其上多乔木,其阴多铁。有草焉,其名曰黄雚(gu4n),其状如樗①(ch&),其叶如麻,白华而赤实,其状如赭②(zh7),浴之已疥,又可以已胕(f*)。竹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其阳多竹箭,多苍玉。丹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洛水,其中多水玉,多人鱼。有兽焉,其状如豚而白毛,[毛]大如笄(j9)而黑端③,名曰豪彘④(zh@)。

    【注释】①樗:即臭椿树,长得很高大,树皮灰色而不裂,小枝粗壮,羽状复叶,夏季开白绿色花。②赭:赭石,就是现在所说的赤铁矿,即古人使用的一种黄棕色的矿物染料。③笄:即簪子,是古人用来插住挽起的头发或连住头发上的冠帽的一种长针。④豪彘:即豪猪,俗称箭猪。

    【译文】再往西五十二里,是座竹山,山上到处是高大的树木,山北面盛产铁。山中有一种草,名称是黄雚,形状像樗树,但叶子像麻叶,开白色的花朵而结红色的果实,果实外表的颜色像赭色,用它洗浴就可治愈疥疮,又可以治疗浮肿病。竹水从这座山发源,向北流入渭水,竹水的北岸有很多的小竹丛,还有许多青色的玉石。丹水也发源于这座山,向东南流入洛水,水中多出产水晶石,又有很多人鱼。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小猪却长着白色的毛,毛如簪子粗细而尖端呈黑色,名称是豪彘。

    又西百二十里,曰浮山,多盼木,枳(zh!)叶而无伤①,木虫居之。

    有草焉,名曰熏(x&n)草,麻叶而方茎,赤华而黑实,臭(xi))如靡(m0)芜②,佩之可以已疠(l@)。

    【注释】①枳:枳树,也叫做“枸橘”、“臭橘”,叶子上有粗刺。复叶,小叶三片,有透明腺点。无伤:指没有能刺伤人的尖刺。②臭:气味。蘼芜:一种香草,闻起来像兰花的气味。

    【译文】再往西一百二十里,是座浮山,到处是盼木,长着枳树一样的叶子却没有刺,树木上的虫子寄生于此。山中有一种草,名称是熏草,叶子像麻叶却长着方方的茎干,开红色的花朵而结黑色的果实,气味像蘼芜,把它插在身上就可以治疗麻疯病。

    又西七十里,曰羭(y*)次之山,漆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其上多棫(y))橿①(ji1ng),其下多竹箭,其阴多赤铜②,其阳多婴垣(yu2n)之玉③。

    有兽焉,其状如禺而长臂,善投,其名曰嚻(xi1o)④。有鸟焉,其状如枭(xi1o),人面而一足,曰橐(tu¥)■(f6i),冬见(xi4n)夏蛰(zh6)⑤,服之不畏雷。

    【注释】①棫:棫树,长得很小,枝条上有刺,结的果子像耳珰,红紫色,可以吃。②赤铜:即黄铜。这里指未经提炼过的天然铜矿石。以下同此。③婴垣:一种玉石,主要可用来制做挂在脖子上的装饰品。④嚻:一种野兽,古人说它就是猕猴,形貌与人相似。⑤蛰:动物冬眠时潜伏在土中或洞穴中不食不动的状态。

    【译文】再往西七十里,是座羭次山。漆水发源于此,向北流入渭水。

    山上有茂密的棫树和橿树,山下有茂密的小竹丛,山北阴面有丰富的赤铜,而山南阳面有丰富的婴垣玉。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猿猴而双臂很长,擅长投掷,名称是嚻。山中还有一种禽鸟,形状像一般的猫头鹰,长着人一样的面孔而只有一只脚,叫做橐■,常常是冬天出现而夏天蛰伏,把它的羽毛插在身上就使人不怕打雷。

    又西百五十里,曰时山,无草木。逐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其中多水玉。

    又西百七十里,曰南山,上多丹粟。丹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兽多猛豹①,鸟多尸鸠(ji&)。②【注释】①猛豹:传说中的一种野兽,形体与熊相似而小些,浅色的毛皮有光泽,吃蛇,还能吃铜铁。②尸鸠:即布谷鸟。

    【译文】再往西一百七十里,是座南山,到处是粟粒大小的丹沙。丹水从这座山发源,向北流入渭水。山中的野兽大多是猛豹,而禽鸟大多是布谷鸟。

    又西百八十里,曰大时之山,上多(穀)[榖](g^u)柞(zu^)(栎树,木材可供建筑、器具、薪炭等用),下多杻(ni()僵(ji1ng),阴多银,阳多白玉。涔(qi4n)水出焉,北流注于渭。清水出焉,南流注于汉水。

    又西三百二十里,曰嶓(b#)冢之山,汉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沔(mi3n);嚻(xi1o)水出焉,北流注于汤水。其上多桃枝鉤端①,兽多犀(x9)兕(s@)熊罴②(p0),鸟多白翰赤鷩(b6i)③。有草焉,其叶如蕙④,其本如桔(j*)梗⑤,黑华而不实,名曰蓇(g()蓉,食之使人无子。

    【注释】①桃枝:一种竹子,它每隔四寸为一节。鉤端:属于桃枝竹之类的竹子。②罴:熊的一种。③白翰:一种鸟,就是白雉,又叫白鹇,雄性白雉鸟的上体和两翼白色,尾长,中央尾羽纯白。这种鸟常栖高山竹林间。④蕙:蕙草,是一种香草,属于兰草之类。⑤桔梗:橘树的茎干。

    【译文】再往西三百二十里,是座嶓冢山,汉水发源于此,然后向东南流入沔水;嚻水也发源于此,向北流入汤水。山上到处是葱茏的桃枝竹和鉤端竹,野兽以犀牛、兕、熊、罴最多,禽鸟却以白翰和赤鷩最多。山中有一种草,叶子长得像蕙草叶,茎干却像桔梗,开黑色花朵但不结果实,名称是蓇蓉,吃了它就会使人不生育孩子。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帝之山,上多棕枏(n2n),下多菅(ji1n)蕙。

    有兽焉,其状如狗,名曰溪边,席其皮者不蛊(g()①。有鸟焉,其状如鹑,黑文而赤翁②,名曰栎(l@),食之已痔。有草焉,其状如葵,其臭(xi))如靡芜,名曰杜衡③,可以走马,食之已瘿(y!ng)。④【注释】①席:这里作动词用,铺垫的意思。②翁:鸟脖子上的毛。③杜衡:一种香草。④瘿:一种人体局部细胞增生的疾病,一般形成囊状性的赘生物,形状、大小下一,多肉质。这里指脖颈部所生肉瘤。

    【译文】再往西三百五十里,是座天帝山,山上是茂密的棕树和楠木树,山下主要生长茅草和蕙草。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普通的狗,名称是溪边,人坐卧时铺垫上溪边兽的皮就不会中妖邪毒气。山中又有一种禽鸟,形状像一般的鹌鹑鸟,但长着黑色的花纹和红色的颈毛,名称是栎,人吃了它的肉可以治愈痔疮。山中还有一种草,形状像葵菜,散发出和蘼芜一样的气味,名称是杜衡,给马插戴上它就可以使马跑得很快,而人吃了它就可以治愈脖子上的赘瘤病。

    西南三百八十里,曰皋(g1o)涂之山,蔷(s6)水出焉,西流注于诸资之水;涂水出焉,南流注于集获之水。其阳多丹粟,其阴多银、黄金,其上多桂木。有白石焉,其名曰礜(y))①,可以毒鼠。有草焉,其状如藁(g3o)茇(b2)②,其叶如葵而赤背,名曰无条,可以毒鼠。有兽焉,其状如鹿而白尾,马脚人手而四角,名曰(■)[玃](ju6)如。有鸟焉,其状如鸱(Ch9)而人足,名曰数斯,食之已瘿。

    【注释】①礜:即礜石,一种矿物,有毒。苍白二色的礜石可以入药。如果山上有各种礜石,草木不能生长,霜雪不能积存;如果水里有各种礜石,就会使水不结冰。②藁茇:一种香草,根茎可以入药。

    又西百八十里,曰黄山,无草木,多竹箭。盼水出焉,西流注于赤水,其中多玉。有兽焉,其状如牛,而苍黑大目,其名曰■(m!n)。有鸟焉,其状如鸮(xi1o),青羽赤喙(hu@),人舌能言,名曰鹦■(m¥u)①。

    【注释】①鹦■:即鹦鹉,俗称鹦哥,羽毛色彩美丽,舌头肉质而柔软,经反复训练,能模仿人说话的声音。有许多的种类。

    又西二百里,曰翠山,其上多棕枏(n2n),其下多竹箭,其阳多黄金、玉,其阴多旄(m2o)牛、麢(l0ng)、麝(sh6)①。其鸟多鸓(l7i),其状如鹊,赤黑而两首、四足,可以御火。

    【注释】①旄牛:即牦牛。麢:即羚羊,形状像羊而大一些,角圆锐,喜好在山崖间活动。

    麢,同“羚”。麝:一种动物,也叫香獐,前肢短,后肢长,蹄子小,耳朵大,体毛棕色,雌性和雄性都没有角。雄性麝的脐与生殖孔之间有麝腺,分泌的麝香可作药用和香料用。

    又西二百五十里,曰騩(gu9)山,是錞()于西海①,无草木,多玉。淒水出焉,西流注于海,其中多采石、黄金②,多丹粟。

    【注释】①錞:依附。这里是座落、高踞的意思。②采石:据古人说是一种彩色石头,就像雌黄之类的矿物。

    凡西(经)[山]之首,自钱来之山至于騩(gu9)山,凡十九山,二千九百五十七里。华山冢(zh%ng)也,其祠之礼:太牢①。羭(y*)山神也,祠之用烛,斋百日以百牺②,瘗(y@)用百瑜(y*)③,汤其酒百樽④,婴以百珪(gu9)百璧⑤。其余十七山之属,皆毛■(qu2n)用一羊祠之⑥。

    烛者,百草之未灰,白席采等纯之。

    【注释】①太牢:古人进行祭祀活动时,祭品所用牛、羊、猪三牲全备为太牢。②斋:古人在祭祀前或举行典礼前清洁身体以示庄敬。牺:古代祭祀时用的纯色的牲。牲是供祭祀用的整体的家畜。③瑜:美玉。④汤:通“烫”。⑤婴:据学者研究,婴是用玉器祭祀神的专称。珪:同“圭”,一种玉器,长条形,上端作三角状,是古时朝聘、祭祀、丧葬所用的礼器之一。⑥毛■:指祀神所用毛物牲畜是整体全具的。

    西次二(经)[山]之首,曰钤(qi2n)山,其上多铜,其下多玉,其木多杻(ni()橿(ji1ng)。

    西二百里,曰泰冒之山,其阳多金,其阴多铁。(浴)[洛]水出焉,东流注于河①,其中多藻玉②。多白蛇。

    【注释】①河:古人单称“河”或“河水”而不贯以名者,则大多是专指黄河,这里即指黄河。但本书记述山川水流的方位走向都不甚确实,所述黄河也不例外,再加上黄河在古时屡次改道,所以,和今天所看到的黄河不尽一致。现在译“河”或“河水”为“黄河”,只是为了使译文醒目而有别于其它河流。以下同此。②藻玉:带有色彩纹理的美玉。

    又西一百七十里,曰数历之山,其上多黄金,其下多银,其木多杻(ni()橿(ji1ng),其鸟多鹦■。楚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渭,其中多白珠。

    又西北五十里,[曰]高山,其上多银,其下多青碧(玉)、雄黄,其木多棕,其草多竹(低矮而丛生的小竹子,被当作草)。泾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渭,其中多磬石、青碧。

    西南三百里,曰女床之山,其阳多赤铜,其阴多石涅(ni6)①,其兽多虎、豹、犀、兕。有鸟焉,其状如翟(d@)而五采文②,名曰鸾鸟③,现则天下安宁。

    【注释】①石涅:据古人讲,就是石墨,古时用作黑色染料,也可以画眉和写字。②翟:一种有很长尾巴的野鸡,形体也比一般的野鸡要大些。③鸾鸟:传说中的一种鸟,属于凤凰一类。

    又西二百里,曰龙首之山,其阳多黄金,其阴多铁。苕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泾水,其中多美玉。

    【译文】再往西二百里,是座龙首山,山南面盛产黄金,山北面盛产铁。

    苕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南流入泾水,水中有很多美玉。

    又西二百里,曰鹿台之山,其上多白玉,其下多银,其兽多■(zu¥)牛、羬(xi2n)羊、白豪①。有鸟焉,其状如雄鸡而人面,名曰凫(f*)徯(x9),其鸣自叫也,现则有兵(战争)

    【注释】①白豪:长着白毛的豪猪。

    【译文】再往西二百里,是座鹿台山,山上多出产白玉,山下多出产银,山中的野兽以■牛、羬羊、白豪居多。山中有一种禽鸟,形状像普通的雄鸡却长着人一样的脸面,名称是凫徯,它的叫声就是自身名称的读音,一出现则天下就会有战争。

    西南二百里,曰鸟危之山,其阳(南)多磬石,其阴多檀、楮(构树),其中多女床(女肠草)。鸟危之水出焉,西流注于赤水,其中多丹粟(丹砂)

    又西四百里,曰小次之山,其上多白玉,其下多赤铜。有兽焉,其状如猿,而白首赤足,名曰朱厌,现则大兵。

    又西三百里,曰大次之山,其阳多垩(6),①其阴多碧,其兽多■(zu¥)牛、麢(l0ng)羊。

    【注释】①垩:能用作涂饰粉刷墙壁的泥土,有白、红、青、黄等多种颜色。

    【译文】再往西三百里,是座大次山,山南面多出产垩土,山北面多出产碧玉,山中的野兽以■牛、羚羊居多。

    又西四百里,曰熏吴之山,无草木,多金玉。

    【译文】再往西四百里,是座熏吴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而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

    又西四百里,曰(■)[厎](zh!)阳之山,其木多■(j@)、枏(n2n)、豫章①,其兽多犀(x9)、兕(s@)、虎、犳(zhu¥)、■(zu¥)牛②。

    【注释】①■:即水松,有刺,木头纹理很细。豫章:古人说就是樟树,也叫香樟,常绿乔木,有樟脑香气。古代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二树在幼小时不可辨知而被人看作一种树木,其实,豫就是枕木,章就是樟木,生长到七年以后,枕、章才能分别。②犳:据古人讲是一种身上有豹子斑纹的野兽。

    【译文】再往西四百里,是座厎阳山,山中的树木大多是水松树、楠木树、樟树,而野兽大多是犀牛、兕、老虎、犳、■牛。

    又西二百五十里,曰众兽之山,其上多■(y()琈(f*)之玉,其下多檀(t2n)楮(ch(),多黄金,其兽多犀、兕。

    【译文】再往西二百五十里,是座众兽山,山上遍布■琈玉,山下到处是檀树和构树,有丰富的黄金,山中的野兽以犀牛、兕居多。

    又西五百里,曰皇人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石青,一种矿物,可以制做蓝色染料)、雄黄。皇水出焉,西流注于赤水,其中多丹粟。

    又西三百里,曰中皇之山,其上多黄金,其下多蕙、棠(棠梨树,果实似梨而小点,味道甜酸)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西皇之山,其阳多金,其阴多铁,其兽多麋、鹿、麋(zu¥)牛①。

    【注释】①麋:即麋鹿,毛色淡褐,背部较浓,腹部较浅,而雄性有角。因它的角像鹿角又不像,头像马头又不像,身子像驴身又不像,蹄子像牛蹄又不像,所以古人又称作“四不像”。

    【译文】再往西三百五十里,是座西皇山,山南面多出产金,山北面多出产铁,山中的野兽以麋、鹿、麋牛居多。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莱山,其木多檀、楮,其鸟多罗罗,是食人。

    【译文】再往西三百五十里,是座莱山,山中的树木大多是檀树和构树,而禽鸟大多是罗罗鸟,是能吃人的。

    凡西次二(经)[山]之首,自钤(qi2n)山至于莱山,凡十七山,四千一百四十里。其十神者,皆人面而马身。其七神皆人面牛身,四足而一臂,操杖以行,是为飞兽之神。其祠之,毛用少(sh4o)牢①,白菅(ji1n)为席,其十辈神者,其祠之,毛一雄鸡,钤而不糈(x();毛采。

    【注释】①毛:指毛物,就是祭神所用的猪、鸡、狗、羊、牛等畜禽。少牢:古代称祭祀用的猪和羊。

    【译文】总计西方第二列山系之首尾,自钤山起到莱山止,一共十七座山,途经四千一百四十里。其中十座山的山神,都是人的面孔而马的身子。

    还有七座山的山神都是人的面孔而牛的身子,四只脚和一条臂,扶着拐杖行走,这就是所谓的飞兽之神,祭祀这七位山神,在毛物中用猪、羊作祭品,将其放在白茅草席上。另外那十位山神,祭祀的典礼,在毛物中用一只公鸡,祭祀神时不用米作祭品;毛物的颜色要杂而不必纯一。

    西次三(经)[山]之首,曰崇吾之山,在河之南,北望冢(zh%ng)遂,南望■(y3o)之泽,西望帝之搏兽之(丘)[山],东望■(y1n)渊。有木焉,员叶而白柎(f()①,赤华而黑理,其实如枳(zh!),食之宜子孙。

    有兽焉,其状如禺而文臂,豹(虎)[尾]而善投,名曰举父。有鸟焉,其状如凫(f*),而一翼一目,相得乃飞,名曰蛮蛮,见(xi4n)则天下大水。

    【注释】①员:通“圆”。柎:花萼。是由若干萼片组成,处在花的外轮,起保护花芽的作用。

    【译文】西方第三列山系之首座山,叫做崇吾山,它雄居于黄河的南岸,在山上向北可以望见冢遂山,向南可以望见■泽,向西可以望见天帝的搏兽山,向东可以望见■渊。山中有一种树木,圆圆的叶子白色的花萼,红色的花朵上有黑色的纹理,结的果实与枳实相似,吃了它就能使人多子多孙。山中又有一种野兽,形状像猿猴而臂上却有斑纹,有豹子一样的尾巴而擅长投掷,名称是举父。山中还有一种禽鸟,形状像一般的野鸭子,却只长了一只翅膀和一只眼睛,要两只鸟合起来才能飞翔,名称是蛮蛮,一出现而天下就会发生水灾。

    西北三百里,曰长沙之山。泚(c!)水出焉,北流注于泑(y#u)水,无草木,多青、雄黄。

    【译文】往西北三百里,是座长沙山。泚水从这里发源,向北流入泑水,山上没有花草树木,多的是石青、雄黄。

    又西北三百七十里,曰不周之山①。北望诸■(b9)之山,临彼岳崇之山,东望泑(y#u)泽,河水所潜也,其原浑浑(g(ng(n)泡泡(p2op2o)②。爰(yu2n)有嘉果,其实如桃,其叶如枣,黄华而赤柎(f(),食之不劳。

    【注释】①不周之山:即不周山。据古人讲,因为这座山的形状有缺而不周全的地方,所以叫不周山。山的西北部不周全,风从这里刮出,称为不周风。传说山形有缺而不周全的原因,是共工与颛顼争帝位时发怒触撞造成的。②原:“源”的本字。水源。浑浑泡泡:形容水喷涌的声音。

    【译文】再往北三百七十里,是座不周山。在山上向北可以望见诸■山,高高的居于岳崇山之上,向东可以望见泑泽,是黄河源头所潜在的地方,那源头之水喷涌而发出浑浑泡泡的响声。这里有一种特别珍贵的果树,结出的果实与桃子很相似,叶子却很像枣树叶,开着黄色的花朵而花萼却是红红的,吃了它就能使人解除烦恼忧愁。

    又西北四百二十里,曰峚山,其上多丹木,员叶而赤茎,黄华而赤实,其味如饴,食之不饥。丹水出焉,西流注于稷泽,其中多白玉。

    是有玉膏,其原沸沸汤汤①,黄帝是食是飨②。是生玄玉。玉膏所出,以灌丹木,丹木五岁,五色乃清,五味乃馨③。

    黄帝乃取峚山之玉荣(精华)④,而投之钟山之阳。瑾瑜之玉为良⑤,坚(粟)[栗]精密⑥,浊泽(有)而[有]光。五色发作,以和柔刚。天地鬼神,是食是飨;君子服之,以御不祥。自峚山至于钟山,四百六十里,其间尽泽也。

    是多奇鸟、怪兽、奇鱼,皆异物焉。

    【注释】①沸沸汤汤:水腾涌的样子。②飨:通“享”。享受。③馨:芳香。④玉荣:玉华。⑤瑾:美玉。⑥栗:坚。

    【译文】再往西北四百二十里,是座峚山,山上到处是丹木,红红的茎干上长着圆圆的叶子,开黄色的花朵而结红色的果实,味道是甜的,人吃了它就不感觉饥饿。丹水从这座山发源,向西流入稷泽,水中有很多白色玉石。

    这里有玉膏,玉膏之源涌出时一片沸沸腾腾的景象,黄帝常常服食享用这种玉膏。这里还出产一种黑色玉石。用这涌出的玉膏,去浇灌丹木,丹木再经过五年的生长,便会开出光艳美丽的五色花朵,结下味道香甜的五色果实。

    黄帝于是就采撷峚山中玉石的精华,而投种在钟山向阳的南面。后来便生出瑾和瑜这类美玉,坚硬而精密,润厚而有光泽。五种颜色的符彩一同散发出来相互辉映,那就有刚有柔而非常和美。无论是天神还是地鬼,都来服食享用;君子佩带它,能抵御妖邪不祥之气的侵袭。从峚山到钟山,长四百六十里,其间全部是水泽。在这里生长着许许多多奇怪的禽鸟、怪异的野兽、神奇的鱼类,都是些罕见的怪物。

    又西北四百二十里,曰钟山。其子曰鼓,其状(如)人面而龙身,是与钦■(p9)杀葆江于昆仑之阳,帝乃戮之钟山之东曰■崖。钦■化为大鹗(6)①,其状如雕而黑文白首,赤喙(hu@)而虎爪,其音如晨鹄(h*)②,见(xi4n)则有大兵;鼓亦化为鵕(j)n)鸟,其状如鸱(ch9),赤足而直喙(hu@),黄文而白首,其音如鹄③,见(xi4n)则其邑(y@)大旱④。

    【注释】①鹗:也叫鱼鹰,头顶和颈后羽毛白色,有暗褐色纵纹,头后羽毛延长成矛状。趾具锐爪,趾底遍生细齿,外趾能前后转动,适于捕鱼。②晨鹄:鹗鹰之类的鸟。③鹄:也叫鸿鹄,即天鹅,脖颈很长,羽毛白色,鸣叫的声音宏亮。④邑:这里泛指有人聚居的地方。

    【译文】再往西北四百二十里,是座钟山。钟山山神的儿子叫做鼓,鼓的形貌是人的脸面而龙的身子,他曾和钦■神联手在昆仑山南面杀死天神葆江,天帝因此将鼓与钦■诛杀在钟山东面一个叫■崖的地方。钦■化为一只大鹗,形状像普通的雕鹰却长有黑色的斑纹和白色的脑袋,红色的嘴巴和老虎一样的爪子,发出的声音如同晨鹄鸣叫,一出现就有大的战争;鼓也化为鵕鸟,形状像一般的鹞鹰,但长着红色的脚和直直的嘴,身上是黄色的斑纹而头却是白色的,发出的声音与鸿鹄的鸣叫很相似,在哪个地方出现那里就会有旱灾。

    又西百八十里,曰泰器之山。观水出焉,西流注于流沙。是多文鳐鱼,状如鲤鱼,鱼身而鸟翼,苍文而白首赤喙,常行西海,游于东海,以夜飞。其音如鸾鸡(传说中的一种鸟),其味酸甘,食之已狂,现则天下大穰(丰熟)

    又西三百二十里,曰槐江之山。丘时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泑(y#u)水。其中多蠃(l¥u)母,其上多青、雄黄,多藏琅(l2ng)馯(g1n)、黄金、玉①,其阳多丹粟,其阴多采黄金银。实惟帝之平圃,神英招(sh2o)司之,其状马身而人面,虎文而鸟翼,徇于四海,其音如(榴)[■](ch#u)②。南望昆仑,其光熊熊,其气魂魂。西望大泽③,后稷所潜也④。其中多玉,其阴多榣木之有若⑤。北望诸■(p0),槐鬼离仑居之,鹰鸇(zh1n)之所宅也⑥。东望(恒)[桓]山四成,有穷鬼居之,各在一(搏)[抟](tu2n)⑦。爰有淫水⑧,其清洛洛⑨。有天神焉,其状如牛,而八足二首马尾,其音如勃皇,现则其邑有兵。

    【注释】①琅玕:像玉一样的石头。②■:同“抽”。引出,提取。③大泽:后稷所葬的地方。传说后稷出生以后,就很灵慧而且先知,到他死时,便化形而遁于大泽成为神。④后稷:周人的先祖。相传他在虞舜时任农官,善于种庄稼。⑤■木:特别高大的树木。若:即若木,神话传说中的树,具有奇异而神灵的特性。⑥鸇:鹞鹰一类的鸟。⑦抟:把散碎的东西捏聚成团。⑧淫水:洪水。

    这里指水从山上流下时广阔而四溢的样子。⑨洛洛:形容水流声。

    【译文】再往西三百二十里,是座槐江山。丘时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北流入泑水。水中有很多■螺,山上蕴藏着丰富的石青、雄黄,还有很多的琅玕、黄金、玉石,山南面到处是粟粒大小的丹沙,而山北阴面多产带符彩的黄金白银。这槐江山确实可以说是天帝悬在半空的园圃,由天神英招主管着,而天神英招的形状是马的身子而人的面孔,身上长有老虎的斑纹和禽鸟的翅膀,巡行四海而传布天帝的旨命,发出的声音如同用辘轳抽水。在山上向南可以望见昆仑山,那里火光熊熊,气势恢宏。向西可以望见大泽,那里是后稷死后埋葬之地。大泽中有很多玉石,大泽的南面有许多榣木,而在它上面又有若木。向北可以望见诸■山,是叫做槐鬼离仑的神仙所居住的地方,也是鹰鸇等飞禽的栖息地。向东可以望见那四重高的桓山,有穷鬼居住在那里,各自分类聚集于一起。这里有大水下泻,清清冷冷而汩汩流淌。有个天神住在山中,他的形状像普通的牛,但却长着八只脚、两个脑袋并拖着一条马的尾巴,啼叫声如同人在吹奏乐器时薄膜发出的声音,在哪个地方出现那里就有战争。

    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①,是实惟帝之下都,神陆吾司之。其神状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y^u)时②。有兽焉,其状如羊而四角,名曰土蝼,是食人。有鸟焉,其状如蜂,大如鸳鸯,名曰钦原,蠚(ru¥)鸟兽则死③,蠚木则枯。有鸟焉,其名曰鹑鸟④,是司帝之百服。有木焉,其状如棠,黄华赤实,其味如李而无核,名曰沙棠,可以御水,食之使人不溺。有草焉,名曰■(p0n)草,其状如葵,其味如葱,食之已劳。河水出焉,而南流东注于无达。赤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汜(f4n)天之水。洋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丑涂之水。黑水出焉,而西流于大汜(y*)。是多怪鸟兽。

    【注释】①昆仑之丘:即昆仑山,神话传说中天帝居住的地方。②九部:据古人解释是九域的部界。囿:古代帝王畜养禽兽的园林。③蠚:毒虫类咬刺。④鹑鸟:传说中的凤凰之类的鸟,和上文所说的鹑鸟即鹌鹑不同。

    【译文】往西南四百里,是座昆仑山,这里确实是天帝在下界的都邑,天神陆吾主管它。这位天神的形貌是老虎的身子却有九条尾巴,一副人的面孔可长着老虎的爪子;这个神,主管天上的九部和天帝苑圃的时节。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普通的羊却长着四只角,名称是土蝼,是能吃人的。山中有一种禽鸟,形状像一般的蜜蜂,大小与鸳鸯差不多,名称是钦原,这种钦原鸟刺螫其它鸟兽就会使它们死去,刺螫树木就会使树木枯死。山中还有另一种禽鸟,名称是鹑鸟,它主管天帝日常生活中各种器用服饰。山中又有一种树木,形状像普通的棠梨树,却开着黄色的花朵并结出红色的果实,味道像李子却没有核,名称是沙棠,可以用来辟水,人吃了它就能漂浮不沉。山中还有一种草,名称是■草,形状很像葵菜,但味道与葱相似,吃了它就能使人解除烦恼忧愁。黄河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南流而东转注入无达山。

    赤水也发源于这座山,然后向东南流入汜天水。洋水也发源于这座山,然后向西南流入丑涂水。黑水也发源于这座山,然后向西流到大杆山。这座山中有许多奇怪的鸟兽。

    又西三百七十里,曰乐游之山。桃水出焉,西流注于稷泽,是多白玉,其中多■(hu2)鱼,其状如蛇而四足,是食鱼。

    【译文】再往西三百七十里,是坐乐游山。桃水从这座山发源,向西流入稷泽,这里到处有白色玉石,水中还有很多■鱼,形状像普通的蛇却长着四只脚,是能吃鱼类的。

    西水行四百里,曰流沙,二百里至于蠃(lu¥)母之山,神长乘司之,是天之九德也。其神状如人而犳(gu#)尾①。其上多玉,其下多青石而无水。

    【注释】①犳:一种类似于豹子的野兽。

    【译文】往西行四百里水路,就是流沙,再行二百里便到蠃母山,天神长乘主管这里,他是天的九德之气所生。这个天神的形貌像人却长着犳的尾巴。山上到处是玉石,山下到处是青石而没有水。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玉山①,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xi4o)②,蓬发戴胜③,是司天之厉及五残。有兽焉,其状如犬而豹文,其角如牛,其名曰狡,其音如吠(f6i)犬,见(xi4n)则其国大穰(r2ng)。有鸟焉,其状如翟(d@)而赤,名曰胜(x@ng)遇,是食鱼,其音如(录)[鹿],见(xi4n)则其国大水。

    【注释】①玉山:据古人讲,这座山遍布着玉石,所以叫做玉山。②啸:兽类长声吼叫。③胜:指玉胜,古时用玉制做的一种首饰。

    【译文】再往西三百五十里,是座玉山,这是西王母居住的地方。西王母的形貌与人一样,却长着豹子一样的尾巴和老虎一样的牙齿而且喜好啸叫,蓬松的头发上戴着玉胜,是主管上天灾厉和五刑残杀之气的。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普通的狗却长着豹子的斑纹,头上的角与牛角相似,名称是狡,发出的声音如同狗叫,在哪个国家出现就会使那个国家五谷丰登。山中还有一种禽鸟,形状像野鸡却通身是红色,名称是胜遇,是能吃鱼类的,发出的声音如同鹿在鸣叫,在哪个国家出现就会使那个国家发生水灾。

    又西四百八十里,曰轩辕之丘①,无草木。洵水出焉,南流注于黑水,其中多丹粟,多青、雄黄。

    【注释】①轩辕之丘:即轩辕丘,传说上古帝王黄帝居住在这里,娶西陵氏女为妻,因此也号称轩辕氏。

    【译文】再往西四百八十里,是座轩辕丘,这里没有花草树木。洵水从轩辕丘发源,向南流入黑水,水中有很多粟粒大小的丹沙,还有很多石青、雄黄。

    又西三百里,曰积石之山,其下有石门,河水冒以西[南]流。是山也,万物无不有焉。

    【译文】再往西三百里,是座积石山,山下有一个石门,黄河水漫过石门向西南流去。这座积石山,是万物俱全的。

    又西二百里,曰长留之山,其神白帝少昊(h4o)居之①。其兽皆文尾,其鸟皆文首。是多文玉石。实惟员神磈(w7i)氏之宫②。是神也③,主司反景(y!ng)④。

    【注释】①白帝少昊:即少昊金天氏,传说中上古帝王帝挚的称号。②磈氏:即白帝少昊。

    ③神:指少昊。④景:通“影”。

    【译文】再往西二百里,是座长留山,天神白帝少昊居住在这里。山中的野兽都是花尾巴,而禽鸟都是花脑袋。山上盛产彩色花纹的玉石。它实是员神磈氏的宫殿。这个神,主要掌管太阳落下西山时光线射向东方的反影。

    又西二百八十里,曰章莪之山,无草木,多瑶、碧(玉石)。所为甚怪。
    有兽焉,其状如赤豹,五尾一角,其音如击石,其名(如)[曰]狰。
    有鸟焉,其状如鹤,一足,赤文、青质而白喙,名曰毕方(传说是树木的精灵,形貌与鸟相似,青色羽毛,只长着一只脚,不吃五谷; 又传说是老父神,形状像鸟,两只脚,一只翅膀,常常衔着火到人家里去制造火灾),其鸣自叫也,现则其邑有讹火(怪火,像野火那样莫名其妙地烧起来)。   

    又西三百里,曰阴山。浊浴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蕃泽,其中多文(彩)贝。
    有兽焉。其状如狸而白首,名曰天狗,其音如(榴榴)[猫猫],可以御凶。

    【译文】再往西三百里,是座阴山。浊浴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南流入蕃泽,水中有很多五彩斑斓的贝壳。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野猫却是白脑袋,名称是天狗,它发出的叫声与“猫猫”的读音相似,人饲养它可以辟凶邪之气。

    又西二百里,曰符惕之山,其上多棕枏,下多金玉。
    神江疑(神的名字)居之。是山也,多怪雨,风云之所出也。

    又西二百二十里,曰三危之山,三青鸟(传说中的鸟,专为西王母取送食物)居之。是山也,广员百里。其上有兽焉,其状如牛,白身四角,其豪如披蓑,其名曰■秵,是食人。有鸟焉,一首而三身,其状如■(与雕鹰相似,黑色斑纹,红色脖颈),其名曰鸱。

    又西一百九十里,曰騩山,其上多玉而无石。神耆童(即老童,传说是颛顼的儿子)居之,其音常如钟磐。其下多积(成堆的)蛇。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黄。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汤谷。有神焉,其状如黄囊(袋子),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混沌)无面目,是识歌舞,实为帝江(帝鸿氏,也就是黄帝)也。

    又西二百九十里,曰泑山,神蓐收居之①。其上多婴短之玉②,其阳多瑾、瑜之玉,其阴多青、雄黄。是山也,西望日之所入,其气员,神红光之所司也③。

    【注释】①蓐收:据古人解说就是金神,长着人面,虎爪子,白色毛皮,拿着■,管理太阳的降落。②婴短之玉:就是上文羭次山一节中所记述的婴垣之玉。据今人考证,“垣”、“短”可能都是“脰”之误。而婴脰之玉,就是可制做脖胫饰品的玉石。婴:环绕。脰:颈项。③红光:就是蓐收。

    【译文】再往西二百九十里,是座泑山,天神蓐收居住在这里。山上盛产一种可用作颈饰的玉石,山南面到处是瑾、瑜一类美玉,而山北面到处是石青、雄黄。站在这座山上,向西可以望见太阳落山的情景,那种气象浑圆,由天神红光所主管。

    西水行百里,至于翼望之山,无草木,多金玉。有兽焉,其状如狸,一目而三尾,名曰讙(hu1n),其音如(■)[夺]百声①,是可以御凶,服之已瘅(d4n)②。有鸟焉,其状如乌,三首六尾而善笑,名曰鵸(y9)■(y*),服之使人不厌(y3n)③,又可以御凶。

    【注释】①夺:竞取,争取。这里是超出,压倒的意思。②瘅:通“疸”,即黄疸病。中医将此病症分为谷疸、酒疸、黑疸、女劳疸、黄汗五种,认为是由湿热造成的。③厌:通“魇”,梦中遇可怕的事而呻吟、惊叫。

    【译文】往西行一百里水路,便到了翼望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到处是金属矿物和玉石。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一般的野猫,只长着一只眼睛却是三条尾巴,名称是讙,发出的声音好像能赛过一百种动物的鸣叫,饲养它可以辟凶邪之气,人吃了它的肉就能治好黄疸病。山中还有一种禽鸟,形状像普通的乌鸦,却长着三个脑袋、六条尾巴并且喜欢嘻笑,名称是鵸■,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不做恶梦,还可以辟凶邪之气。

    凡西次三(经)[山]之首,[自]崇吾之山至于翼望之山,凡二十三山,六千七百四十四里。其神状皆羊身人面。其祠之礼,用一吉玉瘗(y@)①,糈(x()用稷(j@)米②。

    【注释】①吉玉:带有符彩的玉。②稷:即古代主要食用作物之一的粟,俗称谷子。

    【译文】总计西方第三列山系之首尾,从崇吾山起到翼望山止,一共二十三座山,途经六千七百四十四里。诸山山神的形貌都是羊的身子人的面孔。祭祀山神的典礼,是把祀神的一块吉玉埋入地下,祀神的米用稷米。

    西次四(经)[山]之首,曰阴山,上多(穀)[榖(g^u)],无石,其草多茆(m3o)、蕃(f1n)①。阴水出焉,西流注于洛。

    【注释】①茆:即莼菜,又叫凫葵,多年生水生草本,叶椭圆形,浮生在水面,夏季开花。

    嫩叶可供食用。藩:即薠草,像莎草而大一些,生长在江湖水边,大雁吃它。

    【译文】西方第四列山系之首座山,叫做阴山,山上生长着茂密的构树,但没有石头,这里的草以莼菜、蕃草居多。阴水从这座山发源,向西流入洛水。

    北五十里,曰劳山,多茈(z!)草①。弱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洛。

    【注释】①茈草:即紫草,可以染紫色。

    【译文】往北五十里,是座劳山,这里有茂盛的紫草。弱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西流入洛水。

卷三 北山经

  北山经之首,曰单狐之山,多机木,其上多华草。逢漨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泑水,其中多芘石文石。

  又北二百五十里,曰求如之山,其上多玉,无草木。滑水出焉,而西流注于诸𣬈之水。其中多滑鱼。其状如鱓,赤背,其音如梧,食之已疣。其中多水马,其状如马,文臂牛尾,其音如呼。

  又北三百里,曰带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青碧。有兽焉,其状如马,一角有错,其名曰䑏疏,可以辟火。有鸟焉,其状如乌,五采而赤文,名曰鵸鵌,是自为牝牡,食之不疽。彭水出焉,而西流注于芘湖之水,中多鯈鱼,其状如鸡而赤毛,三尾六足四首,其音如鹊,食之可以已忧。

  又北四百里,曰谯明之山。谯水出焉,西流注于河。其中多何罗之鱼,一首而十身,其音如吠犬,食之已痈。有兽焉,其状如貆而赤毫,其音如榴榴,名曰孟槐,可以御凶。是山也,无草木,多青雄黄。

  又北三百五十里,曰涿光之山。嚣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河。其中多鳛鳛之鱼,其状如鹊而十翼,鳞皆在羽端,其音如鹊,可以御火,食之不瘅。其上多松柏,其下多棕橿,其兽多鹿霝羊,其鸟多蕃。

  又北三百八十里,曰虢山,其上多漆,其下多桐椐。其阳多玉,其阴多铁。伊水出焉,西流注于河。其兽多橐驼,其鸟多窝,状如鼠而鸟翼,其音如羊,可以御兵。

  又北四百里,至于虢山之尾,其上多玉而无石。鱼水出焉,西流注于河,其中多文贝。

  又北二百里,曰丹熏之山,其上多樗柏,其草多韭韭,多丹获。熏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棠水。有兽焉,其状如鼠,而菟首麋身,其音如獆犬,以其尾飞,名曰耳鼠,食之不䐆,又可以御百毒。

  又北二百八十里,曰石者之山,其上无草木,多瑶碧。泚水出焉,西流注于河。有兽焉,其状如豹,而文题白身,名曰孟极,是善伏,其鸣自呼。

  又北百一十里,曰边春之山,多葱、葵、韭、桃、李。杠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泑泽。有兽焉,其状如禺而文身,善笑,见人则卧,名曰幽鴳,其鸣自呼。

  又北二百里,曰蔓联之山,其上无草木,有兽焉,其状如禺而有鬣,牛尾、文臂、马蹏,见人则呼,名曰足訾,其鸣自呼。有鸟焉,群居而朋飞,其毛如雌雉,名曰,其鸣自呼,食之已风。

  又北八百里,曰单张之山,其上无草木。有兽焉,其状如豹而长尾,人首而牛耳,一目,名曰诸犍,善吒,行则衔其尾,居则蟠其尾。有鸟焉,其状如雉,而文首、白翼、黄足,名曰白鵺,食之已嗌痛,可以已痸。栎水出焉,在而南流注于杠水。

  又北三百二十里,曰灌题之山,其上多樗柘,其下多流沙,多砥。有兽焉,其状如牛而白尾,其音如詨,名曰那父。有鸟焉,其状如雌雉而人面,见人则跃,名曰竦斯,其鸣自呼也。匠韩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泑泽,其中多磁石。

  又北二百里,曰潘侯之山,其上多松柏,其下多榛楛,其阳多玉,其阴多铁。有兽焉,基状如牛,而四节生毛,或曰旄牛。边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栎泽。

  又北二百三十里,曰小咸之山,无草木,冬夏有雪。

  北二百八十里,曰大咸之山,无草木,其下多玉。是山也,四方,不可以上。有蛇名曰长蛇,其毛如彘豪,其音如鼓柝。

  又北三百二十里,曰敦薨之山,其上多棕枬,其下多茈草。敦薨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泑泽。出于昆仑之东北隅,实惟河原。其中多赤鲑,其兽多兕,旄牛,其鸟多柝鸠。

  又北二百里,曰少咸之山,无草木,多青碧。有兽焉,其状如牛,而赤身、人面、马足,名曰窥窳,其音如婴儿,是食人。敦水出焉,东流注于雁门之水,其中多魳魳之鱼。食之杀人。

  又北二百里,曰狱法之山。瀼泽之出焉,而东北流注于泰泽。其中多䲃鱼,其状如鲤而鸡足,食之已疣。有兽焉,其状如犬而人面,善投,见人则笑,其名山[犭军],其行如风,见则天下大风。

  又北二百里,曰北岳之山,多枳棘刚木。有兽焉,其状如牛,而四角、人、耳、彘耳,其名曰诸怀,基音如鸣雁,是食人。诸怀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嚣水,水中多鮨鱼,鱼身而犬首,其音如婴儿,食之已狂。

  又北百八十里,曰浑夕之山,无草木,多铜玉。嚣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有蛇一首两身,名曰肥遗,见则其国大旱。

  又北五十里,曰北单之山,无草木,多葱韭。

  又北百里,曰罴差之山,无草木,多马。

  又北百八十里,曰北鲜之山,是多马,鲜水出焉,而西北流注于涂吾之水。

  又北百七十里,曰堤山,多马。有兽焉,其状如豹而文首,名曰狕。堤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泰泽,其中多龙龟。

  凡北山经之首,自单狐之山至于堤山,凡二十五山,五千四百九十里,其神皆人面蛇身。其祠之,毛用一雄鸡彘瘗,吉玉用一珪,瘗而为不糈。其山北人,皆生食不火之物。

  北次二经之首,在河之东,其首枕汾,其名曰管涔之山。其上无木而多草,其下多玉。汾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河。

  又西二百五十里,曰少阳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赤银。酸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汾水,其中多美赭。

  又北五十里,曰县雍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其兽多闾麋,其鸟多白翟白[有鸟]。晋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汾水。其中多鮆鱼,其状如鯈而赤麟,其音如叱,食之不骄。

  又北二百里,曰狐岐之山,无草木,多青碧。胜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汾水,其中多苍玉。

  又北三百五十里,曰白沙山,广员三百里,尽沙也,无草木鸟兽。鲔水出于其上,潜于其下,是多白玉。

  又北四百里,曰尔是之山,无草木,无水。

  又北三百八十里,曰狂山,无草木,是山也,冬夏有雪。狂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浮水,其中多美玉。

  又北三百八十里,曰诸余之山,其上多铜玉,其下多松柏。诸余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旄水。

  又北三百五十里,曰敦头之山,其上多金玉,无草木。旄水出焉,而东流注于印泽。其中多[马孛]马,牛尾而白身,一角,其音如呼。

  又北三百五十里,曰钩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有兽焉,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鸮,是食人。

  又北三百里,曰北嚻之山,无石,其阳多玉。有兽焉,其状如虎,而白身犬首,马尾彘鬣,名曰独𤞞。有鸟焉,其状如乌,人面,名曰𪄀𪃑,宵飞而昼伏,食之已暍。涔水出焉,而东流注于邛泽。

  又北三百五十里,曰梁渠之山,无草木,多金玉。修水出焉,而东流注于雁门,其兽多居暨,其状如彙而赤毛,其音如豚。有鸟焉,其状如夸父,四翼、一目、犬尾,名曰嚣,其音如鹊,食之已腹痛,可以止衕。

  又北四百里,曰姑灌之山,无草木。是山也,科夏有雪。

  又北三百八十里,曰湖灌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碧,多马,湖灌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海,其中多䱇。有木器厂焉,其叶如柳而赤理。

  又北水行五百里,流沙三百里,至于洹山,其上多金玉。三桑生之,其树皆无枝,其高百仞。百果树生之。其下多怪蛇。

  又北三百里,曰敦题之山,无草木,多金玉。是錞于北海。

  凡北次二经之首,自管涔之山至于敦题之山,凡十七山,五千六百九十里。其神皆蛇身人面。其祠;毛用一雄鸡彘瘗;用一璧一珪,投而不糈。

  北次三经之首,曰太行之山。其首曰归山,其上有金玉,其下有碧。有兽焉,其状如麢羊而四角,马尾而有距,其名曰[马军],善还,其名自詨有鸟焉,其状台鹊,白身、赤尾、六足,其名曰䴅,是善惊,其鸣自詨。

  又东北二百里,曰龙侯之山,无草木,多金玉。决决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其中多人鱼,其状如䱱鱼,四足,其音如婴儿,食之无痴疾。

  又东北二百里,曰马成之山,其上多文石,其阴多金玉。有兽焉,其状如白犬而黑头,见人则飞,其名曰天马,其鸣自詨,有鸟焉,其状如乌,首白而身青、足黄,是名曰鶌鶋。其名自詨,食之不饥,可以已寓。

  又东北七十里,曰咸山,其上有玉,其下多铜,是多松柏,草多茈草。条菅之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长泽。其中多器酸,三岁一成,食之已疠。

  又东北二百里,曰天池之山,其上无草木,多文石。有兽焉,其状如兔而鼠首,以其背飞,其名曰飞鼠。渑水出焉,潜于其下,其中多黄垩。

  又东三百里,曰阳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金铜。有兽焉,其状如牛而赤尾,其颈肾,其状如句瞿,其名曰领胡,其鸣自詨,食之已狂。有鸟焉,其状如赤雉,而五采以文,是自为牝牡,名曰象蛇,其名自詨。留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河。其中有䱤父之鱼,其状如鲋鱼,鱼首而彘身,食之已呕。

  又东三百五十里,曰贲闻之山,其上多苍玉,其下多黄垩,多涅石。

  又北百里,曰王屋之山,是多石。𣾍水出焉,而西北流注于泰泽。

  又东北三百里,曰教山,其上多玉而无石。教水出焉,西流注于河,是水冬干而夏流,实惟干河。其中有两山。是山也,广员三百步,其名曰发丸之山,其上有金玉。

  又南三百里,曰景山,南望盐贩之泽,北望少泽。其上多草、藷藇,其草多秦椒,其阴多赭,其阳多玉。有鸟焉,其状如蛇,而四翼、六目、六足,名曰酸与,其鸣自詨,见则其邑有恐。

  又东南三百二十里,曰孟门之山,其上多苍玉,多金,其下多黄垩,多涅石。

  又东南三百二十里,曰平山。平水出于其上,潜于其下,是多美玉。

  又东二百里,曰京山,有美玉,多漆木,多竹,其阳有赤铜,其阴有玄䃤。高水出焉,南流注于河。

  又东二百里,曰虫尾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竹,多青碧。丹水出焉,南流注于河;薄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黄泽。

  又东三百里,曰彭𣬈之山,其上无草木,多金玉,其下多水。蚤林之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河。肥水出焉,而南流注于床水,其中多肥遗之蛇。

  又东百八十里,曰小侯之山。明漳之水出焉,南流注于黄泽。有鸟焉,其状如乌而白文,名曰鸪𪄶,食之不灂。

  又东三百七十里,曰泰头之山。共水出焉,南流注于池。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竹箭。

  又东北二百里,曰轩辕之山,其上多铜,其下多竹。有鸟焉,其状如枭白首,其名曰黄鸟,其鸣自詨,食之不妒。

  又北二百里,曰谒戾之山,其上多松柏,有金玉。沁水出焉,南流注于河。其东有林焉,名曰丹林。丹林之水出焉,南流注于河。婴侯之水出焉,北流注于汜水。

  东三百里,曰沮洳之山,无草木,有金玉。濝水出焉,南流注于河。

  又北三百里,曰神囷之山,具上有文石,其下有白蛇,有飞虫。黄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洹;滏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欧水。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又东北百二十里,曰少山,其上有金玉,其下有铜。清漳之水出焉,东流注于浊漳之水。

  又东北二百里,曰锡山,其上多玉,其下有砥。牛首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滏水。

  又北二百里,曰景山,有美玉。景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海泽。

  又北百里,曰题首之山,有玉焉,多石,无水。

  又北百里,曰绣山,其上有玉、青碧,其木多栒,其草多芍药、芎藭。洧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其中有鳠、黾。

  又北百二十里,曰松山。阳水出焉,东北流注于河。

  又北百二十里,曰敦与之山,其上无草木,有金玉。溹水出于其阳,而东流注于泰陆之水;泜水出于其阴,而东流注于彭水;槐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泜泽。

  又北百七十里,曰柘山,其阳有金玉,其阴有铁。历聚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洧水。

  又北二百里,曰维龙之山,其上有碧玉,其阳有金,其阴有铁。肥水出焉,而东流注于皋泽,其中多礨石。敞铁之水出焉,而北于大泽。

  又北百八十里,曰白马之山,其阳多石玉,其阴多铁,多赤铜。木马之水了出焉,而东北流注于虖沱。

  又北二百里,曰空桑之山,无草木,冬夏有雪。空桑空桑之水出焉,东流注于虖沱。

  又北三百里,曰泰戏之山,无草木,多金玉。有兽焉,其状如羊,一角一目,目在耳后,其名曰䍶䍶,其鸣自訆。虖沱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溇水。液女之水出于其阳,南流注于沁水。

  又北三百里,曰石山,多藏金玉。濩濩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虖沱;鲜于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虖沱。

  又北二百里,曰童戎之山。皋涂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溇液水。

  又北三百里,曰高是之山。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虖沱。其木多棕,其草多条。滱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又北三百里,曰陆山,多美玉。[姜阝]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

  又北二百里,曰沂山般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

  北百二十里,曰燕山,多婴石。燕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又北山行五百里,水行五百里,至于饶山。是无草木,多瑶碧,其兽多橐駞,其鸟多鹠。历虢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其中有师鱼,食之杀人。

  又北四百里,曰乾山,无草木,其阳有金玉,其阴有铁而无水。有兽焉,其状如牛而三足,其名曰獂,其鸣自詨。

  又北五百里,曰伦山。伦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有兽焉,其状如麋,其川在尾上,其名曰罴。

  又北五百里,曰碣石之山。绳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其中多蒲夷之鱼。基上有玉,其下多青碧。

  又北水行五百里,至于雁门之山,无草木。

  又北水行四百里,至于泰泽。其中有山焉,曰帝都之山,广员百里,无草木,有金玉。

  又北五百里,曰錞于毋逢之山,北望鸡号之山,其风如䬅。西望幽都之山,浴水出焉。是有朋蛇,赤首白身,其音如牛,见则其邑大旱。

  凡北次三经之首,自太行之山以至于无逢之山,凡四十六山,万二千三百五十里。其神状皆马身而人面者廿神。其祠之,皆用一藻茝瘗之。其十四神状皆彘身而载玉。其祠之,皆玉,不瘗。其十神状皆彘身而八足蛇尾。其祠之,皆用一壁瘗之。大凡四十四神,皆用稌糈米祠之。此皆不火食。

  右北经之山志,凡八十七山,二万三千二百三十里。   

北山(经)之首,曰单狐之山,多机木①,其上多华草②。漨(f5ng)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泑(y#u)水,其中多(芘)[茈(z!)]石、文石③。

    【注释】①机木:即桤(q9)木树,长得像榆树,把枝叶烧成灰撒在稻田中可作肥料用。②华草:不详何草。③茈石:紫颜色的漂亮石头。文石:有纹理的漂亮石头。

    【译文】北方第一列山系之首座山,叫做单狐山,有茂密的桤木树,也有茂盛的华草。漨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西流入泑水,水中有很多紫石、文石。

    又北二百五十里,曰求如之山,其上多铜,其下多玉,无草木。滑水出焉,而西流注于诸■(P0)之水。其中多滑鱼,其状如■(sh4n)①,赤背,其音如梧②,食之已疣③。其中多水马,其状如马,文臂牛尾,其音如呼。

    【注释】①■:即鳝鱼。俗称黄鳝,体形如蛇,又长又圆又光滑,肉味鲜美。②梧:枝梧,也作“支吾”,用含混的言语搪塞。③疣:皮肤上的赘生物,俗称瘊子。

    【译文】再往北二百五十里,是座求如山,山上蕴藏着丰富的铜,山下有丰富的玉石,但没有花草树木。滑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西流入诸■水。

    水中有很多滑鱼,形状像一般的鳝鱼,却是红色的脊背,发出的声音像人支支吾吾的话语,吃了它的肉就能治好人的疣赘病。水中还生长着很多水马,形状与一般的马相似,但前腿上长有花纹,并拖着一条牛尾巴,发出的声音像人呼喊。

    又北二百里,曰带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青碧。有兽焉,其状如马,一角有错①,其名曰■(hu1n)疏,可以辟火。有鸟焉,其状如乌,五采而赤文,名曰鵸(y9)■(y*),是自为牝(p@n)牡(m(),食之不疽(j&)。

    彭水出焉,而西流注于芘湖之水,其中多儵鱼,其状如鸡而赤毛,三尾六足四(首)目,其音如鹊,食之可以已忧。

    【注释】①错:“厝”(cu^)的假借字。厝:磨刀石。

    【译文】再往北三百里,是座带山,山上盛产玉石,山下盛产青石碧玉。

    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普通的马,长的一只角有如粗硬的磨石,名称是■疏,人饲养它可以辟火。山中还有一种禽鸟,形状像普通的乌鸦,但浑身是带着红色斑纹的五彩羽毛,名称是鵸■,这种鵸■鸟自身有雌雄二种性器官,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不患痈疽病。彭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西流入芘湖水,水中有很多儵鱼,形状像一般的鸡却长着红色的羽毛,还长着三条尾巴、六只脚、四只眼睛,它的叫声与喜鹊的鸣叫相似,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无忧无虑。

    又北四百里,曰谯明之山。谯水出焉,西流注于河。其中多何罗之鱼,一首而十身,其音如吠(f6i)犬,食之已痈。有兽焉,其状如貆(hu2n)而赤毫①,其音如(榴榴),[■■(ch#uch#u)]②,名曰孟槐,可以御凶。是山也,无草木,多青、雄黄。

    【注释】①狟:豪猪。毫:细毛,②■:同“抽”。引出,提取。

    【译文】再往北四百里,是座谯明山。谯明水从这座山发源,向西流入黄河。水中生长着很多何罗鱼,长着一个脑袋却有十个身子,发出的声音像狗叫,人吃了它的肉就可以治愈痈肿病。山中有一种兽,形状像豪猪却长着柔软的红毛,叫声如同用辘轳抽水的响声,名称是孟槐,人饲养它可以辟凶邪之气。这座谯明山,没有花草树木,到处是石青、雄黄。

    又北三百五十里,曰涿光之山。嚻(xi1o)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河。其中多鰼鰼(x0x0)之鱼,其状鹊而十翼,鳞皆在羽端,其音如鹊,可以御火,食之不瘅。其上多松柏,其下多棕橿(ji1ng),其兽多麢(10ng)羊,其鸟多蕃。

    【注释】①蕃:不详何鸟。也有认为可能是猫头鹰之类的鸟。

    【译文】再往北三百五十里,是座涿光山。嚻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西流入黄河。水中生长着很多鳛鳛鱼,形状像一般的喜鹊却长有十只翅膀,鳞甲全长在羽翅的尖端,发出的声音与喜鹊的鸣叫相似,人饲养它可以辟火,吃了它的肉就能治好人的黄疸病。山上到处是松树和柏树,而山下到处是棕树和橿树,山中的野兽以羚羊居多,禽鸟以蕃鸟居多。

    又北三百八十里,曰虢(gu¥)山,其上多漆,其下多桐椐(q&)①。

    其阳多玉,其阴多铁。伊水出焉,西流注于河。其兽多橐(tu¥)驼②,其鸟多寓③,状如鼠而鸟翼,其音如羊,可以御兵④。

    【注释】①椐:椐树,也就是灵寿木,树干上多长着肿节,古人常用来制做拐杖。②橐驼:就是骆驼,身上有肉鞍,善于在沙漠中行走,知道水泉所在的地方,背负千斤重物而日行三百里。③寓:即蝙蝠之类的小飞禽。④御兵:即辟兵。兵在这里是指各种兵器的锋刃。辟兵就是兵器的尖锋利刃不能伤及身子。

    【译文】再往北三百八十里,是座虢山,山上是茂密的漆树,山下是茂密的梧桐树和椐树,山南阳面盛产玉石,山北阴面盛产铁。伊水从这座山发源,向西流入黄河。山中的野兽以橐驼最多,而禽鸟大多是寓鸟,形状与一般的老鼠相似却长着鸟一样的翅膀,发出的声音像羊叫,人饲养它可以辟兵器。

    又北四百里,至于虢山之尾,其上多玉而无石。鱼水出焉,西流注于河,其中多文贝。

    【译文】再往北四百里,便到了虢山的尾端,山上到处是美玉而没有石头。鱼水从这里发源,向西流入黄河,水中有很多花纹斑斓的贝。

    又北二百里,曰丹熏之山,其上多樗(ch&)柏,其草多韭■(xi6)①,多丹雘(hu^)。熏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棠水。有兽焉,其状如鼠,而菟(t))首麋(身)[耳]②,其音如嗥(h2o)犬,以其尾飞,名曰耳鼠,食之不■(c3i)③,又可以御百毒④。

    【注释】①■:同“薤”,也叫蕌头,一种野菜,茎可食用,并能入药。②菟:通“兔”。

    ③■:臌胀。④百:这里表示多的意思,非实指。

    【译文】再往北二百里,是座丹熏山,山上有茂密的臭椿树和柏树,在众草中以野韭菜和野薤菜最多,还盛产丹雘。熏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西流入棠水。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一般的老鼠,却长着兔子的脑袋和麋鹿的耳朵,发出的声音如同狗嗥叫,用尾巴飞行,名称是耳鼠,人吃了它的肉就不会生膨胀病,还可以辟百毒之害。

    又北二百八十里,曰石者之山,其上无草木,多瑶、碧。泚水出焉,西流注于河。有兽焉,其状如豹,而文题白身①,名曰孟极,是善伏,其鸣自呼。

    【注释】①文:花纹。这里指野兽的皮毛因多种颜色相间杂而呈现出的斑纹或斑点。题:额头。

    【译文】再往北二百八十里,是座石者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但到处是瑶、碧之类的美玉。泚水从这座山发源,向西流入黄河。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普通的豹子,却长着花额头和白身子,名称是孟极,善于伏身隐藏,它叫的声音便是自身名称的读音。

    又北百一十里,曰边春之山,多葱、葵、韭、桃、李①。杠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泑(y#u)泽。有兽焉,其状如禺(y))而文身,善笑,见人则卧,名曰幽鴳(6),其鸣自呼。

    【注释】①葱:山葱,又叫茖葱,一种野菜。茎生有枝格,一边拔取一边又生长起来,食之不尽。冬天也不枯萎。桃:山桃,又叫榹(s9)桃,也叫毛桃,一种野果木。果子很小,核与果肉粘结一起,桃仁多脂,可入药。

    【译文】再往北一百一十里,是座边春山,山上到处是野葱、葵菜、韭菜、野桃树、李树。杠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西流入泑泽。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猿猴而身上满是花纹,喜欢嘻笑,一看见人就假装睡着,名称是幽鴳,它叫的声音便是自身名称的读音。

    又北二百里,曰蔓联之山,其上无草木。有兽焉,其状如禺(y))而有鬣(li6),牛尾、文臂、马蹄,见人则呼,名曰足訾(z!),其鸣自呼。

    有鸟焉,群居而朋飞,其(毛)[尾]如雌雉(zh@),名曰鵁(ji1o),其鸣自呼,食之已风。

    【译文】再往北二百里,是座蔓联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猿猴却长着鬣毛,还有牛一样的尾巴、长满花纹的双臂、马一样的蹄子,一看见人就呼叫,名称是足訾,它叫的声音便是自身名称的读音。

    山中又有一种禽鸟,喜欢成群栖息而又结队飞行,尾巴与雌野鸡相似,名称是鵁。它叫的声音便是自身名称的读音,人吃了它的肉就能治好风痹病。

    又北百八十里,曰单张之山,其上无草木。有兽焉,其状如豹而长尾,人首而牛耳,一目,名曰诸犍,善咤(zh4)①,行则衔其尾,居则蟠(p2n)其尾②。有鸟焉,其状如雉(zh@),而文首、白翼、黄足,名曰白■(y6),食之已嗌(y@)痛③,可以已痸(zh@)④。栎(l@)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杠水。

    【注释】①咤:怒声。这里是大声吼叫的意思。②蟠:盘曲而伏。③嗌:咽喉。④痸:痴病,疯癫病。

    【译文】再往北一百八十里,是座单张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豹子却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还长着人一样的脑袋和牛一样的耳朵,一只眼睛,名称是诸犍,喜欢吼叫,行走时就用嘴衔着尾巴,卧睡时就将尾巴盘蜷起来。山中又有一种禽鸟,形状像普通的野鸡,却长着花纹脑袋、白色翅膀、黄色脚,名称是白■,人吃了它的肉就能治好咽喉疼痛的病,还可以治愈疯癫病。栎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南流入杠水。

    又北三百二十里,曰灌题之山,其上多樗(ch&)柘①(zh6),其下多流沙,多砥(d!)。有兽焉,其状如牛而白尾,其音如訆(ji4o)②,名曰那父。有鸟焉,其状如雌雉(zh@)而人面,见人则跃,名曰竦(s))斯,其鸣自呼也。匠韩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泑(y#u)泽,其中多磁石③。

    【注释】①柘:柘树,也叫黄桑,奴柘。落叶灌木,叶子可以喂蚕,果子可以食用,树皮可以造纸。②訆:同“叫”。大呼。③磁石:也作“慈石”,一种天然矿石,具有吸引铁、镍、钴等金属物质的属性。俗称吸铁石,今称磁铁石。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就是利用磁石制做成的。

    【译文】再往北三百二十里,是座灌题山,山上是茂密的臭椿树和柘树,山下到处是流沙,还多出产磨石。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普通的牛却拖着一条白色的尾巴,发出的声音如同人在高声呼唤,名称是那父。山中还有一种禽鸟,形状像一般的雌野鸡却长着人的面孔,一看见人就跳跃,名称是竦斯,它叫的声音便是自身名称的读音。匠韩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西流入泑泽,水中有很多磁铁石。

    又北二百里,曰潘侯之山,其上多松柏,其下多榛(zh5n)楛(h)),其阳多玉,其阴多铁。有兽焉,其状如牛,而四节生毛,名曰旄(m2o)牛。

    边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栎(1@)泽。

    【译文】再往北二百里,是座潘侯山,山上是茂密的松树和柏树,山下是茂密的榛树和楛树,山南阳面蕴藏着丰富的玉石,山北阴面蕴藏着丰富的铁。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一般的牛,但四肢关节上都有长长的毛,名称是牦牛。边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南流入栎泽。

    又北二百三十里,曰小咸之山,无草木,冬夏有雪。

    【译文】再往北二百三十里,是座小咸山,没有花草树木,67冬天和夏天都有积雪。

    北二百八十里,曰大咸之山,无草木,其下多玉。是山也,四方,不可以上。有蛇名曰长蛇①,其毛如彘(zh@)豪,其音如鼓柝(tu#)②。

    【注释】①长蛇:传说有几十丈长,能把鹿、象等动物吞入腹中。②鼓:击物作声。柝:是古代巡夜人在报时间时所敲击的一种木梆子。

    【译文】往北二百八十里,是座大咸山,没有花草树木,山下盛产玉石。

    这座大咸山,呈现四方形,人不能攀登上去。山中有一种蛇叫做长蛇,身上的毛与猪脖子上的硬毛相似,发出的声音像是人在敲击木梆子。

    又北三百二十里,曰敦薨(h#ng)之山,其上多棕、枏(n2n),其下多茈(z!)草。敦薨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泑(y#u)泽。出于昆仑之东北隅,实惟河原。其中多赤鲑(gu9)①。其兽多兕(s@)、旄牛,其鸟多(鸤)[尸]鸠②。

    【注释】①赤鲑:身体呈流线型,有小圆鳞,口大而斜,锥状牙齿,是一种冷水性的经济鱼类。②尸鸠:就是布谷鸟。

    【译文】再往北三百二十里,是座敦薨山,山上是茂密的棕树和楠木树,山下是大片的紫草。敦薨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西流入泑泽。这泑泽位于昆仑山的东北角,确实就是黄河的源头。水中有很多赤鲑。那里的野兽以兕、牦牛最多,而禽鸟大多是布谷鸟。

    又北二百里,曰少咸之山,无草木,多青碧。有兽焉,其状如牛,而赤身、人面、马足,名曰窫(zh2)窳(y)),其音如婴儿,是食人。敦水出焉,东流注于雁门之水,其中多■■(p6ip6i)之鱼①,食之杀人。

    【注释】①■■:据古人说就是■鱼,又叫江豚,黑色,大小如同一百斤重的猪。

    【译文】再往北二百里,是座少咸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到处是青石碧玉。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普通的牛,却长着红色的身子、人的面孔、马的蹄子,名称是窫窳,发出的声音如同婴儿啼哭,是能吃人的。敦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流入雁门水,水中生长着很多■■鱼,人吃了它的肉就会中毒而死。

    又北二百里,曰狱法之山。瀤(hu2i)泽之出焉,而东北流注于泰泽。

    其中多■(z3o)鱼,其状如鲤而鸡足,食之已疣。有兽焉,其状如犬而人面,善投,见人则笑,其名[曰]山■(h*n),其行如风,见(xi4n)则天下大风。

    【译文】再往北二百里,是座狱法山。瀤泽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北流入泰泽。水中生长着很多■鱼,形状像一般的鲤鱼却长着鸡爪子,人吃了它的肉就能治好赘瘤病。山中还有一种野兽,形状像普通的狗却长着人的面孔,擅长投掷,一看见人就嘻笑,名称是山■,它走起来就像刮风,一出现天下就会起大风。69又北二百里,曰北岳之山,多枳(zh!)棘(j0)刚木①。有兽焉,其状如牛,而四角、人目、彘(zh@)耳,其名曰诸怀,其音如鸣雁,是食人。

    诸怀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嚻(xi1o)水,其中多鮨(y@)鱼,鱼身而犬首,其音如婴儿,食之已狂②。

    【注释】①枳棘:枳木和棘木,两种矮小的树。枳木像橘树而小一些,叶子上长满刺。春天开白花,秋天成果实,果子小而味道酸,不能吃,可入药。棘木就是丛生的小枣树,即酸枣树,枝叶上长满了刺。刚木:指木质坚硬的树,即檀木材、柘树之类。②狂:本义是说狗发疯。后来也指人的神经错乱,精神失常。

    【译文】再往北二百里,是座北岳山,山上到处是枳树酸枣树和檀、柘一类的树木。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一般的牛,却长着四只角、人的眼睛、猪的耳朵,名称是诸怀,发出的声音如同大雁鸣叫,是能吃人的。诸怀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西流入嚻水,水中有很多鮨鱼,长着鱼的身子而狗的脑袋,发出的声音像婴儿啼哭,人吃了它的肉就能治愈疯狂病。

    又北百八十里,曰浑夕之山,无草木,多铜玉。嚻(xi1o)水出焉,而西北流注于海。有蛇一首两身,名曰肥遗,见(xi4n)则其国大旱。

    【译文】再往北一百八十里,是座浑夕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盛产铜和玉石。嚻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西北流入大海。这里有一种长着一个头两个身子的蛇,名称是肥遗,在哪个国家出现那个国家就会发生大旱灾。

    又北五十里,曰北单之山,无草木,多葱韭。

    【译文】再往北五十里,是座北单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却生长着茂盛的野葱和野韭菜。

    又北百里,曰罴(p0)差之山,无草木,多马①。

    【注释】①马:指一种野马,与一般的马相似而个头小一些。

    【译文】再往北一百里,是座罴差山,没有花草树木,却有很多小个头的野马。

    又北百八十里,曰北鲜之山,是多马。鲜水出焉,而西北流注于涂(t))吾之水。

    【译文】再往北一百八十里,是座北鲜山,这里有很多小个头的野马。

    鲜水从这里发源,然后向西北流入涂吾水。

    又北百七十里,曰隄(t0)山,多马。有兽焉,其状如豹而文首,名曰狕(y1o)。隄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泰泽,其中多龙龟①。

    【注释】①龙龟:也有把龙龟看作是一种动物的,即龙种龟身的吉吊。

    【译文】再往北一百七十里,是座隄山,有许多小个头的野马。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一般的豹子而脑袋上有花纹,名称是狕。隄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泰泽,水中有很多龙和龟。71凡北山(经)之首,自单狐之山至于隄山,凡二十五山,五千四百九十里,其神皆人面蛇身。其祠之:毛用一雄鸡彘(zh@)瘗(y@),吉玉用一珪,瘗而不糈(x))。其山北人,皆生食不火之物。

    【译文】总计北方第一列山系之首尾,自单狐山起到隄山止,一共二十五座山,途经五千四百九十里,诸山山神都是人的面孔蛇的身子。祭祀山神:把毛物中用作祭品的一只公鸡和一头猪埋入地下,在祀神的美好玉器中用一块玉珪,只是埋入地下而不需要用米来祭祀。住在诸山北面的人,都生吃未经火烤的食物。

    北次二(经)[山]之首,在河之东,其首枕汾,其名曰管涔()之山。其上无木而多草,其下多玉。汾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河。

    【译文】北方第二列山系之首座山,座落在黄河的东岸,山的首端枕着汾水,这座山叫管涔山。山上没有树木却到处是茂密的花草,山下盛产玉石。

    汾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西流入黄河。

    又(西)[北]二百五十里,曰少阳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赤银①。酸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汾水,其中多美赭(zh7)②。

    【注释】①赤银:最精最纯的银子。这里指天然含银量很高的优质银矿石。②赭:即赭石,一种红土中含着铁质的矿物。

    【译文】再往北二百五十里,是座少阳山,山上盛产玉石,山下盛产赤银。酸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汾水,水中有很多优良赭石。

    又北五十里,曰县雍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其兽多闾(lǘ)麋①,其鸟多白翟(d@)白■(y¥u)②。晋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汾水。其中多鮆(z9)鱼,其状如儵(y¥u)而赤(麟)[鳞]③,其音如叱(ch@)④,食之不(骄)[骚]。

    【注释】①闾:据古人讲,是一种黑母羊,形体似驴而蹄子歧分,角如同羚羊的角,也叫山驴。②白■:据古人讲,就是前面已说过的白翰鸟。③儵:通“鯈”,这里指的是小鱼。④叱:大声呵斥。

    【译文】再往北五十里,是座县雍山,山上蕴藏着丰富的玉石,山下蕴藏着丰富的铜,山中的野兽大多是山驴和麋鹿;而禽鸟以白色野鸡和白翰鸟居多。晋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南流入汾水。水中生长着很多鱽鱼,形状像小儵鱼却长着红色的鳞甲,发出的声音如同人的斥责声,吃了它的肉就使人没有狐骚臭。

    又北二百里,曰狐岐之山,无草木,多青碧。胜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汾水,其中多苍玉。

    【译文】再往北二百里,是座狐岐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到处是青石碧玉。胜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北流入汾水,水中有很多苍玉。73又北三百五十里,曰白沙山,广员三百里,尽沙也,无草木鸟兽。鲔(W7i)水出于其上,潜于其下,是多白玉。

    【译文】再往北三百五十里,是座白沙山,方圆三百里大小,到处是沙子,没有花草树木和禽鸟野兽。鲔水从这座山的山顶发源,然后潜流到山下,水中有很多白玉。

    又北四百里,曰尔是之山,无草木,无水。

    【译文】再往北四百里,是座尔是山,没有花草树木,也没有水。

    又北三百八十里,曰狂山,无草木。是山也,冬夏有雪。狂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浮水,其中多美玉。

    【译文】再往北三百八十里,是座狂山,没有花草树木。这座狂山,冬天和夏天都有雪。狂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西流入浮水,水中有很多优良玉石。

    又北三百八十里,曰诸余之山,其上多铜玉,其下多松柏。诸余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旄(m2o)水。

    【译文】再往北三百八十里,是座诸余山,山上蕴藏着丰富的铜和玉石,山下到处是茂密的松树和柏树。诸余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旄水。

    又北三百五十里,曰敦头之山,其上多金玉,无草木。旄(m2o)水出焉,而东流注于(印)[邛(qi¥ng)]泽。其中多■(b¥)马,牛尾而白身,一角,其音如呼。

    【译文】再往北三百五十里,是座敦头山,山上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但不生长花草树木。旄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邛泽。山中有很多■马,长着牛一样的尾巴和白色身子,一只角,发出的声音如同人呼唤。

    又北三百五十里,曰鉤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有兽焉,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p2o)鸮(xi1o)①,是食人。

    【注释】①狍鸮:传说中的一种怪兽,非常贪婪,不但吃人,而且在吃不完时,还要把人身的各个部位咬碎。

    【译文】再往北三百五十里,是座鉤吾山,山上盛产玉石,山下盛产铜。

    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是羊的身子人的面孔。眼睛长在腋窝下,有着老虎一样的牙齿和人一样的指甲,发出的声音如同婴儿哭啼,名称是狍鸮,是能吃人的。

    又北三百里,曰北嚻(xi1o)之山,无石,其阳多碧,其阴多玉。有兽焉,其状如虎,而白身犬首,马尾彘(zh@)鬣(li6),名曰独■(g*)。

    有鸟焉,其状如乌,人面,名曰■(b4n)■(m4o),宵飞而昼伏,食之已暍(y5)①。涔()水出焉,而东流注于邛(qi¥ng)泽。

    【注释】①暍:中暑,受暴热。

    【译文】再往北三百里,是座北嚻山,没有石头,山南阳面多出产碧玉,山北阴面多出产玉石。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一般的老虎,却长着白色身子狗脑袋,马的尾巴猪脖子上的硬毛,名称是独■。山中还有一种禽鸟,形状像一般的乌鸦,却长着人的面孔,名称是■■,在夜里飞行而在白天隐伏,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不中暑。涔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邛泽。

    又北三百五十里,曰梁渠之山,无草木,多金玉。脩水出焉,而东流注于雁门。其兽多居暨(j9),其状如彙(w6i)而赤毛①,其音如豚(t*n)。

    有鸟焉,其状如夸父②,四翼、一目、犬尾,名曰嚻(xi1o),其音如鹊,食之已腹痛,可以止衕(d^ng)③。

    【注释】①彙:据古人讲,这种动物长得像老鼠,红色的毛硬得像刺猬身上的刺。②夸父:即前文所说的举父,一种长得像猕猴的野兽。③衕:腹泻。

    【译文】再往北三百五十里,是座梁渠山,不生长花草树木,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脩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雁门水。山中的野兽大多是居暨兽,形状像彙却浑身长着红色的毛,发出的声音如同小猪叫。山中还有一种禽鸟,形状像夸父,长着四只翅膀、一只眼睛、狗一样的尾巴,名称是嚻,它的叫声与喜鹊的鸣叫相似,人吃了它的肉就可以止住肚子痛,还可以治好腹泻病。

    又北四百里,曰姑灌之山,无草木。是山也,冬夏有雪。

    【译文】再往北四百里,是座姑灌山,没有花草树木。在这座姑灌山上,冬天夏天都有雪。

    又北三百八十里,曰湖灌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碧、多马。湖灌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海,其中多■(sh4n)①。有木焉,其叶如柳而赤理。

    【注释】①■:同“鱓”。即黄鳝。

    【译文】再往北三百八十里,是座湖灌山,山南阳面盛产玉石,山北阴面盛产碧玉,并有许多个头小的野马。湖灌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大海,水中有很多鳝鱼。山里生长着一种树木,叶子像柳树叶而有红色的纹理。

    又北水行五百里,流沙三百里,至于洹(hu2n)山,其上多金玉。三桑生之,其树皆无枝,其高百仞①,百果树生之。其下多怪蛇。

    【注释】①仞:古代的八尺为一仞。

    【译文】再往北行五百里水路,然后经过三百里流沙,便到了洹山,山上蕴藏着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山中生长着一种三桑树,这种树都不长枝条,树干高达一百仞,还生长着各种果树。山下有很多怪蛇。

    又北三百里,曰敦题之山,无草木,多金玉。是錞()于北海①。

    【注释】①錞:依附。这里是座落、高踞的意思。

    【译文】再往北三百里,是座敦题山,这里不长花草树木,但蕴藏有丰富的金矿物和玉石。这座山座落在北海的岸边。

    凡北次二(经)[山]之首,自管涔()之山至于敦题之山,凡十七山,五千六百九十里。其神皆蛇身人面。其祠:毛用一雄鸡、彘(zh@)瘗(y@);用一璧一珪,投而不糈(x()。

    【译文】总计北方第二列山系之首尾,自管涔山起到敦题山止,一共十七座山,途经五千六百九十里。诸山山神都是蛇的身子人的面孔。祭祀山神:把毛物中用作祭品的一只公鸡、一头猪一起埋入地下;在祀神的玉器中用一块玉璧和一块玉珪,一起投向山中而不用米祀神。

    北次三(经)[山]之首,曰太行之山。其首曰归山,其上有金玉,其下有碧。有兽焉,其状如麢(10ng)羊而四角,马尾而有距①,其名曰■(hu9),善还(xu2n)②,其名自訆(ji4o)。有鸟焉,其状如鹊,白身、赤尾、六足,其名曰■(b5n),是善惊,其鸣自詨(ji4o)③。

    【注释】①距:雄鸡、野鸡等跖后面突出像脚趾的部分。这里指鸡爪子。②还:通“旋”。

    旋转。③詨:叫,呼。

    【译文】北方第三列山系之首座山,叫做太行山。太行山的首端叫归山,山上出产金属矿物和玉石,山下出产碧玉。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普通的羚羊却有四只角,长着马一样的尾巴和鸡一样的爪子,名称是■,善于旋转起舞,它发出的叫声就是自身名称的读音。山中还有一种禽鸟,形状像一般的喜鹊,长着白身子、红尾巴、六只脚,名称是■,这种■鸟十分惊觉,它发出的叫声就是自身名称的读音。

    又东北二百里,曰龙侯之山,无草木,多金玉。決(決)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其中多人鱼,其状如■(t0)鱼,四足,其音如婴儿,食之无痴(ch9)疾。

    【译文】再往东北二百里,是座龙侯山,不生长花草树木,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決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黄河。水中有很多人鱼,形状像一般的■鱼,长有四只脚,发出的声音像婴儿哭啼,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不得疯癫病。

    又东北二百里,曰马成之山,其上多文石,其阴多金玉。有兽焉,其状如白犬而黑头,见人则飞,其名曰天马,其鸣自訆(ji4o)。有鸟焉,其状如乌,首白而身青、足黄,是名曰鶌(q))鶋(j&),其鸣自詨(ji4o),食之不饥,可以已寓①。

    【注释】①寓:古人认为寓即“误”字,大概以音近为义,指昏忘之病,就是现在所谓的老年健忘症,或老年痴呆症。也有另一种意见认为寓当是“■”字的假借,指疣病,就是中医学上所谓的千日疮,是因病毒感染而在皮肤上生出小疙瘩。

    【译文】再往东北二百里,是座马成山,山上多出产有纹理的美石,山北阴面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山里有一种野兽,形状像普通的白狗却长着黑脑袋,一看见人就腾空飞起,名称是天马,它的叫声就是自身名称的读音。山里还有一种禽鸟,形状像一般的乌鸦,却长着白色的脑袋和青色的身子、黄色的足爪,名称是鶌鶋,它的叫声便是自身名称的读音,吃了它的肉使人不感觉饥饿,还可以医治老年健忘症。

    又东北七十里,曰咸山,其上有玉,其下多铜,是多松柏,草多茈(z!)草。条菅(ji1n)之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长泽。其中多器酸①,三岁一成,食之已疠。

    【注释】①器酸:据古人讲,大概是一种可以吃而有酸味的东西,就像山西解州盐池所生产的盐之类的东西。因为泽水静止而不流动,积的时间长了,就形成一种酸味的物质。

    【译文】再往东北七十里,是座咸山,山上盛产玉石,山下盛产铜,这里到处是松树和柏树,在所生长的草中以紫草最多。条菅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西南流入长泽。水中多出产器酸,这种器酸三年才能收成一次,吃了它就能治愈人的麻疯病。

    又东北二百里,曰天池之山,其上无草木,多文石。有兽焉,其状如兔而鼠首,以其背飞,其名曰飞鼠。渑(sh6ng)水出焉,潜于其下,其中多黄垩(6)。

    【译文】再往东北二百里,是座天池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到处是带有花纹的美石。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一般的兔子却长着老鼠的头,借助它背上的毛飞行,名称是飞鼠。渑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潜流到山下,水中有很多黄色垩土。

    又东三百里,曰阳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金铜。有兽焉,其状如牛而赤尾,其颈■(sh6n)①,其状如句(g#u)瞿②,其名曰领胡,其鸣自詨(ji4o),食之已狂。有鸟焉,其状如雌雉(zh@),而五采以文,是自为牝(p@n)牡(m(),名曰象蛇,其鸣自詨(ji4o)。留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河。其中有■(xi4n)父之鱼,其状如鲋(f))鱼,鱼首而彘(zh@)身,食之已呕。

    【注释】①■:肉瘤。②句瞿:斗。

    【译文】再往东三百里,是座阳山,山上有丰富的玉石,山下有丰富的金铜。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普通的牛而长着红尾巴,脖子上有肉瘤,像斗的形状,名称是领胡,它发出的叫声便是自身名称的读音,人吃了它的肉就能治愈癫狂症。山中还有一种禽鸟,形状像雌性野鸡,而羽毛上有五彩斑斓的花纹,这种鸟一身兼有雄雌二种性器官,名称是象蛇,它发出的叫声便是自身名称的读音。留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南流入黄河。水中生长着■父鱼,形状像一般的鲫鱼,长着鱼的头而猪的身子,人吃了它的肉可以治愈呕吐。

    又东三百五十里,曰贲闻之山,其上多苍玉,其下多黄垩,多涅(ni5)石①。

    【注释】①涅石:一种黑色矾石,可做黑色染料。矾石是一种矿物,为透明结晶体,有白、黄、青、黑、绛五种。

    【译文】再往东三百五十里,是座贲闻山,山上盛产苍玉,山下盛产黄色垩土,也有许多涅石。

    又北百里,曰王屋之山,是多石。■(ni3n)水出焉,而西北流于泰泽。

    【译文】再往北一百里,是座王屋山,这里到处是石头。■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西北流入泰泽。

    又东北三百里,曰教山,其上多玉而无石。教水出焉,西流注于河,是水冬干而夏流,实惟干河。其中有两山,是山也,广员三百步,其名曰发丸之山①,其上有金玉。

    【注释】①发丸之山:据古人讲,发丸山居于水中,形状像似神人所发射的两颗弹丸,所以这样叫。

    【译文】再往东北三百里,是座教山,山上有丰富的玉石而没有石头。

    教水从这座山发源,向西流入黄河,这条河水到了冬季干枯而在夏季流水,确实可说是干河。教水的河道中有两座小山,方圆各三百步,名称是发丸山,小山上蕴藏着金属矿物和玉石。

    又南三百里,曰景山,南望盐贩之泽,北望少泽。其上多草、薯(sh()■(y*)①,其草多秦椒②,其阴多赭(zh7),其阳多玉。有鸟焉,其状如蛇,而四翼、六目、三足,名曰酸与,其鸣自詨(ji4o),见(xi4n)则其邑有恐。

    【注释】①薯■:一种植物,根像羊蹄,可以食用,就是今天所说的山药。②秦椒:一种草,所结的子实像花椒,叶子细长。

    【译文】再往南三百里,是座景山,在山上向南可以望见盐贩泽,向北可以望见少泽。山上生长着茂密的丛草、薯■,这里的草以秦椒最多,山北阴面多出产赭石,山南阳面多出产玉石。山里有一种禽鸟,形状像一般的蛇,却长有四只翅膀、六只眼睛、三只脚,名称是酸与,它发出的叫声便是自身名称的读音,在哪个地方出现那里就会发生使人惊恐的事情。

    又东南三百二十里,曰孟门之山,其上多苍玉,多金,其下多黄垩(6),多涅(ni5)石。

    【译文】再往东南三百二十里,是座孟门山,山上蕴藏有丰富的苍玉,还盛产金属矿物,山下到处是黄色垩土,还有许多涅石。

    又东南三百二十里,曰平山。平水出于其上,潜于其下,是多美玉。

    【译文】再往东南三百二十里,是座平山。平水从这座山的顶上发源,然后潜流到山下,水中有很多优良玉石。

    又东二百里,曰京山,有美玉,多漆木,多竹,其阳有赤铜,其阴有玄■(s))①。高水出焉,南流注于河。

    【注释】①玄:黑色。■:砥石。就是磨刀石。

    【译文】再往东二百里,是座京山,盛产美玉,到处有漆树,遍山是竹林,在这座山的阳面出产黄铜,山北阴面出产黑色磨石。高水从这座山发源,向南流入黄河。

    又东二百里,曰虫尾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竹,多青碧。丹水出焉,南流注于河。薄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黄泽。

    又东三百里,曰彭■(p0)之山,其上无草木,多金玉,其下多水。蚤林之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河。肥水出焉,而南流注于床水,其中多肥遗之蛇。

卷四 东山经

     东山(经)之首,曰樕䘄之山,北临乾昧。食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海。其中多鳙鳙之鱼,其状如犁牛(毛色黄黑相杂像虎纹的牛),其音如彘(猪)鸣。

  又南三百里,曰藟山,其上有玉,其下有金。湖水出焉,东流注于食水,其中多活师(蝌蚪)

  又南三百里,曰栒状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碧石。
  有兽焉,其状如犬,六足,其名曰从从,其鸣自詨(像自己名字的读音)
  有鸟焉,其状如鸡而鼠毛,其名曰{此虫}鼠,现则其邑大旱。
  ■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湖水。其中多箴鱼,其状如儵(白条鱼),其喙如针,食之无疫疾。

  又南三百里,曰勃垒(齐)之山,无草木,无水。

  又南三百里,曰番条之山,无草木,多沙。减水出焉,北流注于海,其中多鳡鱼。

  又南四百里,曰姑儿之山,其上多漆(树),其下多桑、柘。姑儿之水出焉,北流注于海,其中多鳡鱼。

  又南四百里,曰高氏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箴石(制做石针的石头。石针用石头磨制而成,可以治疗痈肿疽疱、排除脓血)。诸绳之水出焉,东流注于泽,其中多金玉。

  又南三百里,曰岳山,其上多桑,其下多樗。泺水出焉,东流注于泽,其中多金玉。

  又南三百里,曰犲山,其上无草木,其下多水,其中多堪㐨之鱼。有兽焉,其状如夸父而彘毛,其音如呼,见则天下大水。

  又南三百里,曰独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美石末涂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沔,其中多鯈䗤,其状如黄蛇,鱼翼,出入有光,见则其邑大旱。

  又南三百里,曰泰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金。有兽焉,其状如豚而有珠,名曰狪狪,其鸣自詨。环水出焉,东流注于江,其中多水玉。

  又南三百里,曰竹山,錞于江,无草木,多瑶碧。激水出焉,而东流注于娶檀之水,其中多茈羸。

  凡东山经之首,自樕鼄之山以至于竹山,凡十二山,三千六百里。其神状皆人身龙首。祠:毛用一犬祈,衈用鱼。

  东次二经之首,曰空桑之山,北临食水,东望沮吴,南望沙陵,西望涮湣泽。有兽焉,其状如牛而虎文,其音如钦。其名曰軨軨,其鸣自詨,见则天下大水。

  又南六百里,曰曹夕之山,其下多毂而无水,多鸟兽。

  又西南四百里,曰峄皋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白垩。峄皋之水出焉,东流注于激女之水,其中多蜃珧。

  又南水行五百里,流沙三进里,至于葛山之尾,无草木,多砥砺。

  又南三百八十里,曰葛山之首,无草木。澧水出焉,东流注于余泽,其中多珠鳖鱼,其状如肺而有目,六足有珠,其味酸甘,食之无疠。

  又南三百八十里,曰余峨之山。其上多梓枬,其下多荆杞。杂余之水出焉,东流注于黄水。有兽焉,其状如菟而鸟类喙,鸱目蛇尾,见人则眠,名犰狳,其鸣自詨,见则螽蝗为败。

  又南三百里,曰杜父之山,无草木,多水。

  又南三百里,曰耿山,无草木,多水碧,多大蛇。有兽焉,其状如狐而鱼翼,其名曰朱獳,其鸣自詨见则其国有恐。

  又南三百里,曰卢其之山,无草木,多沙石,沙水出焉,南流注于涔水,其中多鹙鹕,其状如鸳鸯而人足,其鸣自詨,见则其国多土功。

  又南三百八十里,曰姑射之山,无草木,多水。

  又南水行三百里,流沙百里,曰北姑射之山,无草木,多石。

  又南水行三百里,曰南姑射之山,无草木,多水。

  又南三百里,曰碧山,无草木,多蛇,多碧、多玉。

  又南五百里,曰缑氏之山,无草木,多金玉。原水出焉,东流注于沙泽。

  又南三百里,曰姑逢之山,无草木,多金玉。有兽焉,其状如狐而有翼,其音如鸿雁,其名曰獙々,见则天下大旱。

  又南五百里,曰凫丽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箴石,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九首、虎爪,名曰蠪侄,其音如婴儿,是食人。

  又南五百里,曰䃌山,南临䃌水,东望湖泽,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羊目、四角、牛尾,其音如獆狗,其名曰峳峳。见则其国多狡客。有鸟焉,其状如凫而鼠尾,善登木,其名曰絜钩,见则其国多疫。

  凡东次二经之首,自空桑之山至于䃌山,凡十七山,六千六百四十里。其神状皆兽身人面载觡。其祠:毛用一鸡祈,婴用一壁瘗。

  又东次三经之首,曰尸胡之山,北望𦍙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棘。有兽焉,其状如麋而鱼目,名曰妴胡,其鸣自詨。

  又南水行八百里,曰岐山,其木多桃李,其兽多虎。

  又南水行七百里,曰诸钩之山,无草木,多沙石。是山也,广员百里,多寐鱼。

  又南水行七百里,曰中父之山,无草木,多沙。

  又东水行千里,曰胡射之山,无草木,多沙石。

  又南水行七百里,曰孟子之山,其木多梓桐,多桃李,其草多菌浦,其兽多麋鹿。是山也,广员百里。其上有水出焉,名曰碧阳,其中多鳣鲔。

  又南水行五百里,曰流沙,行五百里,有山焉,曰跂踵之山,广员二百里,无草木,有大蛇,其上多玉。有水焉,广员四十里皆涌,其名曰深泽,其中多大龟。有鱼焉,其状如鲤。而六足鸟尾,名曰鮯鮯之鱼,其名自詨。

  又南水行九百里,曰踇隅之山,其上多草木,多金玉,多赭。有兽焉,其状如牛而马尾,名曰精精,其鸣自詨。

  又南水行五百里,流沙三百里,至于无皋之山,南望幼海,东望榑木,无草木,多风。是山也,广员百里。

  凡东次三经之首,自尸胡之山至于无皋之山,凡九山,六千九百里。其神状皆人身而羊角。其祠:用一牡羊,米用黍。是神也,见则风雨水为败。

  又东次四经之首,曰北号之山,临于北海。有木焉,其状如杨,赤华,其实如枣而无核,其味酸甘,食之不疟。食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海。有兽焉,其状如狼,赤首鼠目,其音如豚,名曰猲狙,是食人。有鸟焉,其状如鸡而白首,鼠足而虎爪,其名曰鬿雀亦食人。

  又南三百里,曰旄山,无草木。苍体之水出焉,而西浪注于展水,其中多鱃鱼,其状如鲤而大首,食者不疣。

  又南三百二十里,曰东始之山,上多苍玉。有木焉,其状如杨而赤理,其汁如血,不实,其名曰芑,可以服马,泚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海,其中多美贝,多茈鱼,其状如鲋,一首而十身,其臭如蘪芜食之不䊧。

  又东南三百里,曰女烝之山,其上无草木,石膏水出焉,而西流注于鬲水,其中多薄鱼,其状如鳣鱼而一目,其音如欧,见则天下大旱。

  又东南二百里,曰钦山。多金玉而无石。师水出焉,而北流注于皋泽,其中多鱃鱼,多文贝。有兽焉,其状如豚而有牙,其名当康,其鸣自叫,见则天下大穰。

  又东南二百里,曰子桐之山。子桐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余如之泽。其中多䱻鱼,其状如鱼而鸟翼,出入有光。其音如鸳鸯,见则天下大旱。

  又东北二百里,曰剡山,多金玉。有兽焉,其状如彘而人面。黄身而赤尾,其名曰合窳,其音如婴儿,是兽也,食人,亦食虫蛇,见则天下大水。

  又东北二百里,曰太山,上多金玉桢木。有兽焉,其状如牜而白首,一目而蛇尾,其名曰蜚,行水则竭,行草则死,见则天下大疫,钩水出焉,而北流注于劳水,其中多鱃鱼。

  凡东次四经之首,自北号之山至于太山,凡八山,一千七百二十里。

  右东经之山志,凡四十六山,万八千八百六十里。  

   

    又南三百里,曰犲(ch2i)山,其上无草木,其下多水,其中多堪■(x))之鱼。有兽焉,其状如夸父而彘(zh@)毛,其音如呼,见(xi4n)则天下大水。

    【译文】再往南三百里,是座犲山,山上不生长花草树木,山下到处流水,水中有很多堪■鱼。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猿猴却长着一身猪毛,发出的声音如同人呼叫,一出现而天下就会发生水灾。

    又南三百里,曰独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美石。末涂之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沔(mi3n),其中多■(ti1),其状如黄蛇,鱼翼,出入有光,见(xi4n)则其邑大旱。

    【译文】再往南三百里,是座独山,山上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山下多的是美观漂亮的石头。未涂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南流入沔水,水中有很多■■,形状与黄蛇相似,长着鱼一样的鳍,出入水中时闪闪发光,在哪个地方出现那里就会有大旱灾。

    又南三百里,曰泰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金。有兽焉,其状如豚(t*n)而有珠,名曰狪狪(t#ngt#ng),其鸣自詨(ji4o)。环水出焉,东流注于(江)[汶],其中多水玉。

    【译文】再往南三百里,是座泰山,山上盛产玉,山下盛产金。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与一般的猪相似而体内却有珠子,名称是狪狪,它发出的叫声便是自身名称的读音。环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流入汶水,水中有很多水晶石。

    又南三百里,曰竹山,錞()于(江)[汶],无草木,多瑶、碧。

    激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娶檀(t2n)之水,其中多茈(z!)(羸)[蠃](lu^)。

    【译文】再往南三百里,是座竹山,座落于汶水边上,这座山没有花草树木,到处是瑶、碧一类的玉石。激水从竹山发源,然后向东南流入娶檀水,水中有很多紫色螺。

    凡东山(经)之首,自樕(s))■(zh&)之山以至于竹山,凡十二山,三千六百里。其神状皆人身龙首。祠:毛用一犬祈,■(6r)用鱼①。

    【注释】①■:用牲畜作为祭品来向神祷告,想要使神听见。

    【译文】总计东方第一列山系之首尾,自樕■山起到竹山止,一共十二座山,途经三千六百里。诸山山神的形貌都是人的身子龙的头。祭祀山神:在毛物中用一只狗作为祭品来祭祀,祷告时要用鱼。

    东次二(经)[山]之首,曰空桑之山,北临食水,东望沮(j&)吴,南望沙陵,西望湣(m0n)泽。有兽焉,其状如牛而虎文,其音如(钦)[吟],其名曰軨軨(l0nl0n),其鸣自叫,见(xian)则天下大水。

    【译文】东方第二列山系之首座山,叫做空桑山,北面临近食水,在山上向东可以望见沮吴,向南可以望见沙陵,向西可以望见湣泽。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普通的牛却有老虎一样的斑纹,发出的声音如同人在呻吟,名称是軨軨,它发出的叫声便是自身名称的读音,一出现而天下就会发生水灾。

    又南六百里,曰曹夕之山,其下多(穀)[榖(g^u)],而无水,多鸟兽。

    【译文】再往南六百里,是座曹夕山,山下到处是构树,却没有水流,还有许多禽鸟野兽。

    又西南四百里,曰峄(y@)皋(g1o)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白垩。

    峄皋之水出焉,东流注于激女(r()之水,其中多蜃(sh6n)珧(y2o)①。

    【注释】①蜃:大蛤(g2)。蛤是一种软体动物,贝壳卵圆形或略带三角形,颜色和斑纹美丽。珧:小蚌。蚌是一种软体动物,贝壳长卵形,表面黑褐色或黄褐色,有环形。

    【译文】再往西南四百里,是座峄皋山,山上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山下有丰富的白垩土。峄皋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流入激女水,水中有很多大蛤和小蚌。

    又南水行五百里,流沙三百里,至于葛山之尾,无草木,多砥(d!)砺(l0)。

    【译文】再往南行五百里水路,经过三百里流沙,便到了葛山的尾端,这里没有花草树木,到处是粗细磨石。

    又南三百八十里,曰葛山之首,无草木。澧(l!)水出焉,东流注于余泽,其中多珠蟞(bi5)鱼,其状如(胏)[肺]而(有)[四]目,六足有珠,其味酸甘,食之无疠(l0)。

    【译文】再往南三百八十里,就是葛山的首端,这里没有花草树木。澧水从此发源,向东流入余泽,水中有很多珠蟞鱼,形状像动物的一叶肺器官却有四只眼睛,还有六只脚而且能吐珠子,这种珠蟞鱼的肉味是酸中带甜,人吃了它的肉就不会染上瘟疫病。

    又南三百八十里,日余峨(6)之山,其上多梓(z!)枏(n1n),其下多荆芑(q!)①。杂余之水出焉,东流注于黄水。有兽焉,其状如菟(t))而鸟喙(hu@),鸱(ch9)目蛇尾,见人则眠②,名曰犰(qi*)狳(y*),其鸣自訆(ji4o),见(xi4n)则螽(zh#ng)蝗为败③。

    【注释】①芑:通“杞”。即构杞树。②眠,装死。③螽:即螽斯,蝗虫之类的昆虫,体绿色或褐色,样子像蚱蜢,以翅摩擦发音。但对农作物的损害不如蝗虫厉害。为败:为害。

    【译文】再往南三百八十里,是座余峨山,山上有茂密的梓树和楠木树,山下有茂密的牡荆树和枸杞树。杂余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流入黄水。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一般的兔子却是鸟的嘴,鹞鹰的眼睛和蛇的尾巴,一看见人就躺下装死,名称是犰狳,发出的叫声便是它自身名称的读音,一出现就会有螽斯蝗虫出现而为害庄稼。

    又南三百里,曰杜父之山,无草木,多水。

    【译文】再往南三百里,是座杜父山,不生长花草树木,到处流水。

    又南三百里,曰耿山,无草木,多水碧①,多大蛇。有兽焉,其状如狐而鱼翼,其名曰朱獳(r(),其鸣自訆(ji4o),见(xi4n)则其国有恐。

    【注释】①水碧:就是前文所说的水玉之类,即水晶石。

    【译文】再往南三百里,是座耿山,没有花草树木,到处是水晶石,还有很多大蛇。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狐狸却长着鱼鳍,名称是朱獳,发出的叫声便是它自身名称的读音,在哪个国家出现而那个国家里就会有恐怖的事发生。

    又南三百里,曰卢其之山,无草木,多沙石。沙水出焉,南流注于涔()水,其中多鵹(l@)鹕(h*)①,其状如鸳鸯而人足,共鸣自訆,见(xi4n)则其国多土功。

    【注释】①鵹鹕:即鹈鹕鸟,也叫做伽蓝鸟、淘河鸟、塘鸟。它的体长可达二米,羽毛多是白色,翅大而阔,下颌底部有一大的皮囊,能伸缩,可以用来兜食鱼类动物。因为它的四趾之间有金蹼相连,所以古人认为其足类似人脚。

    【译文】再往南三百里,是座卢其山,不生长花草树木,到处是沙子石头。沙水从这座山发源,向南流入涔水,水中有很多鹈鹕鸟,形状像一般的鸳鸯却长着人一样的脚,发出的叫声便是它自身名称的读音,在哪个国家出现那个国家里就会有水土工程的劳役。

    又南三百八十里,曰姑射(y6)之山,无草木,多水。

    【译文】再往南三百八十里,是座姑射山,没有花草树木,到处流水。

    又南水行三百里,流沙百里,曰北姑射(y6)之山,无草木,多石。

    【译文】再往南行三百里水路,经过一百里流沙,是座北姑射山,没有花草树木,到处是石头。

    又南三百里,曰南姑射(y6)之山,无草木,多水。

    【译文】再往南三百里,是座南姑射山,没有花草树木,到处流水。

    又南三百里,曰碧山,无草木,多大蛇,多碧、水玉。

    【译文】再往南三百里,是座碧山,没有花草树木,有许多大蛇。还盛产碧玉、水晶石。

    又南五百里,曰缑(h¥u)氏之山,无草木,多金玉。原水出焉,东流注于沙泽。

    【译文】再往南五百里,是座缑氏山,不生长花草树木,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原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流入沙泽。

    又南三百里,曰姑逢之山,无草木,多金玉。有兽焉,其状如狐而有翼,其音如鸿雁,其名曰獙獙(b@b@),见(xi4n)则天下大旱。

    【译文】再往南三百里,是座姑逢山,没有花草树木,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一般的狐狸却有翅膀,发出的声音如同大雁鸣叫,名称是獙獙,一出现而天下就会发生大旱灾。

    又南五百里,曰凫(f*)丽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箴(zh5n)石。

    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九首、虎爪,名曰■(l¥ng)侄,其音如婴儿,是食人。

    【译文】再往南五百里,是座凫丽山,山上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山下盛产箴石。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一般的狐狸,却有九条尾巴、九个脑袋、虎一样的爪子,名称是■侄,发出的声音如同婴儿啼哭,是能吃人的。

    又南五百里,曰■(zh5n)山,南临■水,东望湖泽。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羊目、四角、牛尾,其音如嗥狗,其名曰峳峳(y#uy#u),见(xi4n)则其国多狡客。有鸟焉,其状如凫(f*)而鼠尾,善登木,其名曰絜(xi6)鉤(g#u),见(xi4n)则其国多疫。

    【译文】再往南五百里,是座■山,南面临近■水,从山上向东可以望见湖泽。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普通的马,却长着羊一样的眼睛、四只角、牛一样的尾巴,发出的声音如同狗叫,名称是峳峳,在哪个国家出现那个国家里就会有很多奸猾的政客。山中还有一种禽鸟,形状像野鸭子却长着老鼠一样的尾巴,擅长攀登树木,名称是絜鉤,在哪个国家出现那个国家里就多次发生瘟疫病。

    凡东次二(经)[山]之首,自空桑之山至于■(zh5n)山,凡十七山,六千六百四十里。其神状皆兽身人面载觡(g6)①。其祠:毛用一鸡祈,婴用一璧瘗(y@)②。

    【注释】①载:戴。一般指将东西戴在头上。觡:骨角。专指麋、鹿等动物头上的角,这种角的骨质与角质合而为一,没有差异,所以叫骨角。②婴:据学者研究,婴是古代人用玉器祭祀神的专称。

    【译文】总计东方第二列山系之首尾,自空桑山起到■山止,一共十七座山,途经六千六百四十里。诸山山神的形貌都是野兽的身子人的面孔而且头上戴着觡角。祭祀山神:在毛物中用一只鸡献祭,在祀神的玉器中用一块玉璧献祭后埋入地下。

    (又)东次三(经)[山]之首,曰尸胡之山,北望■(xi1ng)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棘。有兽焉,其状如麋而鱼目,名曰妴(w1n)胡,其鸣自訆。

    【译文】东方第三列山系之首座山,叫做尸胡山,从山上向北可以望见■山,山上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山下有茂密的酸枣树。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麋鹿却长着鱼一样的眼睛,名称是妴胡,它发出的叫声便是自身名称的读音。

    又南水行八百里,曰岐山,其木多桃李,其兽多虎。

    【译文】再往南行八百里水路,是座岐山,山中的树木大多是桃树和李树,而野兽大多是老虎。

    又南水行五百里,曰诸鉤(g#u)之山,无草木,多沙石。是山也,广员百里,多寐(w6i)鱼①。

    【注释】①寐鱼:又叫嘉鱼、卷口鱼,古人称为鮇鱼。这种鱼体延长,前部亚圆筒形,后部侧扁。体暗褐色。须二对,粗长。吻褶发达,裂如缨状。

    【译文】再往南行五百里水路,是座诸鉤山,没有花草树木,到处是沙子石头。这座山,方圆一百里,有很多寐鱼。

    又南水行七百里,曰中父之山,无草木,多沙。

    【译文】再往南行七百里水路,是座中父山,没有花草树木,到处是沙子。

    又东水行千里,曰胡射(y6)之山,无草木,多沙石。

    【译文】再往东行一千里水路,是座胡射山,没有花草树木,到处是沙子石头。

    又南水行七百里,曰孟子之山,其木多梓(z!)桐,多桃李,其草多菌蒲①,其兽多麋、鹿。是山也,广员百里。其上有水出焉,名曰碧阳,其中多鳣(zh1n)鲔(W7i)②。

    【注释】①菌蒲:即紫菜、石花菜、海带、海苔之类。②鳣:鳣鱼,据古人说是一种大鱼,体形像鱏鱼而鼻子短,口在颔下,体有斜行甲,没有鳞,肉是黄色,大的有二、三丈长。鲔:鲔鱼,据古人说就是鱏鱼,体形像鳣鱼而鼻子长,体无鳞甲。

    【译文】再往南行七百里水路,是座孟子山,山中的树木大多是梓树和桐树,还生长着茂密的桃树和李树,山中的草大多是菌蒲,山中的野兽大多是麋、鹿。这座山,方圆一百里。有条河水从山上流出,名称是碧阳,水中生长着很多鳣鱼和鲔鱼。

    又南水行五百里,(曰)流沙(行)五百里,有山焉,曰跂(q0)踵之山,广员二百里,无草木,有大蛇,其上多玉。有水焉,广员四十里皆涌,其名曰深泽,其中多蠵(xi6)龟①。有鱼焉,其状如鲤,而六足鸟尾,名曰鮯鮯(h2h2)之鱼,其(名)[鸣]自訆。

    【注释】①蠵龟:也叫赤蠵龟,据古人说是一种大龟,甲有纹彩,像玳瑁而薄一些。玳瑁是海中动物,形似龟,背面角质板光,有褐色和淡黄色相间的花纹,大的可达数尺。

    【译文】再往南行五百里水路,经过流沙五百里,有一座山,叫做踵踵山,方圆二百里,没有花草树木,有大蛇,山上有丰富的玉石。这里有一水潭,方圆四十里都在喷涌泉水,名称是深泽,水中有很多蠵龟。水中还生长着一种鱼,形状像一般的鲤鱼,却有六只脚和鸟一样的尾巴,名称是鮯鮯鱼,发出的叫声便是它自身名称的读音。

    又南水行九百里,曰踇(m()隅(y*)之山,其上多草木,多金玉,多赭(zh7)。有兽焉,其状如牛而马尾,名曰精精,其鸣自訆。

    【译文】再往南行九百里水路,是座踇隅山,山上有茂密的花草树木,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还有许多赭石。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一般的牛却长着马一样的尾巴,名称是精精,它发出的叫声便是自身名称的读音。

    又南水行五百里,流沙三百里,至于无皋之山,南望幼海,东望榑(f))木①,无草木,多风。是山也,广员百里。

    【注释】①榑木:即扶桑,神话传说中的神木,叶似桑树叶,长数千丈,大二十围,两两同根生,更相依倚,而太阳就是从这里升起的。

    【译文】再往南行五百里水路,经过三百里流沙,便到了无皋山,从山上向南可以望见幼海,向东可以望见榑木,这里不生长花草树木,到处刮大风。这座山,方圆一百里。

    凡东次三(经)[山]之首,自尸胡之山至于无皋之山,凡九山,六千九百里。其神状皆人身而羊角。其祠:用一牡(m()羊①,(米)[糈(x()]用黍(sh))②。是神也,见(xi4n)则风雨水为败。

    【注释】①牡:鸟鲁的雄性。②黍:一种谷物,性黏,子粒供食用或酿酒。在脱皮以后,北方人称它为黄米子。

    【译文】总计东方第三列山系之首尾,自尸胡山起到无皋山止,一共九座山,途经六千九百里。诸山山神的形貌都是人的身子却长着羊角。祭祀山神:在毛物中用一只公羊作祭品,祀神的米用黄米。这些山神,一出现就会起大风、下大雨、发大水而损坏庄稼。

    (又)东次四(经)[山]之首,曰北号之山,临于北海。有木焉,其状如杨,赤华,其实如枣而无核,其味酸甘,食之不疟。食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海。有兽焉,其状如狼,赤首鼠目,其音如豚

卷五 中山经

  中山(经)薄山之首,曰甘枣之山。共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河。其上多杻木,其下有草焉,葵本(茎秆)而杏叶,黄花而荚实,名曰箨,可以已瞢(眼睛昏花)。有兽焉,其状如■鼠而文题(额头上有花纹),其名曰㔮,食之已瘿(脖子上的赘瘤)

  又东二十里,曰历儿之山,其上多囗,多杤木,是木也,方茎而员叶,黄华而毛,其实如拣,服之不忘。

  又东十五里,曰渠猪之山,其上多竹,渠猪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河。其中是多豪鱼,状如鲔,赤喙尾赤羽,可以已白癣。

  又东三十五里,曰葱聋之山,其中多大谷,是多白垩,黑、青、黄垩。

  又东十五里,曰涹山,其上多赤铜,其阴多铁。

  又东七十里,曰脱扈之山。有草焉,其状如葵叶而赤华,荚实,实如棕荚,名曰植褚,可以已癙,食之不眯。

  又东二十里,曰金星之山,多天婴,其状如龙骨,可以已痤。

  又东七十里,曰泰威之山。其中有谷,曰枭谷,其中多铁。

  又东十五里,曰囗谷之山。其中多赤铜。

  又东百二十里,曰吴林之山,其中多囗草。

  又北三十里,曰牛首之山。有草焉,名曰鬼草,其叶如葵而赤茎,其秀如禾,服之不忧。劳水出焉,而西流注于囗水,是多飞鱼,其状如鲋鱼,食之已痔衕。

  又北四十里,曰霍山,其木多楮。有兽焉,其状如狸,而白尾有鬣,名曰朏朏,养之可以已忧。

  又北五十二里,曰合谷之山,是多薝棘。

  又北三十五里,曰阴山,多砺石、文石。少水出焉,其中多雕棠,其叶如榆叶而方,其实如赤菽,食之已聋。

  又东北四百里,曰鼓镫之山,多赤铜。有草焉,名曰荣草,其叶如柳,其本如鸡卵,莨之已风。

  凡薄山之首,白甘枣之山至于鼓镫之山,凡十五山,六千六百七十里。历儿、冢也,其祠礼:毛,太牢之具,县以吉玉。其余十三者,毛用一羊,县婴用桑封,瘗而不糈。桑封者,桑主也,方其下而锐其上,而中穿之加金。

  《中次二经》注山之首,曰煇诸之山,其上多桑,其兽多闾麋,其鸟多鹖。

  又西南二百里,曰发视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砥砺。即鱼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伊水。

  又西三百里,曰豪山,其上多金玉而无草木。

  又西三百里,曰鲜山,多金玉,无草木,鲜水出焉,而北流注于伊水。其中多鸣蛇,其状如蛇而四翼,其音如磬,见则其邑大旱。

  又西三百里,曰阳山,多石,无草木。阳水出焉,而北流注于伊水。其中多化蛇,其状如人面而豺身,鸟翼而蛇行,其音如叱呼,见其邑大水。

  又西二百里,曰昆吾之山,其上多赤铜。有兽焉,其状如彘而有角,其音如号,名曰蠪蚔,食之不眯。

  又西百二十里,曰葌山。葌水出焉,而北流注于伊水,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雄黄。有木焉,其状如棠而赤时,名曰芒草,可以毒鱼。

  又西一百五十里,曰独苏之山,无草木而多水。

  又西一百五十里,曰蔓渠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竹箭。伊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洛。有兽焉,其名曰马腹,其状如人面虎身,其音如婴儿,是食人。

  凡济山之首,自煇诸之山至于蔓渠之山,凡九山,一千六百七十里,其神皆人面而鸟身。祠用毛,用一吉玉,投而不糈。

  《中次三经》萯山之首,曰敖岸之山,其阳多㻬琈之玉,其阴多赭、黄金。神熏池居之。是常出美玉。北望河林,其状如茜如举。有兽焉,其状如白鹿而四角,名曰夫诸,见则其邑大水。

  又东十里,曰青要之山,实惟帝之密都。北望河曲,是多驾鸟。南望墠渚,禹父之所化,中多仆累、蒲卢。䰠武罗司之,其状人面而豹文,小要而白齿,而穿耳以囗,其鸣如鸣玉。是山也,宜女子。畛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中有鸟焉,名曰鴢,其状如凫,青身而朱目赤尾,食之宜子。有草焉,其状如葌,而方茎黄华赤实,其本如藁木,名曰荀草,服之美人色。

  又东十里,曰騩山,其上有美枣,其阴有㻬琈之玉。正回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中多飞鱼,其状如豚而赤文,服之不畏雷,可以御兵。

  又东四十里,曰宜苏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蔓居之木。滽滽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是多黄贝。

  又东二十里,曰和山。其上无草木而多瑶碧。实惟河之九都。是山也,五曲,九水出焉,合而北流注于河,其中多苍玉。吉神泰逢司之,其状如人而虎尾,是好居于萯山之阳,出入有光。泰逢神动天地气也。

  凡萯之首,自敖岸之山至于和山,凡五山,四百四十里。其祠:泰逢、熏池、武罗皆一牡羊副,婴用吉玉。其二神用一雄鸡瘗之。糈用稌。

  《中次四经》釐山之首,曰鹿蹄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金。甘水出下,而北流注于洛,其中多泠石。

  西五十里,曰扶猪之山,其上多礝石。有兽焉,其状如貉而人目,其名曰䴦。虢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洛,其中多礝石。

  又西一百二十里,曰厘山,其阳多玉,其阴多蒐。有兽焉,其状如牛。苍身,其音如婴儿,是食人,其名曰犀渠。滽滽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伊水。有兽焉,名曰𤢺,其状如獳犬而有鳞,其毛如彘鬣。

  又西二百里,曰箕尾之山,多楮,多涂石,其上多㻬琈之玉。

  又西二百五十里,曰柄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滔雕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洛。其中多羬羊。有木焉,其状如樗,其叶如桐而荚实,其名曰茇,可以毒鱼。

  又西二百里,曰白边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雄黄。

  又西二百里,曰熊耳之山,其上多漆,其下多棕。浮濠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洛,其中多水玉,多人鱼。有草焉,其状如苏而赤华,名曰葶䔭,可以毒鱼。

  又西三百里,曰牡山,其上多文石,其下多竹箭竹䉋,其兽多㸲牛、羬羊,鸟多赤鷩。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讙举之山。雒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玄扈之水,其中多马肠之物。此二山者,洛间也。 凡釐山之首,自鹿蹄之山至于玄扈之山,凡九山,千六百里七十里。其神状皆人面兽身。其祠之,毛用一白鸡,祈而不糈,以采衣之。

  《中次五经》薄山之首,曰苟床之山,无草木,多怪石。

  东三百里,曰首山,其阴多榖柞,其草多莱芫,其阳多㻬琈之玉,木多槐。其阴有谷,曰机谷,多䲦鸟,其状如录,食之已垫。

  又东三百里,曰县斸之山。无草木,多文石。 又东三百里,曰葱聋之山。无草木,多玤石。

  东北五百里,曰条谷之山。其木多槐、桐,其草多芍药、虋冬。

  又北十里,曰超山。其阴多苍玉,其阳有井,冬有水而夏竭。

  又东五百里,曰成候之山。其上多櫄木,其草多芃。

  又东五百里,曰朝歌之山。谷多美垩。

  又东五百里,曰槐山。谷多金、锡。

  又东十里,曰历山。其木多槐,其阳多玉。

  又东十里,曰尸山。多苍玉,其兽多麖。尸水出焉,南流注于洛水,其中多美玉。

  又东十里,曰良馀之山。其上多榖、柞,无石。馀水出于其阴,而北流注于河;乳水出于其阳,而东南流注于洛。

  又东南十里,曰蛊尾之山。多砺石、赤铜。龙馀之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洛。

  又东北二十里,曰升山,其木多榖、柞、棘,其草多藷藇、蕙,多寇脱。黄酸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中多璇玉。

  又东十二里,曰阳虚之山。多金。临于玄扈之水。

  凡薄山之首,自苟林之山至于阳虚之山,凡十六山,二千九百八十二里。升山,冢也,其祠礼:太牢,婴用吉玉。首山,䰠也,其祠用稌、黑牺、太牢之具、蘗酿,干舞,置鼓,婴用一璧。尸水,合天也,肥牲祠之,用一黑犬于上,用一雌鸡于下,[乞刂]一牝羊,献血,婴用吉玉,采之,飨之。

  《中次六经》缟羝山之首,曰平缝之山。南望伊、洛,东望榖城之山。无草木,无水,多沙石。有神焉,其状如人而二首,名曰骄虫,是为螫虫,实惟蜂蜜之庐,其祠之:用一雄鸡,禳而勿杀。

  西十里,曰缟羝之山。无草木,多金、玉。

  又西十里,曰廆山。其阴多㻬琈之玉,其阴有谷焉,名曰雚谷,其木多柳、楮。其中有鸟焉,状如山鸡而长尾,赤如丹火而青喙,名曰鸰(要鸟),其名自呼,服之不眯。交觞之水出于其阳,而南流注于洛;俞随之水出于其阴,而北流注于榖水。

  又西三十里,曰瞻诸之山。其阳多金,其阴多文石。㴬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洛;少水出其阴,而东流注于榖水。

  又西三十里,曰娄涿之山,无草木,多金、玉。瞻水出于其阳,而东流注于洛;陂水出于其阴,而北流注于榖水,其中多茈石、文石。

  又西四十里,曰白石之山。惠水出于其阳,而南流注于洛,其中多水玉;涧水出于其阴,西北流注于榖水,其中多麋石、栌丹。

  又西五十里,曰榖山,其上多榖,其下多桑。爽水出焉,而西北流注于榖水,其中多碧绿。

  又西七十二里,曰密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铁。豪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洛。其中多旋龟,其状如鸟而鳖尾,其音如判木。无草木。

  又西百里,曰长石之山。无草木,多金、玉。其西有谷焉,名曰共谷,多竹。共水出焉,西南流注于洛,其中多鸣石。

  又西一百四十里,曰傅山。无草木,多瑶碧。厌染之水出于其阳,而南流注于洛,其中多人鱼。其西有林焉,名曰墦冢。榖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洛,其中多珚玉。

  又西五十里,曰橐山,其木多樗,多备(同音)木,其阳多金、玉,其阴多铁,多萧。橐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中多脩辟之鱼,状如黾而白喙,其音如鸱,食之已白癣。

  又西九十里,常烝之山。无草木,多垩。潐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河,其中多苍玉。菑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

  又西九十里,曰夸父之山。其木多棕、楠,多竹箭。其兽多㸲牛、羬羊,其鸟多鷩。其阳多玉,其阴多铁。其北有林焉,名曰桃林,是广员三百里,其中多马。湖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中多珚玉。

  又西九十里,曰阳华之山。其阳多金、玉,其阴多青雄黄,其草多藷藇,多苦辛,其状如橚,其实如瓜,其味酸甘,食之已疟。杨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洛,其中多人鱼。门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河,其中多玄䃤。𦁎姑之水出于其阴,而东流注于门水,其上多铜。门水出于河,七百九十里入雒水。

  凡缟羝山之首,自平缝之山至于阳华之山,凡十四山,七百九十里。岳在其中,以六月祭之,如诸岳之祠法,则天下安宁。

  《中次七经》苦山之首,曰休与之山。其上有石焉,名曰帝台之棋,五色而文,其状如鹑卵。帝台之石,所以祷百神者也,服之不蛊。有草焉,其状如蓍,赤叶而本丛生,名曰夙条,可以为簳。

  东三百里,曰鼓钟之山。帝台之所以觞百神也。有草焉,方茎而黄华,员叶而三成,其名曰焉酸,可以为毒。其上多砺,其下多砥。

  又东二百里,曰姑媱之山。帝女死焉,其名曰女尸,化为䔄草,其叶胥成,其华黄,其实如菟丘,服之媚于人。

  又东二十里,曰苦山。有兽焉,名曰山膏,其状如逐,赤如丹火,善詈。其上有木焉,名曰黄棘,黄华而员叶,其实如兰,服之不字。有草焉,员叶而无茎,赤华而不实,名曰无条,服之不瘿。

  又东二十七里,曰堵山。神天愚居之,是多怪风雨。其上有木焉,名曰天匾,方茎而葵状。服者不㖶。

  又东五十二里,曰放皋之山。明水出焉,南流注于伊水,其中多苍玉。有木焉,其叶如槐,黄华而不实,其名曰蒙木,服之不惑。有兽焉,其状如蜂,枝尾而反舌,善呼,其名曰文文。

  又东五十七里,曰大蜚之山。多㻬琈之玉,多麋玉。有草焉,其状叶如榆,方茎而苍伤,其名曰牛伤,其根苍文,服者不厥,可以御兵。其阳狂水出焉,西南流注于伊水,其中多三足龟,食者无大疾,可以已肿。

  又东七十里,曰半石之山,其上有草焉,生而秀,其高丈余,赤叶赤华,华而不实,其名曰嘉荣,服之者不霆。来需之水出于其阳,而西流注于伊水,其中多鯩鱼,黑文,其状如鲋,食者不睡。合水出于其阴,而北流注于洛,多鰧鱼,状如鳜,居逵,苍文赤尾,食者不痈,可以为瘘。

  又东五十里,曰少室之山,百草木成囷。其上有木焉,其名曰帝休,叶状如杨,其枝五衢,黄华黑实,服者不怒。其上多玉,其下多铁。休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洛,其中多<鱼帝>鱼,状如{执皿}蜼而长距,足白而对,食者无蛊疾,可以御兵。

  又东三十里,曰泰室之山。其上有木焉,叶状如梨而赤理,其名曰栯木,服者不妒。有草焉,其状如{艹术},白华黑实,泽如蘡薁,其名曰{艹爫缶}草,服之不昧。上多美石。

  又北三十里,曰讲山,其上多玉,多柘,多柏。有木焉,名曰帝屋,叶状如椒,反伤赤实,可以御凶。

  又北三十里,曰婴梁之山,上多苍玉,錞于玄石。

  又东三十里,曰浮戏之山。有木焉,叶状如樗而赤实,名曰亢木,食之不蛊,汜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东有谷,因名曰蛇谷,上多少辛。

  又东四十里,曰少陉之山。有草焉,名曰{艹冈}草,叶状如葵,而赤茎白华,实如蘡薁,食之不愚。器难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役水。

  又东南十里,曰太山。有草焉,名曰梨,其叶状如荻而赤华,可以已疽。太水出于其阳,而东南注于役水;承水出于其阴,而东北流注于役。

  又东二十里,曰末山,上多赤金。末水出焉,北流注于役。

  又东二十五里,曰役山,上多白金,多铁。役水出焉,北流注于河。

  又东三十五里,曰敏山。上有木焉,其状如荆,白华而赤实,名曰葪柏,服者不寒。其阳多<王雩>琈之玉。

  又东三十里,曰大騩之山,其阴多铁、美玉、青垩。有草焉,其状如蓍而毛,青华而白实,其名曰{艹狼},服之不夭,可以为腹病。

  凡苦山之首,自休与之山至于大騩之山,凡十有九山,千一百八十四里。其十六神者,皆豕身人面。其祠:毛牷用一羊羞,婴用一藻玉瘗。苦山、少室、太室皆冢也,其祠之:太牢之具,婴以吉玉。其神状皆人面而三首。其余属皆豕身而人面也。

  《中次八经》荆山之首,曰景山,其上多金玉,其木多杼檀。雎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江,其中多丹粟,多文鱼。

  东北百里,曰荆山,其阴多铁,其阳多赤金,其中多牦牛,多豹虎,其木多松柏,其草多竹,多橘櫾。漳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雎,其中多黄金,多鲛鱼,其兽多闾麋。

  又东北百五十里,曰骄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青雘,其木多松柏,多桃枝钩端。神围处之,其状如人面。羊角虎爪,恒游于雎漳之渊,出入有光。

  又东北百二十里,曰女几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黄金,其兽多豹虎,多闾麋麖麂,其鸟多白鷮,多翟,多鸩。

  又东北二百里,曰宜诸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雘。洈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漳,其中多白玉。

  又东北三百五十里,曰纶山,其木多梓楠,多桃枝,多柤粟橘櫾,其兽多闾麈麢。

  又东二百里,曰陆危阝之山,其上多<王雩>琈之玉,其下多垩,其木多杻橿。

  又东百三十里,曰光山,其上多碧,其下多木。神计蒙处之,其状人身而龙首,恒游于漳渊,出入必有飘风暴雨。

  又东百五十里,曰岐山,其阳多赤金,其阴多白珉,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雘,其林多樗。神涉处之,其状人身而方面三足。

  又东百三十里,曰铜山,其上多金银铁,其木多榖、柞、柤、栗、橘、櫾,其兽多犳。

  又东北一百里,曰美山,其兽多兕牛,多闾麈,多豕鹿,其上多金,其下多青雘。

  又东北百里,曰大尧之山,其木多松柏,多梓桑,多机,其草多竹,其兽多豹虎麢。

  又东北三百里,曰灵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雘,其木多桃李梅杏。

  又东北七十里,曰龙山,上多寓木,其木多碧,其下多赤锡,其草多桃枝钩端。

  又东南五十里,曰衡山,上多寓木榖、柞,多黄垩白垩。

  又东南七十里,曰石山,其上多金,其下多青雘,多寓木。

  又南百二十里,曰若山,其上多<王雩>琈玉,多赭,多邽石,多寓木,多柘。

  又东南一百二十里,曰彘山,多美石,多柘。

  又东南一百五十里,曰玉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碧铁,其木多柏。

  又东南七十里,曰灌山,其木多檀,多邽石,多白锡。郁水出于其上,潜于其下,其中多砥砺。

  又东北百五十里,曰仁举之山,其木多榖、柞,其阳多赤金,其阴多赭。

  又东五十里,曰师每之山,其阳多砥砺,其阴多青雘,其木多柏,多檀,多柘,其草多竹。

  又东南二百里,曰琴鼓之山,其木多榖、柞、椒、柘,其上多白珉,其下多洗石,其兽多豕鹿,多白犀,其鸟多鸩。

  凡荆山之首,自景山至琴鼓之山,凡二十三山,二千八百九十里。其神状皆鸟身而人面。其祠:用一雄鸡祈瘗,用一藻圭,糈用稌。骄山,冢也,其祠:用羞酒少牢祈瘗,婴毛一璧。

  《中次九经》岷山之首,曰女几之山,其上多石涅,其木多杻橿,其草多菊{艹术}。洛水出焉,东注于江,其中多雄黄,其兽多虎豹。

  又东北三百里,曰岷山。江水出焉,东北流注于海,其中多良龟,多鼍,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白珉,其木多梅棠,其兽多犀象,多夔牛,其鸟多翰鷩。

  又东北一百四十里,曰崃山,江水出焉,东流注于江。其阳多黄金,其阴多麋麈,其木多檀柘,其草多韭,多药、空夺。

  又东一百五十里,曰崌山。江水出焉,东流注于大江,其中多怪蛇,多{执鱼}鱼,其木多楢、杻,多梅、梓,其兽多夔牛麢犀兕。有鸟焉,状如鸮而赤身白首,其名曰窃脂,可以御火。

  又东三百里,曰高梁之山,其上多垩,其下多砥砺,其木多桃枝钩端。有草焉,状如葵而赤华、荚实白柎,可以走马。

  又东四百里,曰蛇山,其上多黄金,其下多垩,其木多栒,多橡章,其草多嘉荣、少辛。有兽焉,其状如狐,而白尾长耳,名犭也狼,见则国内有兵。

  又东五百里,曰鬲山,其阳多金,其阴多白珉。蒲薨鸟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江,其中多白玉,其兽多犀象熊罴,多猨蜼。

  又东北三百里,曰隅阳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雘,其木多梓桑,其草多茈。徐水出焉,东流注于江,其中多丹粟。

  又东二百五十里,曰岐山,其上多白金,其下多铁。其木多梅梓,多杻楢。減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江。

  又东三百里,曰勾檷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黄金,其木多栎柘,其草多芍药。

  又东一百五十里,曰风雨之山,其上多白金,其下多石涅,其木多棷椫,多杨。宣余之水出焉,东流注于江,其中多蛇。其兽多闾麋,多麈豹虎,其鸟多白鷮。

  又东北二百里,曰玉山,其阳多铜,其阴多赤金,其木多豫章楢杻,其兽多豕鹿麢,其鸟多鸩。

  又东一百五十里,曰熊山。有穴焉,熊之穴,恒出神人。夏启而冬闭;是穴也,冬启乃必有兵。其上多白玉,其下多白金,其林多樗柳,其草多寇脱。

  又东一百四十里,曰騩山,其阳多美玉赤金,其阴多铁,其木多桃枝荆芭。

  又东二百里,曰葛山,其上多赤金,其下多瑊石,其木多柤栗橘櫾楢杻,其兽多麢,其草多嘉荣。

  又东一百七十里,曰贾超之山,其阳多黄垩,其阴多美赭,其木多柤栗橘櫾,其中多龙脩。

  凡岷山之首,自女几山至于贾超之山,凡十六山,三千五百里。其神状皆马身而龙首。其祠:毛用一雄鸡瘗。糈用稌。文山勾檷、风雨、騩之山,是皆冢也,其祠之:羞酒,少牢具,婴毛一吉玉。熊山,席也,其祠:羞酒,太牢具,婴毛一璧。干儛,用兵以禳;祈,璆冕舞。

  《中次十经》之首,曰首阳之山,其上多金玉,无草木。

  又西五十里,曰虎尾之山,其木多椒椐,多封石,其阳多赤金,其阴多铁。

  又西南五十里,曰繁缋之山,其木多楢杻,其草多枝勾。

  又西南二十里,曰勇石之山,无草木,多白金,多水。

  又西二十里,曰复州之山,其木多檀,其阳多黄金。有鸟焉,其状如鸮,而一足彘尾,其名曰跂踵,见则其国大疫。

  又西三十里,曰楮山,多寓木,多椒椐,多柘,多垩。

  又西二十里,曰又原之山,其阳多青雘,其阴多铁,其鸟多雊鹆。

  又西五十里,曰涿山,其木多榖、柞、杻,其阳多㻬琈之玉。

  又西七十里,曰丙山,其木多梓檀,多弞杻。

  凡首阳山之首,自首山至于丙山,凡九山,二百六十七里。其神状皆龙身而人面。其祠之:毛用一雄鸡瘗,糈用五种之糈。堵山,冢也,其祠之:少牢具,羞酒祠,婴毛一璧瘗。騩山,帝也,其祠羞酒,太牢其;合巫祝二人儛,婴一璧。

  《中次一十一山经》荆山之首,曰翼望之山。湍水出焉,东流注于济;贶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汉,其中多蛟。其上多松柏,其下多漆梓,其阳多赤金,其阴多珉。

  又东北一百五十里,曰朝歌之山。潕水出焉,东南流注于荥,其中多人鱼。其上多梓柟,其兽多麢麋。有草焉,名曰莽草,可以毒鱼。

  又东南二百里,曰帝囷之山,其阳多㻬琈之玉,其阴多铁。帝囷之水出于其上,潜于其下,多鸣蛇。

  又东南五十里,曰视山,其上多韭。有井焉,名曰天井,夏有水,冬竭。其上多桑,多美垩金玉。

  又东南二百里,曰前山,其木多槠,多柏,其阳多金,其阴多赭。

  又东南三百里,曰丰山。有兽焉,其状如蝯,赤目、赤喙、黄身,名曰雍和,见则国有大恐。神耕父处之,常游清泠之渊,出入有光,见则其国为败。有九钟焉,是知霜鸣。其上多金,其下多榖、柞、杻、橿。

  又东北八百里,曰兔床之山,其阳多铁,其木多藇其草多鸡谷,其本如鸡卵,其味酸甘,食者利于人。

  又东六十里,曰皮山,多垩,多赭,其木多松柏。

  又东六十里,曰瑶碧之山,其木多梓柟,其阴多青雘,其阳多白金。有鸟焉,其状如雉,恒食蜚,名曰鸩。

  又东四十里,曰支离之山。济水出焉,南流注于汉。有鸟焉,其名曰婴勺,其状如鹊,赤目、赤喙、白身,其尾若勺,共鸣自呼。多牜乍牛,多羬羊。

  又东北五十里,曰秩{周}之山,其上多松柏机柏。

  又西北一百里,曰堇理之山,其上多松柏,多美梓,其阴多丹雘,多金,其兽多豹虎。有鸟焉,其状如鹊,青身白喙,白目白尾,名曰青耕,可以御疫,其鸣自叫。

  又东南三十里,曰依轱之山,其上多杻橿,多苴。有兽焉,其状如犬,虎爪有甲,其名曰獜,善駚{分牛},食者不风。

  又东南三十五里,曰即谷之山,多美玉,多玄豹,多闾麈,多麢。其阳多珉,其阴多青雘。又东南四十里,曰鸡山,其上多美梓,多桑,其草多韭。

  又东南五十里,曰高前之山,其上有水焉,甚寒而清,帝台之浆也,饮之者不心痛。其上有金,其下有赭。

  又东南三十里,曰游戏之山,多杻、橿、榖,多玉,多封石。

  又东南三十五里,曰从山,其上多松柏,其下多竹。从水出于其上,潜于其下,其中多三足鳖,枝尾,食之无蛊疫。

  又东南三十里,曰婴<石垔>之山,其上多松柏,其下多梓櫄。

  又东南三十里,曰毕山。帝苑之水出焉,东北流注于视,其中多水玉,多蛟。其上多㻬琈之玉。

  又东南二十里,曰乐马之山。有兽焉,其状如彙,赤如丹火,其名曰犭戾,见则其国大疫。

  又东南二十五里,曰{艹咸}山,视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汝水,其中多人鱼,多蛟,多颉。

  又东四十里,曰婴山,其下多青雘,其上多金玉。

  又东三十里,曰虎首之山,多苴椆椐。

  又东二十里,曰婴侯之山,其上多封石,其下多赤锡。

  又东五十里,曰大孰之山。杀水出焉,东北流注于视水,其中多白垩。

  又东四十里,曰卑山,其上多桃李苴梓,多累。

  又东三十里,曰倚帝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金。有兽焉,状如鼣鼠,白耳白喙,名曰狙如,见则其国有大兵。

  又东三十里,曰鲵山,鲵水出于其上,潜于其下,其中多美垩。其上多金,其下多青雘。

  又东三十里,曰雅山。澧水出焉,东流注于视水,其中多大鱼。其上多美桑,其下多苴,多赤金。

  又东五十五里,曰宣山。沦水出焉,东南流注于视水,其中多蛟。其上有桑焉,大五十尺,其枝四衢,其叶大尺余,赤理黄华青柎,名曰帝女之桑。

  又东四十五里,曰衡山,其上多青雘,多桑,其鸟多雊鹆。

  又东四十里,曰丰山,其上多封石,其木多桑,多羊桃,状如桃而方茎,可以为皮张。

  又东七十里,曰妪山,其上多美玉,其下多金,其草多鸡谷。

  又东三十里,曰鲜山,其木多楢杻苴,其草多{艹舋}冬,其阳多金,其阴多铁。有兽焉,其状如膜大,赤喙、赤目、白尾,见则其邑有火,名曰犭多即。

  又东三十里,曰章山,其阳多金,其阴多美石。皋水出焉,东流注于澧水,其中多脃石。

  又东二十五里,曰大支之山,其阳多金,其木多榖、柞,无草木。

  又东五十里,曰区吴之山,其木多苴。

  又东五十里,曰声匈之山,其木多榖,多玉,上多封石。

  又东五十里,曰大騩之山,其阳多赤金,其阴多砥石。

  又东十里,曰踵臼之山,无草木。

  又东北七十里,曰历石之山,其木多荆芑,其阳多黄金,其阴多砥石。有兽焉,其状如貍,而白首虎爪,名曰梁渠,见则其国有大兵。

  又东南一百里,曰求山。求水出于其上,潜于其下,中有美赭。其木多苴,多{媚}。其阳多金,其阴多铁。

  又东二百里,曰丑阳之山,其上多椆椐。有鸟焉,其状如乌而赤足,名曰<鸟只>鵌,可以御火。

  又东三百里,曰奥山,其上多柏杻橿,其阳多㻬琈之玉。奥水出焉,东流注于视水。

  又东三十五里,曰服山,其木多苴,其上多封石,其下多赤锡。

  又东百十里,曰杳山,其上多嘉荣草,多金玉。

  又东三百五十里,曰几山,其木多楢檀杻,其草多香。有兽焉,其状如彘,黄身、白头、白尾,名曰闻<豕粦>,见则天下大风。

  凡荆山之首,自翼望之山至于几山,凡四十八山,三千七百三十二里。其神状皆彘身人首。其祠:毛用一雄鸡祈,瘗用一珪,糈用五种之精。禾山,帝也,其祠:太牢之具,羞瘗,倒毛;用一璧,牛无常。堵山、玉山冢也,皆倒祠,羞毛少牢,婴毛吉玉。

  《中次十二经》洞庭山之首,曰篇遇之山,无草木,多黄金。

  又东南五十里,曰云山,无草木。有桂竹,甚毒,伤人必死,其上多黄金,其下多㻬琈之玉。

  又东南一百三十里,曰龟山,其木多榖、柞、椆、椐,其上多黄金,其下多青雄黄,多扶竹。

  又东七十里,曰丙山,多筀竹,多黄金铜铁,无木。

  又东南五十里,曰风伯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痠石文石,多铁,其木多柳杻檀楮。其东有林焉,名曰莽浮之林,多美木鸟兽。

  又东一百五十里,曰夫夫之山,其上多黄金,其下多青雄黄,其木多桑楮,其草多竹、鸡鼓。神于儿居之,其状人身而身操两蛇,常游于江渊,出入有光。

  又东南一百十里,曰洞庭之山,其上多黄金,其下多银铁,其木多柤梨橘櫾,其草多葌、蘪芜芍药芎藭。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江渊。澧沅之风,交潇湘之渊,是在九江之间,出入必以飘风暴雨。是多怪神,状如人而载蛇左右手操蛇。多怪鸟。

  又东南一百八十里,曰暴山,其木多棕楠荆芑竹箭{媚}菌,其上多黄金玉,其下多文石铁,其兽多麋鹿{鹿旨}就。

  又东南二百里,曰即公之山,其上多黄金,其下多㻬琈之玉,其木多柳杻檀桑。有兽焉,其状如龟,而白身赤首,名曰蛫,是可以御火。

  又东南一百五十九里,有尧山,其阴多黄垩,其阳多黄金,其木多荆芑柳檀,其草多藷藇{艹术}。

  又东南一百里,曰江浮之山,其上多银砥砺,无草木,其兽多豕鹿。

  又东二百里,曰真陵之山,其上多黄金,其下多玉,其木多榖、柞、柳、杻,其草多荣草。

  又东南一百二十里,曰阳帝之山,多美铜,其木多橿杻檿楮,其兽多麢麝。

  又南九十里,曰柴桑之山,其上多银,其下多碧,多泠石赭,其木多柳、芑、楮、桑,其兽多麋鹿,多白蛇飞蛇。

  又东二百三十里,曰荣余之山,其上多铜,其下多银,其木多柳芑,其虫多怪蛇怪虫。

  凡洞庭山之首,自篇遇之山至于荣余之山,凡十万山,二千八百里。其神状皆鸟身而龙首。其祠:毛用一雄鸡、一牝豚刏,糈用稌。凡夫夫之山、即公之山、尧山、阳帝之山皆冢也,其祠:皆肆瘗,祈用酒,毛用少牢,婴毛一吉玉。洞庭、荣余山神也,其祠:皆肆瘗,祈酒太牢祠,婴用圭璧十五,五采惠之。

  右中经之山志,大凡百九十七山,二万一千三百七十一里。大凡天下名山五千三百七十,居地,大凡六万四千五十六里。

   

    又东二十里,曰历儿之山,其上多橿(ji1ng),多■(l@)木,是木也,方茎而员叶,黄华而毛,其实如(拣)[楝(li4n)]①,服之不忘。

    【注释】①楝:楝树,也叫苦楝,落叶乔木,春夏之交开花,淡紫色,核果球形或长圆形,熟时黄色。木材坚实,易加工,供家具、乐器、建筑、农具等用。又据古人说捣碎楝树的子实可以洗衣,而服食它可以益肾。

    【译文】再往东二十里,是座历儿山,山上有茂密的橿树,还有茂密的■树,这种树木,茎干是方形的而叶子是圆形的,开黄色花而花瓣上有绒毛,果实像楝树结的果实,人服用它可以增强记忆而不忘事。

    又东十五里,曰渠猪之山,其上多竹。渠猪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河。

    其中是多豪鱼,状如鲔(W7i),赤喙(hu@)尾赤羽,[食之]可以已白癣(xu3n)①。

    【注释】①癣:皮肤感染真菌后引起的一种疾病,有好多种。

    【译文】再往东十五里,是座渠猪山,山上有茂盛的竹子。渠猪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南流入黄河。水中有很多豪鱼,形状像一般的鲔鱼,但长着红嘴巴和带羽毛的红尾巴,人吃了它的肉就能治愈白癣病。

    又东三十五里,曰葱聋之山,其中多大谷,是多白垩(6),黑、青、黄垩。

    【译文】再往东三十五里,是座葱聋山,山中有许多又深又长的峡谷,到处是白垩土,还有黑垩土、青垩土、黄垩土。

    又东十五里,曰涹(w#)山,其上多赤铜,其阴多铁。

    【译文】再往东十五里,是座涹山,山上有丰富的黄铜,山北面盛产铁。

    又东七十里,曰脱扈(h))之山。有草焉,其状如葵叶而赤华,荚实,实如棕荚,名曰植楮(ch*),可以已癙(sh()①,食之不眯(m@)②。

    【注释】①癙:忧病。②眯:梦魇(y3n)。梦魇就是人在睡梦中遇见可怕的事而呻吟、惊叫。

    【译文】又往东七十里,是座脱扈山。山中有一种草,形状像葵菜的叶子而是红花,结的是带荚的果实,果实的荚像棕树的果荚,名称是植楮,可以用它治愈精神抑忧症,而服食它就能使人不做恶梦。

    又东二十里,曰金星之山,多天婴①,其状如龙骨②,可以已痤(cu¥)③。

    【注释】①天婴:不详何种植物。②龙骨:据古人讲,在山岩河岸的土穴中常有死龙的脱骨,而生长在这种地方的植物就叫龙骨。③痤:即痤疮,一种皮肤病。

    【译文】再往东二十里,是座金星山,山中有很多天婴,形状与龙骨相似,可以用来医治痤疮。

    又东七十里,曰泰威之山。其中有谷曰枭(xi1o)谷,其中多铁。

    【译文】再往东七十里,是座泰威山。山中有一道峡谷叫做枭谷,那里盛产铁。

    又东十五里,曰橿(ji1ng)谷之山,其中多赤铜。

    【译文】再往东十五里,是座橿谷山,山中有丰富的黄铜。

    又东百二十里,曰吴林之山,其中多葌(ji1n)草①。

    【注释】①葌草:葌,同“蕑”,而蕑即兰,则葌草就是兰草。

    【译文】再往东一百二十里,是座吴林山,山中生长着茂盛的兰草。

    又北三十里,曰牛首之山。有草焉,名曰鬼草,其叶如葵而赤茎,其秀如禾①,服之不忧。劳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潏(ju6)水,是多飞鱼,其状如鲋(f))鱼,食之已痔衕(d^ng)。

    【注释】①秀:指禾类植物开花。又引申而泛指草木开花。

    【译文】再往北三十里,是座牛首山。山中生长着一种草,名称是鬼草,叶子像葵菜叶却是红色茎干,开的花像禾苗吐穗时的花絮,服食它就能使人无忧无虑。劳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西流入潏水,水中有很多飞鱼,形状像一般的鲫鱼,人吃了它的肉就能治愈痔疮和痢疾。

    又北四十里,曰霍山,其木多(穀)[榖(g^u)]。有兽焉,其状如狸①,而白尾,有鬣(li6),名曰胐胐(p6ip6i),养之可以已忧。

    【注释】①狸:俗称野猫,似狐狸而小一些,身肥胖而短一点。

    【译文】再往北四十里,是座霍山,这里到处是茂密的构树。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一般的野猫,却长着白尾巴,脖子上有鬃毛,名称是胐胐,人饲养它就可以消除忧愁。

    又北五十二里,曰合谷之山,是多薝(zh1n)棘①。

    【注释】①薝棘:不详何种植物。

    【译文】再往北五十二里,是座合谷山,这里到处是薝棘。

    又北三十五里,曰阴山,多砺(l0)石、文石。少水出焉。其中多雕棠,其叶如榆叶而方,其实如赤菽(sh&)①,食之已聋。

    【注释】①菽:本义是指大豆,引申为豆类的总称。

    【译文】再往北三十五里,是座阴山,多的是粗磨石、色彩斑斓的漂亮石头。少水从这座山发源。山中有茂密的雕棠树,叶子像榆树叶却呈四方形,结的果实像红豆,服食它就能治愈人的耳聋病。

    又东四百里,曰鼓镫(d5ng)之山,多赤铜。有草焉,名曰荣草,其叶如柳,其本如鸡卵,食之已风。

    【译文】再往东四百里,是座鼓镫山,有丰富的黄铜。山中有一种草,名称是荣草,叶子与柳树叶相似,根茎与鸡蛋相似,人吃了它就能治愈风痹病。

    凡薄山之首,自甘枣之山至于鼓镫(d5ng)之山,凡十五山,六千六百七十里。历儿,冢也,其祠礼:毛,太牢之具,县(xu2n)以吉玉①。其余十三山者,毛用一羊,县(xu2n)婴用(桑封)[藻珪]②,瘗(y@)而不糈(x()。(桑封)[藻珪]者②,(桑主)[藻玉]也,方其下而锐其上③,而中穿之加金④。

    【注释】①县:同“悬”。吉玉:古人往往在人、事、物等有关词语前贯以“吉”字,用来表示对其美称。这里的吉玉就是一种美称,意思是美好的玉。②藻珪:即用带有色彩斑纹的玉石制成的玉器。③锐:上小下大。这里指三角形尖角。④据学者研究,“藻珪者”以下的几句话,原本是古人的解释性语句,不知何时窜入正文。因底本如此,今姑仍其旧。

    【译文】总计薄山山系之首尾,自甘枣山起到鼓镫山止,一共十五座山,途经六千六百七十里。历儿山,是诸山的宗主,祭祀宗主山山神:在毛物中,用猪、牛、羊齐全的三牲作祭品,再悬挂上吉玉献祭。祭祀其余十三座山的山神,在毛物中用一只羊作祭品,再悬挂上祀神玉器中的藻珪献祭,祭礼完毕把它埋入地下而不用米祀神。所谓藻珪,就是藻玉,下端呈长方形而上端有尖角,中间有穿孔并加上金饰物。

    中次二(经)[山]济山之首,曰辉诸之山,其上多桑,其兽多闾(lǘ)麋①,其鸟多鹖(h6)②。

    【注释】①闾:就是前文所说的形状像驴而长着羚羊角的山驴。②鹖:鹖鸟。据古人说,鹖鸟像野鸡而大一些,羽毛青色,长有毛角,天性勇猛好斗,绝不退却,直到斗死为止。

    【译文】中央第二列山系济山山系之首座山,叫做辉诸山,山上有茂密的桑树,山中的野兽大多是山驴和麋鹿,而禽鸟大多是鹖鸟。

    又西南二百里,曰发视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砥(d!)砺(l0)。

    即鱼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伊水。

    【译文】再往西南二百里,是座发视山,山上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山下多出产磨石。即鱼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西流入伊水。

    又西三百里,曰豪山,其上多金玉而无草木。

    【译文】再往西三百里,是座豪山,山上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而没有花草树木。

    又西三百里,曰鲜山,多金玉,无草木。鲜水出焉,而北流注于伊水。

    其中多鸣蛇,其状如蛇而四翼,其音如磬(q@ng),见(xi4n)则其邑大旱。

    【译文】再往西三百里,是座鲜山,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但不生长花草树木。鲜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北流入伊水。水中有很多鸣蛇,形状像一般的蛇却长着四只翅膀,叫声如同敲磐的声音,在哪个地方出现那里就会发生大旱灾。

    又西三百里,曰阳山,多石,无草木。阳水出焉,而北流注于伊水。其中多化蛇,其状如人面而豺(ch2i)身①,鸟翼而蛇行②,其音如叱呼,见(xi4n)则其邑大水。

    【注释】①豺:一种凶猛的动物,比狼小一些,体色一般是棕红,尾巴的末端是黑色,腹部和喉部是白色。②蛇行:蜿蜒曲折地伏地爬行。

    【译文】再往西三百里,是座阳山,到处是石头,没有花草树木。阳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北流入伊水。水中有很多化蛇,形状是人的面孔却长着豺一样的身子,有禽鸟的翅膀却像蛇一样地爬行,发出的声音如同人在呵斥,在哪个地方出现那里就会发生水害。

    又西二百里,曰昆吾之山,其上多赤铜①。有兽焉,其状如彘(zh@)而有角,其音如号,名曰■(l^ng)蚳(ch0),食之不眯。

    【注释】①赤铜:指传说中的昆吾山所特有的一种铜,色彩鲜红,如同赤火一般。用这里生产的赤铜所制做的刀剑,是非常锋利的,切割玉石如同削泥一样。所谓神奇的昆吾之剑,就是由这种铜打造的。

    【译文】再往西二百里,是座昆吾山,山上有丰富的赤铜。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一般的猪却长着角,发出的声音如同人号啕大哭,名称是■蚳,吃了它的肉就会使人不做恶梦。

    又西百二十里,曰葌(ji1n)山。葌水出焉,而北流注于伊水。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雄黄。有木焉,其状如棠而赤叶,名曰芒(w4ng)草①,可以毒鱼。

    【注释】①芒草:又作莽草、■草,也可单称为芒,一种有毒性的草,与另一种类似于茅草而大一些的芒草是同名异物。可能芒草长得高大如树,所以这里称它为树木,其实是草。

    又西一百五十里,曰独苏之山,无草木而多水。

    又西二百里,曰蔓渠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竹箭。伊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洛。有兽焉,其名曰马腹,其状如人面虎身,其音如婴儿,是食人。

    凡济山之首,自辉诸之山至于蔓渠之山,凡九山,一千六百七十里。其神皆人面而鸟身。祠用毛,用一吉玉,投而不糈(x()。

    【译文】总计济山山系之首尾,自辉诸山起到蔓渠山止,一共九座山,途经一千六百七十里。诸山山神的形状都是人的面孔鸟的身子。祭祀山神要用毛物作祭品,再用一块吉玉,把这些投向山谷而不用米祀神。

    中次三(经)[山]萯(b6i)山之首,曰敖岸之山,其阳多■(y()琈之玉,其阴多赭(zh7)、黄金。神熏池居之。是常出美玉。北望河林,其状如茜(qi4n)如举①。有兽焉,其状如白鹿而四角,名曰夫诸,见(xi4n)则其邑大水。

    【注释】①茜:茜草,一种多年生攀援草本植物,根是黄红色,可作染料。举:即榉柳,落叶乔木,生长得又快又高大,木材坚实,用途很广。

    【译文】中央第三列山系萯山山系之首座山,叫做敖岸山,山南面多出产■琈玉,山北面多出产赭石、黄金。天神熏池住在这里。这座山还常常生出美玉来。从山上向北可以望见奔腾的黄河和葱郁的丛林,它们的形状好像是茜草和榉柳。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一般的白鹿却长着四只角,名称是夫诸,在哪个地方出现那里就会发生水灾。

    又东十里,曰青要之山,实惟帝之密都①。北望河曲,是多(驾)[鴐(ji1)]鸟②。南望墠(ti2n)渚,禹父之所化③,是多仆累、蒲卢④。■(sh5n)武罗司之⑤,其状人面而豹文,小要而白齿⑥,而穿耳以鐻(q*)⑦,其鸣如鸣玉。是山也,宜女子。畛(zh7n)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中有鸟焉,名曰鴢(y3o),其状如凫(f*),青身而朱目赤尾,食之宜子。

    有草焉,其状如葌(ji1n),而方茎黄华赤实,其本如藁(g3o)本⑧,名曰荀草,服之美人色。

    【注释】①密都:隐密深邃的都邑。②鴐鸟:即鴐鹅,俗称野鹅。③禹父:指大禹的父亲鲧(g(n)。相传禹是夏朝的开国国王。④仆累:即蜗牛,一种软体动物,栖息于潮湿的地方。蒲卢:一种具有圆形贝壳的软体动物,属蛤(g6)、蚌之类。⑤■:一说是神鬼,即鬼中的神灵;一说是山神。⑥要:“腰”的本字。⑦鐻:金银制成的耳环。⑧藁本:也叫抚芎(xi#ng)、西芎,一种香草,根茎含挥发油,可作药用。

    【译文】再往东十里,是座青要山,确实是天帝的密都。从青要山上向北可以望见黄河的弯曲处,这里有许多野鹅。从青要山向南可以望见墠渚,是大禹的父亲鲧变化成为黄熊的地方,这里有很多蜗牛、蒲卢。山神武罗掌管着这里,这位山神的形貌是人的面孔却浑身长着豹子一样的斑纹,细小的腰身洁白的牙齿,而且耳朵上穿挂着金银环,发出的声音像玉石碰击作响。

    这座青要山,适宜女子居住。畛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北流入黄河。山中有一种禽鸟,名称是鴢,形状像野鸭子,青色的身子却是浅红色的眼睛深红色的尾巴,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多生孩子。山中生长着一种草,形状像兰草,却是四方形的茎干黄色的花朵、红色的果实,根部像藁本的根,名称是荀草,服用它就能使人的肤色洁白漂亮。

    又东十里,曰騩(gu9)山,其上有美枣,其阴有■(y()琈之玉。正回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中多飞鱼①,其状如豚(t*n)而赤文,服之不畏雷,可以御兵②。

    【注释】①飞鱼:与上文所述飞鱼的形状不同,当为同名异物。②兵:指兵器的锋刃。

    【译文】再往东十里,是座騩山,山上盛产味道甜美的枣子,山北阴面还盛产■琈玉。正回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北流入黄河。水中生长着许多飞鱼,形状像小猪却浑身是红色斑纹,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不怕打雷,还可以辟兵器。

    又东四十里,曰宜苏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蔓(居)[荆]之木①。

    滽滽(r¥ngr¥ng)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是多黄贝。

    【注释】①蔓荆:一种灌木,长在水边,苗茎蔓延,高一丈多,六月开红白色花,九月结成的果实上有黑斑,冬天则叶子凋落。

    【译文】再往东四十里,是座宜苏山,山上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山下有繁茂的蔓荆。滽滽水从这座山流出,然后向北流入黄河,水中有很多黄色的贝。

    又东二十里,曰和山,其上无草木而多瑶、碧,实惟河之九都①。是山也五曲,九水出焉,合而北流注于河,其中多苍玉。吉神泰逢司之②,其状如人而虎尾,是好居于萯(b6i)山之阳,出入有光。泰逢神动天地气也。

    【注释】①都:汇聚。②吉神:对神的美称,即善神的意思。

    【译文】再往东二十里,是座和山,山上不生长花草树木而到处是瑶、碧一类的美玉,确实是黄河中的九条水源所汇聚的地方。这座山盘旋回转了五层,有九条水从这里发源,然后汇合起来向北流入黄河,水中有很多苍玉。

    吉神泰逢主管这座山,他的形貌像人却长着虎一样的尾巴,喜欢住在萯山向阳的南面,出入时都有闪光。泰逢这位吉神能兴起风云。

    凡萯(b6i)山之首,自敖岸之山至于和山,凡五山,四百四十里。其祠:泰逢、熏池、武罗皆一牡(m()羊副(p@)①,婴用吉玉。其二神用一雄鸡瘗(y@)之。糈(x()用稌(t*)。

    【注释】①副:裂开,剖开。

    【译文】总计萯山山系之首尾,自敖岸山起到和山止,一共五座山,途经四百四十里。祭祀诸山山神:泰逢、熏池、武罗三位神都是把一只公羊劈开来祭祀,祀神的玉器要用吉玉。其余二位山神是用一只公鸡献祭后埋入地下。祀神的米用稻米。

    中次四(经)[山]厘山之首,曰鹿蹄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金。甘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洛,其中多(泠)[汵](j9n)石①。

    【注释】①汵石:一种柔软如泥的石头。

    【译文】中央第四列山系厘山山系之首座山,叫做鹿蹄山,山上盛产玉,山下盛产金。甘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北流入洛水,水中有很多汵石。

    西五十里,曰扶猪之山,其上多礝(ru3n)石①。有兽焉,其状如貉(h6)而人目②,其名曰貉(y0n)。虢(gu¥)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洛,其中多瓀(ru3n)石③。

    【注释】①礝:也写成“碝”、“瓀”。礝石是次于玉一等的美石。白色的礝石如冰一样透明,而水中的礝石是红色的。②貉:也叫狗獾,是一种野兽。外形像狐狸而体态较肥胖,尾巴较短,尾毛蓬松,耳朵短而圆,两颊有长毛,体色棕灰。③瓀石:就是礝石。

    【译文】往西五十里,是座扶猪山,山上到处是礝石。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貉却长着人的眼睛,名称是■。虢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北流入洛水,水中有很多礝石。

    又西一百二十里,曰厘山,其阳多玉,其阴多蒐(s#u)①。有兽焉,其状如牛,苍身,其音如婴儿,是食人,其名曰犀(x9)渠。滽滽(r¥ngr¥ng)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伊水。有兽焉,名曰■(ji6),其状如獳(n^u)犬而有鳞②,其毛如彘(zh@)鬣(li6)。

    【注释】①蒐:即茅蒐,现在称作茜(qi4n)草。它的根是紫红色,可作染料,并能入药。

    ②獳犬:发怒样子的狗。

    【译文】再往西一百二十里,是座厘山,山南面有很多玉石,山北面有茂密的茜草。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一般的牛,全身青黑色,发出的声音如同婴儿啼哭,是能吃人的,名称是犀渠。滽滽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南流入伊水。这里还有一种野兽,名称是■,形状像獳犬却全身有鳞甲,长在鳞甲间的毛像猪鬃一样。

    又西二百里,曰箕尾之山,多(穀)[榖(g^u)],多涂石①,其上多■(y()琈之玉。

    【注释】①涂石:就是上文所说的汵石,石质如泥一样柔软。

    【译文】再往西二百里,是座箕尾山,有茂密的构树,盛产涂石,山上还有许多■琈玉。

    又西二百五十里,曰柄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滔雕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洛。其中多羬(xi2n)羊。有木焉,其状如樗(ch&),其叶如桐而荚实,其名曰茇(b2)①,可以毒鱼。

    【注释】①茇:学者认为“茇”可能是“芫”的误写。芫即芫华,也叫芫花,是一种落叶灌木,春季先开花,后生叶,花蕾可入药,根茎有毒性。

    【译文】再往西二百五十里,是座柄山,山上盛产玉,山下盛产铜。滔雕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北流入洛水。山中有许多羬羊。山中还有一种树木,形状像臭椿树,叶子像梧桐叶而结出带荚的果实,名称是茇,是能毒死鱼的。

    又西二百里,曰白边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雄黄。

    【译文】再往西二百里,是座白边山,山上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山下盛产石青、雄黄。

    又西二百里,曰熊耳之山,其上多漆,其下多棕。浮濠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洛,其中多水玉,多人鱼。有草焉,其状如苏而赤华①,名曰葶(t0ng)苧(n@ng),可以毒鱼。

    【注释】①苏:即紫苏,又叫山苏,一年生草本植物,茎干呈方形,叶子紫红色。枝、叶、茎、果都可作药用。

    【译文】再往西二百里,是座熊耳山,山上是茂密的漆树,山下是茂密的棕树。浮濠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西流入洛水,水中有很多水晶石,还有很多人鱼。山中有一种草,形状像苏草而开红花,名称是葶苧,是能毒死鱼的。

    又西三百里,曰牡(m()山,其上多文石,其下多竹箭、竹■(m6i)。

    其兽多■(zu¥)牛、羬(xi2n)羊,鸟多赤鷩(b9e)①。

    【注释】①赤鷩:即鷩雉,也叫锦鸡,像野鸡而小一些,冠子羽毛都很美,五色艳丽。和上文所说的赤鷩同属野鸡的种类,形状大同小异,故名称上也往往混同。

    【译文】再往西三百里,是座牡山,山上到处是色彩斑斓的漂亮石头,山下到处是竹箭、竹■之类的竹丛。山中的野兽以■牛、羬羊最多,而禽鸟以赤鷩最多。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讙(hu1n)举之山。雒(lu^)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玄扈之水。其中多马肠之物①。此二山者,洛间也。

    【注释】①其中:指玄扈山中。据《水经注?洛水》,知玄扈水发源于玄扈山。可见,此处是有省文的。马肠:即上文所说的怪兽马腹,人面虎身,叫声如婴儿哭,吃人。

    【译文】再往西三百五十里,是讙举山。雒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北流入玄扈水。玄扈山中生有很多马肠这样的怪物。在讙举山与玄扈山之间,夹着一条洛水。

    凡厘山之首,自鹿蹄之山至于玄扈之山,凡九山,千六百七十里。其神状皆人面兽身。其祠之:毛用一白鸡,祈而不糈(x(),以采衣(y@)之①。

    【注释】①衣:用作动词,穿的意思。这里是包裹的意思。

    【译文】总计厘山山系之首尾,自鹿蹄山起到玄扈山止,一共九座山,途经一千六百七十里。诸山山神的形貌都是人的面孔而兽的身子。祭祀山神:在毛物中用一只白色鸡献祭,祀神不用米,用彩色帛把鸡包裹起来。

    中次五(经)[山]薄山之首,曰苟(床)[林]之山,无草木,多怪石。

    【译文】中央第五列山系薄山山系之首座山,叫做苟林山,不生长花草树木,到处是奇形怪状的石头。

    东三百里,曰首山,其阴多(穀)[榖](g^u)、柞(zu^)①,其草多■(zh*)、芫②。其阳多■(y()琈之玉,木多槐。其阴有谷,曰机谷,多■(d@)鸟,其状如枭(xi1o)而三目,有耳,其音如(录)[鹿],食之已垫③。

    【注释】①柞:柞树,也叫蒙子树、凿刺树、冬青,常绿灌木,初秋开花,雌雄异株,花小,黄白色,浆果小球形,黑色。②■:即山蓟,是一种可作药用的草,又分为苍术(zh*)、白术(zh*)二种。苍术是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可以入药。白术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可以入药。芫:即芫华,其实是落叶灌木,因树形矮小,被看作草。花可以药用,根可以毒死鱼。③垫:一种因低下潮温而引发的疾病。

    【译文】往东三百里,是座首山,山北面有茂密的构树、柞树,这里的草以■草、芫华居多。山南面盛产■琈玉,这里的树木以槐树居多。这座山的北面有一峡谷,叫做机谷,峡谷里有许多■鸟,形状像猫头鹰却长着三只眼睛,还有耳朵,发出的声音如同鹿鸣叫,人吃了它的肉就会治好湿气病。

    又东三百里,曰县■(zh&)之山,无草木,多文石。

    【译文】再往东三百里,是座县■山,没有花草树木,到处是色彩斑斓的漂亮石头。

    又东三百里,曰葱聋之山,无草木,多■(b4ng)石①。

    【注释】①■石:即玤石,是次于玉石一等的石头。

    【译文】再往东三百里,是座葱聋山,没有花草树木,到处是■石。

    东北五百里,曰条谷之山,其木多槐桐,其草多芍(sh2o)药、■(m6n)冬①。

    【注释】①芍药:多年生草本植物,初夏开花,与牡丹花相似,可供观赏,而根茎可以入药。

    ■冬:俗作门冬,有两种,一是麦门冬,也叫沿阶草,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须根常膨大成纺锤形,可以作药用;二是天门冬,也叫天冬草,多年生攀援草本植物,地下有簇生纺锤形肉质块根,可以作药用。

    【译文】往东北五百里,是座条谷山,这里的树木大多是槐树和桐树,而草大多是芍药、门冬草。

    又北十里,曰超山,其阴多苍玉,其阳有井①,冬有水而夏竭。

    【注释】①井:井是人工开挖的,泉是自然形成的,而本书记述的山之所有皆为自然事物,所以,这里的井当是指泉眼下陷而低于地面的水泉,形似水井,故称。

    【译文】再往北十里,是座超山,山北面到处是苍玉,山南面有一眼水泉,冬天有水而到夏天就干枯了。

    又东五百里,曰成侯之山,其上多櫄()木①,其草多(芃)[艽](ji1o)②。

    【注释】①櫄木:据古人说,这种树与高大的臭椿树相似,树干可以作车辕。②艽:就是秦艽,一种可作药用的草。

    【译文】再往东五百里,是座成侯山,山上是茂密的櫄树,这里的草以秦艽居多。

    又东五百里,曰朝歌之山,谷多美垩(6)。

    【译文】再往东五百里,是座朝歌山,山谷里多出产优良垩土。

    又东五百里,曰槐山,谷多金锡①。

    【注释】①锡:这里指天然锡矿石,而非提炼的纯锡。以下同此。

    【译文】再往东五百里,是座槐山,山谷里有丰富的金和锡。

    又东十里,曰历山,其木多槐,其阳多玉。

    【译文】再往东十里,是座历山,这里的树大多是槐树,山南面多出产玉石。

    又东十里,曰尸山,多苍玉,其兽多麖①(j9ng)。尸水出焉,南流注于洛水,其中多美玉。

    【注释】①麖:鹿的一种,体型较大。

    【译文】再往东十里,是座尸山,到处是苍玉,这里的野兽以麖居多。

    尸水从这座山发源,向南流入洛水,水中有很多优良玉石。

    又东十里,曰良余之山,其上多(穀)[榖](g^u)柞(zu^),无石。

    余水出于其阴,而北流注于河;乳水出于其阳,而东南流注于洛。

    【译文】再往东十里,是座良余山,山上有茂密的构树和柞树,没有石头。余水从良余山北麓流出,然后向北流入黄河;乳水从良余山南麓流出,然后向东南流入洛水。

    又东南十里,曰蛊(g()尾之山,多砺(l0)石、赤铜。龙余之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洛。

    【译文】再往东南十里,是座蛊尾山,盛产粗磨石、黄铜。龙余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南流入洛水。

    又东北二十里,曰升山,其木多(穀)[榖(g^u)]、柞(zu^)、棘,其草多薯(sh()■(y))蕙①,多寇脱②。黄酸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中多璇(xu2n)玉③。

    【注释】①薯■:也叫山药。它的块茎不仅可以食用,并且可作药用。蕙:一种香草。②寇脱:古人说是一种生长在南方的草,有一丈多高,叶子与荷叶相似,茎中有瓤,纯白色。③璇玉:古人说是质料成色比玉差一点的玉石。

    【译文】再往东北二十里,是座升山,这里的树以构树、柞树、酸枣树居多,而草以山药、惠草居多,还有茂密的寇脱草。黄酸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北流入黄河,水中有很多璇玉。

    又东二十里,曰阳虚之山,多金,临于玄扈之水。

    【译文】再往东二十里,是座阳虚山,盛产金,阳虚山临近玄扈水。

    凡薄山之首,自苟林之山至于阳虚之山,凡十六山,二千九百八十二里。

    升山,冢(zh%ng)也,其祠礼:太牢,婴用吉玉。首山,■(sh6n)也①,其祠用稌(t*)、黑牺太牢之具、■(ni6)酿②;干儛③,置鼓;婴用一璧。尸水,合天也,肥牲祠之;用一黑犬于上,用一雌鸡于下,刉(j9)一牝(p@n)羊④,献血。婴用吉玉,采之,飨之。

    【注释】①■:神灵。②■酿:■,俗作“■”。酒曲,酿酒用的发酵剂。■酿就是用曲■酿造的醴(l!)酒。这里泛指美酒。③干儛:古代在举行祭祀活动时跳的一种舞蹈。干,即盾牌,是古代一种防御性兵器。儛,同“舞”。干儛就是手拿盾牌起舞,表示庄严隆重。④刉:亦作“刏”。

    划破,割。

    【译文】总计薄山山系之首尾,自苟林山起到阳虚山止,一共十六座山,途经二千九百八十二里。升山,是诸山的宗主,祭祀升山山神的典礼:在毛物中用猪、牛、羊齐全的三牲作祭品,祀神的玉器要用吉玉。首山,是神灵显应的大山,祭祀首山山神用稻米、整只黑色皮毛的猪、牛、羊、美酒;手持盾牌起舞,摆上鼓并敲击应和;祀神的玉器用一块玉璧。尸水,是上通到天的,要用肥壮的牲畜作祭品献祭;用一只黑狗作祭品供在上面,用一只母鸡作祭品供在下面,杀一只母羊,献上血。祀神的玉器要用吉玉,并用彩色帛包装祭品,请神享用。

    中次六(经)[山]缟(g3o)羝(d0)山之首,曰平逢之山,南望伊洛,东望谷城之山,无草木,无水,多沙石。有神焉,其状如人而二首,名曰骄虫,是为螫(zh6)虫①,实惟蜂、蜜之庐②。其祠之,用一雄鸡,禳(r2ng)而勿杀③。

    【注释】①螫虫:指一切身上长有毒刺能伤人的昆虫。②蜜:也是一种蜂。③禳:祭祀祈祷神灵以求消除灾害。

    【译文】中央第六列山系缟羝山山系之首座山,叫做平逢山,从平逢山上向南可以望见伊水和洛水,向东可以望见谷城山,这座山不生长花草树木,没有水,到处是沙子石头。山中有一山神,形貌像人却长着两个脑袋,叫做骄虫,是所有螫虫的首领,也确实是各种蜜蜂聚集做巢的地方。祭祀这位山神,用一只公鸡作祭品,在祈祷后放掉而不杀。

    西十里,曰缟(g3o)羝(d0)之山,无草木,多金玉。

    【译文】往西十里,是座缟羝山,没有花草树木,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

    又西十里,曰廆(gu9)山,多■(y()琈之玉。其阴有谷焉,名曰雚(gu4n)谷,其木多柳、楮(ch(),其中有鸟焉,状如山鸡而长尾,赤如丹火而青喙(hu@),名曰鸰(l0ng)■(y4o),其鸣自呼,服之不眯。交觞(sh1ng)之水出于其阳,而南流注于洛;俞随之水出于其阴,而北流注于谷水。

    【译文】再往西十里,是座廆山,山上盛产■浮玉。在这座山的阴面有一道峡谷,叫做雚谷,这里的树木大多是柳树、构树。山中有一种禽鸟,形状像野鸡却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身上通红如火却是青色嘴巴,名称是鸰■,它发出的叫声便是自身名称的读音,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不做恶梦。交觞水从这座山的南麓流出,然后向南流入洛水;俞随水从这座山的北麓流出,然后向北流入谷水。

    又西三十里,曰瞻诸之山,其阳多金,其阴多文石。■(xi6)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洛;少水出[于]其阴,而东流注于谷水。

    【译文】再往西三十里,是座瞻诸山,山南面盛产金属矿物,山北面盛产带有花纹的漂亮石头。■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南流入洛水;少水从这座山的北麓流出,然后向东流入谷水。

    又西三十里,曰娄涿(zhu#)之山,无草木,多金玉。瞻水出于其阳,而东流注于洛;陂(b5i)水出于其阴,而北流注于谷水,其中多茈(z!)石、文石。

    【译文】再往西三十里,是座娄涿山,没有花草树木,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瞻水从这座山的南麓流出,然后向东流入洛水;陂水从这座山的北麓流出,然后向北流入谷水,水中有很多紫颜色的石头、带有花纹的漂亮石头。

    又西四十里,曰白石之山。惠水出于其阳,而南流注于洛,其中多水玉。
    涧水出于其阴,西北流注于谷水,其中多眉石(画眉石)、卢(黑)(黑丹砂)

    又西五十里,曰谷山,其上多(穀)[榖(g^u)],其下多桑。爽水出焉,而西北流注于谷水,其中多碧绿①。

    【注释】①碧绿:据学者研究,可能指现在所说的孔雀石,色彩艳丽,可以制做装饰品和绿色涂料。

    【译文】再往西五十里,是座谷山,山上是茂密的构树,山下是茂密的桑树。爽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西北流入谷水,水中有很多孔雀石。

    又西七十二里,曰密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铁。豪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洛,其中多旋龟,其状鸟首而鳖尾,其音如判木。无草木。

    【译文】再往西七十二里,是座密山,山南面盛产玉,山北面盛产铁。

    豪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南流入洛水,水中有很多旋龟,形状像鸟一样的头而鳖一样的尾巴,发出的声音好像劈木头声。这座山不生长花草树木。

    又西百里,曰长石之山,无草木,多金玉。其西有谷焉,名曰共谷,多竹。共水出焉,西南流注于洛,其中多鸣石①。

    【注释】①鸣石:古人说是一种青色玉石,撞击后发出巨大鸣响,七八里以外都能听到,属于能制做乐器的磬石之类。

    【译文】再往西一百里,是座长石山,没有花草树木,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这座山的西面有一道峡谷,叫做共谷,生长许多竹子。共水从这座山发源,向西南流入洛水,水中多产鸣石。

    又西一百四十里,曰傅山,无草木,多瑶、碧。厌染之水出于其阳,而南流注于洛,其中多人鱼。其西有林焉,名曰墦(f1n)冢(zh%ng)。谷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洛,其中多珚(y1n)玉①。

    【注释】①珚玉:玉的一种。

    【译文】再往西一百四十里,是座傅山,没有花草树木,到处是瑶、碧之类的美玉。厌染水从这座山的南麓流出,然后向南流入洛水,水中有很多人鱼。这座山的西面有一片树林,叫做墦冢。谷水从这里流出,然后向东南流入洛水,水中有很多珚玉。

    又西五十里,曰橐(tu#)山,其木多樗,多■(b6i)木①,其阳多金玉,其阴多铁,多萧②。橐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中多脩辟之鱼,状如黾(m7ng)而白喙(hu@)③,其音如鸱(ch9),食之已白癣。

    【注释】①■木:古人说这种树在七、八月间吐穗,穗成熟后,像似有盐粉沾在上面。②萧:蒿草的一种。③黾:青蛙的一种。

    【译文】再往西五十里,是座橐山,山中的树木大多是臭椿树,还有很多■树,山南面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山北面有丰富的铁,还有茂密的萧草。橐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北流入黄河。水中有很多脩辟鱼,形状像一般的蛙却长着白色嘴巴,发出的声音如同鹞鹰鸣叫,人吃了它的肉就能治愈白癣病。

    又西九十里,日常烝(zh5ng)之山,无草木,多垩。潐(qi2o)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河,其中多苍玉。菑(z9)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

    【译文】再往西九十里,是座常烝山,没有花草树木,有多种颜色的垩土。潐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北流入黄河,水中有很多苍玉。菑水也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北流入黄河。

    又西九十里,曰夸父之山,其木多棕枏(n2n),多竹箭,其兽多■(zu¥)牛、羬羊,其鸟多[赤]鷩(bi5),其阳多玉,其阴多铁。其北有林焉,名曰桃林,是广员三百里,其中多马。湖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中多珚(y1n)玉。

    【译文】再往西九十里,是座夸父山,山中的树木以棕树和楠木树最多,还有茂盛的小竹丛,山中的野兽,以■牛、羬羊最多,而禽鸟以赤鷩最多,山南面盛产玉,山北面盛产铁。这座山北面有一片树林,叫做桃林,这片树林方圆三百里,林子里有很多马。湖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北流入黄河,水中多出产珚玉。

    又西九十里,曰阳华之山,其阳多金玉,其阴多青、雄黄,其草多薯■,多苦辛,其状如■(xi1o)①,其实如瓜,其味酸甘,食之已疟(nü6)。

    杨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洛。其中多人鱼。门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河,其中多玄■(s))。■(j0)姑之水出于其阴,而东流注于门水,其上多铜。

    门水(出)[至]于河,七百九十里入■(lu^)水。

    【注释】①■:同“楸”。楸树是落叶乔木,树形高大,树干端直。夏季开花,子实可作药用,主治热毒及各种疮疥。

    【译文】再往西九十里,是座阳华山,山南面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山北面盛产石青、雄黄,山中的草以山药最多,还有茂密的苦辛草,形状像楸木,结的果实像瓜,味道是酸中带甜,人服食它就能治愈疟疾。杨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西南流入洛水,水中有很多人鱼。门水也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北流入黄河,水中有很多黑色磨石。■姑水从阳华山北麓流出,然后向东流入门水,■姑水两岸山间有丰富的铜。从门水到黄河,流经七百九十里后注入■水。

    凡缟(g3o)羝(d0)山之首,自平逢之山至于阳华之山,凡十四山,七百九十里。岳在其中①,以六月祭之,如诸岳之祠法,则天下安宁。

    【注释】①岳:高大的山。

    【译文】总计缟羝山山系之首尾,自平逢山起到阳华山止,一共十四座山,途经七百九十里。有大山岳在这一山系中,在每年六月祭祀它,一如祭祀其它山岳的方法,那么天下就会安宁。

    中次七(经)[山]苦山之首,曰休与之山。其上有石焉,名曰帝台之棋①,五色而文,其状如鹑卵。帝台之石,所以祷百神者也,服之不蛊(g()。

    有草焉,其状如蓍(sh@)②,赤叶而本丛生,名曰夙(s))条,可以为簳(g3n)③。

    【注释】①帝台:神人之名。棋:指博棋,古时一种游戏用具。②蓍:蓍草,又叫锯齿草,蚰蜒草,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叶互生,长线状披针形。古人取蓍草的茎作占筮之用。③簳:小竹子,可以做箭杆。

    【译文】中央第七列山系苦山山系之首座山,叫做休与山。山上有一种石子,是神仙帝台的棋,它们有五种颜色并带着斑纹,形状与鹌鹑蛋相似。

    神仙帝台的石子,是用来祷祀百神的,人佩带上它就会不受邪毒之气侵染。

    休与山还有一种草,形状像一般的蓍草,红色的叶子而根茎连结丛生在一起,名称是夙条,可以用来做箭杆。

    东三百里,曰鼓钟之山,帝台之所以觞(sh1ng)百神也①。有草焉,方茎而黄华,员叶而三成②,其名曰焉酸,可以为毒③。其上多砺(l0),其下多砥(d!)。

    【注释】①觞:向人敬酒或自饮。这里指设酒席招待。②成:重,层。③为毒:除去毒性物质。

    【译文】往东三百里,是座鼓钟山,神仙帝台正是在此演奏钟鼓之乐而宴会诸位天神的。山中有一种草,方形的茎干上开着黄色花朵,圆形的叶子重叠为三层,名称是焉酸,可以用来解毒。山上多出产粗磨石,山下多出产细磨石。

    又东二百里,曰姑媱(y2o)之山。帝女死焉,其名曰女尸,化为■(y2o)草,其叶胥(x&)成①,其华黄,其实如菟(t*)丘②,服之媚(m6i)于人③。

    【注释】①胥:相与,皆。②菟丘:即菟丝子,一年生缠绕寄生草本植物,茎细柔,呈丝状,橙黄色,夏秋开花,花细小,白色,果实扁球形。③媚于人:这里指女子以美色讨人欢心。媚是喜爱的意思。

    【译文】再往东二百里,是座姑媱山,天帝的女儿就死在这座山,她的名字叫女尸,死后化成了■草,叶子都是一层一层的,花儿是黄色的,果实与菟丝子的果实相似,女子服用了就能使她漂亮而讨人喜爱。

    又东二十里,曰苦山。有兽焉,名曰山膏,其状如(逐)[豚(t*n)],赤若丹火,善詈(l@)①。其上有木焉,名曰黄棘,黄华而员叶,其实如兰,服之不字②。有草焉,员叶而无茎,赤华而不实,名曰无条③,服之不瘿。

    【注释】①詈:骂,责骂。②字:怀孕,生育。③无条:与上文所述无条草的形状不一样,属同名异物。

    【译文】再往东二十里,是座苦山。山中有一种野兽,名称是山膏,形状像普通的小猪,身上红得如同丹火,喜欢骂人。山上有一种树木,名称是黄棘,黄色花而圆叶子,果实与兰草的果实相似,女人服用了它就不生育孩子。山中又有一种草,圆圆的叶子而没有茎干,开红色花却不结果实,名称是无条,服用了它就能使人的脖子不生长肉瘤。

    又东二十七里,曰堵山,神天愚居之,是多怪风雨。其上有木焉,名曰天楄(bi1n),方茎而葵状,服者不■(y5)①。

    【注释】①■:食物塞住咽喉。

    【译文】再往东二十七里,是座堵山,神人天愚住在这里,所以这座山上时常刮起怪风下起怪雨。山上生长着一种树木,名称是天楄,方方的茎干而像葵菜形状,服用了它就能使人吃饭不噎住。

    又东五十二里,曰放皋之山。明水出焉,南流注于伊水,其中多苍玉。

    有木焉,其叶如槐,黄华而不实,其名曰蒙木,服之不惑。有兽焉,其状如蜂,枝尾而反舌,善呼,其名曰文文。

    【译文】再往东五十二里,是座放皋山。明水从这座山发源,向南流入伊水,水中有很多苍玉。山中有一种树木,叶子与槐树叶相似,开黄色花却不结果实,名

    又东北一百四十里,曰崃山。江水出焉,东流注[于]大江。其阳多黄金,其阴多麋麈(zh(),其木多檀(t2n)柘(zh6),其草多■(xi6)、韭,多药、空夺①。

    【注释】①药:指白芷,一种香草。空夺:就是上文所说的寇脱。

    【译文】再往东北一百四十里,是座崃山。江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流入长江。山南面盛产黄金,山北面到处有麋鹿和麈,这里的树木大多是檀树和柘树,而花草大多是野薤菜和野韭菜,还有许多白芷和寇脱。

    又东一百五十里,曰崌(j*)山。江水出焉,东流注于大江,其中多怪蛇①,多■(zh@)鱼②。其木多楢(qi&)杻③,多梅、梓(z!),其兽多夔(ku9)牛、麢(l0ng)、■(zhu^)、犀(x9)、兕(s@)。有鸟焉,状如鸮(xi1o)而赤身白首,其名曰窃脂,可以御火。

    【注释】①怪蛇:据古人讲,有一种钩蛇长达几丈,尾巴分叉,在水中钩取岸上的人、牛、马而吞食掉。怪蛇就指这样一类的蛇。②■鱼:不详何种鱼。③楢:一种木材刚硬的树木,可以用作制造车子的材料。

    【译文】再往东一百五十里,是座崌山。江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流入长江,水中生长着许多怪蛇,还有很多■鱼。这里的树木以楢树和杻树居多,还有很多梅树与梓树,而野兽以夔牛、羚羊、■、犀牛、兕最多。山中有一种禽鸟,形状像一般的猫头鹰却是红色的身子白色的脑袋,名称是窃脂,人饲养它可以辟火。

    又东三百里,曰高梁之山,其上多垩(6),其下多砥(d!)砺(l0),其木多桃枝、鉤端。有草焉,状如葵而赤华、荚实、白柎(f&),可以走马。

    【译文】再往东三百里,是座高梁山,山上盛产垩土,山下盛产磨石,这里的草木大多是桃枝竹和鉤端竹。山中生长着一种草,形状像葵菜却是红色的花朵、带荚的果实、白色的花萼,给马吃了它就能使马跑得快。

    又东四百里,曰蛇山,其上多黄金,其下多垩(6),其木多栒(x*n),多豫章,其草多嘉荣、少辛。有兽焉,其状如狐,而白尾长耳,名■(y!)狼,见(xian)则国内有兵。

    【译文】再往东四百里,是座蛇山,山上多出产黄金,山下多出产垩土,这里的树木以栒树最多,还有许多豫章树,而花草以嘉荣、细辛最多。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一般的狐狸,却长着白尾巴和长耳朵,名称是■狼,在哪个国家出现哪个国家就会有战争。

    又东五百里,曰鬲山,其阳多金,其阴多白珉。蒲鹳(h#ng)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江,其中多白玉。其兽多犀(x9)、象、熊、罴(p0),多猿、蜼(w7i)①。

    【注释】①蜼:据古人说是一种长尾巴猿猴,鼻孔朝上,尾巴分叉,天下雨时就自己悬挂在树上,用尾巴塞住鼻孔。

    【译文】再往东五百里,是座鬲山,山南面盛产金,山北面盛产白色珉石。蒲鹳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长江,水中有很多白色玉石。山中的野兽以犀牛、大象、熊、罴最多,还有许多猿猴、长尾猿。

    又东北三百里,曰隅阳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雘,其木多梓(z!)桑,其草多茈(z!)。徐之水出焉,东流注于江,其中多丹粟。

    【译文】再往东北三百里,是座隅阳山,山上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山下有丰富的青雘,这里的树木大多是梓树和桑树,而草大多是紫草。徐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流入长江,水中有许多粟粒大小的丹沙。

    又东二百五十里,曰岐山,其上多白金,其下多铁,其木多梅梓(z!),多杻(ni()楢(qi&)。減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江。

    【译文】再往东二百五十里,是座岐山,山上有丰富的白银,山下有丰富的铁,这里的树木以梅树和梓树居多,还有许多杻树和楢树。減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南流入长江。

    又东三百里,曰勾■(m@)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黄金,其木多栎(l@)柘(zh6),其草多芍药。

    【译文】再往东三百里,是座勾■山,山上盛产玉石,山下盛产黄金,这里的树木大多是栎树和柘树,而花草大多是芍药。

    又东一百五十里,曰风雨之山,其上多白金,其下多石涅,其木多棷(z#u)椫(sh4n)①,多杨。宣余之水出焉,东流注于江,其中多蛇。其兽多闾(lǘ)、麋,多麈(zh()、豹、虎,其鸟多白■(ji1o)【注释】①棷:不详何样树木。椫:椫树,也叫白理木。木质坚硬,木纹洁白,可以制做梳子、勺子等器物。

    【译文】再往东一百五十里,是座风雨山,山上多出产白银,山下多出产石涅,这里的树木以棷:树和椫树居多,杨树也不少。宣余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流入长江,水中有很多水蛇。山里的野兽以山驴和麋鹿最多,还有许多的麈、豹子、老虎,而禽鸟大多是白■。

    又东二百里,曰玉山,其阳多铜,其阴多赤金,其木多豫章、楢(qi&)、杻(ni(),其兽多豕(sh!)、鹿、麢(l0ng)、■(zhu^),其鸟多鸩(zh6n)。

    【译文】再往东二百里,是座玉山,山南面多出产铜,山北面多出产黄金,这里的树木以豫章树、楢树、杻树最多,而野兽以野猪、鹿、羚羊、■最多,禽鸟大多是鸩鸟。

    又东一百五十里,曰熊山。有穴焉,熊之穴,恒出入神人。夏启而冬闭;是穴也,冬启乃必有兵。其上多白玉,其下多白金。其木多樗(ch&)柳,其草多寇脱。

    【译文】再往东一百五十里,是座熊山。山中有一洞穴,是熊的巢穴,也时常有神人出入。洞穴一般是夏季开启而冬季关闭;就是这个洞穴,如果冬季开启就一定发生战争。山上多出产白色玉石,山下多出产白银。山里的树木以臭椿树和柳树居多,而花草以寇脱草最多见。

    又东一百四十里,曰騩(gu@)山,其阳多美玉、赤金,其阴多铁,其木多桃枝、荆(芭)[芑](q!)。

    【译文】再往东一百四十里,是座騩山,山南面盛产美玉黄金,山北面盛产铁,这里的草木以桃枝竹、牡荆树、枸杞树最多。

    又东二百里,曰葛山,其上多赤金,其下多瑊(ji1n)石①,其木多柤(zh1)、栗、橘、櫾(y^u)、楢(qi&)、杻(ni(),其兽多麢(l0ng)■(zhu^),其草多嘉荣。

    【注释】①瑊石:是一种比玉差一等的美石。

    【译文】再往东二百里,是座葛山,山上多出产黄金,山下多出产瑊石,这里的树木以柤树、栗子树、橘子树、柚子树、楢树、杻树居多,而野兽以羚羊和■居多,花草大多是嘉荣。

    又东一百七十里,曰贾超之山,其阳多黄垩(6),其阴多美赭(zh6),其木多柤(zh1)、栗、橘、櫾(y^u),其中多龙脩①。

    【注释】①龙脩:就是龙须草,与莞草相似而细一些,生长在山石缝隙中,草茎倒垂,可以用来编织席子。

    【译文】再往东一百七十里,是座贾超山,山南面多出产黄色垩土,山北面多出产精美赭石,这里的树木大多是柤树、栗子树、橘子树、柚子树,山中的草以龙须草最多。

    凡岷山之首,自女几山至于贾超之山,凡十六山,三千五百里。其神状皆马身而龙首。其祠:毛用一雄鸡瘗,糈(x()用稌(t*)。文山、勾■(m0)、风雨、騩(之)山①,是皆冢也。其祠之:羞酒,少牢具,婴(毛)[用]一吉玉。熊山,(席)[帝]也②。其祠:羞酒,太牢具,婴(毛)[用]一璧。

    干儛,用兵以禳(r2ng)③;祈,璆(qi*)冕舞④。

    【注释】①文山:指岷山。②帝:主体。这里是首领的意思。③禳:祭祷消灾。④璆:同“球”。

    美玉。冕:即冕服,是古代帝王、诸侯及卿大夫的礼服。这里泛指礼服。

    【译文】总计岷山山系之首尾,自女几山起到贾超山止,一共十六座山,途经三千五百里,诸山山神的形貌都是马的身子而龙的脑袋。祭祀山神:在毛物中用一只公鸡作祭品埋入地下,祀神的米用稻米。文山、勾■山、风雨山、騩山,是诸山的宗主。祭祀这几座山的山神:进献美酒,用猪、羊作祭品,在祀神的玉器中用一块吉玉。熊山,是诸山的首领。祭祀这个山神:进献美酒,用猪、牛、羊齐全的三牲作祭品,在祀神的玉器中用一块玉璧。手拿盾牌舞蹈,为了禳除战争灾祸;祈求福祥,就穿戴礼服并手持美玉而舞蹈。

    中次十(经)[山]之首,曰首阳之山,其上多金玉,无草木。

    【译文】中央第十列山系之首座山,叫做首阳山,山上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没有花草树木。

    又西五十里,曰虎尾之山,其木多椒、椐(j&)①,多封石,其阳多赤金,其阴多铁。

    【注释】①椐:椐树,也叫灵寿木。树干上多肿节,古人用作手杖。

    【译文】再往西五十里,是座虎尾山,这里树木以花椒树、椐树最多,到处有封石,山南面有丰富的黄金,山北面有丰富的铁。

    又西南五十里,曰繁缋(ku@)之山,其木多楢(qi&)杻(ni(),其草多枝、勾①。

    【注释】①枝、勾:就是上文所说的桃枝竹、鉤端竹,矮小而丛生。

    【译文】再往西南五十里,是座繁缋山,这里的树木大多是楢树和杻树,而草大多是桃枝、鉤端之类的小竹丛。

    又西南二十里,曰勇石之山,无草木,多白金,多水。

    【译文】再往西南二十里,是座勇石山,不生长花草树木,有丰富的白银,到处流水。

    又西二十里,曰复州之山,其木多檀(t2n),其阳多黄金。有鸟焉,其状如鸮(xi1o),而一足彘(zh@)尾,其名曰跂(q!)踵(zh^ng),见(xi4n)则其国大疫。

    【译文】再往西二十里,是座复州山,这里的树木以檀树居多,山南面有丰富的黄金。山中有一种禽鸟,形状像一般的猫头鹰,却长着一只爪子和猪一样的尾巴,名称是跂踵,在哪个国家出现哪个国家就会发生大瘟疫。

    又西三十里,曰楮(ch()山,多寓木,多椒、椐,多柘(zh6),多垩。

    【译文】再往西三十里,是座楮山,生长着茂密的寄生树,到处是花椒树、椐树,柘树也不少,还有大量的垩土。

    又西二十里,曰又原之山,其阳多青雘(hu^),其阴多铁,其鸟多鸜(q*)鹆(y))。

    【译文】再往西二十里,是座又原山,山南面有丰富的青雘,山北面有丰富的铁,这里的禽鸟以八哥最多。

    又西五十里,曰涿(zhu¥)山,其木多(穀)[榖(g^u)]柞(zu^)杻(ni(),其阳多■(y()琈之玉。

    【译文】再往西五十里,是座涿山,这里的树木大多是构树、柞树、杻树,山南面多出产■琈玉。

    又西七十里,曰丙山,其木多梓(z!)、檀(t2n),多弞(sh7n)杻(ni()①。

    【注释】①弞杻:杻树的树干都是弯曲的,而弞杻的树干长得比较直,不同于一般的杻树。

    【译文】再往西七十里,是座丙山,这里的树木大多是梓树、檀树,还有很多弞杻树。

    凡首阳山之首,自首山至于丙山,凡九山,二百六十七里。其神状皆龙身而人面。其祠之:毛用一雄鸡瘗,糈(x()用五种之糈①。堵山②,冢也,其祠之:少牢具,羞酒祠,婴(毛)[用]一璧瘗(y@)。騩(gu9)山,帝也,其祠羞酒,太牢(其)[具];合巫祝二人儛③,婴一璧。

    【注释】①五种之糈:指黍、稷、稻、粱、麦五种粮米。②堵山:指楮山。③巫:古代称能以舞降神的人,即女巫。祝:古代在祠庙中主管祭礼的人,即男巫。

    【译文】总计首阳山山系之首尾,自首阳山起到丙山止,一共九座山,途经二百六十七里。诸山山神的形貌都是龙的身子而人的面孔。祭祀山神:在毛物中用一只公鸡献祭后埋入地下,祀神的米用五种粮米。堵山,是诸山的宗主,祭祀这个山神:用猪、羊二牲作祭品,进献美酒来祭祀,在玉器中用一块玉璧,祀神后埋入地下。騩山,是诸山的首领,祭祀騩山山神要进献美酒,用猪、牛、羊齐全的三牲作祭品;让女巫师和男祝师二人一起跳舞,在玉器中用一块玉璧来祭祀。

    中次一十一山(经)荆山之首,曰翼望之山。湍(zhu1n)水出焉,东流注于济;贶(ku4ng)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汉,其中多蛟①。其上多松柏,其下多漆梓(z!),其阳多赤金,其阴多珉(m0n)。

    【注释】①蛟:据古人说是像蛇的样子,却有四只脚,小小的头,细细的脖子,脖颈上有白色肉瘤,大的有十几围粗,卵有瓮大小,能吞食人。

    【译文】中央第十一列山系荆山山系之首座山,叫做翼望山。湍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流入济水;贶水也从这座山发源,向东南流入汉水,水中有很多蛟。山上到处是松树和柏树,山下有茂密的漆树和梓树,山南面多出产黄金,山北面多出产珉石。

    又东北一百五十里,曰朝歌之山。■(w()水出焉,东南流注于荥(x0ng),其中多人鱼。其上多梓(z!)、枏(n2n),其兽多麢(l0ng)、麋。有草焉,名曰莽(w4ng)草①,可以毒鱼。

    【注释】①莽草:就是上文所说的芒草,又叫鼠莽。

    【译文】再往东北一百五十里,是座朝歌山。■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南流入荥水,水中生长着很多人鱼。山上有茂密的梓树、楠木材,这里的野兽以羚羊、麋鹿最多。山中有一种草,名称是莽草,能够毒死鱼的。

    又东南二百里,曰帝囷(q&n)之山,其阳多■(y()琈之玉,其阴多铁。帝囷之水出于其上,潜于其下,多鸣蛇。

    【译文】再往东南二百里,是座帝囷山,山南面有丰富的■琈玉,山北面有丰富的铁。帝囷水从这座山顶上发源,潜流到山下,水中有很多长着四只翅膀的鸣蛇。

    又东南五十里,曰视山,其上多韭。有井焉①,名曰天井,夏有水,冬竭。其上多桑,多美垩(6)、金、玉。

    【注释】①井:也和上文所说的井一样,是指自然形成的水泉,而非人工挖掘的水井。古人把四周高峻中间低洼的地形,或四面房屋和围墙中间的空地称作天井,因其形如井而露天。所以,这里也把处在低洼地的水泉叫做天井。

    【译文】再往东南五十里,是座视山,山上到处是野韭菜。山中有一口井,叫做天井,夏天有水,冬天枯竭。山上有茂密的桑树,还有丰富的优良垩土、金属矿物、玉石。

    又东南二百里,曰前山,其木多槠(zh&)①,多柏,其阳多金,其阴多赭(zh7)。

    【注释】①槠:槠树,结的果实如同橡树的果实,可以吃,木质耐腐蚀,常用来作房屋的柱子。

    【译文】再往东南二百里,是座前山,这里的树木以槠树居多,还有不少的柏树,山南面盛产金,山北面盛产赭石。

    又东南三百里,曰丰山。有兽焉,其状如猿,赤目、赤喙(hu@)、黄身,名曰雍和,见(xi4n)则国有大恐。神耕父处之,常游清泠(l0ng)之渊,出入有光,见(xi4n)则其国为败。有九钟焉,是(知)[和]霜鸣。其上多金,其下多(穀)[榖](g^u)、柞(zu^)、杻(ni()、橿(ji1ng)。

    【译文】再往东南三百里,是座丰山。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猿猴,却长着红眼睛、红嘴巴、黄色的身子,名称是雍和,在哪个国家出现那个国家里就会发生大恐怖。神仙耕父住在这座山里,常常在清泠渊畅游,出入时都有闪光,在哪个国家出现那个国家就要衰败。这座山还有九口钟,它们都应和霜的降落而鸣响。山上有丰富的金,山下有茂密的构树、柞树、杻树、橿树。

    又东北八百里,曰兔床之山,其阳多铁,其木多(藷■)[槠(zh&)芧(x))]①,其草多鸡谷,其本如鸡卵,其味酸甘,食者利于人。

    【注释】①芧:芧树,即栎(l@)树。果实叫橡子、橡斗。树皮可以饲养蚕,树叶可以做染料。

    【译文】再往东北八百里,是座兔床山,山南面有丰富的铁,山里的树木以槠树和芧树最多,而花草以鸡谷草最多,它的根茎像鸡蛋似的,味道是酸中带甜,服食它是对人的身体有益的。

    又东六十里,曰皮山,多垩(6),多赭(zh7),其木多松柏。

    【译文】再往东六十里,是座皮山,有大量的垩土,还有大量的赭石,这里的树木大多是松树和柏树。

    又东六十里,曰瑶碧之山,其木多梓(z!)枏(n2n),其阴多青雘(hu^),其阳多白金。有鸟焉,其状如雉(zh@),恒食蜚(f7i)①,名曰鸩(zh6n)②。

    【注释】①蜚:一种有害的小飞虫,形状椭圆,散发恶臭。②鸩:鸩鸟,和上文所说的有毒鸩鸟不是一种鸟,是同名异物。

    【译文】再往东六十里,是座瑶碧山,这里的树木以梓树和楠木树最多,山北阴面盛产青雘,山南面盛产白银。山中有一种禽鸟,形状像一般的野鸡,常吃蜚虫,名称是鸩。

    又东四十里,曰(支)[攻]离之山。(济)[淯]水出焉,南流注于汉。

    有鸟焉,其名曰婴勺,其状如鹊,赤目、赤喙(hu@)、白身,其尾若勺,其鸣自呼。多■(zu¥)牛、多羬(xi2n)羊。

    【译文】再往东四十里,是座攻离山。淯水从这座山发源,向南流入汉水。山中有一种禽鸟,名称是婴勺,形状像普通的喜鹊,却长着红眼睛、红嘴巴、白色的身子,尾巴与酒勺的形状相似,它发出的叫声便是自身名称的读音。这座山中还有很多■牛、羬羊。

    又东北五十里,曰祑(zh@)■(di1o)之山,其上多松、柏、机、(柏)[桓](hu2n)①。

    【注释】①机:即桤(q9)树。桓:桓树,树叶像柳叶,树皮是黄白色。古人说它又叫无患子,可以洗涤衣服,除去污垢。

    【译文】再往东北五十里,是座祑■山,山上有茂密的松树、柏树、桤树、桓树。

    又西北一百里,曰堇(q0n)理之山,其上多松柏,多美梓(z!),其阴多丹雘(hu^),多金,其兽多豹虎。有鸟焉,其状如鹊,青身白喙(hu@),白目白尾,名曰青耕,可以御疫,其鸣自叫。

    【译文】再往西北一百里,是座堇理山,山上有茂密的松树柏树,还有很多优良梓树,山北阴面多出产青雘,并且有丰富的金,这里的野兽以豹子和老虎最多。山中有一种禽鸟,形状像一般的喜鹊,却是青色的身子白色的嘴巴,白色的眼睛白色的尾巴,名称是青耕,人饲养它可以辟瘟疫,它发出的叫声便是自身名称的读音。

    又东南三十里,曰依轱(k&)之山,其上多杻(ni()橿(ji1ng),多苴(zh1)①。有兽焉,其状如犬,虎爪有甲,其名曰獜(l@n),善駚(y1ng)■(f6n),食者不风。

    【注释】①苴:通“柤”。即柤树。

    【译文】再往东南三十里,是座依轱山,山上有茂密的杻树和橿树,柤树也不少。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普通的狗,长着老虎一样的爪子而身上又有鳞甲,名称是獜,擅长跳跃腾扑,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不患风痺病。

    又东南三十五里,曰即谷之山,多美玉,多玄豹,多闾(lǘ)麈(zh(),多麢(l0ng)■(zhu^)。其阳多珉,其阴多青雘(hu^)。

    【译文】再往东南三十五里,是座即谷山,这里多出产优良玉石,有很多黑豹,还有不少的山驴和麈,羚羊和■也很多。山南阳面盛产珉石,山北阴面盛产青雘。

    又东南四十里,曰鸡山,其上多美梓(z!),多桑,其草多韭。

    【译文】再往东南四十里,是座鸡山,山上到处是优良梓树,还有茂密的桑树,而花草以野韭菜为最多。

    又东南五十里,曰高前之山。其上有水焉,甚寒而清,帝台之浆也,饮之者不心痛。其上有金,其下有赭(zh7)。

    【译文】再往东南五十里,是座高前山。这座山上有一条溪水,非常冰凉而又特别清澈,是神仙帝台所用过的浆水,饮用了它就能使人不患心痛病。山上有丰富的金,山下有丰富的赭石。

    又东南三十里,曰游戏之山,多雘杻(ni()、橿(ji1ng)、(穀)[榖(g^u)],多玉,多封石。

    【译文】再往东南三十里,是座游戏山,这里有茂密的杻树、橿树、构树,还有丰富的玉石,封石也很多。

    又东南三十五里,曰从山,其上多松柏,其下多竹。从水出于其上,潜于其下,其中多三足鳖,枝尾①,食之无蛊(g()(疫)[疾]。

    【注释】①枝:分支的,分叉的。

    【译文】再往东南三十五里,是座从山,山上到处是松树和柏树,山下有茂密的竹丛。从水由这座山顶上发源,潜流到山下,水中有很多三足鳖,长着叉开的尾巴,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不患疑心病。

    又东南三十里,曰婴■(zh5n)之山,其上多松柏,其下多梓(z!)、櫄()①。

    【注释】①櫄:又叫杶树,形状像臭椿树,树干可制做车辕。

    【译文】再往东南三十里,是座婴■山,山上到处是松树柏树,山下有茂密的梓树、櫄树。

    又东南三十里,曰毕山。帝苑之水出焉,东北流注于(视)[瀙](q@n),其中多水玉,多蛟。其上多■(y()琈之玉。

    【译文】再往东南三十里,是座毕山。帝苑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北流入瀙水,水中多出产水晶石,还有很多蛟。山上有丰富的■琈玉。

    又东南二十里,曰乐马之山。有兽焉,其状如彙(w6i),赤如丹火,其名曰■(l@),见(xi4n)则其国大疫。

    【译文】再往东南二十里,是座乐马山。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一般的刺猬,全身赤红如丹火,名称是■,在哪个国家出现那个国家里就会发生大瘟疫。

    又东南二十五里,曰葴(ji1n)山,(视)瀙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汝水,其中多人鱼,多蛟,多颉(ji2)①。

    【注释】①颉:据古人说是一种皮毛青色而形态像狗的动物。可能就是今天所说的水獭(t3)。

    【译文】再往东南二十五里,是座葴山,瀙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南流入汝水,水中有很多人鱼,又有很多蛟,还有很多的颉。

    又东四十里,曰婴山,其下多青雘(hu^),其上多金玉。

    【译文】再往东四十里,是座婴山,山下有丰富的青雘,山上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

    又东三十里,曰虎首之山,多苴(zh1)、椆(di1o)、椐①。

    【注释】①椆:据古人说是一种耐寒冷而不凋落的树木。

    【译文】再往东三十里,是座虎首山,有茂密的柤树、椆树、椐树。

    又东二十里,曰婴矦之山,其上多封石,其下多赤锡。

    【译文】再往东二十里,是座婴矦山,山上多出产封石,山下多出产红色锡土。

    又东五十里,曰大孰之山。杀水出焉,东北流注于(视)[瀙]水,其中多白垩(6)。

    【译文】再往东五十里,是座大孰山。杀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北流入瀙水,沿岸到处是白色垩土。

    又东四十里,曰卑山,其上多桃、李、苴(zh1)、梓(z!),多纍(l7i)①。

    【注释】①纍:又叫做滕,古人说是一种与虎豆同类的植物。虎豆是缠蔓于树枝而生长的,所结豆荚,成熟后是黑色,有毛刺外露,像老虎指爪,而荚中豆子有斑点,像老虎身上的斑纹,所以又叫虎櫐(l7i)。虎櫐,即今所说的紫藤。櫐,同“蘽”,蔓生植物。

    【译文】再往东四十里,是座卑山,山上有茂密的桃树、李树、柤树、梓树,还有很多紫藤树。

    又东三十里,曰倚帝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金。有兽焉,状如鼣(f6i)鼠①,白耳白喙(hu@),名曰狙(q&)如,见(xi4n)则其国有大兵。

    【注释】①鼳鼠:不详何种动物。

    【译文】再往东三十里,是座倚帝山,山上有丰富的玉石,山下有丰富的金。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鼣鼠,长着白耳朵白嘴巴,名称是狙如,在哪个国家出现那个国家里就会发生大战争。

    又东三十里,曰鲵(n0)山。鲵水出于其上,潜于其下,其中多美垩(6)。

    其上多金,其下多青雘(hu^)。

    【译文】再往东三十里,是座鲵山。鲵水从这座山顶上发源,潜流到山下,这里有很多优良垩土。山上有丰富的金,山下有丰富的青雘。

    又东三十里,曰雅山。澧(l@)水出焉,东流注于(视)[瀙]水,其中多大鱼。其上多美桑,其下多苴(zh1),多赤金。

    【译文】再往东三十里,是座雅山。澧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流入瀙水,水中有很多大鱼。山上有茂密的优良桑树,山下有茂密的柤树,这里还多出产黄金。

    又东五十(五)里,曰宣山。沦水出焉,东南流注于(视)[瀙]水,其中多蛟。其上有桑焉,大五十尺,其枝四衢(q*),其叶大尺余,赤理、黄华、青雘(f&),名曰帝女之桑。

    【译文】再往东五十里,是座宣山。沦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南流入瀙水,水中有很多蛟。山上有一种桑树,树干合抱有五十尺粗细,树枝交叉伸向四方,树叶方圆有一尺多,红色的纹理、黄色的花朵、青色的花萼,名称是帝女桑。

    又东四十五里,曰衡山,其上多青雘(hu^),多桑,其鸟多鸜(q*)鹆(y()。

    【译文】再往东四十五里,是座衡山,山上盛产青雘,还有茂密的桑树,这里的禽鸟以八哥最多。

    又东四十里,曰丰山,其上多封石,其木多桑,多羊桃,状如桃而方茎,可以为皮张(zh4ng)①。

    【注释】①为:治理。这里是治疗的意思。张:通“胀”。浮肿。

    【译文】再往东四十里,是座丰山,山上多出产封石,这里的树木大多是桑树,还有大量的羊桃,形状像一般的桃树却是方方的茎干,可以用它医治人的皮肤肿胀病。

    又东七十里,曰妪(y))山,其上多美玉,其下多金,其草多鸡谷。

    【译文】再往东七十里,是座妪山,山上盛产优良玉石,山下盛产金,这里的花草以鸡谷草最为繁盛。

    又东三十里,曰鲜山,其木多楢(qi&)、杻(ni()、苴(zh1),其草多■(m6n)冬①,其阳多金,其阴多铁。有兽焉,其状如膜(大)[犬]②,赤喙(hu@)、赤目、白尾,见(xi4n)则其邑有火,名曰■(y@)即。

    【注释】①■冬:就是现在称作蔷薇的蔓生植物,花,果、根都可入药或制造香料。②膜犬:据古人说是西膜之犬,这种狗的体形高大,长着浓密的毛,性情猛悍,力量很大。

    【译文】再往东三十里,是座鲜山,这里的树木以楢树、杻树、柤树最多,花草以蔷薇最多,山南阳面有丰富的金,山北阴面有丰富的铁。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膜犬,长着红嘴巴、红眼睛、白尾巴,在哪个地方出现那里就会有火灾,名称是■即。

    又东三十里,曰章山,其阳多金,其阴多美石。皋水出焉,东流注于澧(l@)水,其中多脃(cu@)石①。

    【注释】①脃石:一种又轻又软而易断易碎的石头。脃,即“脆”的本字。

    【译文】再往东三十里,是座章山,山南阳面多出产金,山北阴面多出产漂亮的石头。皋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流入澧水,水中有许多脃石。

    又东二十五里,曰大支之山,其阳多金,其木多(穀)[榖](g^u)柞(zu^),无草(木)。

    【译文】再往东二十五里,是座大支山,山南阳面有丰富的金,这里的树木大多是构树和柞树,但不生长草。

    又东五十里,曰区吴之山,其木多苴(zh1)。

    【译文】再往东五十里,是座区吴山,这里的树木以柤树为最繁盛。

    又东五十里,曰声匈之山,其木多(穀)[榖](g^u),多玉,上多封石。

    【译文】再往东五十里,是座声匈山,这里有茂密的构树,到处是玉石,山上还盛产封石。

    又东五十里,曰大騩(gu9)之山,其阳多赤金,其阴多砥(d!)石。

    【译文】再往东五十里,是座大騩山,山南阳面多出产黄金,山北阴面多出产细磨石。

    又东十里,曰踵臼(ji))之山,无草木。

    【译文】再往东十里,是座踵臼山,不生长花草树木。

    又东北七十里,曰历石之山,其木多荆、芑(q!),其阳多黄金,其阴多砥(d!)石。有兽焉,其状如狸,而白首虎爪,名曰梁渠,见(xi4n)则其国有大兵。

    【译文】再往东北七十里,是座历石山,这里的树木以牡荆和枸杞最多,山南阳面盛产黄金,山北阴面盛产细磨石。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野猫,却长着白色的脑袋老虎一样的爪子,名称是梁渠,在哪个国家出现那个国家里就会发生大战争。

    又东南一百里,曰求山。求水出于其上,潜于其下,中有美赭(zh7)。

    其木多苴(zh1),多■(m6i)。其阳多金,其阴多铁。

    【译文】再往东南一百里,是座求山,求水从这座山顶上发源,潜流到山下,这里有很多优良赭石。山中到处是柤树,还有矮小丛生的■竹。山南阳面有丰富的金,山北阴面有丰富的铁。

    又东二百里,曰丑阳之山,其上多椆(di1o)椐(j&)。有鸟焉,其状如乌而赤足,名曰■(zh!)■(t*),可以御火。

    【译文】再往东二百里,是座丑阳山,山上有茂密的椆树和椐树。山中有一种禽鸟,形状像一般的乌鸦却长着红色爪子,名称是■■,人饲养它可以辟火。

    又东三百里,曰奥山,其上多柏、杻(ni()、橿(ji1ng),其阳多■(y()琈之玉。奥水出焉,东流注于(视)[瀙]水。

    【译文】再往东三百里,是座奥山,山上有茂密的松树、杻树、橿树,山南阳面盛产■琈玉。奥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流入瀙水。

    又东三十五里,曰服山,其木多苴(zh1),其上多封石,其下多赤锡。

    【译文】再往东三十五里,是座服山,这里的树木以柤树最多,山上有丰富的封石,山下多出产红色锡土。

    又东[三]百十里,曰杳(y3o)山,其上多嘉荣草,多金玉。

    【译文】再往东三百一十里,是座杳山,山上到处是嘉荣草,还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

    又东三百五十里,曰■山,其木多楢(qi&)、檀(t2n)、杻(ni(),其草多香。有兽焉,其状如彘(zh@),黄身、白头、白尾,名曰闻膦(1@n),见(xi4n)则天下大风。

    【译文】再往东三百五十里,是座■山,这里的树木,以楢树、檀树、杻树最多,而草类主要是各种香草。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普通的猪,却是黄色的身子、白色的脑袋、白色的尾巴,名称是闻膦,一出现天下就会刮起大风。

    凡荆山之首,自翼望之山至于■山,凡四十八山,三千七百三十二里。

    其神状皆彘身人首。其祠:毛用一雄鸡祈瘗(y@),[婴]用一珪,糈(x()用五种之(精)[糈]。禾山①,帝也。其祠:太牢之具,羞瘗,倒毛②;[婴]用一璧,牛无常。堵山、玉山,冢也,皆倒祠③,羞(毛)[用]少牢,婴(毛)[用]吉玉。

    【注释】①禾山:这一山系并未述及禾山,不知是哪一山的误写。②倒毛:毛指毛物,即作为祭品的牲畜。倒毛就是在祭礼举行完后,把猪、牛、羊三牲反倒着身子埋掉。③倒祠:也是倒毛的意思。

    【译文】总计荆山山系之首尾,自翼望山起到■山止,一共四十八座山,途经三千七百三十二里。诸山山神的形貌都是猪的身子而人的头。祭祀山神:在毛物中用一只公鸡来祭祀后而埋入地下,在祀神的玉器中用一块玉珪献祭,祀神的米用黍、稷、稻、粱、麦五种粮米。禾山,是诸山的首领。祭祀禾山山神:在毛物中用猪、牛、羊齐全的三牲作祭品,进献后埋入地下,而且将牲畜倒着埋;在祀神的玉器中用一块玉璧献祭,但也不必三牲全备。

    堵山、玉山,是诸山的宗主,祭祀后都要将牲畜倒着埋掉,进献的祭祀品是用猪、羊,在祀神的玉器中要用一块吉玉。

    中次十二(经)[山]洞庭山首,曰篇遇之山,无草木,多黄金。

    【译文】中央第十二列山系洞庭山山系之首座山,是座篇遇山,这里不生花草树木,蕴藏着丰富的黄金。

    又东南五十里,曰云山,无草木。有桂竹①,甚毒,伤人必死②。其上多黄金,其下多■(y&)琈之玉。

    【注释】①桂竹:竹子的一种。古人说它有四、五丈高,茎干合围有二尺粗,叶大节长,形状像甘竹而皮是红色。②伤:刺的意思。作动词用。

    【译文】再往东南五十里,是座云山,不生长花草树木。但有一种桂竹,毒性特别大,枝叶刺着人就必死。山上盛产黄金,山下盛产■琈玉。

    又东南一百三十里,曰龟山,其木多(穀)[榖](g^u)、柞(zu^)、椆(di1o)、椐(j&),其上多黄金,其下多青、雄黄,多扶竹①。

    【注释】①扶竹:即邛(qi¥ng)竹。节杆较长,中间实心,可以制做手杖,所以又叫扶老竹。

    【译文】再往东南一百三十里,是座龟山,这里的树木以构树、柞树、椆树、椐树最为繁盛,山上多出产黄金,山下多出产石青、雄黄,还有很多扶竹。

    又东七十里,曰丙山,多筀竹①,多黄金、铜、铁,无木。

    【注释】①筀竹:就是桂竹。据古人讲,因它是生长在桂阳地方的竹子,所以叫做桂竹。

    【译文】再往东七十里,是座丙山,有茂密的桂竹,还有丰富的黄金、铜、铁,但没有树木。

    又东南五十里,曰风伯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痠(su1n)石、文石①,多铁,其木多柳、杻(ni()、檀(t2n)、楮(ch()。其东有林焉,曰莽浮之林,多美木鸟鲁。

海外经

卷六 海外南经

  地之所载,六合(东、西、南、北、上、下六方)之间,四海之内,照之以日月,经之以星辰,纪之以四时(春、夏、秋、冬四季),要之以太岁(又叫岁星,即木星。在黄道带里每年经过一宫,约十二年运行一周天,古人用以纪年)。神灵所生,其物异形,或夭或寿,唯圣人能通其道。

地之所载,六合之间①,四海之内,照之以日月,经之以星辰,纪之以四时②,要之以太岁③。神灵所生,其物异形,或夭或寿,唯圣人能通其道。

  海外自西南陬至东南陬者。

  结匈国在其西南,其为人结匈。

  南山在其东南。自此山来,虫为蛇,蛇号为鱼。一曰南山在结匈东南。

  比翼鸟在其东,其为鸟青、赤,两鸟比翼。一曰在南山东。

  羽民国在其东南,其为人长,身生羽。一曰在比翼鸟东南,其为人长颊。

  有神人二八,连臂,为帝司夜于此野。在羽民东。其为小人颊赤肩。尽十六人。

  毕方鸟在其东,青水西,其为鸟人面一脚。一曰在二八神东。

  讙头国在其南,其为人人面有翼,鸟喙,方捕鱼。一曰在毕方东。或曰讙朱国。

  厌火国在其国南,兽身黑色。生火出其口中。一曰在讙朱东。

  三株树在厌火北,生赤水上,其为树如柏,叶皆为珠。一曰其为树若彗。

  三苗国在赤水东,其为人相随。一曰三毛国。

  臷国在其东,其为人黄,能操弓射蛇。一曰臷国在三毛东。

  贯匈国在其东,其为人匈有窍。一曰在臷国东。

  交胫国在其东,其为大交胫。一曰在穿匈东。

  不死民在其东,其为人黑色,寿,不死。一曰在穿匈国东。

  歧舌国在其东。一曰在不死民东。

  昆仑虚在其东,虚四方。一曰在歧舌东,为虚四方。

  羿与凿齿战于寿华之野,羿射杀之。在昆仑虚东。羿持弓矢,凿齿持盾。一曰戈。

  三首国在其东,其为人一身三首。

  周饶国在东,其为人短小,冠带。一曰周饶国在三首东。

  长臂国在其东,捕鱼水中,两手保操一鱼。一曰在周饶东,捕鱼海中。

  狄山,帝尧葬于阳,帝喾葬于阴。爰有熊、罴、文虎、蜼、豹、离朱、视肉;吁咽、文王皆葬其所。一曰汤山。一曰爰有熊、罴、文虎、蜼、豹、离朱、鸱久、视肉、虖交。其范林方三百里。

  南祝融,兽身人面,乘两龙。

   

    海外自西南陬(z#u)至东南陬者①。

    【注释】①陬:角。又本书自《海外南经》以下各篇,大概最早成书时先有图画,后有文字,而文字只是说明图画的所以,每篇一开始都有表示方位的一句话,像本篇的“海外自西南陬至东南陬者”一句就是。

    【译文】海外从西南角到东南角的国家地区、山丘河川分别如下。

    结匈国在其西南①,其为人结匈②。

    【注释】①其:代指邻近结匈国的灭蒙鸟。而灭蒙鸟在结匈国的北边,参看本书《海外西经》。

    ②结匈:可能指现在所说的鸡胸。匈,同“胸”。

    【译文】结胸国在灭蒙鸟的西南面,那里的人都长着像鸡一样尖削凸出的胸脯。

    南山在其东南①。自此山来,虫为蛇,蛇号为鱼。一曰南山在结匈东南。

    【注释】①其:也是代指灭蒙鸟,否则,后面“一曰南山在结匈东南”一句就重复而多余了。

    以下同此。

    【译文】南山在灭蒙鸟的东南面。从这座山来的人,把虫叫做蛇,把蛇叫做鱼。也有一种说法认为南山在结胸国的东南面。

    比翼鸟在其东,其为鸟青、赤,两鸟比翼。一曰在南山东。

    【译文】比翼鸟在灭蒙鸟的东面,它作为一种鸟有青色、红色间杂的羽毛,两只鸟的翅膀配合起来才能飞翔。也有一种说法认为比翼鸟在南山的东面。

    羽民国在其东南,其为人长头,身生羽。一曰在比翼鸟东南,其为人长颊(ji2)①。

    【注释】①颊:面颊,脸的两侧。

    【译文】羽民国在灭蒙鸟的东南面,那里的人都长着长长的脑袋,全身生满羽毛。另一种说法认为羽民国在比翼鸟的东南面,那里的人都长着一副长长的脸颊。

    有神人二八,连臂,为帝司夜于此野①。在羽民东,其为人小颊赤肩,尽十六人。

    【注释】①司:视察。这里是守候的意思。

    【译文】有叫二八的神人,手臂连在一起,在这旷野中为天帝守夜。这位神人在羽民国的东面,那里的人都是狭小的脸颊和赤红的肩膀,总共有十六个人。

    毕方鸟在其东,青水西,其为鸟人面一脚。一曰在二八神东。

    【译文】毕方鸟在它的东面,在青水的西面,这种鸟长着一副人的面孔却是一只脚。另一种说法认为毕方鸟在二八神人的东面。

    讙(hu1n)头国在其南,其为人人面有翼,鸟喙(hu@),方捕鱼①。

    一曰在毕方东。或曰讙朱国。

    【注释】①方:正在,正当。因为是配合图画的说明文字,所以出现了这种记述具体的一举一动的词语。以下此类词语尚多。

    【译文】讙头国在它的南面,那里的人都是人的面孔却有两只翅膀,还长着鸟嘴,正在用它们的鸟嘴捕鱼。另一种说法认为讙头国在毕方鸟的东面。还有人认为讙头国就是讙朱国。

    厌火国在其(国)南,[其为人]兽身黑色,(生)火出其口中。一曰在讙朱东。

    【译文】厌火国在它的南面,那里的人都长着野兽一样的身子而且是黑色的,火从他们的口中吐出。另一种说法认为厌火国在讙朱国的东面。

    三(株)[珠]树在厌火北,生赤水上,其为树如柏,叶皆为珠。一曰其为树若彗①。

    【注释】①彗:即彗星。因为它拖着一条又长又散的尾巴就像扫帚,所以通常也称为扫帚星。

    这里实际是指树的形状像一把扫帚。

    【译文】三珠树在厌火国的北面,生长在赤水岸边,那里的树与普通的柏树相似,叶子都是珍珠。另一种说法认为那里的树像彗星的样子。

    三苗国在赤水东,其为人相随。一曰三毛国。

    【译文】三苗国在赤水的东面,那里的人是一个跟着一个地行走。另一种说法认为三苗国就是三毛国。

    戴(zh@)国在其东,其为人黄,能操弓射蛇。一曰(臷)[盛]国在三毛东。

    【译文】臷国在它的东面,那里的人都是黄色皮肤,能操持弓箭射死蛇。

    另一种说法认为盛国在三毛国的东面。

    贯匈国在其东,其为人匈有窍。一曰在臷国东。

    【译文】贯胸国在它的东边,那里的人都是胸膛上穿个洞。另一种说法认为贯胸国在臷国的东面。

    交胫(j@ng)国在其东,其为人交胫①。一曰在穿匈东②。

    【注释】①胫:人的小腿。这里指整个腿脚。②穿匈:即贯匈国。穿、贯二字的音义相同。

    【译文】交胫国在它的东面,那里的人总是互相交叉着双腿双脚。另一种说法认为交胫国在穿胸国的东面。

    不死民在其东,其为人黑色,寿[考]①,不死。一曰在穿匈国东。

    【注释】①考:老。指长寿。

    【译文】不死民在它的东面,那里人的都是黑色的,个个长寿,人人不死。另一种说法认为不死民在穿胸国的东面。

    (岐)[反]舌国在其东,[其为人反舌]。一曰在不死民东。

    【译文】反舌国在它的东面,那里的人都是舌根在前、舌尖伸向喉部。

    另一种说法认为反舌国在不死民的东面。

    昆仑虚(q&)在其东①,虚(q&)四方②。一曰在(岐)[反]舌东,为虚四方。

    【注释】①虚:大丘。这里是山的意思。②虚:所在地。这里指山下底部地基。

    【译文】昆仑山在它的东面,山基呈四方形。另一种说法认为昆仑山在反舌国的东面,山基向四方延伸。

    羿(y@)与凿齿战于寿华之野①,羿射杀之。在昆仑虚(q&)东。羿持弓矢,凿齿持盾。一曰[持]戈。

    【注释】①羿:神话传说中的天神。凿齿:传说是亦人亦兽的神人,有一个牙齿露在嘴外,有五、六尺长,形状像一把凿子。

    【译文】羿与凿齿在寿华的荒野交战厮杀,羿射死了凿齿。地方就在昆仑山的东面。在那次交战中羿手拿弓箭,凿齿手拿盾牌。另一种说法认为凿齿拿着戈。

    三首国在其东,其为人一身三首。

    【译文】三首国在它的东面,那里的人都是一个身子三个头。

    周饶国在其东,其为人短小,冠带①。一曰焦侥国在三首东②。

    【注释】①冠带:这里都作动词用,即戴上冠帽、系上衣带。②焦侥国:传说此国与周饶国的人只有三尺高。而“焦侥”、“周饶”都是“侏儒”之声转。侏儒是短小的人。则焦侥国即周饶国,就是现在所说的小人国。

    长臂国在其东,捕鱼水中,两手各操一鱼。一曰在焦侥东,捕鱼海中。

    狄山,帝尧葬于阳,帝喾(k))葬于阴①。爰有熊、罴(p0)、文虎、蜼(w7i)、豹、离朱、视肉②。吁咽、文王皆葬其所③。一曰汤山。一曰爰有熊、罴、文虎、蜼、豹、离朱、(■)[鸱](ch9)久、视肉、虖交④。

    【注释】①帝喾: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唐尧的父亲。②离朱:可能是神话传说中的三足鸟。这种鸟在太阳里,与乌鸦相似,但长着三只足。视肉:传说中的一种怪兽,形状像牛肝,有两只眼睛,割去它的肉吃了后,不长时间就又重新生长出来,完好如故。③吁咽:可能指传说中的上古帝王虞舜。

    文王:即周文王姬昌,是周朝开国君主。④虖交:不详何物。

    (其)[有]范林方三百里①。

    【注释】①范林:树林繁衍茂密。

    南方祝融①,兽身人面,乘两龙。

    【注释】①祝融:神话传说中的火神。

    【译文】南方的祝融神,长着野兽的身子人的面孔,乘着两条龙。

卷七 海外西经

  海外自西南陬西北陬者。

  灭蒙鸟在结匈国北,为鸟青,赤尾。

  大运山高三百仞,在灭蒙鸟北。

  大乐之野,夏后启于此儛九代,乘两龙,云盖三层。左手操翳,右手操环,佩玉璜。在大运山北。一曰大遗之野。

  三身国在夏后启北,一首而三身。

  一臂国在其北,一臂、一目、鼻孔。有黄马虎文,一目而一手。

  奇肱之国在其北。其人一臂三目,有阴有阳,乘文马。有鸟焉,两头,赤黄色,在其旁。

  刑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

  女祭、女戚在其北,居两水间,戚操鱼䱇,祭操俎。

  䳐鸟、𪆻鸟,其色青黄,所经国亡。在女祭北。䳐鸟人面。居山上。一曰维鸟,青鸟、黄鸟所巢。

  丈夫国在维鸟北,其为人衣冠带剑。

  女丑之尸,生而十日炙杀之。在丈夫北。以右手鄣其面。十日居之,女丑居山之山。

  巫咸国在女丑北,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在登葆山,群巫所从上下也。

  并封在巫咸东,其状如彘,前后皆有首,黑。

  女子国在巫咸北,两女子居,水周之。一曰居一门中。

  轩辕之国在此穷山之际,其不寿者八百岁。在女子国北。人面蛇身,尾交首上。

  穷山在其北,不敢西射,畏轩辕之丘。在轩辕国北。其丘方,四蛇盯绕。

  此诸夭之野,鸾鸟自歌,凤鸟自舞皇卵,民食之;甘露,民饮之:所欲自从也。百兽相与群居。在四蛇北。其人两手操卵食之,两鸟居前导之。

  龙鱼陵居在其北,状如狸。一曰鰕。即有神圣乘此以行九野。一曰鳖鱼在夭野北,其为鱼也如鲤。

  白民之国在龙鱼北,白身披发。有乘黄,其状如狐,其背上有角,乘之寿二千岁。

  肃慎之国在白民北。有树名曰雄常,先入伐帝,于此取之。

  长股之国在雄常北,披发。一曰长脚。

  西方蓐收,左耳有蛇,乘两龙。

    海外自西南陬至西北陬者。

    【译文】海外从西南角到西北角的国家地区、山丘河川分别如下。

    灭蒙鸟在结匈国北,为鸟青,赤尾。

    【译文】灭蒙鸟在结胸国的北面,那里的鸟是青色羽毛,拖着红色尾巴。

    大运山高三百仞(r6n)①,在灭蒙鸟北。

    【注释】①仞:古代的八尺合一仞。

    【译文】大运山高三百仞,屹立在灭蒙鸟的北面。

    大乐(y6)之野,夏后启于此儛(w()《九代》①,乘两龙,云盖三层。

    左手操翳(y@)②,右手操环,佩玉璜(hu2ng)③。在大运山北。一曰大遗之野。

    【注释】①夏后启:传说是夏朝开国君主大禹的儿子,夏朝第一代国君。夏后,即夏王。儛:同“舞”。②翳:用羽毛做的像伞形状的华盖。③璜:一种半圆形玉器。

    三身国在夏后启北,一首而三身。

    【译文】三身国在夏后启所在之地的北面,那里的人都长着一个脑袋三个身子。

    一臂国在其北,一臂、一目、一鼻孔。有黄马,虎文,一目而一手①。

    【注释】①手:这里指马的腿蹄。

    【译文】一臂国在三身国的北面,那里的人都是一条胳膊、一只眼睛、一个鼻孔。那里还有黄色的马,身上有老虎斑纹,长着一只眼睛和一条腿蹄。

    奇(j9)肱(g#ng)之国在其北。其人一臂三目,有阴有阳,乘文马①。

    有鸟焉,两头,赤黄色,在其旁。

    【注释】①文马:即吉良马,白身子红鬃毛,眼睛像黄金,骑上它,寿命可达一千年。

    形天与帝(至此)争神①,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

    【注释】①形天:即刑天,是神话传说中一个没有头的神。形,通“刑”,割、杀之意。天是颠顶之意,指人的头。刑天就是砍断头。所以,此神原本无名,在被断首之后才有了刑天神的名称。

    【译文】刑天与天帝争夺神位,天帝砍断了刑天的头,把他的头埋在常羊山。没了头的刑天便以乳头做眼睛,以肚脐做嘴巴,一手持盾牌一手操大斧而舞动。

    女祭、女(戚)[薎(mi6)]在其北,居两水间,(戚)[薎]操(鱼薎)[鱼■(zh@)]①,祭操俎(z()②。

    【注释】①觛:就是小觯。觛是古代的一种酒器。②俎:古代祭祀时盛供品的礼器。

    【译文】叫做祭的女巫、叫做薎的女巫住在刑天与天帝发生争斗之地的北面,正好处于两条水流的中间,女巫薎手里拿着兕角小酒杯,女巫祭手里捧着俎器。

    ■(c@)鸟、■(zh1n)鸟,其色青黄,所经国亡。在女祭北。■鸟人面,居山上。一曰维鸟,青鸟、黄鸟所集。

    【译文】一种■鸟、一种■鸟,它们的颜色是青中带黄,经过哪个国家那个国家就会败亡。■鸟和■鸟栖息在女巫祭的北面。■鸟长着人的面孔,立在山上。另一种说法认为这两种鸟统称维鸟,是青色鸟、黄色鸟聚集在一起的混称。

    丈夫国在维鸟北,其为人衣冠带剑。

    【译文】丈夫国在维鸟的北面,那里的人都是穿衣戴帽而佩带宝剑的模样。

    女丑之尸,生而十日炙(zh@)杀之①。在丈夫北。以右手鄣(zh4ng)其面②。十日居上,女丑居山之上。

    【注释】①炙:烧烤。②鄣:同“障”。挡住,遮掩。

    【译文】有一具女丑的尸体,她生前是被十个太阳的热气烤死的。她横卧在丈夫国的北面。死时用右手遮住她的脸。十个太阳高高挂在天上,女丑的尸体横卧在山顶上。

    巫咸国在女丑北,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在登葆山,群巫所从上下也。

    【译文】巫咸国在女丑的北面,那里的人是右手握着一条青蛇,左手握着一条红蛇。有座登葆山,是一群巫师来往于天上与人间的地方。

    并封在巫咸东,其状如彘(zh@),前后皆有首,黑。

    【译文】称作并封的怪兽在巫咸国的东面,它的形状像普通的猪,却前后都有头,是黑色的。

    女子国在巫咸北,两女子居,水周之。一曰居一门中。

    【译文】女子国在巫咸国的北面,有两个女子住在这里,四周有水环绕着。另一种说法认为她们住在一道门的中间。

    轩(xu1n)辕(yu2n)之国在(此)穷山之际,其不寿者八百岁。在女子国北,人面蛇身,尾交首上。

    【译文】轩辕国在穷山的旁边,那里的人就是不长寿的也能活八百岁。

    轩辕国在女子国的北面,他们长着人的面孔却是蛇的身子,尾巴盘绕在头顶上。

    穷山在其北,不敢西射,畏轩辕之丘。在轩辕国北,其丘方,四蛇相绕。

    【译文】穷山在轩辕国的北面,那里的人拉弓射箭不敢向着西方射,是因为敬畏黄帝威灵所在的轩辕丘。轩辕丘位于轩辕国北部,这个轩辕丘呈方形,被四条大蛇相互围绕着。

    (此)诸(夭)[沃]之野,鸾鸟自歌,凤鸟自舞;凤皇卵,民食之;甘露①,民饮之:所欲自从也。百兽相与群居。在四蛇北,其人两手操卵食之,两鸟居前导之。

    【注释】①甘露:古人所谓甜美的露水,以为天下太平,则天降甘露。

    【译文】有个叫做沃野的地方,鸾鸟自由自在地歌唱,凤鸟自由自在地舞蹈;凤皇生下的蛋,那里的居民食用它;苍天降下的甘露,那里的居民饮用它:凡是他们所想要的都能随心如意。那里的各种野兽与人一起居住。沃野在四条蛇的北面,那里的人用双手捧着凤皇蛋正在吃,有两只鸟在前面引导着。

    龙鱼陵居在其北,状如(狸)[鲤]。一曰鰕(xi1)①。即有神圣乘此以行九野②。一曰鳖鱼在(夭)[沃]野北,其为鱼也如鲤。

    【注释】①鰕:体型大的鲵(n0)鱼叫做鰕鱼。鲵鱼是一种水陆两栖类动物,有四只脚,长尾巴,眼小口大,生活在山谷溪水中。因叫声如同小孩啼哭,所以俗称娃娃鱼。②九:表示多数。这里是广大的意思。

    【译文】既可在水中居住又可在山陵居住的龙鱼在沃野的北面,龙鱼的形状像一般的鲤鱼。另一种说法认为像鰕鱼。就有神圣的人骑着它遨游在广大的原野上。还有一种说法认为鳖鱼在沃野的北面,这种鱼的形状也与鲤鱼相似。

    白民之国在龙鱼北,白身被(p0)发①。有乘黄,其状如狐,其背上有角,乘之寿二千岁。

    【注释】①被:通“披”。

    【译文】白民国在龙鱼所在地的北面,那里的人都是白皮肤而披散着头发。有一种叫做乘黄的野兽,形状像一般的狐狸,脊背上有角,人要是骑上它就能活两千年的长寿。

    肃慎之国在白民北。有树名曰雄常,(先入伐帝)[圣人代立],于此取之①。

    【注释】①圣人代立,于此取之:据古人解说,肃慎国的习俗是人们平时没衣服,一旦中原地区有英明的帝王继立,那么,常雄树就生长出一种树皮,那里的人取它可以制成衣服穿。

    【译文】肃慎国在白民国的北面。有一种树木叫做雄常树,每当中原地区有圣明的天子继位,那里的人就取雄常树的树皮来做衣服。

    长股之国在雄常北,被(p0)发。一曰长脚。

    【译文】长股国在雄常树的北面,那里的人都披散着头发。另一种说法认为长股国叫长脚国。

    西方蓐(r))收①,左耳有蛇,乘两龙。

    【注释】①蓐收:神话传说中的金神,样子是人面孔、虎爪子、白毛发,手执钺(y)e)斧。

    【译文】西方的蓐收神,左耳上有一条蛇,乘驾两条龙飞行。

卷八 海外北经

  海外自东北陬至西北陬者。

  无䏿之国在长股东,为人无䏿。

  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在无䏿之东。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下。

  一目国在其东,一目中其面而居。一曰有手足。

  柔利国在一目东,为人一手一足,反厀,曲足居上。一云留利之国,人足反折。

  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于九山。相柳之所抵,厥为泽溪。禹杀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树五谷种。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为众帝之台。在昆仑之北,柔利之东。相柳者,九首人面,蛇身面青。不敢北射,畏共工之台。台在其东。台四方,隅有一蛇,虎色,首冲南方。

  深目国在其东,为人举一手一目。

  无肠之国在深目东,其为人长而无肠。

  聂耳之国在无肠国东,使两文虎,为人两手聂其耳。县居海水中,及水所出入奇物。两虎在其东。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博父国在聂耳东,其为人大,右手操青蛇,左手操黄蛇。邓林在其东,二树木。一曰博父。

  禹所积石之山在其东,河水所入。

  拘缨之国在其东,一手把缨。一曰利缨之国。

  寻木长千里,在拘缨南,生河上西北。

  跂踵国在拘缨东,其为人大,两足亦大。一曰大踵。

  欧丝之野大踵东,一女子跪据树欧丝。

  三桑无枝,在欧丝东,其木长百仞,无枝。

  范林方三百里,在三桑东,洲环其下。

  务隅之山,帝颛顼葬于阳,九嫔葬于阴。一曰爰有熊、罴、文虎、离朱、鸱久、视肉。

  平丘在三桑东。爰有遗玉、青鸟、视肉、杨柳、甘柤、甘华,百果所生。有两山夹上谷,二大丘居中,名曰平丘。

  北海内有兽,其状如马,名曰騊駼。有兽焉,其名曰駮,状如白马,锯牙,食虎豹。有素兽焉,状如马,名曰蛩蛩。有青兽焉,状如虎,我曰罗罗。

  北方禺强,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青蛇。

    海外自(东)[西]北陬(z#u)至(西)[东]北陬者。

    【译文】海外从西北角到东北角的国家地区、山丘河川分别如下。

    无(■)[启](q!)之国在长股东,为人无(■)[启]①。

    【注释】①无启:无嗣。传说无启国的人住在洞穴中,平常吃泥土,不分男女,一死就埋了,但他们的心不腐朽,死后一百二十年就又重新化成人。

    【译文】无启国在长股国的东面,那里的人不生育子孙后代。

    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在无(■)[启]之东。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下。

    【译文】钟山的山神,名叫烛阴,他睁开眼睛便是白昼,闭上眼睛便是黑夜,一吹气便是寒冬,一呼气便是炎夏,不喝水,不吃食物,不呼吸,一呼吸就生成风,身子有一千里长。这位烛阴神在无启国的东面。他的形貌是人一样的面孔,蛇一样的身子,全身赤红色,住在钟山脚下。

    一目国在其东,一目中其面而居。一曰有手足。

    【译文】一目国在钟山的东面,那里的人是在脸的中间长着一只眼睛。

    另一种说法认为像普通的人有手有脚。

    柔利国在一目东,为人一手一足,反膝,曲足居上。一云留利之国,人足反折。

    【译文】柔利国在一目国的东面,那里的人是一只手一只脚,膝盖反长着,脚弯曲朝上。另一种说法认为柔利国叫做留利国,人的脚是反折着的。

    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于九山。相柳之所抵,厥(ju6)为泽溪①。禹杀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树五谷(种)②。禹厥之,三仞(r6n)三沮(j()③,乃以为众帝之台④。在昆仑之北,柔利之东。相柳者,九首人面,蛇身而青。不敢北射,畏共工之台。台在其东,台四方,隅(y*)有一蛇⑤,虎色⑥,首冲南方。

    【注释】①厥:通“撅”。掘。②五谷:五种谷物。泛指庄稼。③三:表示多数。仞:通“■”,充满。沮:败坏。这里是陷落的意思。④众帝:指帝尧、帝喾、帝丹朱、帝舜等传说中的上古帝王。

    ⑤隅:角落。⑥虎色:虎文,即老虎皮毛的颜色纹理。

    【译文】天神共工的臣子叫相柳氏,有九个头,九个头分别在九座山上吃食物。相柳氏所触动之处,便掘成沼泽和溪流。大禹杀死了相柳氏,血流过的地方发出腥臭味,不能种植五谷。大禹挖填这地方,多次填满而多次蹋陷下去,于是大禹便把挖掘出来的泥土为众帝修造了帝台。这帝台在昆仑山的北面,柔利国的东面。这个相柳氏,长着九个脑袋和人的面孔,蛇的身子而是青色。射箭的人不敢向北方射,因为敬畏共工威灵所在的共工台。共工台在相柳的东面,台是四方形的,每个角上有一条蛇,身上的斑纹与老虎相似,头向着南方。

    深目国在其东,为人举一手。一(目)曰在共工台东。

    【译文】深目国在相柳氏所在地的东面,那里的人总是举起一只手。另一种说法认为深目国在共工台的东面。

    无肠之国在深目东,其为人长而无肠。

    【译文】无肠国在深目国的东面,那里的人身体高大而肚子里却没有肠子。

    聂(sh6)耳之国在无肠国东,使两文虎①,为人两手聂其耳②。县(xu2n)居海水中③,及水所出入奇物。两虎在其东④。

    【注释】①文虎:即雕虎,老虎身上的花纹如同雕画似的。②聂:通“摄”。握持。③县:同“悬”。无所依倚。这里是孤单的意思。④两虎:即指上文的两文虎,原来图上的画像就是如此。

    这种说明图上画面的物像、人形、山状、方向、位置等文字,自《海外南经》以下比比皆是。因为原画已失,仅剩说明文字,图画与文字不能配合着视读,所以,文中所指所述往往有不甚了了之感。

    【译文】聂耳国在无肠国的东面,那里的人使唤着两只花斑大虎,并且在行走时用手托着自己的大耳朵。聂耳国在海水环绕的孤岛上,所以能看到出入海水的各种怪物。有两只老虎在它的东面。

    夸父与日逐(zh^u)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译文】神人夸父要与太阳赛跑而追赶它,已追上了太阳。这时夸父很渴,想要喝水,于是喝黄河和渭河中的水,喝完了两条河水还是不解渴,又要向北去喝大泽中的水,还没走到,就渴死在半路上了。他死时所抛掉的拐杖,变成了邓林。

    (博)[夸]父国在聂(sh6)耳东,其为人大,右手操青蛇,左手操黄蛇。邓林在其东,二树木。一曰博父。

    【译文】夸父国在聂耳国的东面,那里的人身体高大,右手握着青色蛇,左手握着黄色蛇。邓林在它的东面,其实由两棵非常大的树木形成了树林。

    另一种说法认为夸父国叫博父国。

    禹所积石之山在其东①,河水所入。

    【注释】①禹所积石之山:是一座山,即禹所积石山。传说大禹曾疏通积石山而导引黄河水流过。此积石山是另一座山,不是这里所说的禹所积石山。

    【译文】禹所积石山在博父国的东面,是黄河流入的地方。

    拘(缨)[瘿(y!ng)]之国在其东,一手把(缨)[瘿]①。一曰利(缨)[瘿]之国。

    【注释】①瘿:因脖颈细胞增生而形成的囊状性赘生物,多肉质,比较大。

    【译文】拘瘿国在禹所积石山的东面,那里的人常用一只手托着脖颈上的大肉瘤。另一种说法认为拘瘿国叫做利瘿国。

    寻木长千里,在拘(缨)[瘿]南,生河上西北。

    【译文】有种叫做寻木的树有一千里长,在拘瘿国的南面,生长在黄河岸上的西北方。

    跂(q@)踵(zh%ng)国在拘(缨)[瘿]东①,其为人大,两足亦大。

    一曰(大)[反]踵②。

    【注释】①跂踵:走路时脚跟不着地。②反踵:脚是反转长的,走路时行进的方向和脚印的方向是相反的。

    【译文】跂踵国在拘瘿国的东面,那里的人都是身材高大,两只脚也非常大。另一种说法认为跂踵国叫反踵国。

    欧丝之野在(大)[反]踵东,一女子跪据树欧丝①。

    【注释】①据树:据古人解说,是凭依桑树一边吃桑叶一边吐出丝,像蚕似的。这大概是图画上的形状。欧:同“呕”。吐。

    【译文】欧丝野在反踵国的东面,有一女子跪倚着桑树在吐丝。

    三桑无枝,在欧丝东,其木长百仞①,无枝。

    【注释】①仞:古时八尺为一仞。

    【译文】三棵没有枝干的桑树,在欧丝野的东面,这种树虽高达一百仞,却不生长树枝。

    范林方三百里,在三桑东,洲环其下①。

    【注释】①洲:水中可居人或物的小块陆地。

    【译文】范林方圆三百里,在三棵桑树的东面,它的下面被沙洲环绕着。

    务隅之山,帝颛(zhu1n)顼(x&)葬于阳①。九嫔葬于阴②。一曰爰有熊、罴(p0)、文虎、离朱、(鸱)[鸱(ch9)]久、视肉。

    【注释】①颛顼:传说中的上古帝王。②九嫔:指颛顼的九个妃嫔。

    【译文】务隅山,帝颛顼埋葬在它的南面,九嫔埋葬在它的北面。另一种说法认为这里有熊、罴、花斑虎、离朱鸟、鹞鹰、视肉怪兽。

    平丘在三桑东。爰有遗玉、青(鸟)[马]、视肉、杨柳、甘柤(zh1)、甘华①,百果所生②。(有)[在]两山夹上谷,二大丘居中,名曰平丘。

    【注释】①遗玉:据古人说是一种玉石,先由松枝在千年之后化为伏苓,再过千年之后化为琥珀,又过千年之后化为遗玉。甘柤:传说中的一种树木,枝干都是红色的,花是黄色的,叶子是白色的,果实是黑色的。甘华:传说中的一种树木,枝干都是红色的,花是黄色的。②百:这里表示很多的意思,并非实指。

    【译文】平丘在三棵桑树的东面。这里有遗玉、青马、视肉怪兽、杨柳树、甘柤树、甘华树,是各种果树生长的地方。在两座山相夹的一道山谷上,有两个大丘处于其间,叫做平丘。

    北海内有兽,其状如马,名曰騊(t2o)駼(t*)。有兽焉,其名曰駮(b¥),状如白马,锯牙,食虎豹。有素兽焉,状如马,名曰蛩蛩(qi¥ngqi¥ng)。

    有青兽焉,状如虎,名曰罗罗。

    【译文】北海内有一种野兽,形状像一般的马,名称是騊駼。又有一种野兽,名称是駮,形状像白色的马,长着锯齿般的牙,能吃老虎和豹子。又有一种白色的野兽,形状像马,名称是蛩蛩。还有一种青色的野兽,形状像老虎,名称是罗罗。

    北方禺彊(ji1ng)①,人面鸟身,珥(7r)两青蛇②,践两青蛇。

    【注释】①禺彊:也叫玄冥,神话传说中的水神。②珥:插。这里指穿挂着。

    【译文】北方的禺疆神,长着人的面孔而鸟的身子,耳朵上穿挂着两条青蛇,脚底下践踏着两条青蛇。

卷九 海外东经

  海外自东南陬至东北陬者。

  (长差)丘,爰有遗玉、青马、视肉、杨柳、甘华。甘果所生,在东海。两山夹丘,上有树木。一曰嗟丘。一曰百果所在,在尧葬东。

  大人国在其北,为人大,坐而削船。一曰在(长差)丘北。

  奢比尸在其北,兽身、人面、大耳,珥两青蛇。一曰肝榆之尸在大人北。

  君子国在其北,衣冠带剑,食兽,使二大虎在旁,其人好让不争。有薰华草,朝生夕死。一曰在肝榆之尸北

  𧈫𧈫在其北,各有两首。一曰在君子国北。

  朝阳之谷,神曰天吴,是为水伯。在𧈫北两水间。其为兽也,八首人面,八足八尾,皆(背)青黄。

  青丘国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一曰在朝阳北。

  帝命竖亥步,自东极至于西极,五亿十选九千八百步。竖亥右手把算,左手指青丘北。一曰禹令竖亥。一曰五亿十万九千八百步。

  黑齿国在其北,为人黑,食稻啖蛇,一赤一青,在其旁。一曰在竖亥北,为人黑首,食稻使蛇,其一蛇赤。

  下有汤谷。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雨师妾在其北。其为人黑,两手各操一蛇,左耳有青蛇,右耳有赤蛇。一曰在十日北,为人黑身人面,各操一龟。

  玄股之国在其北。其为人衣鱼食,使两鸟夹之。一曰在雨师妾北。

  毛民之国在其北,为人身生毛。一曰在玄股北。

  劳民国在其北,其为人黑。或曰教民。一曰在毛民北,为人面目手足尽黑。

  东方句芒,鸟身人面,乘两龙。

    海外自东南陬(z#u)至东北陬者。

    【译文】海外从东南角到东北角的国家地区、山丘河川分别如下。

    (ji5)丘,爰有遗玉、青马、视肉、杨柳、甘柤(zh1)、甘华。甘果所生,在东海。两山夹丘,上有树木。一曰嗟丘。一曰百果所在,在尧葬东。

    【译文】丘,这里有遗玉、青马、视肉怪兽、杨柳树、甘柤树、甘华树。结出甜美果子的树所生长的地方,就在东海边。两座山夹着丘,上面有树木。另一种说法认为丘就是嗟丘。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各种果树所存在的地方,在葬埋帝尧之地的东面。

    大人国在其北,为人大,坐而削(sh4o)船①。一曰在(ji5)丘北。

    【注释】①削船:削、梢二字同音假借。梢是长竿子,这里作动词用。梢船就是用长竿子撑船。

    【译文】大人国在它的北面,那里的人身材高大,正坐在船上撑船。一种说法认为大人国在丘的北面。

    奢比之尸在其北①,兽身、人面、大耳,珥(7r)两青蛇。一曰肝榆之尸在大人北。

    【注释】①奢比:也叫奢龙,传说中的神。

    【译文】奢比尸神在大人国的北面,那里的人都长着野兽的身子、人的面孔、大大的耳朵,耳朵上穿挂着两条青蛇。另一种说法认为肝榆尸神在大人国的北面。

    君子国在其北,衣冠带剑①,食兽,使二(大)[文]虎在旁,其人好(h4o)让不争。有薰华草,朝生夕死。一曰在肝榆之尸北。

    【注释】①衣冠:这里都作动词用,即穿上衣服戴上帽子。

    【译文】君子国在奢比尸神的北面,那里的人穿衣戴帽而腰间佩带着剑,能吃野兽,使唤的两只花斑老虎就在身旁,为人喜欢谦让而不争斗。那里有一种薰华草,早晨开花傍晚凋谢。另一种说法认为君子国在肝榆尸神的北面。

    ■■(h¥ngh¥ng)在其北①,各有两首。一曰在君子国北。

    【注释】①■■:就是虹霓,俗称美人虹。据古人说,虹双出而颜色鲜艳的为雄,称作虹;颜色暗淡的为雌,称作霓。

    【译文】■■在它的北面,它的各端都有两个脑袋。另一种说法认为■■在君子国的北面。

    朝(zh1o)阳之谷,神曰天吴,是为水伯。在■■(h¥ngh¥ng)北两水间。其为兽也,八首人面,八足八尾,(皆)[背]青黄。

    【译文】朝阳谷,有一个神人叫做天吴,就是所谓的水伯。他住在■■北面的两条水流中间。他是野兽形状,长着八个脑袋而是人的脸面,八只爪子八条尾巴,背部是青中带黄的颜色。

    青丘国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一曰在朝阳北。

    【译文】青丘国在它的北面。那里有一种狐狸长着四只爪子九条尾巴。

    另一种说法认为青丘国在朝阳谷的北面。

    帝命竖亥(h4i)步①,自东极至于西极,五亿十选九千八百步②。竖亥右手把算③,左手指青丘北。一曰禹令竖亥。一曰五亿十万九千八百步。

    【注释】①竖亥:传说中一个走得很快的神人。②选:万。③算:通“筭”。古代人计数用的筹码。

    【译文】天帝命令竖亥用脚步测量大地,从最东端走到最西端,是五亿十选九千八百步。竖亥右手拿着算筹,左手指着青丘国的北面。另一种说法认为是大禹命令竖亥测量大地。还一种说法认为测量出五亿十万九千八百步。

    黑齿国在其北,为人黑[齿],食稻啖(d4n)蛇①,一赤一青,在其旁。

    一曰在竖亥北,为人黑首,食稻使蛇,其一蛇赤②。

    【注释】①啖:吃。②这段文字所述都是原画面上的图像。

    【译文】黑齿国在它的北面,那里的人牙齿漆黑,吃着稻米又吃着蛇,还有一条红蛇和一条青蛇,正围在他身旁。另一种说法认为黑齿国在竖亥所在地的北面,那里的人是黑脑袋,吃着稻米驱使着蛇,其中一条蛇是红色的。

    下有汤(y2ng)谷①。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注释】①下有:“下有”是针对“上有”而言,原图上自然画着上面有什么,但图画已不存,而说明文字又未记述,故今不知何所指。汤谷:据古人解说,这条谷中的水很热。

    【译文】下面有汤谷。汤谷边上有一棵扶桑树,是十个太阳洗澡的地方,在黑齿国的北面。正当大水中间,有一棵高大的树木,九个太阳停在树的下枝,一个太阳停在树的上枝。

    雨师妾在其北。其为人黑,两手各操一蛇,左耳有青蛇,右耳有赤蛇。

    一曰在十日北,为人黑身人面,各操一龟。

    【译文】雨师妾国在汤谷的北面。那里的人全身黑色,两只手各握着一条蛇,左边耳朵上挂有青色蛇,右边耳朵挂有红色蛇。另一种说法认为雨师妾国在十个太阳所在地的北面,那里的人是黑色身子而人的面孔,两只手各握着一只龟。

    玄股之国在其北。其为人衣鱼食■(#u)①,使两鸟夹之。一曰在雨师妾北。

    【注释】①衣鱼:穿着用鱼皮做的衣服。食■:■也作“鸥”,即鸥鸟,在海边活动的叫海鸥,在江边活动的叫江鸥。食■即食鸥,就是吃鸥鸟产下的蛋。

    【译文】玄股国在它的北面。那里的人穿着鱼皮衣而吃鸥鸟蛋,使唤的两只鸟在身边。另一种说法认为玄股国在雨师妾国的北面。

    毛民之国在其北。为人身生毛。一曰在玄股北。

    【译文】毛民国在它的北面。那里的人全身长满了毛。另一种说法认为毛民国在玄股国的北面。

    劳民国在其北,其为人黑。或曰教民。一曰在毛民北,为人面目手足尽黑。

    【译文】劳民国在它的北面,那里的人全身黑色。有的人称劳民国为教民国。另一种说法认为劳民国在毛民国的北面,那里的人脸面眼睛手脚全是黑的。

    东方句(g#u)芒①,鸟身人面,乘两龙。

    【注释】①苟芒:神话传说中的木神。

    【译文】东方的句芒神,是鸟的身子人的面孔,乘着两条龙。   

卷十 海内南经

  海内东南陬以西者。

  瓯居海中。闽在海中,其西北有山。一曰闽中山在海中。

  三天子鄣山在闽西海北。一曰在海中。

  桂林八树在番隅东。

  伯虑国、离耳国、雕题国、北朐国皆在郁水南。郁水出湘陵南海。一曰相虑。

  枭阳国在北朐之西。其为人人面长唇,黑身有毛,反踵,见人笑亦笑手操管。

  兕在舜葬东,湘水南。其状如牛,苍黑,一角。

  苍梧之山,帝舜葬于阳,帝丹朱葬于阴。

  泛林方三百里,在东。

  兕兕知人名,其为兽如豕而人面,在舜葬西。

  兕兕西北有犀牛,其状如牛而黑。

  夏后启之臣曰孟涂,是司神于巴。人请讼于孟涂之所,其衣有血者乃执之。是请生,在丹山西。丹山在丹阳南,丹阳居属也。

  窫窳龙首,居弱水中,在兕兕知人名之西,其状如龙首,食人。

  有木,其状如牛,引之有皮,若缨、黄蛇。其叶如罗,其实如栾,其木若蓲,其名曰建木。在窳西弱水上。

  氐人国在建木西,其为人人面而鱼身,无足。

  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其为蛇青赤黑。一曰黑蛇青首,在犀牛西。

  旄马,其状如马,四节有毛。在巴蛇西北,高山南。

  匈奴、开题之国。列人之国并在西北。

    海内东南陬(z#u)以西者。

    【译文】海内由东南角向西的国家地区、山丘河川依次如下。

    瓯居海中。闽在海中,其西北有山。一曰闽中山在海中。

    【译文】瓯在海中。闽在海中,它的西北方有座山。另一种说法认为闽地的山在海中。

    三天子鄣(zh1ng)山在闽西(海)北。一曰在海中。

    【译文】三天子鄣山在闽的西北方。另一种说法认为三天子鄣山在海中。

    桂林八树,在番(p1n)隅东。

    【译文】桂林的八棵树很大而形成树林,处在番隅的东面。

    伯虑国、离耳国、雕题国、北朐(q*)国皆在郁水南。郁水出湘陵南(海)[山]。一曰(相)[柏]虑。

    【译文】伯虑国、离耳国、雕题国、北朐国都在郁水的南岸。郁水发源于湘陵南山。另一种说法认为伯虑国叫做柏虑国。

    枭(xi1o)阳国在北朐(q*)之西。其为人人面长唇,黑身有毛,反踵,见人(笑亦)[则]笑;左手操管。

    【译文】枭阳国在北朐国的西面。那里的人是人的面孔而长长的嘴唇,黑黑的身子有长毛,脚跟在前而脚尖在后,一看见人就张口大笑;左手握着一根竹筒。

    兕(s@)在舜葬东,湘水南。其状如牛,苍黑,一角。

    【译文】兕在帝舜葬地的东面,在湘水的南岸。兕的形状像一般的牛,通身是青黑色,长着一只角。

    苍梧之山,帝舜葬于阳,帝丹朱葬于阴。

    【译文】苍梧山,帝舜葬在这座山的南面,帝丹朱葬在这座山的北面。

    氾林方三百里①,在氾狌狌(x9ngx9ng)东。

    【注释】①氾林:就是前文所说的范林。

    【译文】氾林方圆三百里,在猩猩生活之地的东面。

    狌狌知人名,其为兽如豕(sh!)而人面,在舜葬西。

    【译文】猩猩能知道人的姓名,这种野兽的形状像一般的猪却长着人的面孔,生活在帝舜葬地的西面。

    狌狌西北有犀(x9)牛,其状如牛而黑。

    【译文】猩猩的西北面有犀牛,它的形状像一般的牛而全身是黑色。

    夏后启之臣曰孟涂,是司神于巴。[巴]人(请)讼(s^ng)于孟涂之所,其衣有血者乃执之。是请生。居山上,在丹山西。丹山在丹阳南,丹阳(居)[巴]属也。

    【译文】夏朝国王启的臣子叫孟涂,是主管巴地诉讼的神。巴地的人到孟涂那里去告状,而告状人中有谁的衣服沾上血迹的就被孟涂拘禁起来。这样就不出现冤枉而有好生之德。孟涂住在一座山上,这座山在丹山的西面。

    丹山在丹阳的南面,而丹阳是巴的属地。

    窫(zh2)窳(y*)龙首,居弱水中,在狌狌知人名之西,其状如[貙](ch&)①,龙首,食人。

    【注释】①貙:一种像野猫而体型略大的野兽。

    【译文】窫窳长着龙一样的头,住在弱水中,处在能知道人姓名的猩猩的西面,它的形状像貙,长着龙头,能吃人的。

    有木,其状如牛,引之有皮,若缨、黄蛇。其叶如罗①,其实如栾②,其木若苉(#u)③,其名曰建木。在窫(zh2)窳(y*)西弱水上。

    【注释】①罗:捕鸟的网。②栾:传说中的一种树木,树根是黄色的,树枝是红色的,树叶是青色的。③苉:即刺榆树。

    【译文】有一种树木,形状像牛,一拉就剥落下树皮,样子像冠帽上缨带、黄色蛇皮。它的叶子像罗网,果实像栾树结的果实,树干像刺榆,名称是建木。这种建木生长在窫窳所在地之西的弱水边上。

    氐(d!)人国在建木西,其为人人面而鱼身,无足。

    【译文】氐人国在建木所在地的西面,那里的人都长着人的面孔却是鱼的身子,没有脚。

    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其为蛇青、黄、赤、黑,一曰黑蛇青首,在犀牛西。

    【译文】巴蛇能吞下大象,吞吃后三年才吐出大象的骨头,有才能德品的人吃了巴蛇的肉,就不患心痛或肚子痛之类的病。这种巴蛇的颜色是青色、黄色、红色、黑色混合间杂的。另一种说法认为巴蛇是黑色身子青色脑袋,在犀牛所在地的西面。

    旄(m2o)马,其状如马,四节有毛。在巴蛇西北,高山南。

    【译文】旄马,形状像普通的马,但四条腿的关节上都有长毛。旄马在巴蛇所在地的西北面,一座高山的南面。

    匈奴、开题之国、列人之国并在西北。

    【译文】匈奴国、开题国、列人国都在西北方。

卷十一 海内西经

  海内西南陬以北者。

  贰负之臣曰危,危与贰负窫窳。帝乃梏之疏属之山,桎其右足,反缚两手与发,系之山上木。在开题西北。

  大泽方百里,群鸟所生及所解。在雁门北。

  雁门山,雁出其间。在氐国西。

  高柳在代北。

  后稷之葬,山水环之。在氐国西。

  流黄酆氏之国,中方三百里;有涂四方,中有山。在后稷葬西。

  流沙出钟山,西行又南行昆仑之虚,西南入海,黑水之山。

  东胡在大泽东。

  夷人在东胡东。

  貊国在汉水东北。地近于燕,灭之。

  孟鸟在貊国东北。其鸟文赤、黄、青,东乡。

  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

  昆仑之虚,方圆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

  面有九井,以玉为槛。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

  在八隅之岩,赤水之际,非仁羿莫能上冈之岩。

  赤水出东南隅,以行其东北。

  河水出东北隅,以行其北,西南又入渤海,又出海外,即西而北,入禹所导积石山。

  洋水、黑水出西北隅,以东,东行,又东北,南入海,羽民南。

  弱水、青水出西南隅,以东,又北,又西南,过毕方鸟东。

  昆仑南渊深三百仞。开明兽身大类虎而九首,皆人面,东向立昆仑上。

  开明西有凤皇、鸾鸟,皆戴蛇践蛇,膺有赤蛇。

  开明北有视肉、珠树、文玉树、玗琪树、不死树。凤皇、鸾鸟皆戴瞂。又有离朱、木禾、柏树、甘水、圣木曼兑,一曰挺木牙交。

  开明东有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夹窫窳之尸,皆操不死之药以距之。窫窳者,蛇身人面,贰负臣所杀也。

  服常树,其上有三头人,伺琅玕树。

  开明南有树鸟,六首;蛟、蝮、蛇、蜼、豹、鸟秩树,于表池树木,诵鸟、鶽、视肉。

    海内西南陬(z#u)以北者。

    【译文】海内由西南角向北的国家地区、山丘河川依次如下。

    贰负之臣曰危①,危与贰负杀窫(zh2)窳(y*)②。帝乃梏(g))之疏属之山③,桎(zh@)其右足④,反缚两手与发,系之山上木。在开题西北。

    【注释】①贰负:神话传说中的天神,样子是人的脸面蛇的身子。②窫窳:也是传说中的天神,原来的样子是人的脸面蛇的身子,后被贰负及其臣子杀死而化成上文所说的样子——龙头,野猫身,并且吃人。③梏:古代木制的手铐。这里是械系、拘禁的意思。④桎:古代拘系罪人两脚的刑具。

    【译文】贰负神的臣子叫危,危与贰负合伙杀死了窫窳神。天帝便把贰负拘禁在疏属山中,并给他的右脚戴上刑具,还用他自己的头发反绑上他的双手,拴在山上的大树下。这个地方在开题国的西北面。

    大泽方百里,群鸟所生及所解。在雁门北。

    【译文】大泽方圆一百里,是各种禽鸟生卵孵化幼鸟和脱换羽毛的地方。大泽在雁门的北面。

    雁门山,雁出其间。在高柳北。

    【译文】雁门山,是大雁冬去春来出入的地方。雁门山在高柳山的北面。

    高柳在代北。

    【译文】高柳山在代地的北面。

    后稷(j9)之葬,山水环之。在氐(d!)国西①。

    【注释】①氐国:就是上文所说的氐人国。

    【译文】后稷的葬地,有青山绿水环绕着它。后稷葬地在氐人国的西面。

    流黄酆(f5ng)氏之国,中方三百里①,有涂四方②,中有山。在后稷葬西。

    【注释】①中:域中,即国内土地的意思。②涂:通“途”。道路。

    【译文】流黄酆氏国,疆域有方圆三百里大小。有道路通向四方,中间有一座大山。流黄酆氏国在后稷葬地的西面。

    流沙出钟山①,西行又南行昆仑之虚(q&)②,西南入海,黑水之山。

    【注释】①流沙:沙子和水一起流行移动的一种自然现象。②虚:大丘。即指山。

    【译文】流沙的发源地在钟山,向西流动而再朝南流过昆仑山,继续往西南流入大海,直到黑水山。

    东胡在大泽东。

    【译文】东胡国在大泽的东面。

    夷人在东胡东。

    【译文】夷人国在东胡国的东面。

    貊(m^)国在汉水东北。地近于燕(y1n),灭之。

    【译文】貊国在汉水的东北面。它靠近燕国的边界,后来被燕国灭掉了。

    孟鸟在貊国东北。其鸟文赤、黄、青,东乡(xi4nq)①。

    【注释】①乡:通“向”【译文】孟鸟在貊国的东北面。这种鸟的羽毛花纹有红、黄、青三种颜色,向着东方。

    海内昆仑之虚(q&),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①。上有木禾,长五寻②,大五围。面有九井,以玉为槛(ji4n)③。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④。在八隅之岩,赤水之际,非(仁)[夷]羿(y@)莫能上冈之岩⑤。

    【注释】①仞:古代的八尺为一仞。②寻:古代的八尺为一寻。③槛:窗户下或长廊旁的栏杆。这里指井栏。④百:并非实数,而是言其多。⑤夷羿,即后羿,神话传说中的英雄人物,善于射箭,曾经射掉九个太阳,射死毒蛇猛兽,为民除害。

    【译文】海内的昆仑山,屹立在西北方,是天帝在下方的都城。昆仑山,方圆八百里,高一万仞。山顶有一棵像大树似的稻谷,高达五寻,粗细需五人合抱。昆仑山的每一面有九眼井,每眼井都有用玉石制成的围栏。昆仑山的每一面有九道门,而每道门都有称作开明的神兽守卫着,是众多天神聚集的地方。众多天神聚集的地方是在八方山岩之间,赤水的岸边,不是具有像夷羿那样本领的人就不能攀上那些山冈岩石。

    赤水出东南隅,以行其东北,[西南流注南海厌火东]。

    【译文】赤水从昆仑山的东南角发源,然后流到昆仑山的东北方,又转向西南流而注到南海厌火国的东边。

    河水出东北隅,以行其北,西南又入渤海,又出海外,即西而北,入禹所导积石山。

    【译文】黄河水从昆仑山的东北角发源,然后流到昆仑山的北面,再折向西南流入渤海,又流出海外,就此向西而后往北流,一直流入大禹所疏导过的积石山。

    洋(xi2ng)水、黑水出西北隅,以东,东行,又东北,南入海,羽民南。

    【译文】洋水、黑水从昆仑山的西北角发源,然后折向东方,朝东流去,再折向东北方,又朝南流入大海,直到羽民国的南面。

    弱水、青水出西南隅,以东,又北,又西南,过毕方鸟东。

    【译文】弱水、青水从昆仑山的西南角发源,然后折向东方,朝北流去,再折向西南方,又流经毕方鸟所在地的东面。

    昆仑南渊深三百仞。开明兽身大类虎而九首,皆人面,东向立昆仑上。

    【译文】昆仑山的南面有一个深三百仞的渊潭。开明神兽的身子大小像老虎却长着九个脑袋,九个脑袋都是人一样的面孔,朝东立在昆仑山顶。

    开明西有凤皇、鸾(lu2n)鸟,皆戴蛇践蛇,膺(y9ng)有赤蛇。

    【译文】开明神兽的西面有凤皇、鸾鸟栖息,都各自缠绕着蛇踩踏着蛇,胸前还有红色的蛇。

    开明北有视肉、珠树、文玉树、玕(y&)琪(q0)树、不死树①,凤皇、鸾鸟皆戴瞂(f2)②,又有离朱、木禾、柏树、甘水、圣木曼兑(du@)③。

    一曰挺木牙交。

    【注释】①珠树:神话传说中的生长珍珠的树。文玉树:神话传说中的生长五彩美玉的树。

    玕琪树:神话传说中的生长红色玉石的树。不死树:神话传说中的一种长生不死的树,人服食了它可也长寿不老。②瞂:盾。③离朱:即太阳里的踆乌,也叫三足乌。甘水:即古人所谓的醴泉,甜美的泉水。圣木曼兑:一种叫做曼兑的圣树,服食了它可使人圣明智慧。

    【译文】开明神兽的北面有视肉怪兽、珠树、文玉树、玕琪树、不死树,那里的凤皇、鸾鸟都戴着盾牌,还有三足乌、像树似的稻谷、柏树、甘水、圣木曼兑。另一种说法认为圣木曼兑叫做挺木牙交。

    开明东有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夹窫(zh2)窳(y*)之尸,皆操不死之药以距之①。窫窳者,蛇身人面,贰负臣所杀也。

    【注释】①距:通“拒”。抗拒。

    【译文】开明神兽的东面有巫师神医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他们围在窫窳的尸体周围,都手捧不死药来抵抗死气而要使他复活。

    这位窫窳,是蛇的身子人的面孔,被贰负和他的臣子危合伙杀死的。

    服常树,其上有三头人,伺琅(12ng)玕(g1n)树①。

    【注释】①琅玕树:传说这种树上结出的果实就是珠玉。

    【译文】有一种服常树,它上面有个长着三颗头的人,静静伺察着那就在附近的琅玕树。

    开明南有树鸟,六首;蛟、蝮(f))、蛇、蜼(w7i)、豹、鸟秩树①,于表池树木②;诵鸟、鶽(s(n)、视肉③。

    【注释】①蛟:像蛇的样子,但有四只脚,属于龙一类。蝮:大蛇。鸟秩树:不详何种树木。

    ②树:这里是动词,环绕着、排列着的意思。③诵鸟:不详何种禽鸟。鶽:雕鹰。

卷十二 海内北经

  海内西北陬以东者。

  蛇巫之山,上有人操柸而东向立。一曰龟山。

  西王母梯几而戴胜杖。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在昆仑虚北。

  有人曰大行伯,把戈。其东有犬封国。贰负之尸在大行伯东。

  犬封国曰大戎国,状如犬。有一女子,方跪进柸食。有文马,缟身朱鬣,目若黄金,名曰吉量,乘之寿千岁。

  鬼国在贰负之尸北,为物人面而一目。一曰贰负神在其东,为物人而蛇身。

  蜪犬如犬,青,食人从首始。

  穷奇状如虎,有翼,食人从首始。所食被发。在蜪犬北。一曰从足。

  帝尧台、帝喾台、帝丹朱台、帝舜台,各二台,台四方,在昆仑东北。

  大蜂,其状如螽;朱蛾,其状如蛾。

  蟜,其为人虎文,胫有䏿。在穷奇东。一曰状如人,昆仑虚北所有。

  阘非,人面而兽身,青色。

  据比之尸,其为人折颈披发,无一手。

  环狗,其为人兽首人身。一曰蝟状如狗,黄色。

  袜,其为物,人身黑首从目。

  戎,其为人,人首三角。

  林氏国有珍兽,大若虎,五采毕具,尾长于身,名曰驺吾,乘之日行千里。

  昆仑虚南所,有泛林方三百里。

  从极之渊深三百仞,维冰夷恒都焉,,冰夷人面,乘两龙。一曰忠极之渊。

  阳污之山,河山其中,凌门之山,河出其中。

  王子夜之尸,两手、两股、胸、首、齿,皆断异处。

  舜夷登比氏生宵明、烛光,处河大泽,二女之灵能照此所方百里。一曰登北氏。

  盖国在钜燕南,倭北。倭属燕。

  朝鲜在列阳东,海北山南。列阳属燕。

  列姑射在海河州中。

  射姑国在海中,属列姑射。西南,山环之。

  大蟹在海中。

  陵鱼人面,手足,鱼身,在海中。大鯾居海中。

  明组邑居海中。逢莱山在海中。大人之市在海中。

    海内西北陬以东者。

    【译文】海内由西北角向东的国家地区、山丘河川依次如下。

    蛇巫之山,上有人操柸(b4ng)而东向立①。一曰龟山。

    【注释】①柸:即“棓”,音义同而字形异。棓,同“棒”。棍子,大棒。

    【译文】蛇巫山,上面有人拿着一根棍棒向东站着。另一种说法认为蛇巫山叫做龟山。

    西王母梯几而戴胜(杖)①。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在昆仑虚(q&)北。

    【注释】①梯:凭倚,凭靠。几:矮或小的桌子。胜:古时妇女的首饰。

    【译文】西王母靠倚着小桌案而头戴玉胜。在西王母的南面有三只勇猛善飞的青鸟,正在为西王母觅取食物。西王母和三青鸟的所在地是在昆仑山的北面。

    有人曰大行伯,把戈。其东有犬封国。贰负之尸在大行伯东。

    【译文】有个神人叫大行伯,手握一把长戈。在他的东面有犬封国。贰负之尸也在大行伯的东面。

    犬封国曰犬戎国,状如犬。有一女子,方跪进(柸)[杯]食①。有文马②,缟(白色)身朱鬣(鬃毛),目若黄金,名曰吉量,乘之寿千岁。

    【注释】①方:正在。原图上就是这样画的,所以用这类词语加以说明。以下此类情况尚多。 ②文马:皮毛带有色彩花纹的马。

    【译文】犬封国也叫犬戎国,那里的人都是狗的模样。犬封国有一女子,正跪在地上捧着一杯酒食向人进献。那里还有文马,是白色身子红色鬃毛,眼睛像黄金一样闪闪发光,名称是吉量,骑上它就能使人长寿千岁。

    鬼国在贰负之尸北,为物人面而一目。一曰贰负神在其东,为物人面蛇身。

    【译文】鬼国在贰负之尸的北面,那里的人物是人的面孔却长着一只眼睛。另一种说法认为贰负神在鬼国的东面,他是人的面孔而蛇的身子。

    蜪(t2o)犬如犬,青,食人从首始。

    【译文】蜪犬的形状像一般的狗,全身是青色,它吃人是从人的头开始吃起。

    穷奇状如虎,有翼,食人从首始。所食被(p9)发①。在蜪犬北。一曰从足。

    【注释】①被发:即披发。被,通“披”。这是原图画上的样子。

    【译文】穷奇的形状像一般的老虎,却生有翅膀,穷奇吃人是从人的头开始吃。正被吃的人是披散着头发的。穷奇在蜪犬的北面。另一种说法认为穷奇吃人是从人的脚开始吃起。

    帝尧台、帝喾台、帝丹朱台、帝舜台,各二台,台四方,在昆仑东北。

    【译文】帝尧台、帝喾台、帝丹朱台、帝舜台,各自有两座台,每座台都是四方形,在昆仑山的东北面。

    大蜂,其状如螽(zh#ng)①;朱蛾,其状如蛾②。

    【注释】①螽:螽斯,一种昆虫,体呈绿色或褐色,样子像蚂蚱。②蛾:古人说是蚍蜉,就是现在所说的蚂蚁。

    【译文】有一种大蜂,形状像螽斯;有一种朱蛾,形状像蚍蜉。

    蟜(qi2o),其为人虎文,胫(j@ng)有■(q!)①。在穷奇东。一曰状如人,昆仑虚(q&)北所有。

    【注释】①■:小腿肚子。

    【译文】蟜,长着人的身子却有着老虎一样的斑纹,腿上有强健的小腿肚子。蟜在穷奇的东面。另一种说法认为蟜的形状像人,是昆仑山北面所独有的。

    阘(t4)非,人面而兽身,青色。

    【译文】阘非,长着人的面孔却是兽的身子,全身是青色。据比之尸,其为人折颈被(p9)发,无一手。

    【译文】天神据比的尸首,形象是折断了脖子而披散着头发,没了一只手。

    环狗,其为人兽首人身。一曰猬状如狗,黄色。

    【译文】环狗,这种人是野兽的脑袋人的身子。另一种说法认为是刺猬的样子而又像狗,全身是黄色。

    祙(m6i)①,其为物人身、黑首、从(z^ng)目②。

    【注释】①祙:即魅,古人认为物老则成魅。就是现在所说的鬼魅、精怪。②从:通“纵”。

    【译文】袜,这种怪物长着人的身子、黑色脑袋、竖立的眼睛。

    戎,其为人人首三角。

    【译文】戎,这种人长着人的头而头上却有三只角。

    林氏国有珍兽,大若虎,五采毕具,尾长于身,名曰驺(ch*)吾,乘之日行千里。

    【译文】林氏国有一种珍奇的野兽,大小与老虎差不多,身上有五种颜色的斑纹,尾巴比身子长,名称是驺吾,骑上它可以日行千里。

    昆仑虚(q&)南所,有氾林方三百里①。

    【注释】①氾林:即上文所说的范林、泛林,意为树木茂密丛生的树林。

    【译文】昆仑山南面的地方,有一片方圆三百里的氾林。

    从(zh#ng)极之渊,深三百仞①,维冰夷恒都焉②。冰夷人面,乘两龙。一曰忠极之渊。

    【注释】①仞:古代的八尺为一仞。②维:通“惟”、“唯”。独,只有。冰夷:也叫冯(p0ng)夷、无夷,即河伯,传说中的水神。

    【译文】从极渊有三百仞深,只有冰夷神常常住在这里。冰夷神长着人的面孔,乘着两条龙。另一种说法认为从极渊叫做忠极渊。

    阳汙(y&)之山,河出其中;凌门之山,河出其中。

    【译文】阳汙山,黄河的一条支流从这座山发源;凌门山,黄河的另一条支流从这座山发源。

    王子夜之尸,两手、两股、胸、首、齿,皆断异处。

    【译文】王子夜的尸体,两只手、两条腿、胸脯、脑袋、牙齿,都斩断而分散在不同地方。

    舜妻登比氏生宵明、烛光,处河大泽,二女之灵能照此所方百里。一曰登北氏。

    【译文】帝舜的妻子登比氏生了宵明、烛光两个女儿,她们住在黄河边上的大泽中,两位神女的灵光能照亮这里方圆百里的地方。另一种说法认为帝舜的妻子叫登北氏。

    盖国在鉅燕南①,倭(w#)北。倭属燕。

    【注释】①鉅:通“巨”。大。这里是形容词。

    【译文】盖国在大燕国的南面,倭国的北面。倭国隶属于燕国。

    朝鲜在列阳东,海北山南。列阳属燕。

    【译文】朝鲜在列阳的东面,北面有大海而南面有高山。列阳隶属于燕国。

    列姑射(y6)在海河州中①。

    【注释】①河州:据古人说是黄河流入海中形成的小块陆地。州是水中高出水面的土地。

    【译文】列姑射在大海的河州上。

    (射)姑[射](y6)国在海中,属列姑射。西南,山环之。

    【译文】姑射国在海中,隶属于列姑射。射姑国的西南部,高山环绕着它。

    大蟹在海中①。

    【注释】①大蟹:据古人说是一种方圆千里大小的蟹。

    【译文】大蟹生活在海里。

    陵鱼人面①,手足,鱼身,在海中。

    【注释】①陵鱼:即上文所说的人鱼、鲵鱼,俗称娃娃鱼。

    【译文】陵鱼长着人的面孔,而且有手有脚,却是鱼的身子,生活在海里。

    大鯾(bi1n)居海中①。

    【注释】①鯾:同“鳊”。即鲂鱼,体型侧扁,背部特别隆起,略呈菱形,像现在所说的武昌鱼,肉味鲜美。

    【译文】大鯾鱼生活在海里。

    明组邑居海中①。

    【注释】①明组邑:可能是生活在海岛上的一个部落。邑即邑落,指人所聚居的部落、村落。

    【译文】明组邑生活在海岛上。

    蓬莱山在海中①。

    【注释】①蓬莱山:传说中的仙山,上面有神仙居住的宫室,都是用黄金玉石建造成的,飞鸟走兽纯白色,远望如白云一般。

    【译文】蓬莱山屹立在海中。

    大人之市在海中。

卷十三 海内东经

  海内东北陬以南者。

  钜燕在东北陬。

  国在流沙中者埻端、玺㬇,在昆仑虚东南。一曰海内之郡,不为郡县,在流沙中。

  国在流沙外者,大夏、竖沙、居繇、月支之国。

  西胡白玉山在大夏东,苍梧在白玉山西南,皆在流沙西,昆仑虚东南。昆仑山在西胡西。皆在西北。

  雷泽中有雷神,龙首而人头,鼓其腹。在吴西。

  都州在海中。一曰郁州。

  琅邪台在渤海间,琅邪之东。其北有山,一曰在海间。

  韩雁在海中,都州南。

  始鸠在海中,辕厉南。

  会稽山在大楚南。

  岷三江:首大江出汶山,北江出曼山,南江出高山。高山在城都西。入海,在长州南。

  浙江出三天子都,在其东。在闽西北,入海,余暨南。

  庐江出三天子都,入江,彭泽西。一曰天子鄣。

  淮水出馀山,馀山在朝阳东,义乡西,入海淮浦北。

  湘水出舜葬东南陬,西环之,入洞庭下。一曰东南西泽。

  汉水出鲋鱼之山,帝颛顼葬于阳,九嫔葬于阴,四蛇卫之。

  濛水出汉阳西,入江,聂阳西。

  温水出崆峒,山在临汾南,入河,华阳北。

  颍水出少室,少室山在雍氏南,入淮西鄢北。一曰缑氏。

  白水出蜀,而东南注江,入江州城下。

  沅水山出象郡镡城西,入东注江,入下隽西,合洞庭中。

  肄水出临晋西南,而东南注海,入番禺西。

  潢水出桂阳西北山,东南注肄水,入敦浦西。

  洛水出洛西山,东北注河,入成皋之西。

  汾水出上窳北,而西南注河,入皮氏南。

  沁水出井陉山东,东南注河,入怀东南。

  济水出共山南东丘,绝钜鹿泽,注渤海,入齐琅槐东北。

  潦水出卫皋东,东南注渤海,入潦阳。

  虖沱水出晋阳城南,而西至阳曲北,而东注渤海,入越章武北。

  漳水出山阳东,东注渤海,入章武南。

    海内东北陬(z#u)以南者。

    【译文】海内由东北角向南的国家地区、山丘河川依次如下。

    鉅燕在东北陬(z#u)。

    【译文】大燕国在海内的东北角。

    国在流沙中者埻(d&n)端、玺(x!)■(hu4n),在昆仑虚(q&)东南。一曰海内之郡,不为郡县,在流沙中。

    【译文】在流沙中的国家有埻端国、玺■国,都在昆仑山的东南面。另一种说法认为埻端国和玺■国是在海内建置的郡,不把它们称为郡县,是因为处在流沙中的缘故。

    国在流沙外者,大夏、竖沙、居繇(y2o)、月支之国。

    【译文】在流沙以外的国家,有大夏国、竖沙国、居繇国、月支国。

    西胡白玉山在大夏东,苍梧在白玉山西南,皆在流沙西,昆仑虚(q&)东南。昆仑山在西胡西。皆在西北。

    【译文】西方胡人的白玉山国在大夏国的东面,苍梧国在白玉山国的西南面,都在流沙的西面,昆仑山的东南面。昆仑山位于西方胡人所在地的西面。总的位置都在西北方。

    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①。在吴西。

    【注释】①鼓:这里是动词,即鼓动,振作。据传这位雷神只要鼓动他的肚子就会响起雷声。

    【译文】雷泽中有一位雷神,长着龙的身子人的头,他一鼓起肚子就响雷。雷泽在吴地的西面。

    都州在海中。一曰郁州。

    【译文】都州在海里。一种说法认为都州叫做郁州。

    琅(l2ng)邪(y2)台在渤海间①,琅邪之东②。其北有山。一曰在海间。

    【注释】①琅邪台:据古人讲,琅邪台本来是一座山,高耸突起,形状如同高台,所以被称为琅邪台。②琅邪:指春秋时越王勾践修筑的琅邪台,周长七里,用来观望东海。

    【译文】琅邪山位于渤海与海岸之间,在琅邪台的东面。琅邪台的北面有座山。另一种说法认为琅邪山在海中。

    韩雁在海中①,都州南。

    【注释】①韩雁:难以断定是国名,或鸟名。如果是国名,则应在海中的岛屿上。

    【译文】韩雁在海中,又在都州的南面。

    始鸠在海中①,(辕厉)[韩雁]南。

    【注释】①始鸠:也难以断定是国名,或鸟名。

    【译文】始鸠在海中,又在韩雁的南面。

    会(gu@)稽(j@)山在大(楚)[越]南。

    【译文】会稽山在大越的南面。

    岷三江,首大江出汶山,北江出曼山,南江出高山。高山在(城)[成]都西。入海,在长州南。浙江出三天子都,在其[蛮]东,在闽西北,入海,馀暨南。庐江出三天子都,入江,彭泽西。一曰天子鄣。淮水出馀山,馀山在朝阳东,义乡西。入海,淮浦北。湘水出舜葬东南陬,西环之。入洞庭下。

    一曰东南西泽。汉水出鲋鱼之山,帝颛顼葬于阳,九嫔葬于阴,四蛇卫之。

    濛水出汉阳西,入江,聂阳西。温水出崆峒,[峒崆]山在临汾南,入河,华阳北。颍水出少室,少室山在雍氏南,入淮西鄢北。一曰缑氏。汝水出天息山,在梁勉乡西南,入淮极西北。一曰淮在期思北。泾水出长城北山,山在郁郅长垣北,(北)入渭,戏北。渭水出鸟鼠同穴山,东注河,入华阴北。

    白水出蜀,而东南注江,入江州城下。沅水(山)出象郡镡城西,(入)东注江,入下隽西,合洞庭中。赣水出聂都东山,东北注江,入彭泽西。泗水出鲁东北,而南,西南过湖陵西,而东南注东海,入淮阴北。郁水出象郡,而西南注南海,入须陵东南。肄水出临晋[武]西南,而东南注海,入番禺西。

    潢水出桂阳西北山,东南注肄水,入敦浦西。洛水出[上]洛西山,东北注河,入成皋(之)西。汾水出上窳北,而西南注河,入皮氏南。沁水出井陉山东,东南注河,入怀东南。济水出共山南东丘,绝鉅鹿泽,注渤海,入齐琅槐东北。潦水出卫皋东,东南注渤海,入潦阳。虖沱水出晋阳城南,而西至阳曲北,而东注渤海,入(越)章武北。漳水出山阳东,东注渤海,入章武南①。

    【注释】①从“岷三江”至“入章武南”这一大段文字,据学者的研究,认为不是《山海经》原文,而是《水经》一书中的文字。但因这段文字为底本所原有,故仍保留它并作今译,唯不做注。

    【译文】从岷山中流出三条江水,首先是长江从汶山流出,再者北江从曼山流出,还有南江从高山流出。高山座落在成都的西面。三条江水最终注入大海,入海处在长州的南面。浙江从三天子都山发源,三天子都山在蛮地的东面,闽地的西北面,浙江最终注入大海,入海处在馀暨的南边。庐江也从三天子都山发源,却注入长江,入江处在彭泽的西面。一种说法认为在天子鄣。淮水从馀山发源,馀山座落在朝阳的东面,义乡的西面。淮水最终注入大海,入海处在淮浦的北面。湘水从帝舜葬地的东南角发源,然后向西环绕流去。湘水最终注入洞庭湖下游。一种说法认为注入东南方的西泽。汉水从鲋鱼山发源,帝颛顼葬在鲋鱼山的南面,帝颛顼的九个嫔妃葬在鲋鱼山的北面,有四条巨蛇卫护着它。濛水从汉阳西面发源,最终注入长江,入江处在聂阳的西面。温水从崆峒山发源,崆峒山座落在临汾南面,温水最终注入黄河,入河处在华阳的北面。颍水从少室山发源,少室山座落在雍氏的南面,颍水最终在西鄢的北边注入淮水。一种说法认为在缑氏注入淮水。汝水从天息山发源,天息山座落在梁勉乡的西南,汝水最终在淮极的西北注入淮水。

    一种说法认为入淮处在期思的北面。泾水从长城的北山发源,北山座落在郁郅长垣的北面,泾水最后流入渭水,入渭处在戏的北面。渭水从鸟鼠同穴山发源,向东流入黄河,入河处在华阴的北面。白水从蜀地流出,然后向东南流而注入长江,入江处在江州城下。沅水从象郡镡城的西面发源,向东流而注入长江,入江处在下隽的西面,最后汇入洞庭湖中。赣水从聂都东面的山中发源,向东北流而注入长江,入江处在彭泽的西面。泗水从鲁地的东北方流出,然后向南流,再往西南流经湖陵的西面,然后转向东南而流入东海,入海处在淮阴的北面。郁水从象郡发源,然后向西南流而注入南海,入海处在须陵的东南面。肄水从临晋武的西南方流出,然后向东南流而注入大海,入海处在番禺的西面。潢水从桂阳西北的山中发源,向东南流而注入肄水,入肄处在敦浦的西面。洛水从上洛西边的山中发源,向东北流而注入黄河,入河处在成皋的西边。汾水从上窳的北面流出,然后向西南流而注入黄河,入河处在皮氏的南面。沁水从井陉山的东面发源,向东南流而注入黄河,入河处在怀的东南面。济水从共山南面的东丘发源,流过鉅鹿泽,最终注入渤海,入海处在齐地琅槐的东北面。潦水从卫皋的东面流出,向东南流而注入渤海,入海处在潦阳。虖沱水从晋阳城南发源,然后向西流到阳曲的北面,再向东流而注入渤海,入海处在章武的北面。漳水从山阳的东面流出,向东流而注入渤海,入海处在章武的南面。  

卷十四 大荒东经

  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少昊孺帝颛顼于此,弃其琴瑟。

  有甘山者,甘水出焉,生甘渊。

  大荒东南隅有,名皮母地丘。

  东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言,日月所出。

  有波谷山者,有大人之国。有大人之市,名曰大人之堂。有一大人踆其上,张其两耳。

  有小人国,名靖人。

  有神,人面兽身,名曰犂。

  有潏山,杨水出焉。

  有蒍国,黍食,使四鸟:虎、豹、熊、罴。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合虚,日月所出。

  有中容之国。帝俊生中容,中容人食兽、木实,使四鸟:豹、虎、熊、罴。

  有东口之山。有君子之国,其人衣冠带剑。

  有司幽之国。帝俊生晏龙,晏龙生司幽,司幽生思土,不妻;思女,不夫。食黍,食兽,是使四鸟。

  有大阿之山者。

  大荒中有山,名曰明星,日月所出。

  有白民之国。帝俊生帝鸿,帝鸿生白民,白民销姓,黍食,使四鸟:豹、虎、熊、罴。

  有青丘之国,有狐,九尾。

  有柔仆民,是维嬴土之国。

  有黑齿之国。帝俊生黑齿,姜姓,黍食,使四鸟。

  有夏州之国。有盖余之国。

  有神人,八首人面,虎身十尾,名曰天吴。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鞠陵于天、东极、离瞀,日月所出。名曰折丹--东方曰折,来风曰俊--处东极以出入风。

  东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黄蛇,践两黄蛇,名曰禺䝞。黄帝生禺䝞,禺䝞生禺京。禺京处北海,禺䝞处东海,是惟海神。

  有招摇山,融水出焉。有国曰玄股,黍食,使四鸟。

  有困民国,勾姓而食。有人曰王亥,两手操鸟,方食其头。王亥托于有易、河伯仆牛。有易杀王亥,取仆牛。河念有易,有易潜出,为国于兽,方食之,名曰摇民。帝舜生戏,戏生摇民。

  海内有两人,名曰女丑。女丑有大蟹。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孽摇頵羝。上有扶木,柱三百里,其叶如芥。有谷曰温源谷。汤谷上有扶木,一曰方至,一曰方出,皆载于乌。

  有神,人面、犬耳、兽身,珥两青蛇,名曰奢比尸。

  有五采之鸟,相乡弃沙。惟帝俊下友。帝下两坛,采鸟是司。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猗天苏山,日月所生。

  有壎民之国。有綦山。又有摇山。有䰝山,又有门户山,又有盛山。又有待山。有五采之鸟。

  东荒之中,有山名曰壑明俊疾,日月所出。有中容之国。

  东北海中,又有三青马、三骓、甘华。爱有遗玉、三青鸟、三骓、视肉、甘华、甘柤。百谷所在。

  有女和月母之国。有人名曰𪂧——北方曰𪂧,来之风曰(犭+炎)--是处东极隅以止日月,使无相间出没,司其短长。

  大荒东北隅中,有山名曰凶犁土丘。应龙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不得复上。故下数旱,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

  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

    东海之外[有]大壑(h6)①,少昊(h4o)之国②。少昊孺(r))帝颛(zhu1n)顼(x&)于此③,弃其琴瑟(s6)④。

    【注释】①壑:坑谷,深沟。②少昊: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名叫挚,以金德王,所以号称金天氏。③孺:通“乳”。用乳奶喂养。这里是抚育、养育的意思。颛顼: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号称高阳氏,是黄帝的后代。④琴瑟:古时两种拨弦乐器。

    【译文】东海以外有一深得不知底的沟壑,是少昊建国的地方。少昊就在这里抚养帝颛顼成长,帝颛顼幼年玩耍过的琴瑟还丢在沟壑里。

    有甘山者,甘水出焉,生甘渊①。

    【注释】①渊:水流汇积就成为深渊。

    【译文】有一座甘山,甘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流汇成甘渊。

    大荒东南隅有山,名皮母地丘。

    【译文】大荒的东南角有座高山,名称是皮母地丘。

    东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言,日月所出。

    【译文】东海以外,大荒当中,有座山叫做大言山,是太阳和月亮初出升起的地方。

    有波谷山者,有大人之国,有大人之市,名曰大人之堂①。有一大人踆()其上②,张其两(耳)[臂]。

    【注释】①大人之堂:本是一座山,因为山的形状就像是一座堂屋,所以称作大人堂。②踆:通“蹲”。

    【译文】有座波谷山,有个大人国就在这山里。有大人做买卖的集市,就在叫做大人堂的山上。有一个大人正蹲在上面,张开他的两只手臂。

    有小人国,名靖人①。

    【注释】①:靖人:传说东北极有一种人,身高只有九寸,这就是靖人。靖的意思是细小的样子。靖人即指小人。

    【译文】有个小人国,那里的人被称作靖人。

    有神,人面兽身,名曰梨■(l0ng)之尸。

    【译文】有一个神人,长着人的面孔野兽的身子,叫做梨■尸。

    有潏山,杨水出焉。

    有■(w7i)国,黍(sh()食①,使四鸟②:虎、豹、熊、罴(p0)。

    【注释】①黍:一种黏性谷米,可供食用和酿酒,古时主要在北方种植,脱去糠皮就称作黄米子。②鸟:古时鸟兽通名,这里即指野兽。以下同此。

    【译文】有一个■国,那里的人以黄米为食物,能驯化驱使四种野兽:老虎、豹子、熊、罴。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合虚,日月所出。

    【译文】在大荒当中,有座山叫做合虚山,是太阳和月亮初出升起的地方。

    有中容之国。帝俊生中容①,中容人食兽、木实,使四鸟:豹、虎、熊、罴。

    【注释】①帝俊:本书屡屡出现叫帝俊的上古帝王,具体所指,各有不同,而神话传说,分歧已大,历时既久,更相矛盾,实难确指,只可疑似而已。以下同此。这里似指颛顼。中容:传说颛顼生有才子八人,其中就有中容。

    【译文】有一个国家叫中容国。帝俊生了中容,中容国的人吃野兽的肉、树木的果实,能驯化驱使四种野兽:豹子、老虎、熊、罴。

    有东口之山。有君子之国,其人衣冠带剑。

    【译文】有座东口山。有个君子国就在东口山,那里的人穿衣戴帽而且腰间佩带宝剑。

    有司幽之国。帝俊生晏龙,晏龙生司幽,司幽生思土,不妻;思女,不夫①。食黍(sh(),食兽,是使四鸟。

    【注释】①思土不妻,思女不夫:神话传说他们虽然不娶亲,不嫁人,但因精气感应、魂魄相合而生育孩子,延续后代。

    【译文】有个国家叫司幽国。帝俊生了晏龙,晏龙生了司幽,司幽生了思土,而思土不娶妻子;司幽还生了思女,而思女不嫁丈夫。司幽国的人吃黄米饭,也吃野兽肉,能驯化驱使四种野兽。

    有大阿之山者。

    【译文】有一座山叫做大阿山。

    大荒中有山,名曰明星,日月所出。

    【译文】大荒当中有一座高山,叫做明星山,是太阳和月亮初出升起的地方。

    有白民之国。帝俊生帝鸿①,帝鸿生白民②,白民销姓,黍(sh()食,使四鸟:虎、豹、熊、罴(p0)。

    【注释】①帝俊:似指少典,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娶有蟜氏,生黄帝、炎帝二子。帝鸿:即黄帝,姓公孙,居轩辕之丘,所以号称轩辕氏。有土德之瑞,所以又号称黄帝。取代神农氏为天子。

    ②生:在本书中,“生”字的用法,并不一定都指某人诞生某人,也多指某人所生存、遗存的后代子孙。这里就是指后代而言。以下这种用意尚多。

    【译文】有个国家叫白民国。帝俊生了帝鸿,帝鸿的后代是白民,白民国的人姓销,以黄米为食物,能驯化驱使四种野兽:老虎、豹子、熊、罴。

    有青丘之国。有狐,九尾。

    【译文】有个国家叫青丘国。青丘国有一种狐狸,长着九条尾巴。

    有柔仆民,是维嬴土之国①。

    【注释】①维:句中语助词,无意。②嬴土:肥沃的土地。

    【译文】有一群人被称作柔仆民,他们所在的国土很肥沃。

    有黑齿之国。帝俊生黑齿,姜姓,黍(sh()食,使四鸟。

    【译文】有个国家叫黑齿国。帝俊的后代是黑齿,姓姜,那里的人吃黄米饭,能驯化驱使四种野兽。

    有夏州之国。有盖余之国。

    【译文】有个国家叫夏州国。在夏州国附近又有一个盖余国。

    有神人,八首人面,虎身十尾,名曰天吴。

    【译文】有个神人,长着八颗头而都是人的脸面,老虎身子而十条尾巴,名叫天吴。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鞠陵于天、东极、离瞀(m4o),日月所出。[有神]名曰折丹,东方曰折,来风曰俊,处东极以出入风。

    【译文】在大荒当中,有三座高山分别叫做鞠陵于天山、东极山、离瞀山,都是太阳和月亮初出升起的地方。有个神人名叫折丹,东方人单称他为折,从东方吹来的风称作俊,他就处在大地的东极主管风起风停。

    东海之渚(zh()中①,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黄蛇,践两黄蛇,名曰禺■。黄帝生禺■,禺■生禺京②。禺京处北海,禺■处东海,是惟海神③。

    【注释】①渚:水中的小洲。这里指海岛。②禺京:就是上文所说的风神禺■。同一神人,一说是风神,一说是海神,大概因神话传说不同,或为一身而兼二职。③惟:句中语助词,无意。

    【译文】在东海的岛屿上,有一个神人,长着人的面孔鸟的身子,耳朵上穿挂着两条黄色的蛇,脚底下踩踏着两条黄色的蛇,名叫禺■。黄帝生了禺■,禺■生了禺京。禺京住在北海,禺■住在东海,都是海神。

    有招摇山,融水出焉。有国曰玄股,黍食,使四鸟。

    【译文】有座招摇山,融水从这座山发源。有一个国家叫玄股国,那里的人吃黄米饭,能驯化驱使四种野兽。

    有(困)[因]民国,勾姓,(而)[黍]食。有人曰王亥,两手操鸟,方食其头①。王亥托于有易、河伯仆牛②。有易杀王亥③,取仆牛。河[伯]念有易④,有易潜出,为国于兽,方食之⑤,名曰摇民⑥。帝舜生戏⑦,戏生摇民。

    【注释】①方食其头:这是针对原画面上的图像而说的。②仆:通“朴”。大。③有易杀王亥:据古史传说,王亥对有易族人奸淫暴虐,有易族人愤恨而杀了他。④河伯念有易:据古史传说,王亥的继承者率兵为王亥报仇,残杀了许多有易族人,河伯同情有易族人,就帮助残存的有易族人悄悄逃走。⑤方食之:这也是针对原画面上的图像而说的。⑥摇民:即因民国。⑦帝舜:传说中上古时的贤明帝王。

    【译文】有个国家叫因民国,那里的人姓勾,以黄米为食物。有个人叫王亥,他用两手抓着一只鸟,正在吃鸟的头。王亥把一群肥牛寄养在有易族人、水神河伯那里。有易族人把王亥杀死,没收了那群肥牛。河伯哀念有易族人,便帮助有易族人偷偷地逃出来,在野兽出没的地方建立国家,他们正在吃野兽肉,这个国家叫摇民国。另一种说法认为帝舜生了戏,戏的后代就是摇民。

    海内有两人①,名曰女丑②。女丑有大蟹③。

    【注释】①两人:下面只说了一个,大概文字上有逸脱。②女丑:就是上文所说的女丑之尸,是一个女巫。③大蟹:就是上文所说的方圆有一千里大小的螃蟹。

    【译文】海内有两个神人,其中的一个名叫女丑。女丑有一只听使唤的大螃蟹。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孽(ni6)摇頵(y&n)羝(d9)。上有扶木①,柱三百里②,其叶如芥(ji6)③。有谷曰温源谷④。汤(y2ng)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⑤。

    【注释】①扶木:就是上文所说的扶桑树,太阳由此升起。②柱:像柱子般直立着。③芥:芥菜,花茎带着叶子,而叶子有叶柄,不包围花茎。④温源谷:就是上文所说的汤谷,谷中水很热,太阳在此洗澡。⑤乌:就是上文所说的踆()乌、离朱鸟、三足乌,异名同物,除过所长三只爪子外,其它形状像乌鸦,栖息在太阳里。

    【译文】在大荒当中,有一座山名叫孽摇頵羝。山上有棵扶桑树,高耸三百里,叶子的形状像芥菜叶。有一道山谷叫做温源谷。汤谷上面也长了棵扶桑树,一个太阳刚刚回到汤谷,另一个太阳刚刚从扶桑树上出去,都负载于三足乌的背上。

    有神,人面、(犬)[大]耳、兽身,珥两青蛇,名曰奢比尸。

    【译文】有一个神人,长着人的面孔、大大的耳朵、野兽的身子,耳朵上穿挂着两条青色的蛇,名叫奢比尸。

    有五采之鸟①,相乡弃沙②。惟帝俊下友③。帝下两坛,采鸟是司。

    【注释】①五采之鸟:即五采鸟,属鸾鸟、凤凰之类。采,通“彩”。彩色。②乡:通“向”。

    弃沙:不详何意。有些学者认为“弃沙”二字是“媻娑”二字的讹误,而媻娑的意思是盤旋而舞的样子。

    ③惟:句首语助词,无意。

    【译文】有一群长着五彩羽毛的鸟,相对而舞,天帝帝俊从天上下来和它们交友。帝俊在下界的两座祭坛,由这群五彩鸟掌管着。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猗天苏门,日月所(生)[出]。

    【译文】在大荒当中,有一座山名叫猗天苏门山,是太阳和月亮初出升起的地方。

    有壎(xu1n)民之国。有綦(j9)山。又有摇山。有綦(z6ng)山。又有门户山。又有盛山。又有待山。有五采之鸟。

    【译文】有个国家叫壎民国。有座綦山。又有座摇山。又有座■山。又有座门户山。又有座盛山。又有座待山。还有一群五彩鸟。

    东荒之中,有山名曰壑(h6)明俊疾,日月所出。有中容之国。

    【译文】在东荒当中,有座山名叫壑明俊疾山,是太阳和月亮初出升起的地方。这里还有个中容国。

    东北海外,又有三青马、三骓(zhu9)①、甘华。爰有遗玉、三青鸟、三骓、视肉、甘华、甘柤(zh1)。百谷所在②。

    【注释】①骓:马的毛色青白间杂。②百谷:泛指各种农作物。百,表示多的意思,不是实指。

    【译文】在东北海外,又有三青马、三骓马、甘华树。这里还有遗玉、三青鸟、三骓马、视肉怪兽、甘华树、甘柤树。是各种庄稼生长的地方。

    有女和月母之国。有人名曰鹓(w3n),北方曰鹓,来(之)风曰■(y3n),是处东(极)[北]隅以止日月①,使无相间出没②,司其短长。

    【注释】①止:这里是控制的意思。②间:这里是错乱、杂乱的意思。

    【译文】有个国家叫女和月母国。有一个神人名叫鹓,北方人称作鹓,从那里吹来的风称作■,他就处在大地的东北角以便控制太阳和月亮,使不要交相错乱地出没,掌握它们升起落下时间的长短。

    大荒东北隅中,有山名曰凶犁土丘。应龙处南极①,杀蚩(ch9)尤与夸父②,不得复上,故下数(shu^)旱③。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

    【注释】①应龙:传说中的一种生有翅膀的龙。②蚩尤:神话传说中的东方九黎族首领,以金作兵器,能唤云呼雨。③数:屡次,频繁。

    【译文】在大荒的东北角上,有一座山名叫凶犁土丘山。应龙就住在这座山的最南端,因杀了神人蚩尤和神人夸父,不能再回到天上,天上因没了兴云布雨的应龙而使下界常常闹旱灾。下界的人们一遇天旱就装扮成应龙的样子求雨,就得到大雨。

    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ku@)。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ju6)以雷兽之骨①,声闻五百里②,以威天下。

    【注释】①橛:通“撅”。敲,击打。雷兽:就是上文所说的雷神。

    ②闻:传。

卷十五 大荒南经

  南海之外,赤水之西,流沙之东,有兽,左右有首,名曰䟣踢。有三青兽相并,名曰双双。

  有阿山者。南海之中,有泛天之山,赤水穷焉。赤水之东,有苍梧之野,舜与叔均之所葬也。爰有文贝、离俞、嶋久、鹰、贾、委维、熊、罴、象、虎、豹、狼、视肉。

  有荣山、荣水出焉。黑水之南,有玄蛇,食麈。

  有巫山者,西行黄鸟。帝药,八斋。黄鸟于巫山,司此玄蛇。

  大荒之中,有不庭之山,荣水穷焉。有人三身,帝俊妻娥皇,生此三身之国,姚姓,黍食,使四鸟。有渊四方,四隅皆送,北属黑水,南属大荒。北旁名曰少和之渊,南旁名曰从渊,舜之所浴也。

  又有成山,甘水穷焉。有季禺之国,颛顼之子,食黍。有羽民之国,其民皆生毛羽。有卵之国,其民皆生卵。

  大荒之中,有不姜之山,黑水穷焉。又有贾山,汔水出焉。又有言山。又有登备之山。有恝恝之山。又有蒲山,澧水出焉。又有隗山,其西有丹,其东有玉。又南有山,漂水出焉。有尾山。有翠山。

  有盈民之国,於姓,黍食。又有人方食木叶。

  有不死之国,阿姓,甘木是食。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去痓。南极果,北不成,去痓果。

  南海渚中,有神,人面,珥两青蛇,践两赤蛇,曰不廷胡余。

  有神名曰因因乎--南方曰因乎,夸风曰乎民--处南极以出入风。

  有襄山。又有重阴之山。有人食兽,曰季厘。帝俊生季厘,故曰季厘之国。有缗渊。少昊生倍伐降处缗渊。有水四方,名曰俊坛。

  有臷民之国。帝舜生无淫,降臷处,是谓巫臷民。巫臷民盼姓,食谷,不绩不经,服也;不稼不穑,食也。爱歌舞之鸟,鸾鸟自歌,凤鸟自舞。爰有百兽,相群爰处。百谷所聚。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融天,海水南入焉。

  有人曰凿齿,有蜮山者,有蜮民之国,桑姓,食黍,射蜮是食。有人方扞弓射黄蛇,名曰蜮人。

  有宋山者,有赤蛇,名曰育蛇。有木生山上,名曰枫木。枫木,蚩尤所弃其桎梏,是为枫木。

  有人方齿虎尾,名曰祖状之尸。

  有小人,名曰焦侥之国,几姓,嘉谷是食。

  大荒之中,有山名朽涂之山,青水穷焉。有云雨之山,有木名曰栾。禹攻云雨。有赤石焉生栾,黄本,赤枝,青叶,群帝焉取药。

  有国曰颛顼,生伯服,食黍。有鼬姓之国。有苕山。又有宗山。又有姓山,又有壑山。又有陈州山,又有东州山。又有白水山,白水出焉,而生白渊,昆吾之师所浴也。

  有人名曰张宏,在海上捕鱼。海中有张宏之国,食鱼,使四鸟。

  有人焉,鸟喙,有翼,方捕鱼于海。

  大荒之中,有人名曰驩头。鲧妻士敬,士敬子曰琰融,生驩头。头人面鸟喙,有翼,食海中鱼,杖翼而行。维宜芑苣,穋是食。有驩头之国。

  帝尧、帝喾、帝舜葬于岳山。爰有文贝、离俞、嶋久、鹰、廷维、视肉、熊、罴、虎、豹;朱木、青华,玄实。有申山者。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天台高山,海水入焉。

  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

  有盖犹之山者,其上有甘柤,枝干皆赤,黄叶,白华,黑实。东又有甘华,枝干皆赤,黄叶。有青马,有赤马,名曰三骓。有视肉。

  有小人,名曰菌人。

  有南类之山。爰有遗玉、青马、三骓、视肉、甘华。百谷所在。

    南海之外,赤水之西,流沙之东,有兽,左右有首,名曰■(ch))踢。

    有三青兽相并,名曰双双。

    【译文】在南海以外,赤水的西岸,流沙的东面,生长着一种野兽,左边右边都有一个头,名称是■踢。还有三只青色的野兽交相合并着,名称是双双。

    有阿山者。南海之中,有氾天之山,赤水穷焉。赤水之东,有苍梧之野,舜与叔均之所葬也①。爰有文贝、离俞、(■)[鸱]久、鹰、贾、委维、熊、罴(p0)、象、虎、豹、狼、视肉②。

    【注释】①叔均:又叫商均,传说是帝舜的儿子。帝舜南巡到苍梧而死去,就葬在这里,商均因此留下,死后也葬在那里。上文说与帝舜一起葬于苍梧之野的是帝丹朱,和这里的说法不同,属神话传说分歧。②文贝:即上文所说的紫贝,在紫颜色的贝壳上点缀有黑点。离俞:即上文所说的离朱鸟。贾:据古人说是乌鸦之类的禽鸟。委维:即上文所说的委蛇。

    【译文】有座山叫阿山。南海的当中,有一座氾天山,赤水最终流到这座山。在赤水的东岸,有个地方叫苍梧野,帝舜与叔均葬在那里。这里有花斑贝、离朱鸟、鹞鹰、老鹰、乌鸦、两头蛇、熊、罴、大象、老虎、豹子、狼、视肉怪兽。

    有荣山,荣水出焉。黑水之南,有玄蛇,食麈(zh()①。

    【注释】①麈:一种体型较大的鹿。它的尾巴能用来拂扫尘土。

    【译文】有一座荣山,荣水就从这座山发源的。在黑水的南岸,有一条大黑蛇,正在吞食麈鹿。

    有巫山者,西有黄鸟①。帝药②,八斋③。黄鸟于巫山,司此玄蛇。

    【注释】①黄鸟:黄,通“皇”。黄鸟即皇鸟,而“皇鸟”亦作“凰鸟”,是属于凤凰一类的鸟,与上文所说的黄鸟不一样,属同名异物。②药:指神仙药,即长生不死药。③斋:屋舍。

    【译文】有一座山叫巫山,在巫山的西面有只黄鸟。天帝的神仙药,就藏在巫山的八个斋舍中。黄鸟在巫山上,监视着那条大黑蛇。

    大荒之中,有不庭之山,荣水穷焉。有人三身。帝俊妻娥皇①,生此三身之国。姚姓,黍(sh()食,使四鸟。有渊四方,四隅皆达,北属(zh()黑水②,南属大荒。北旁名曰少和之渊,南旁名曰从(z^ng)渊,舜之所浴也。

    【注释】①帝俊:这里指虞舜,即帝舜。②属:连接。

    【译文】在大荒当中,有座不庭山,荣水最终流到这座山。这里有一种人长着三个身子。帝俊的妻子叫娥皇,这三身国的人就是他们的后代子孙。

    三身国的人姓姚,吃黄米饭,能驯化驱使四种野兽。这里有一个四方形的渊潭,四个角都能旁通,北边与黑水相连,南边和大荒相通。北侧的渊称作少和渊,南侧的渊称作从渊,是帝舜所洗澡的地方。

    又有成山,甘水穷焉。有季禺之国,颛(zhu1n)顼(x&)之子,食黍。

    有羽民之国,其民皆生毛羽。有卵民之国,其民皆生卵。

    【译文】又有一座成山,甘水最终流到这座山。有个国家叫季禺国,他们是帝颛顼的子孙后代,吃黄米饭。还有个国家叫羽民国,这里的人都长着羽毛。又有个国家叫卵民国,这里的人都产卵而又从卵中孵化生出。

    大荒之中,有不姜之山,黑水穷焉。又有贾山,汔(q@)水出焉。又有言山。又有登备之山①。有恝恝(q@q@)之山。又有蒲山,澧(l!)水出焉。又有隗(w7i)山,其西有丹②,其东有玉。又南有山,漂水出焉。有尾山。有翠山。

    【注释】①登备之山:即上文所说的登葆山,巫师们凭借此山来往于天地之间,以反映民情,传达神意。②丹:可能指丹雘,这里有省文。

    【译文】在大荒之中,有座不姜山,黑水最终流到这座山。又有座贾山,汔水从这座山发源。又有座言山。又有座登备山。还有座恝恝山。又有座蒲山,澧水从这座山发源。又有座隗山,它的西面蕴藏有丹雘,它的东面蕴藏有玉石。又往南有座高山,漂水就是从这座山中发源的。又有座尾山。还有座翠山。

    有盈民之国,於姓,黍食。又有人方食木叶。

    【译文】有个国家叫盈民国,这里的人姓於,吃黄米饭。又有人正在吃树叶。

    有不死之国,阿姓,甘木(不死树)是食。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去痓(c6)。南极果,北不成,去痓果①。

    【注释】①从“南极果”以下三句的意义不详,可能是巫师留传下来的几句咒语。

    【译文】在大荒当中,有座山叫做去室山。南极果,北不成,去室果。

    南海渚中,有神,人面,珥两青蛇,践两赤蛇,曰不廷胡余。

    【译文】在南海的岛屿上,有一个神,是人的面孔,耳朵上穿挂着两条青色蛇,脚底下踩踏着两条红色蛇,这个神叫不廷胡余。

    有神名曰(因)因乎,南方曰因(乎),(夸)[来]风曰(乎)民,处南极以出入风。

    【译文】有个神人名叫因乎,南方人单称他为因,从南方吹来的风称作民,他处在大地的南极主管风起风停。

    有襄山。又有重阴之山。有人食兽,曰季厘。帝俊生季厘①,故曰季厘之国。有缗(m0n)渊。少昊生倍伐,倍伐降处缗渊②。有水四方,名曰俊坛③。

    【注释】①帝俊:这里指帝喾(k)),传说是黄帝之子玄嚣的后代,殷商王室以他为高祖,号称高辛氏。②降:贬抑。③俊坛:据古人解说,水池的形状像一座土坛,所以叫俊坛。俊坛就是帝俊的水池。

    【译文】有座襄山。又有座重阴山。有人在吞食野兽肉,名叫季厘。帝俊生了季厘,所以称作季厘国。有一个缗渊。少昊生了倍伐,倍伐被贬住在缗渊。有一个水池是四方形的,名叫俊坛。

    有臷民之国。帝舜生无淫,降臷处,是谓巫臷民。巫臷民朌(f6n)姓,食谷,不绩不经①,服也;不稼(播种)不穑(收割),食也。爰有歌舞之鸟,鸾鸟自歌,凤鸟自舞。爰有百兽,相群爰处。百谷所聚。

    【注释】①绩:捻搓麻线。这里泛指纺线。经:经线,即丝、棉、麻、毛等织物的纵线,与纬线即各种织物的横线相交叉,就可织成丝帛、麻布等布匹。这里泛指织布。

    【译文】有个国家叫臷民国。帝舜生了无淫,无淫被贬在臷这个地方居住,他的子孙后代就是所谓的巫臷民。巫臷民姓朌,吃五谷粮食,不从事纺织,自然有衣服穿;不从事耕种,自然有粮食吃。这里有能歌善舞的鸟,鸾鸟自由自在地歌唱,凤鸟自由自在地舞蹈。这里又有各种各样的野兽,群居相处。还是各种农作物汇聚的地方。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融天,海水(从)南入焉。

    有人曰凿齿,羿杀之。

    【译文】有一个神人叫凿齿,羿射死了他。

    有蜮(y))山者,有蜮民之国,桑姓,食黍(sh(),射蜮是食①。有人方扞(y&)弓射黄蛇②,名曰蜮人③。

    【注释】①蜮:据古人说是一种叫短狐的动物,像鳖的样子,能含沙射人,被射中的就要病死。②扞:拉,张。③域人:就是域民。

    【译文】有座山叫做蜮山,在这里有个蜮民国,这里的人姓桑,吃黄米饭,也把射死的蜮吃掉。有人正在拉弓射黄蛇,名叫蜮人。

    有宋山者,有赤蛇,名曰育蛇。有木生山上,名曰枫木①。枫木,蚩尤所弃其桎(zh@)梏(g))②,是为枫木。

    【注释】①枫木:古人说是枫香树,叶子像白杨树叶,圆叶而分杈,有油脂而芳香。②桎梏:脚镣手铐。神话传说蚩尤被黄帝捉住后给他的手脚系上刑具,后又杀了蚩尤而刑具丢弃,刑具就化成了枫香树。这与上文所说应龙杀蚩尤有所不同,属神话传说分歧。

    【译文】有座山叫做宋山,山中有一种红颜色的蛇,名叫育蛇。山上还有一种树,名叫枫木。枫木,原来是蚩尤死后所丢弃的手铐脚镣,这些刑具就化成了枫木。

    有人方齿虎尾,名曰祖(zh1)状之尸。

    【译文】有个神人正咬着老虎的尾巴,名叫祖状尸。

    有小人,名曰焦侥之国,幾(j9)姓,嘉谷是食。

    【译文】有一个由三尺高的小人组成的国家,名叫焦侥国,那里的人姓幾,吃的是优良谷米。

    大荒之中,有山名■ 涂之山,青水穷焉。有云雨之山,有木名曰栾。禹(专)(砍伐)云雨[山上的树木],有赤石焉生栾,黄本、赤枝、青叶,群帝焉取药(传说栾树的花与果实可以制做长生不死的仙药)

    有国曰[柏服],颛顼生伯服,食黍(sh()。有鼬(y^u)姓之国。有苕(sh2o)山。又有宗山。又有姓山。又有壑(h))山。又有陈州山。又有东州山。又有白水山,白水出焉,而生白渊①,昆吾之师所浴也②。

    【注释】①生:草木生长。引申为事物的产生、形成。这里即指形成的意思。②昆吾:传说是上古时的一个诸侯,名叫樊,号昆吾。

    【译文】有个国家叫伯服国,颛顼的后代组成伯服国,这里的人吃黄米饭。有个鼬姓国。有座苕山。又有座宗山。又有座姓山。又有座壑山。又有座陈州山。又有座东州山。还有座白水山,白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流下来汇聚成为白渊,是昆吾的师傅洗澡的地方。

    有人曰张宏,在海上捕鱼。海中有张宏之国,食鱼,使四鸟。

    【译文】有个人叫做张宏,正在海上捕鱼。海里的岛上有个张宏国,这里的人以鱼为食物,能驯化驱使四种野兽。

    有人焉,鸟喙,有翼,方捕鱼于海。大荒之中,有人名曰驩头(又叫讙头、驩兜、讙朱、丹朱)。鲧妻士敬,士敬子曰炎融,生驩头。驩头人面鸟喙,有翼,食海中鱼,仗翼而行。惟宜(烹调)■(q!)、苣、穋、杨是食。

    有驩头之国。

    帝尧、帝喾、帝舜葬于岳山(即上文所说狄山)。爰有文贝、离俞、(■)[鸱]久、鹰、[贾]、延维(即上文所说的委蛇、委维)、视肉、熊、罴(p0)、虎、豹②;朱木,赤枝、青华、玄实。有申山者。

    【译文】帝尧、帝喾、帝舜都葬埋在岳山。这里有花斑贝、三足乌、鹞鹰、老鹰、乌鸦、两头蛇、视肉怪兽、熊、罴、老虎、豹子;还有朱木树,是红色的枝干、青色的花朵、黑色的果实。有座申山。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天台(高山),海水[南]入焉。

    【译文】在大荒当中,有座山名叫天台山,海水从南边流进这座山中。

    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恰在)浴[日]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

    有盖犹之山者,其上有甘柤(zh1),枝干皆赤,黄叶,白华,黑实。

    东又有甘华,枝干皆赤,黄叶。有青马。有赤马,名曰三骓(zhu9)。有视肉。

    【译文】有座山叫盖犹山,山上生长有甘柤树,枝条和茎干都是红的,叶子是黄的,花朵是白的,果实是黑的。在这座山的东端还生长有甘华树,枝条和茎干都是红色的,叶子是黄的。有青色马。还有红色马,名叫三骓。

    又有视肉怪兽。

    有(矮)小人,名曰菌人。

    有南类之山。爰有遗玉、青马、三骓、视肉、甘华。百谷所在。

卷十六 大荒西经

  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负子,有两黄兽守之。有水曰寒署之水。水西有湿山,水东有幕山。有禹攻共工国山。

  有国名曰淑士,颛顼之子。

  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

  有人名曰石夷,来风曰韦,处西北隅以司日月之长短。

  有五采之鸟,有冠,名曰狂鸟。

  有大泽之长山。有白氏之国。

  西北海之外,赤水东,有长胫之国。

  有西周之国,姬姓,食谷。有人方耕,名曰叔均。帝俊生后稷,稷降以谷。稷之弟曰台玺,生叔均。叔均是代其父及稷播百谷,始作耕。有赤国妻氏。有双山。

  西海之外,大荒之中,有方山者,上有青树,名曰柜格之松,日月所出入也。

  西北海之外,赤水之西,有先民之国,食谷,使四鸟。

  有北狄之国。黄帝之孙曰始均,始均生北狄。

  有芒山。有桂山。有榣山,其上有人,号曰太子长琴。颛顼生老童,老童生祝融,祝融生太子长琴,是处榣山,始作乐风。

  有五采鸟三名:一曰皇鸟,一曰鸾鸟,一曰凤鸟。

  有虫状如菟,胸以后者裸不见,青如猨状。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丰沮玉门,日月所入。

  有灵山,巫咸、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

  西有王母之山,壑山、海山。有沃之国,沃民是处。沃之野,凤鸟之卵是食,甘露是饮。凡其所欲其味尽存。爰有甘华、璇瑰、甘柤、瑶碧、白木、白柳、视肉、琅玕、白丹、青丹、多银铁。鸾凤自歌,凤鸟自舞,爰有百兽,相群是处,是谓沃之野。

  有三青鸟,赤首黑目,一名曰大鵹,一曰少鵹,一名曰青鸟。

  有轩辕之台,射者不敢西向射,畏轩辕之台。

  大荒之中,有龙山,日月所入。有三泽水,名曰三淖,昆吾之所食也。

  有人衣青,以袂蔽面,名曰女丑之尸。

  有女子之国。

  有桃山。有虻山。有桂山。有于土山。

  有丈夫之国。

  有弇州之国,五采之鸟仰天,名曰鸣鸟。爰有百乐歌舞之凤。

  有轩辕之国。江山之南栖为吉。不寿者乃八百岁。

  西海郩中,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赤蛇,名曰弇兹。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日月山,天枢也。吴姖天门,日月所入。有神,人面无臂,两足反属于头山,名曰嘘。颛顼生老童,老童生重及黎,帝令重献上天,令黎邛下地。下地是生噎,处于西极,以行日月星辰之行次。

  有人反臂,名曰天虞。

  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

  行玄丹之山。有五色之鸟,人面有发。爰有青鴍、黄鷔、青鸟、黄鸟,其所集者其国亡。

  有池,名孟翼之攻颛顼之池。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鏖鏊钜,日月所入者。

  有兽,左右有首,名曰屏蓬。

  有巫山者。有壑山者。有金门之山,有人名曰黄姖之尸。有比翼之鸟。有白鸟,青翼,黄尾,玄喙。有赤犬,名曰天犬,其所下者有兵。

  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此山万物尽有。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常阳之山,日月所入。

  有寒荒之国。有二人女祭、女薎。

  有寿麻之国。南岳娶州山女,名曰女虔。女虔生季格,季格生寿麻。寿麻正立无景,疾呼无响。爰有大暑,不可以往。

  有人无首,操戈盾立,名曰夏耕之尸。故成汤伐夏桀于章山,克之,斩耕厥前。耕既立,无首,走厥咎,乃降于巫山。

  有人名曰吴回,奇左,是无右臂。

  有盖山之国。有树,赤皮枝干,青叶,名曰朱木。

  有一臂民。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荒之山,日月所入。有人焉三面,是颛顼之子,三面一臂,三面之人不死。是谓大荒之野。

  西南海之外,赤水之南,流沙之西,有人珥两青蛇,乘两龙,名曰夏后开。开上三嫔于天,得《九辩》与《九歌》以下。此天穆之野,高二千仞,开焉得始歌《九招》。

  有互人之国。炎帝之孙名曰灵恝生百互人,是能上下于天。

  有鱼偏枯,名曰鱼妇。颛顼死即复苏。风道北来,天及大水泉,蛇乃化为鱼,是为鱼妇。颛顼死即复苏。

  有青鸟,身黄,赤足,六首,名曰鸀鸟。

  有大巫山。有金之山。西南,大荒之中隅,有偏句、常羊之山。

    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负子),有两黄兽守之。有水曰寒暑之水。水西有湿山,水东有幕山。有禹攻共工国山。

    【译文】在西北海以外,大荒的一个角落,有座山断裂而合不拢,名叫不周山,有两头黄色的野兽守护着它。有一条水流名叫寒暑水。寒暑水的西面有座湿山,寒暑水的东面有座幕山。还有一座禹攻共工国山。

    有国名曰淑士,颛(zhu1n)顼(x&)之子。

    【译文】有个国家名叫淑士国,这里的人是帝颛顼的子孙后代。

    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①,化为神,处栗(l@)广之野;横道而处。

    【注释】①女蜗:神话传说女娲是一位以神女的身份做帝王的女神人,是人的脸面蛇的身子,一天内有七十次变化,她的肠子就化成这十位神人。

    【译文】有十个神人,名叫女娲肠,就是女娲的肠子变化而成神的,在称作栗广的原野上;他们拦断道路而居住。

    有人名曰石夷,[西方曰夷],来风曰韦,处西北隅以司日月之长短。

    【译文】有位神人名叫石夷,西方人单称他为夷,从北方吹来的风称作韦,他处在大地的西北角掌管太阳和月亮升起落下时间的长短。

    有五采之鸟,有冠,名曰狂鸟。

    【译文】有一种长着五彩羽毛的鸟,头上有冠,名叫狂鸟。

    有大泽之长山。有白氏之国。

    【译文】有一座大泽长山。有一个白氏国。

    西北海之外,赤水之东,有长胫之国。

    【译文】在西北海以外,赤水的东岸,有个长胫国。

    有西周之国,姬(j9)姓,食谷。有人方耕,名曰叔均。帝俊生后稷①,稷降以百谷。稷之弟曰台(t2i)玺(t1i),生叔均②。叔均是代其父及稷播百谷,始作耕。有赤国妻氏。有双山。

    【注释】①帝俊:这里指帝喾(k)),名叫俊。传说他的第二个妃子生了后稷。后稷:古史传说他是周朝王室的祖先,姓姬氏,号后稷,善于种庄稼,死后被奉祀为农神。②叔均:上文曾说叔均是后稷的孙子,又说是帝舜的儿子,这里却说是后稷之弟台玺的儿子,诸说不同,乃属神话传说分歧。

    【译文】有个西周国,这里的人姓姬,吃谷米。有个人正在耕田,名叫叔均。帝俊生了后稷,后稷把各种谷物的种子从天上带到下界。后稷的弟弟叫台玺,台玺生了叔均。叔均于是代替父亲和后稷播种各种谷物,开始创造耕田的方法。有个赤国妻氏。有座双山。

    西海之外,大荒之中,有方山者,上有青树,名曰柜(j))格之松,日月所出入也。

    【译文】在西海以外,大荒的当中,有座山叫方山,山上有棵青色大树,名叫柜格松,是太阳和月亮出入的地方。

    西北海之外,赤水之西,有(先)[天]民之国,食谷,使四鸟。

    【译文】在西北海以外,赤水的西岸,有个天民国,这里的人吃谷米,能驯化驱使四种野兽。

    有北狄之国。黄帝之孙曰始均,始均生北狄。

    【译文】有个北狄国。黄帝的孙子叫始均,始均的后代子孙,就是北狄国人。

    有芒山。有桂山。有榣山,其上有人,号曰太子长琴。颛(zhu1n)顼(x&)生老童①,老童生祝融②,祝融生太子长琴,是处榣山,始作乐风。

    【注释】①老童:即上文所说的神人耆童。传说帝颛顼娶于滕■氏,叫女禄,生下老童。②祝融:传说是高辛氏火正,名叫吴回,号称祝融,死后为火官之神。

    【译文】有座芒山。有座桂山。有座榣山,山上有一个人,号称太子长琴。颛琐生了老童,老童生了祝融,祝融生了太子长琴,于是太子长琴住在榣山上,开始创作乐而风行世间。

    有五采鸟三名:一曰皇鸟,一曰鸾鸟,一曰凤鸟。

    【译文】有三种长着彩色羽毛的鸟:一种叫凰鸟,一种叫鸾鸟,一种叫凤鸟。

    有虫状如菟(t))①,胸以后者裸(lu%)不见,青如猿状②。

    【注释】①虫:古人把人及鸟兽等动物通称为虫,如鸟类称为羽虫,兽类称为毛虫,龟类称为甲虫,鱼类称鳞虫,人类称为裸虫。这里指野兽。菟:通“兔”。②状:这里不是指具体形状,而是指颜色的深浅达到某程度的样子。

    【译文】有一种野兽的形状与普通的兔子相似,胸脯以后部分全露着而又分不出来,这是因为它的皮毛青得像猿猴而把裸露的部分遮住了。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丰沮玉门,日月所入。

    【译文】在大荒的当中,有座山名叫丰沮玉门山,是太阳和月亮降落的地方。

    有灵山,巫咸、巫即、巫朌(f6n)、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

    【译文】有座灵山,巫咸、巫即、巫朌、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等十个巫师,从这座山升到天上和下到世间,各种各样的药物就生长在这里。

    (西)[西]王母之山、壑山、海山。有沃[民]之国,沃民是处。

    沃之野,凤鸟之卵是食,甘露是饮。凡其所欲,其味尽存。爰有甘华、甘柤、白柳、视肉、三骓、璇瑰、瑶碧、白木、琅玕、白丹、青丹①,多银、铁。鸾(凤)[鸟]自歌,凤鸟自舞,爰有百兽,相群是处,是谓沃之野。

    【注释】①三骓:皮毛杂色的马。璇:美玉。瑰:似玉的美石。白木:一种纯白色的树木。

    琅玕:传说中的一种结满珠子的树。白丹:一种可作白色染料的自然矿物。青丹:一种可作青色染料的自然矿物。

    【译文】有西王母山、壑山、海山。有个沃民国,沃民便居住在这里。

    生活在沃野的人,吃的是凤鸟产的蛋,喝的是天降的甘露。凡是他们心里想要的美味,都能在凤鸟蛋和甘露中尝到。这里还有甘华树、甘柤树、白柳树,视肉怪兽、三骓马、璇玉瑰石、瑶玉碧玉、白木树、琅玕树、白丹、青丹,多出产银、铁。鸾鸟自由自在地歌唱,凤鸟自由自在地舞蹈,还有各种野兽,群居相处,所以称作沃野。

    有三青鸟,赤首黑目,一名曰大■(l@),一名少■,一名曰青鸟。

    【译文】有三只青色大鸟、红红的脑袋黑黑的眼睛,一只叫做大■,一只叫做少■,一只叫做青鸟。

    有轩辕之台①,射者不敢西向(射),畏轩辕之台。

    【注释】①轩辕之台:即上文所说的轩辕之丘,为传说中的上古帝王黄帝所居之地,故号轩辕氏。

    【译文】有座轩辕台,射箭的人都不敢向西射,因为敬畏轩辕台上黄帝的威灵。

    大荒之中,有龙山,日月所入。有三泽水①,名曰三淖(n4o),昆吾之所食也②。

    【注释】①泽:聚水的洼地。这里作动词用,汇聚的意思。②昆吾:相传是上古时的一个部落。食:食邑,即古时做为专门供应某人或某部分人生活物资的一块地方。

    【译文】大荒当中,有座龙山,是太阳和月亮降落的地方。有三个汇聚成的大水地,名叫三淖,是昆吾族人取得食物的地方。

    有人衣青,以袂(m6i)蔽面①,名曰女丑之尸②。

    【注释】①袂:衣服的袖子。②女丑之尸:上文说女丑尸用右手遮住脸面,这里说是用衣袖遮住脸面,大概因原图上的画像就不一样。

    【译文】有个人穿着青色衣服,用袖子遮住脸面,名叫女丑尸。

    有女子之国。

    【译文】有个女子国。

    有桃山。有■(m2ng)山①。有桂山。有于土山。

    【注释】①■山:即上文所说的芒山。

    【译文】有座桃山。还有座■山。又有座桂山。又有座于土山。

    有丈夫之国。

    有弇(y1n)州之山,五采之鸟仰天,名曰鸣鸟。爰有百乐歌儛之风。

    【译文】有座弇州山,山上有一种长着五彩羽毛的鸟正仰头向天而嘘,名叫鸣鸟。因而这里有各种各样乐曲歌舞的风行。

    有轩辕之国。江山之南栖为吉,不寿者乃八百岁。

    【译文】有个轩辕国。这里的人把居住在江河山岭的南边当作吉利,就是寿命不长的人也活到了八百岁。

    西海陼(zh()中①,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赤蛇,名曰弇(y1n)兹。

    【注释】①陼:同“渚”。水中的小块陆地。

    【译文】在西海的岛屿上,有一个神人,长着人的面孔鸟的身子,耳朵上穿挂着两条青色蛇,脚底下踩踏着两条红色蛇,名叫弇兹。

    大荒之中,有山名日月山,天枢(sh&)也。吴姖天门,日月所入。有神,人面无臂,两足反属(zh()于头(山)[上]①,名曰嘘。颛(zhu1n)顼(x&)生老童,老童生重及黎②,帝令重献上天③,令黎(邛)[印]下地④。下地是生噎,处于西极,以行日月星辰之行次。

    【注释】①属:接连。②重:神话传说中掌管天上事物的官员南正。黎:神话传说中管理地下人类的官员火正。③献:用手捧着东西给人。这里是举起的意思。④印:痕迹着于其它物件上。如在信件上加盖印章就要把印章朝下按压。所以,印可通“抑”,即抑压,按下之意。

    【译文】大荒当中,有座山名叫日月山,是天的枢纽。这座山的主峰叫吴姖天门山,是太阳和月亮降落的地方。有一个神人,形状像人而没有臂膀,两只脚反转着连在头上,名叫嘘。帝颛顼生了老童,老童生了重和黎,帝颛顼命令重托着天用力往上举,又命令黎撑着地使劲朝下按。于是黎来到地下并生了噎,他就处在大地的最西端,主管着太阳、月亮和星辰运行的先后次序。

    有人反臂,名曰天虞。

    【译文】有个神人反长着臂膀,名叫天虞。

    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x9),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

    【译文】有个女子正在替月亮洗澡。帝俊的妻子常羲,生了十二个月亮,这才开始给月亮洗澡。

    有玄丹之山。有五色之鸟,人面有发。爰有青雘(w6n)、黄■(2o),青鸟、黄鸟,其所集者其国亡。

    【译文】有座玄丹山。在玄丹山上有一种长着五彩羽毛的鸟,一副人的面孔而且有头发。这里还有青雘、黄■,这种青色的鸟、黄色的鸟,它们在哪个国家聚集栖息那个国家就会灭亡。

    有池,名孟翼之攻颛顼之池。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鏖(2o)鏊(2o)鉅,日月所入者。

    【译文】大荒当中,有座山名叫鏖鏊鉅山,是太阳和月亮降落的地方。

    有兽,左右有首,名曰屏蓬。

    有巫山者。有壑(h6)山者。有金门之山,有人名曰黄姖之尸。有比翼之鸟。有白鸟,青翼,黄尾,玄喙(hu9)。有赤犬,名曰天犬,其所下者有兵。

    【译文】有座叫做巫山的山。又有座叫做壑山的山。还有座金门山,山上有个人名叫黄姖尸。有比翼鸟。有一种白鸟,长着青色的翅膀,黄色的尾巴,黑色的嘴壳。有一种红颜色的狗,名叫天犬,它所降临的地方都会发生战争。

    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

    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①,处之。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②,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zh6)然③。有人戴胜④,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此山万物尽有。

    【注释】①白:指尾巴上点缀着白色斑点。②弱水:相传这种水轻得不能漂浮起鸿雁的羽毛。

    ③辄:即,就。然:“燃”的本字。燃烧。④胜:古时妇女的首饰。

    【译文】在西海的南面,流沙的边沿,赤水的后面,黑水的前面,屹立着一座大山,就是昆仑山。有一个神人,长着人的面孔、老虎的身子,尾巴有花纹,而尾巴上尽是白色斑点,住在这座昆仑山上。昆仑山下有条弱水汇聚的深渊环绕着它,深渊的外边有座炎火山,一投进东西就燃烧起来。有人头上戴着玉制首饰,满口的老虎牙齿,有一条豹子似的尾巴,在洞穴中居住,名叫西王母。这座山拥有世上的各种东西。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常阳之山,日月所入。

    有寒荒之国。有二人女祭、女薎(mi6)。

    【译文】有个寒荒国。这里有两个神人分别叫女祭、女薎。

    有寿麻之国。南岳娶州山女,名曰女虔(qi2n)。女虔生季格,季格生寿麻。寿麻正立无景(y!ng)①,疾呼无响。爰有大暑,不可以往。

    【注释】①景:“影”的本字。

    【译文】有个国家叫寿麻国。南岳娶了州山的女子为妻,她的名字叫女虔。女虔生了季格,季格生了寿麻。寿麻端端正正站在太阳下不见任何影子,高声疾呼而四面八方没有一点回响。这里异常炎热,人不可以前往。

    有人无首,操戈盾立,名曰夏耕之尸。故成汤伐夏桀(ji6)于章山①,克之,斩耕厥(ju6)前②。耕既立,无首,■厥咎(ji))③,乃降于巫山。

    【注释】①成汤:即商汤王,商朝的开国国王。夏桀:即夏桀王,夏朝的最后一位国王。②厥:代词,这里指代成汤。③■:“走”的本字。这里是逃避的意思。厥:这里指代夏耕尸。咎:罪责。

    【译文】有个人没了脑袋,手拿一把戈和一面盾牌立着,名叫夏耕尸。

    从前成汤在章山讨伐夏桀,打败了夏桀,斩杀夏耕尸于他的面前。夏耕尸站立起来后,发觉没了脑袋,为逃避他的罪咎,于是窜到巫山去了。

    有人名曰吴回①,奇(j9)左②,是无右臂。

    【注释】①吴回:即上文所说的火神祝融。也有说是祝融的弟弟,亦为火正之官。属于神话传说分歧。②奇:单数。这里指与配偶事物相对而言的单个事物。

    【译文】有个人名叫吴回,只剩下左臂膀,而没了右臂膀。

    有盖山之国。有树,赤皮支干①,青叶,名曰朱木。

    【注释】①支:通“枝”。

    【译文】有个盖山国。这里有一种树木,树皮树枝树干都是红色的,叶子是青色的,名叫朱木。

    有一臂民。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荒之山,日月所入。有人焉三面,是颛顼之子,三面一臂,三面之人不死。是谓大荒之野。

    【译文】大荒当中,有一座山,名叫大荒山,是太阳和月亮降落的地方。

    这里有一种人的头上的前边和左边、右边各长着一张面孔,是颛顼的子孙后代,三张面孔一只胳膊,这种三张面孔的人永远不死。这里就是所谓的大荒野。

    西南海之外,赤水之南,流沙之西,有人珥两青蛇,乘两龙,名曰夏后开①。开上三嫔(b9n)于天②,得《九辩》与《九歌》以下。此天穆之野,高二千仞③,开焉得始歌《九招(sh1o)》。

    【注释】①夏后开:即上文所说的夏后启。因为汉朝人避汉景帝刘启的名讳,就改“启”为“开”。②嫔:嫔、宾在古字中通用。这里作为动词,意思是做客。③仞:古代的八尺为一仞。

    【译文】在西南海以外,赤水的南岸,流沙的西面,有个人耳朵上穿挂着两条青色蛇,乘驾着两条龙,名叫夏后启。夏后启曾三次到天帝那里做客,得到天帝的乐曲《九辩》和《九歌》而下到人间。这里就是所谓的天穆野,高达二千仞,夏后启在此开始演奏《九招》乐曲。

    有(互)[氐]人之国。炎帝之孙名曰灵恝(q@)①,灵恝生(互)[氐]人,是能上下于天。

    【注释】①炎帝:即传说中的上古帝王神农氏。因为以火德为王,所以号称炎帝,又因创造农具教人们种庄稼,所以叫做神农氏。

    【译文】有个氐人国。炎帝的孙子名叫灵恝,灵恝生了氐人,这里的人能乘云驾雾上下于天。

    有鱼偏枯,名曰鱼妇,颛(zhu1n)顼(x&)死即复苏。风道北来①,天乃大水泉,蛇乃化为鱼,是为鱼妇②。颛顼死即复苏。

    【注释】①道:从,由。②为:谓,以为。

    【译文】有一种鱼的身子半边干枯,名叫鱼妇,是帝颛顼死了又立即苏醒而变化的。风从北方吹来,天于是涌出大水如泉,蛇于是变化成为鱼,这便是所谓的鱼妇。而死去的颛顼就是趁蛇鱼变化未定之机托体鱼躯并重新复苏的。

    有青鸟,身黄,赤足,六首,名曰■(zhu^)鸟。

    【译文】有一种青鸟,身子是黄色的,爪子是红色的,长有六个头,名叫■鸟。

    有大巫山。有金之山。西南,大荒之(中)隅,有偏句、常羊之山。

    【译文】有座大巫山。又有座金山。在西南方,大荒的一个角落,有偏句山、常羊山。

    按:夏后开即启,避汉景帝讳云①。

    【注释】①这两句按语不是《山海经》原文,也不知是谁题写的,但为底本所有,今仍存其旧。

    【译文】按语:夏后开就是夏后启,为避汉景帝刘启的名讳而改的。

卷十七 大荒北经

  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河水之间,附禺之山,帝颛顼与九嫔葬焉。爰有𩿨久、文贝、离俞、鸾鸟、皇鸟、大物、小物。有青鸟、琅鸟、玄鸟、黄鸟、虎、豹、熊、罴、黄蛇、视肉、璿瑰、瑶碧,皆出卫于山。丘方员三百里,丘南帝俊竹林在焉,大可为舟。竹南有赤泽水,名曰封渊。有三桑无枝。丘西有沈渊,颛顼所浴。

  有胡不与之国,烈姓,黍食。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氏之国。蜚蛭,四翼。有虫,兽身蛇身,名曰琴虫。

  有人名曰大人。有大人之国,厘姓,黍食。有大青蛇,黄头,食麈。

  有榆山。有鲧攻程州之山。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衡天。有先民之山。有盘木千里。

  有叔歜国,颛顼之子,黍食,使四鸟:虎、豹、熊、罴。有黑虫如熊状,名曰猎猎。

  有北齐之国,姜姓,使虎、豹、熊、罴。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先槛大逢之山,河济所入,海北注焉。其西有山,名曰禹所积石。

  有阳山者。有顺山者,顺水出焉。有始州之国,有丹山。

  有大泽方千里,群鸟所解。

  有毛民之国,依姓,食黍,使四鸟。禹生均国,均国生役采,役采生修鞈,修鞈杀绰人。帝念之,潜为之国,是此毛民。

  有儋耳之国,任姓禺号子,食谷。北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赤蛇,名曰禺强。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北极天柜,海水北注焉。有神,九首人面鸟身,名曰九凤。又有神衔蛇衔操蛇,其状虎首人身,四蹄长肘,名曰强良。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有人,珥两黄蛇,把两黄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将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未至,死于此。应龙已杀蚩尤,又杀夸父,乃去南方处之,故南方多雨。

  又有无肠国,是任姓。无继子,食鱼。

  共工臣名曰相繇,九首蛇身,自环,食于九土。其所歍所尼,即为源泽,不辛乃苦,百兽莫能处。禹湮洪水,杀相繇,其血腥臭,不可生谷;其地多水,不可居也。禹湮之,三仞三沮,乃以为池,群帝是因以为台。在昆仑之北。

  有岳之山。寻竹生焉。

  大荒之中,有名山曰不句,海水入焉。

  有系昆之山者,有共工之台,射者不敢北射。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魃不得复上,所居不雨。叔均言之帝,后置之赤水之北。叔均乃为田祖。魃时亡之,所欲逐之者,令曰:“神北行!”先除水道,决通沟渎。

  有人方食鱼,名曰深目民之国,盼姓,食鱼。

  有钟山者。有女子衣青衣,名曰赤水女子献。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融父山,顺水入焉。

  有人名曰犬戎。黄帝生苗龙,苗龙,苗龙生融吾,融吾生弄明,弄明生白犬,白犬有牝牡,是为犬戎,肉食。有赤兽,马状无首,名曰戎宣王尸。

  有山名曰齐州之山、君山、鬵山、鲜野山、鱼山。

  有人一目,当面中生。一曰是威姓,少昊之子,食黍。

  有继无民,继无民任姓,无骨子,食气、鱼。

  西北海外,流沙之东,有国曰中䡢,颛顼之子。

  有国名曰赖丘。有犬戎国。有神,人面兽身,名曰犬戎。

  西北海外,黑水之北,有人有翼,名曰苗民。颛顼生驩头,驩头生苗民,苗民厘姓,食肉。有山名曰章山。

  大荒之中,有衡石山、九阴山、洞野之山,上有赤树,青叶赤华,名曰若木。

  有牛黎之国。有人无骨,儋耳之子。

  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烛龙。

    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河水之间,附禺之山①,帝颛(zhu1n)顼(x&)与九嫔葬焉。爰有(■)[鸱(ch9)]久、文贝、离俞、鸾鸟、(皇)[凤]鸟、大物、小物②。有青鸟、琅(l2ng)鸟、玄鸟、黄鸟、虎、豹、熊、罴(p0)、黄蛇、视肉、璿(xu2n)瑰(gu9)、瑶碧③,皆出(卫)于山。[卫]丘方员三百里,丘南帝俊竹林在焉,大可为舟。竹南有赤泽水,名曰封渊④。

    有三桑无枝,[皆高百仞]。丘西有沈渊⑤,颛顼所浴。

    【注释】①附禺之山:上文所说的务禺山、鲋鱼山与此同为一山。附、务、鲋,皆古字通用。

    ②大物、小物:指殉葬的大小用具物品。

    ③琅鸟:白鸟。琅:洁白。玄鸟:燕子的别称。因它的羽毛黑色,所以称为玄鸟。玄:黑色。璿:美玉。④封:大。⑤沈:深。

    【译文】在东北海以外,大荒的当中,黄河水流经的地方,有座附禺山,帝颛顼与他的九个妃嫔葬在这座山。这里有鹞鹰、花斑贝、离朱鸟、鸾鸟、凤鸟、大物、小物。还有青鸟、琅鸟、燕子、黄鸟、老虎、豹子、熊、罴、黄蛇、视肉怪兽、璿玉瑰石、瑶玉碧玉,都出产于这座山。卫丘方圆三百里,卫丘的南面有帝俊的竹林,竹子大得可以做成船。竹林的南面有红色的湖水,名叫封渊。有三棵不生长枝条的桑树,都高达一百仞。卫丘的西面有个沈渊,是帝颛顼洗澡的地方。

    有胡不与之国,烈姓,黍(sh()食。

    【译文】有个胡不与国,这里的人姓烈,吃黄米。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氏之国。有蜚(f5i)蛭(zh@)①,四翼。有虫②,兽首蛇身,名曰琴虫。

    【注释】①蜚:通“飞”。蛭:环节动物,有好几种,如水蛭、鱼蛭、山蛭等。②虫:这里指蛇。

    【译文】大荒当中,有座山名叫不咸山。有个肃慎氏国。有一种能飞的蛭,长着四只翅膀。有一种蛇,是野兽的脑袋蛇的身子,名叫琴虫。

    有人名曰大人。有大人之国,厘(x9)姓,黍(sh()食。有大青蛇,黄头,食麈(zh()。

    【译文】有一种人名叫大人。有个大人国,这里的人姓厘,吃黄米。有一种大青蛇,黄色的脑袋,能吞食大鹿。

    有榆山。有鲧(禹的父亲)攻程州之山。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衡天。有先民之山。有槃(p2n)木千里。

    【译文】大荒当中,有座山名叫衡天。又有座先民山。有一棵盘旋弯曲一千里的大树。

    有叔歜(ch))国,颛(zhu1n)顼(x&)之子,黍(sh()食,使四鸟:虎、豹、熊、罴(p0)。有黑虫如熊状,名曰猎猎(x@x@)。

    【译文】有个叔歜国,这里的人都是颛顼的子孙后代,吃黄米,能驯化驱使四种野兽:老虎、豹子、熊和罴。有一种形状与熊相似的黑虫,名叫猎猎。

    有北齐之国,姜姓,使虎、豹、熊、罴(p0)。

    【译文】有个北齐国,这里的人姓姜,能驯化驱使老虎、豹子、熊和罴。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先槛大逢之山,河济所入,海北注焉。其西有山,名曰禹所积石。

    【译文】大荒当中,有座山名叫先槛大逢山,是黄河水和济水流入的地方,海水从北面灌注到这里。它的西边也有座山,名叫禹所积石山。

    有阳山者。有顺山者,顺水出焉。有始州之国,有丹山。

    【译文】有座阳山。又有座顺山,顺水从这座山发源。有个始州国,国中有座丹山。

    有大泽方千里,群鸟所解。

    【译文】有一大泽方圆千里,是各种禽鸟脱去旧羽毛再生新羽毛的地方。

    有毛民之国,依姓,食黍(sh(),使四鸟。禹生均国,均国生役采,役采生修鞈(ji2),修鞈杀绰人。帝念之,潜为之国,是此毛民。

    【译文】有个毛民国,这里的人姓依,吃黄米,能驯化驱使四种野兽。

    大禹生了均国,均国生了役采,役采生了修鞈,修鞈杀了绰人。大禹哀念绰人被杀,暗地里帮绰人的子孙后代建成国家,就是这个毛民国。

    有儋(d1n)耳之国,任姓,禺号子,食谷。北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赤蛇,名曰禺强。

    【译文】有个儋耳国,这里的人姓任,是神人禺号的子孙后代,吃谷米。

    在北海的岛屿上,有一个神人,长着人的面孔鸟的身子,耳朵上穿挂着两条青色蛇,脚底下踩踏着两条红色蛇,名叫禺强。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北极天柜,海水北注焉。有神,九首人面鸟身,名曰九凤。又有神,衔蛇操蛇,其状虎首人身,四蹄长肘,名曰强良。

    【译文】大荒当中,有座山名叫北极天柜山,海水从北面灌注到这里。

    有一个神人,长着九个脑袋和人的面孔鸟的身子,名叫九凤。又有一个神人,嘴里衔着蛇手中握着蛇,他的形貌是老虎的脑袋人的身子,有四只蹄子和长长的臂肘,这名叫强良。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有人珥两黄蛇,把两黄蛇,名曰夸父。

    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y!ng)①,逮之于禺谷②。

    将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未至,死于此。应龙已杀蚩尤,又杀夸父③,乃去南方处之,故南方多雨。

    【注释】①景:“影”的本字。②逮:到,及。③又杀夸父:先说夸父因追太阳而死,后又说夸父被应龙杀死,这是神话传说中的分歧。

    【译文】大荒当中,有座山名叫成都载天山。有一个人的耳上穿挂着两条黄色蛇,手上握着两条黄色蛇,名叫夸父。后土生了信,信生了夸父。而夸父不衡量自己的体力,想要追赶太阳的光影,直追到禺谷。夸父想喝了黄河水解渴,却不够喝,准备跑到北方去喝大泽的水,还未到,便渴死在这里了。应龙在杀了蚩尤以后,又杀了夸父,因他的神力耗尽上不了天就去南方居住,所以南方的雨水很多。

    又有无肠之国,是任姓。无继子①,食鱼。

    【注释】①无继:即上文所说的无启国。无启就是无嗣、没有子孙后代。但这里却说无肠国人是无启国人的子孙,显然是有继,而非无继。这正合乎神话传说的神奇诡怪的性质。

    【译文】又有个无肠国,这里的人姓任。他们是无继国人的子孙后代,吃鱼类。

    共工之臣名曰相繇(y2o)①,九首蛇身,自环,食于九(土)[山]。

    其所■(w&)所尼②,即为源泽,不辛乃苦,百兽莫能处。禹湮(y1n)洪水③,杀相繇,其血腥臭,不可生谷;其地多水,不可居也。禹湮之,三仞(r6n)三沮(j()④,乃以为池,群帝因是以为台。在昆仑之北。

    【注释】①相繇:即上文所说的相柳。②■:呕吐。尼:止。③湮:阻塞。④三:表示多数,不是实指。仞:通“■”。充满。沮:败坏。这里指塌陷、陷落。

    【译文】共工有一位臣子名叫相繇,长了九个头而是蛇的身子,盘旋自绕成一团,贪婪地霸占九座神山而索取食物。他所喷吐停留过的地方,立即变成大沼泽,而气味不是辛辣就是很苦,百兽中没有能居住这里的。大禹堵塞洪水,杀死了相繇,而相繇的血又腥又臭,使谷物不能生长;那地方又水涝成灾,使人不能居住。大禹填塞它,屡次填塞而屡次塌陷,于是把它挖成大池子,诸帝就利用挖出的泥土建造了几座高台。诸帝台位于昆仑山的北面。

    有岳之山,寻竹生焉。

    【译文】有座岳山,一种高大的竹子生长在这座山上。

    大荒之中,有山名不句,海水[北]入焉。

    【译文】大荒当中,有座山名叫不句山,海水从北面灌注到这里。

    有系昆之山者,有共工之台,射者不敢北乡(xi4ng)①。有人衣青衣②,名曰黄帝女(魃),[妭(b2)]③。蚩尤作兵伐黄帝④,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⑤,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妭],雨止,遂杀蚩尤。(魃)[妭]不得复上,所居不雨。叔均言之帝,后置之赤水之北。叔均乃为田祖⑥。(魃)[妭]时亡之,所欲逐之者,令曰:“神北行⑦!”先除水道,决通沟渎(d*)⑧。

    【注释】①乡:通“向”。方向。②衣:穿。这里是动词。③女妭:相传是不长一根头发的光秃女神,她所居住的地方,天不下雨。④兵:这里指兵器、武器。⑤风伯:神话传说中的风神。雨师:神话传说中掌管雨水的神。⑥田祖:主管田地之神。⑦北行:指回到赤水之北。⑧渎:小沟渠。

    【译文】有座山叫系昆山,上面有共工台,射箭的人因敬畏共工的威灵而不敢朝北方拉弓射箭。有一个人穿着青色衣服,名叫黄帝女妭。蚩尤制造了多种兵器用来攻击黄帝,黄帝便派应龙到冀州的原野去攻打蚩尤。应龙积蓄了很多水,而蚩尤请来风伯和雨师,纵起一场大风雨。黄帝就降下名叫妭的天女助战,雨被止住,于是杀死蚩尤。女妭因神力耗尽而不能再回到天上,她居住的地方没有一点雨水。叔均将此事禀报给黄帝,后来黄帝就把女妭安置在赤水的北面。叔均便做了田神。女妭常常逃亡而出现旱情,要想驱逐她,便祷告说:“神啊请向北去吧!”事先清除水道,疏通大小沟渠。

    有人方食鱼,名曰深目民之国,朌(f5n)姓,食鱼。

    【译文】有一群人正在吃鱼,名叫深目民国,这里的人姓朌,吃鱼类。

    有钟山者。有女子衣青衣,名曰赤水女子(献)[魃(b2)]①。

    【注释】①赤水女子魃:即上文所说的被黄帝安置在赤水之北的女妭。妭,同“魃”。魃:旱神。

    【译文】有座钟山。有一个穿青色衣服的女子,名叫赤水女子魃。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融父山,顺水入焉。有人名曰犬戎。黄帝生苗龙,苗龙生融吾,融吾生弄明,弄明生白犬,白犬有牝(p@n)牡(m(),是为犬戎,肉食。有赤兽,马状无首,名曰戎宣王尸①。

    【注释】①戎宣王尸:传说是犬戎族人奉祀的神。

    有山名曰齐州之山、君山、■(qi4n)山、鲜野山、鱼山。

    有人一目,当面中生。一曰是威姓,少昊之子,食黍(sh()。

    有[无]继(无)民,[无]继(无)民任姓,无骨子,食气、鱼。

    西北海外,流沙之东,有国曰中■(bi3n),颛顼之子,食黍。

    有国名曰赖丘。有犬戎国。有(神)[人],人面兽身,名曰犬戎。

    西北海外,黑水之北,有人有翼,名曰苗民。颛顼生驩(hu1n)头,驩头生苗民,苗民厘(x9)姓,食肉。有山名曰章山。

    大荒之中,有衡石山、九阴山、泂[灰]野之山,上有赤树,青叶赤华,名曰若木。

    有牛黎之国。有人无骨,儋耳之子。

    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身长千里],直目正乘①,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ye②。是烛九阴③,是谓烛龙。

    【注释】①乘:可能是“朕”字的假借音。朕:缝隙。②谒:是“噎”的假借音。噎:吃饭太快而食物堵塞咽喉。这里是吞食、吞咽的意思。③九阴:阴暗之地。

卷十八 海内经

  东海之内,北海之隅,有国名曰朝鲜;天毒,其人水居,偎人爱之。

  西海之内,流沙之中,有国名曰壑市。

  西海之内,流沙之西,有国名曰泛叶。

  流沙之西,有鸟山者,三水出焉。爰有黄金、璇瑰、丹货、银铁,皆流于此中。又有淮山,好水出焉。

  流沙之东,黑水之西,有朝云之国、司彘之国。黄帝妻嫘祖,生昌意。昌意降处若水,生韩流。韩流擢首、谨耳、人面、豕喙、麟身、渠股、豚止,取淖子曰阿女,生帝颛顼。

  流沙之东,黑水之间,有山名不死之山。

  华山青水之东,有山名曰肇山。有人名曰柏高,柏高上下于此,至于天。

  西南黑水之间,有都广之野,后稷葬焉。爰有膏菽、膏稻、膏黍、膏稷,百谷自生,冬夏播琴。鸾鸟自歌,凤鸟自儛,灵寿实华,草木所聚。爰有百兽,相群爰处。此草也,冬夏不死。

  南海之外,黑水青水之间,有木名曰若木,若水出焉。

  有禺中之国。有列襄之国。有灵山,有赤蛇在木上,名曰蠕蛇,木食。

  有盐长之国。有人焉鸟首,名曰鸟氏。

  有九丘,以水络之:名曰陶唐之丘、有叔得之丘、孟盈之丘、昆吾之丘、黑白之丘、赤望之丘、参卫之丘、武夫之丘、神民之丘。有木,青叶紫茎,玄华黄实,名曰建木,百仞无枝,有九欘,下有九枸,其实如麻,其叶如芒。大皞爰过,黄帝所为。

  有窫窳,龙首,是食人。有青兽,人面,名是曰猩猩。

  西南有巴国。大皞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

  有国名曰流黄辛氏,其域中方三百里,其出是尘土。有巴遂山,渑水出焉。

  又有朱卷之国。有黑蛇,青首,食象。

  南方有赣巨人,人面长臂,黑身有毛,反踵,见人笑亦笑,唇蔽其面,因即逃也。

  又有黑人,虎首鸟足,两手持蛇,方啖之。

  有嬴民,鸟足,有封豕。

  有人曰苗民。有神焉,人首蛇身,长如辕,左右有首,衣紫衣,冠旃冠,名曰延维,人主得而飨食之,伯天下。

  有鸾鸟自歌,凤鸟自舞。凤鸟首文曰德,翼文曰顺,膺文曰仁,背文曰义,见则天下和。

  又有青兽如菟名曰菌狗有桂山。有翠鸟。有孔鸟。

  南海之内,有衡山,有菌山,有桂山。有山名三天子之都。

  南方苍梧之丘,苍梧之渊,其中有九嶷山,舜之所葬,在长沙零陵界中。

  北海之内,有蛇山者,蛇水出焉,东入于海。有五采之鸟,飞蔽一乡,名曰翳鸟。又有不距之山,巧倕葬其西。

  北海之内,有反缚盗械、带戈常倍之佐,各曰相顾之尸。

  伯夷父生西岳,西岳生先龙,先龙是始生氐羌,氐羌乞姓。

  北海之内,有山,名曰幽都之山,黑水出焉。其上有玄鸟、玄蛇、玄豹、玄虎、玄狐蓬尾。有大玄之山。有玄丘之民。有大幽之国。有赤胫之民。

  有钉灵之国,其民从膝已下有毛,马蹄,善走。

  炎帝之孙伯陵,伯陵同吴权之妻阿女缘妇,缘妇孕三年,是生鼓、延、殳。始为侯,鼓、延是始为钟,为乐风。

  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是为鲧。

  帝俊生禺号,禺号生淫梁,淫梁生番禺,是始为舟。番禺生奚仲,奚仲生吉光,吉光是始以木为车。

  少皞生般,般是始为弓矢。

  帝俊赐羿彤弓素矰,以扶下国,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艰。

  帝俊生晏龙,晏龙是为琴瑟。

  帝俊有子八人,是始为歌舞。

  帝俊生三身,三身生义均,义均是始为巧倕,是始作下民百巧。后稷是播百谷。稷之孙曰叔均,是始作牛耕。大比赤阴,是始为国。禹、鲧是始布土,均定九州。

  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訞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共工生术器,术器首方颠,是复土穰,以处江水。共工生后土,后土生噎鸣,噎鸣生岁十有二。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